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研究了成分(wt%)为1.5%C、1.0%Mn、0.5%Si和0.8%Cr的半钢试样经锻造后正火,再进行等温淬火处理的组织与力学性能,并与直接等温淬火处理铸态试样的组织与性能进行对比分析,利用扫描电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结果表明,铸态半钢经过锻造、正火后再等温淬火工艺,可破碎连续网状分布的块状共晶组织,提高铸态半钢的冲击韧性与硬度。铸态半钢经过锻造、正火后再等温淬火,其内部析出大量的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马氏体与残余奥氏体。  相似文献   

2.
对采煤机截齿材料,用铸态35CrMnSi钢及在其中添加适量镍元素,并经退火,正火处理,用金相分析,硬度测定、静拉伸试验、缺口冲击等试验方法,比较了了不同等温温度淬火后的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将一种铜钼球墨铸铁经正火及经633K等温淬火后,研究了激光表面硬化对它们的组织与滑员性能的影响。滑动磨损试验方法为在接触应力下与经热处理到HRC62-64的GCr15钢对磨。结果显示对于等温淬火球铁,激光硬化层中马氏体片的尺寸与基体奥氏体-贝氏体中的铁素体板条尺寸相近,认为这是一种组织遗传现象,研究结果还表明奥贝球铁的耐磨性优于珠光体球铁,而激光表面硬化可以进一步提高两种基体铸铁的磨损性能。  相似文献   

4.
采用真空电弧熔炼技术制备了含Sc(质量分数)为0,0.1%,0.3%,0.5%的4种Ti-6Al-4V合金,并利用X射线衍射技术、光学金相显微镜和SHIMADZU HMV硬度计对铸态合金的相组成、等温退火后进行淬火的合金的显微组织和显微硬度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在合金的铸态组织中存在大量的类魏氏组织,添加金属Sc减小了魏氏组织的含量与尺寸;经过等温退火及淬火处理后,在合金组织中存在细针状的马氏体组织和少量的类魏氏体组织,同时,随着退火温度的降低,组织中针状马氏体尺寸减小,金属Sc对合金组织起明显的细化作用;在铸态合金中存在的相为Ti3Al,添加金属Sc使α-Ti在低角度的衍射峰强度变弱,在高角度的衍射峰强度变强;添加金属Sc导致Ti-6Al-4V合金片层组织的显微硬度大幅度提高,当Sc含量在0.1%~0.3%时,其显微硬度最适宜;退火态合金的显微硬度比铸态合金的显微硬度提高了很多;金属Sc对α-Ti的固溶强化效果最明显.  相似文献   

5.
表面剥落是等温贝氏体球铗齿轮失效的主要方式。为提高球铁齿轮的使用寿命,必需研究球铁接触疲劳破坏的规律和寻找提高球铁抗剥落能力的措施。本文是球铁接触疲劳试验第一阶段工作小结。使用ZYS—6型接触疲劳试验机测定了经完全奥氏体化(奥氏体化温度910℃)与部分奥氏体化(奥氏体化温度880℃)等温淬火的普通球铁以及经上述两种奥氏体化温度等温淬火的低硫球铁的接触疲劳曲线和接触疲劳极限;研究了当试验用的工作轮由等温贝氏体球铁改为GCr15钢时,普通球铁接触疲劳极限的变化;研究了等温贝氏体球铁基体组织与接触疲劳极限之间的关系;并用金相法研究了球铁的接触疲劳破坏过程。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不同含量的硅元素和热处理工艺对中碳低合金钢的组织与性能的影响.在中碳钢中,加入少量的硅、锰、铬合金元素,采用中频感应炉进行熔炼,砂型浇注.炉料由废钢、生铁、硅铁、锰铁、铬铁组成,浇注出的试样用箱式电阻炉加热到910℃,保温2h,于硝盐槽中进行等温淬火,分别为280℃保温1.5h,2h和2.5h.对热处理后的试样和铸态下的原始试样进行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试验,对比发现,经过热处理后的试样硬度和冲击韧性性能均有明显提高,采用金相显微镜对试样进行组织观察,发现热处理后的试样得到贝氏体与马氏体组织.试验表明:贝氏体与马氏体复相可以有效提高硬度和冲击韧性,冲击韧性最高为27.623J/mm2,洛氏硬度最高达到57.25.  相似文献   

7.
从一般铸造条件下的球墨铸铁标准梅花形试块制取试样,进行一系列等温淬火处理,观察了金相组织,测定了试样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各编组等温淬火组织与性能的关系。在标准楔形试块制取试样试验的基础上,确定了较合理的球铁等温淬火工艺。  相似文献   

8.
1 引言 铸态球铁是指不经专门热处理而在铸态下直接达到使用性能要求的球墨铸铁。铸态球铁与退火高韧性球铁或正火珠光体球铁相比有如下优点:(1)省去热处理工序,降低能耗,节约能源;(2)简化生产工序,缩短生产周期,提高劳动生产率;(3)节省热处理设备投资,缩短热处理和清理工时;(4)防止热处理时的氧化、脱碳和变形,降低废品率。铸态球铁的这些优点已引起铸造界的广泛重视,70年  相似文献   

9.
文章研究了具有各种显微组织的普通碳钢的三体磨料磨损抗力。采用含碳0.1~1.2%的碳钢,其碳化物相的体积分数可以在一个很宽的范围内变化着,把每一种碳含量的钢处理成球化组织或层片状组织淬火及回火后,可改变碳化物颗粒大小和颗粒间的距离,等温转变后改变了层间间距。磨损抗力的大小是采用试样在尺寸为50—105μm的细石英粉末进行磨损实验后的重量损失来衡量的。利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验磨损痕迹,以阐明三体磨损的机理。表征磨料磨损抗力的大小,既不能完全采用硬度,也不能单纯用组织形态特征;而硬度和韧性的配合是更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对SiMnCr试验用钢,分别进行了淬火、等温淬火和空冷处理,并分别利用金相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进行了显微组织观察,测定了CCT曲线.淬火态下获得板条马氏体和其间的残余奥氏体薄膜组织,等温淬火得到准贝氏体组织,锻造空冷状态下得到以板条马氏体为主含贝氏体和少量位于板条间界的残余奥氏体薄膜复合组织,经300℃回火,无渗碳体析出.  相似文献   

11.
高铬钼抗磨合金本质为亚共晶型高合金白口铸铁。成分中cr/c=5~7;铸态硬度达HRc47~56;淬火后硬度HRc58~64;其金相组织为马氏体基本上(含有残留奥氏体)分布可观数量共晶型和二次合金碳化物,主要为(Fe,Cr)_7C3型具有较高的磨损抗力。适于电厂、建材、冶金、矿山等部门抗磨粒磨损零部件的制造,特别适用承受冲刷磨粒磨损零部件的制造。具有显著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2.
本文试验研究证明:三种渗碳钢在渗碳一次再加热等温淬火处理后比通常渗碳一次再加热淬火回火处理具有更高的多次冲击弯曲抗力。当等温温度较低时,多次冲击侧向压缩抗力也较高。这就为进一步提高渗碳钢强度特性提供了一种新的强化工艺措施。试验分析指出:多次冲击抗力的这些变化规律是与载荷性质,金相组织(马氏体组织形态,马氏体与贝氏体相对量)及残余应力沿渗碳层分布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13.
本文测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经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奥贝球铁磨粒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磨粒磨损机制,发现在低应力的疲劳磨粒磨损条件下,奥贝球铁以切削机制磨损,通过减少合金元素镍加入量、降低奥氏体化温度和等温淬火温度,都使得奥贝球铁的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4.
本文测试了不同合金元素加入量、经不同等温淬火工艺处理的奥贝球铁磨粒磨损性能,研究了其磨粒磨损机制,发现在低应力的疲劳磨粒磨损条件下,奥贝球铁以切削机制磨损,通过减少合金元素镍加入量、降低奥氏体氏温和等温淬火温度,都使得奥贝球铁的磨粒磨损性能提高。  相似文献   

15.
针对某厂生产的稻壳制炭棒机挤压模具在使用过程中存在磨损较快、寿命较低的问题,对该挤压模具进行了失效分析.该模具的金相组织为F+P(少量)+片状石墨,硬度为104HBW.依据该挤压模具的工作条件,提出了采用球磨铸铁及提高模具耐磨性和使用寿命的处理工艺:860℃~920℃正火或正火+中频感应淬火处理.  相似文献   

16.
采用氩气氛下感应熔炼和正向挤压变形制备了Mg-7.5Li-3.5Al-1Zn-1Ce-0.5Sn镁锂合金板材,然后在真空热处理炉中对挤压态合金进行等温退火,并采用金相观察和布氏硬度测试研究了等温热处理对合金板材显微组织和布氏硬度的影响.通过金相显微镜观察表明,等温处理温度对合金显微组织的影响较大,在较低温度下,只发生两相的形态和体积分数的变化,合金几乎不发生或需要较长时间才发生静态再结晶.在较高温度下,合金快速发生再结晶,合金晶粒细化,但随着保温时间的延长,晶粒有所长大.不同的组织形态对应的硬度不同,α相呈球化时的硬度值最高.  相似文献   

17.
采用扫描电镜、电子拉伸试验机、布氏硬度等实验方法研究了气缸套用灰铸铁等温淬火前、后的组织特性及力学性能。研究结果表明:灰铸铁在880℃奥氏体化30 min+330℃等温淬火30 min后,基体组织为针状贝氏体,抗拉强度和布氏硬度分别由铸态时的275 MPa、205HB增至处理后的400 MPa、307HB,同时灰铸铁的摩擦磨损性能也得到显著改善;灰铸铁拉伸断口均呈现典型的脆性断裂特征,但是随着等温淬火温度的升高,断口呈现出不同程度的韧性断裂特征。  相似文献   

18.
本文在作者测定的稀土镁蠕铁C—曲线的基础上,经正交设计,优选出稀土镁蠕铁等温淬火的最佳工艺,使蠕铁的强韧性成倍提高。同时,借助金相显微技术和电子显微技术分析了等温淬火处理对石墨形态、基体组织和断口特征的影响,并探讨了其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19.
研究了成分(wt.%)为0.62C,2.0Si,1.6Mn,0.99Cr的高硅铸钢经过复合热处理(球化退火+等温淬火)的组织和力学性能.利用olympus金相电子显微镜观察组织、扫描电子显微镜分析冲击断口形貌;测试了实验钢的洛氏硬度和冲击韧性.实验结果表明,试样经过球化退火工艺之后硬度变化的幅度不大,而冲击韧性有明显地提高,试样的组织主要为下贝氏体组织,并含有少量的奥氏体.在相同的球化退火工艺下,320℃等温淬火60min,试样的硬度和冲击韧性值都较高.  相似文献   

20.
对低碳球铁的等温淬火工艺进行了研究.测定了低碳球铁件在几种不同奥氏体化时间、等温时间下的力学性能,并对金相组织进行了分析.实验结果表明:在900℃奥氏体化40min,340℃进行30min的盐浴处理,能得到抗拉强度σb=1040Mpa,延伸率δ=3%,冲击韧性αk=42J/cm2,硬度HRC=32的较高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