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稀土钐离子(Sm~(3+))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探讨了不同pH值的缓冲溶液和不同钐离子浓度对BSA荧光强度的影响.通过改变钐离子标准溶液浓度范围,扫描Sm~(3+)与牛血清白蛋白相互作用的荧光发射光谱,证实了稀土钐离子(Sm~(3+))对BSA的荧光猝灭属于静态猝灭.利用荧光猝灭的Stern-Volmer方程和静态猝灭公式线性拟合,求得反应的荧光猝灭过程速率常数K_q=4.12×10~(12) L·mol~(-1)·s~(-1),结合常数K_a=9.652×10~5 L·mol~(-1),结合数n=1.22.  相似文献   

2.
在酸性溶液中铜催化Na_2S_2O_3还原磷钼酸为钼蓝的反应,可利用以制订测定微量铜的动力学分析法。测定铜的浓度范围是:0.08—0.70微克/毫升(1.2×10~(-6)M-10×10~(-6)M),铜的浓度在此范围内与反应速度成直线关系。用该方法测定铜,个别测定的相对偏差在±10%以内。测定试样与测绘工作曲线时,室温相差在1.5℃以内,对测定结果没有显著影响。 测定铜时,溶液中各反应组份的起始浓度是:在25毫升溶液中含10~(-2)M H_2SO_4 4.0毫升,1.00%磷钼酸2.0毫升及0.100M Na_2S_2O_3 1.0毫升。 我们研究了各种常见离子对该方法测定铜的影响。Na~.、K~.、NH_4~.、Ca~(..)、Mg~(..)、Zn~(..)、Mn~(..)、Co~(..)、Ni~(..)、Cd~(..)含量达1毫克/25毫升;Al~(...)、Cr~(...)、Bi~(...)含量在100微克/25毫升以下时,对测定铜没有干扰。WO_4~″、BO_3~′″含量在4×10~(-2)M时亦不致有干扰。Fe~(..)、Fe~(...)、F′、PO_4~′″、AsO_4~′″和VO_3′对铜的测定则有显著的干扰。 VO_3′存在时显著加强铜的催化作用。当它存在时,在适当条件下当铜的含量在0.02—0.26微克/毫升(3×10~(-7)—40×10~(-7)M)时,反应速度与铜的浓度的平方成正比关系。  相似文献   

3.
本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 EDTA—Sb(Ⅱ)螯合物,其吸收峰在210mμ处。在 pH=1.6—2.0之间络合物的克分子消光系数∈最大。pH=2.0,Sb(Ⅲ)在10γ/ml 之内服从比耳定律。(1.210±0.0003)×10~4用 Job 浓比递变法,pH=2.0,在215mμ处测其光密度,求得螫合物的组成为 AB型,并计出在27—28℃K 稳定=(2.10±0.29)×10~(12)。用 pH 滴定法在离子强度μ=0.1,t=25℃下测得 NTA 的连续电离常数K_1=1.10×10~(-2),K_2=1.93×10~(-3)及 K_s=1.98×10~(-10)。从生成函数 n 对 logY~≡作生成函数曲线求得求得 NTA—Sb(Ⅲ)螫含物为 AB 型,(?)定稳:(5.23±1.15)×10~8。  相似文献   

4.
构建了新型的以硫化铅纳米空球包埋膜组分为载体的聚氯乙烯膜铅离子选择电极.电极对铅离子的响应在1×10~(-2)~1×10~(-5) mol·L~(-1)浓度范围内有线性关系,斜率为26mV/pC,检测下限为7.1×10~(-6) mol·L~(-1).膜厚约0.3 mm的聚氯乙烯膜铅离子选择电极在1×10~(-1)~1×10~(-2),1×10~(-3)~1×10~(-5)及1×10~(-6)~1×10~(-) mol·L~(-1)的铅离子溶液中,其响应时间分别为9~15,20~45和55~70s.在1×10-3 mol·L~(-1)铅离子溶液中电极电位稳定的pH范围为3~7,银离子对电极的测量有一定的干扰.  相似文献   

5.
本文研究羟哌唑头孢菌素钠的极谱行为。样品以pH=7的磷酸二氢钾—磷酸氢二钠缓冲体系为底液时在-1.1V附近有一清晰的单扫描示波极谱峰,样品浓度在5×10~(-6)-4×10~(-5)M和1×10~(-4)-8×10~(-4)M的范围内,峰高与浓度之间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可用于定量分析。用多种方法研究了极谱波的性质,证明此波具有吸附性,且为不可逆波。本文还对电极反应机理进行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6.
1950年 B.E.Douglas,H.A.Latinen 及 J.C.Bailar 曾经用极谱法研究了镉离子 Cd~(++)及吡啶 C_5H_5N(在本文中以 Py 表示)在水溶液中形成的络合物,他们认为在镉离子和吡啶之间存在着两种络离子:Cd(Py)~(++)及 Cd(Py)~(++),在吡啶浓度为0.4—1M 时主要是前者,1—2M 时则为后者;并求出稳定常数分别为 K_2=10~(2.14)及 K_4=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1-苯基-3-甲基-4-苯甲酰基吡唑啉酮-5(PMBP)与丁基膦酸二丁酯(DBBP)或磷酸三丁酯(TBP)的氯苯溶液在硝酸介质中对Eu(Ⅲ)的协同萃取。测得了萃合物的组成为EuA_3·HA、EuA_3·2DBBP或EuA_3·2TBP。在18℃时的萃取平衡常数分别为: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C_6H_5Cl体系 K_3=[EuA_3·HA]_0[H~ ]~3/[Eu~(3 )][HA]_0~4=1.51×10~(-3)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DB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DBBP]_0[H~ ]~3/[Eu~(3 )][HA]_0~3[B]_0~2=2.40×10~2 Eu~(3 )(<10~(-5)M)/HNO_3,NaNO_3(μ=0.1)/PMBP-TBP-C_6H_5Cl体系 K_(s·e)=[EuA_3·2TBP]_0[H~ ]/[Eu~(3 )[HA]_0~3[B]_0~2=1.74×10~1 讨论了萃合物的结构及协同萃取的机理。  相似文献   

8.
本文用电动势法研究了Cd~(2 )—etu体系,在25℃±0.05℃及离子强度μ=0.4—1.6(NaClO_4)变化情况下测得各级热力学稳定常数为: β_1~0=7.2±0.2,β_2~0=62.0±2.2 β_3~0=200±27,β_4~0=410±53 算得反应自由能变化为△G=-3.56千卡/摩尔  相似文献   

9.
本文提出使用碳—毡电极作为电化学富集材料,对含铬离子废水进行净化处理。实验结果表明对100—2000(ppb)的纯Cr~(3 )溶液进行处理时富集效率达98%以上;对工业废水——含Cr~(6 )为10~(-2)—10~(-5)M、Cr~(3 )为10~(-5)-10~(-7)M首先在pH为2.5—3.0用Na_2S_2O_3·5H_2O将Cr~(6 )还原成Cr~(3 ),然后将pH控制在7左右用10%NaOH 将Cr~(3 )变成Cr(OH)_3沉淀,对滤液中Cr~(3 )经“电化学碳—毡电极系统”处理后流出液中Cr~(3 )含量基本上与实验用蒸馏水相近。实验装置简单。可连续使用,实验数据用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  相似文献   

10.
用玻璃石墨汞膜电极作指示电极,用较大面积的玻璃石墨片作对极,可与MK—Ⅲ型方波极谱仪联用。注意消除表面活性物质和油污对电极的沾污,按第三次或第四次予电解扫描溶出峯电流计算有良好的再现性;相对误差<±10%。铅的溶出峯电流与铅的浓度、扫描速度、方波电压振幅均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在MK—Ⅲ型方波极谱仪上,在0.2M硝酸钾和2×10~(-6)M硝酸汞溶液中,增益s=1/16,方波电压振幅△E=8毫伏,即能定量测定n×10~(-9)M浓度的铅离子。  相似文献   

11.
在离子液体四氟硼酸1-丁基-3-甲基咪唑(fBrnim]BF4)和NaH2PO4形成的双水相体系中,研究茜素红S(AR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生成复合物光谱行为和溶液酸度,盐浓度,离子液体用量,共存物质等对体系复合物测定影响.离子液体用量1.5 mL,磷酸二氢钠2.0 g,ARS 1.0 mL,蛋白质溶液1.0 mL,pH 6时ARS与BSA复合物吸光度较大.离子液相中复合物最大吸收波长位于531 nm,比单纯ARS红移109 nm;摩尔吸光系数(ε)为2.32×104L·mol-1·cm-1.用加入不同类型表面活性剂方法,初步探讨了ARS与BSA之间的作用机理.使用后的离子液体经过简单处理可以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12.
本文用Deford和Hume极谱法测定了25℃、离子强度μ=4.0M条件下Cd~(2+)-Cl~-和Cd~(2+)-SO_4~(2-)络合物的稳定常数。然后以Cd~(2+)作指示离子,用Ringbom和Eriksson间接极谱法测定了同样条件下Ni~(2+)-Cl~-和Ni~(2+)-SO_4~(2-)络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  相似文献   

13.
在pH4.5的HAc-NaAc缓冲液中,用茜素红S(ARS)-Eu3+作为光谱探针,采用分光光度法研究了ARS-Eu3+-蛋白质离子缔合物的光谱性质及反应条件,实验结果表明:牛血清白蛋白(BSA)浓度在3×10-7~4×10-6 mol·L-1范围内遵循比尔定律,回归方程为:A=0.0103 c+0.2283 (c:mol·L-1),相关系数R=0.9979,表观摩尔吸收系数为2.5×105 L·mol-1·cm-1,检出限为6.1×10-8 mol·L-1.并初步探讨了其反应机理,发现BSA与ARS-Eu3+络合物之间主要以静电引力相结合.用拟定方法对生物样品中蛋白质进行了分析,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7.36%和97.25%,相对标准偏差分别为2.4%和2.0%.  相似文献   

14.
以1-氨基-2-萘酚和2,4-二羟基苯甲醛为原料合成了席夫碱(2′,4′-二羟基苯亚甲基亚氨基)-2-萘酚(L),采用FT-IR,1 HNMR和ESI-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在V(CH3CN)∶V(HEPES)=1∶1(pH=7.2)缓冲溶液中,研究了L对多种金属离子(Cu~(2+),Hg~(2+),Ag+,Pb~(2+),Cd~(2+),Zn~(2+),Ni ~(2+),Co~(2+),Fe~(2+),Al ~(3+),Mn~(2+),Ca~(2+),Mg~(2+),K+,Na+)的荧光响应性能.结果表明:L能够通过荧光猝灭响应选择性识别Cu~(2+),且几乎不受其他金属离子的干扰.在Cu~(2+)浓度为0~2.5×10~(-5)mol/L范围内,溶液荧光强度与Cu~(2+)浓度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据此计算L与Cu~(2+)的结合常数为3.33×10~4 L/mol,对Cu~(2+)的检出限为4.92×10-7 mol/L.L在实际水体中与Cu~(2+)在0~2.5×10~(-5) mol/L浓度下依然表现出较好的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15.
研究了芘丁酸与Cu(II)离子作用的荧光光谱,发现在pH=7.6的弱碱性溶液中痕量Cu(II)离子对芘丁酸的荧光产生猝灭作用.在最佳实验条件下,其相对荧光强度与Cu(II)离子浓度之间有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范围为6.5×10-6~4.8×10-4 mol/L,检测限1.1×10-6 mol/L.据此建立了测定Cu(II)离子的分析方法.该方法简单,用于合成样品的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得了HDEHP-H_2O-C_6H_5CH_3体系二聚常数l_gK_2=4.23(平均值)、两相电离常数pK_aE=5.70,pK_(2aE)=15.6,并对HDEHP-NaNO_3-C_6H_5CH_3体系萃取Na~ 的机理作了探讨,实验表明当中和度a<10%时,我们改变三种起始Na~ 浓度(0.20N、1.00N、4.00N)及三种起始HDEHP浓度(1.00×10~(-2)M、1.00×10~(-1)M、1.00M),有机相生成的萃合物形式为(NaA·3HA)_0,其萃合常数的平均值l_gβ_(13)=3.71。  相似文献   

17.
采用荧光光谱技术,分析研究桑色素-Al(Ⅲ)与生物大分子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蛋白质对桑色素-Al(Ⅲ)体系有明显的荧光增强作用,在pH=7.7的Tris-HCl缓冲介质中,桑色素-Al(Ⅲ)复合物在520 nm处荧光强度最强,且体系荧光强度的增加与蛋白质的质量浓度在相应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蛋白质(BSA,EA)测定的线性范围分别为:5.00×10-8~3.50×10-6g.mL-1和1.00×10-8~3.00×10-6g.mL-1,检出限分别为2.6×10-9g.mL-1和2.3×10-9g.mL-1。  相似文献   

18.
本文报导了使用钠、钾离子选择性电极以直接电位法或改进的零点电位法测定玻璃成品、原料中Na_2O和K_2O含量的方法。试液中Na~+、K~+离子浓度调节在10~(-3)—10~(-4)M间。为保证试液的离子强度和pH恒定。研究中使用了含有乙醇胺和盐酸的TISAB溶液。在2分钟内电位即达稳定状态。从一系列分析数据得到的标准偏差σ为: Na_2O%=11.57%时, σ=0.1%; K_2O%=1.13%时,σ=0.05%  相似文献   

19.
在硼酸-硼砂缓冲溶液中,表面活性剂CTMAB存在下,Co2+可大大增加苯甲酸的荧光强度,从而建立了表面活性剂与金属离子协助增强荧光法测定苯甲酸的新方法。本文对实验条件进行优化,在Co2+浓度3×10-3 mol/L,CTMAB浓度7×10-4 mol/L,pH=8.4条件下,30℃水浴22min,以302nm为最大激发波长,608nm为最大发射波长,测定苯甲酸的含量。结果表明,该方法线性范围为5×10-6~1.0×10-3 g/L,检出限为2×10-6 g/L。用本法测定榨菜中的苯甲酸含量,回收率为101%~105%。  相似文献   

20.
我们研究了硫离子催化碘氧化迭氮酸的反应(1),注意到由于有反应(2)的同时存在, 致使 I_2 2N_3~- S~→=2I~- 3N_2(很快)(1) I_2 S~=——2I~- S~0(较慢)(2)反应进行不长时间后,S~=全部被碘氧化,反应停止,但由于反应(1)的速度远超过反应(2),因此在这段反应期间内,微量硫离子的存在,仍将引起显著量的碘被迭氮酸还原,且发现碘的总消耗量与硫离子的初始浓度成直线关系。我们采用比色法和双铂电极电流测量法测定碘的浓度,拟定了高度灵敏的测定硫的方法。用该法测定硫的范围可从3××10~(-5)M到1.5×10~(-9)M,测定值的平均偏差不超过±10%,且操作从容简捷,结果的重现性较以往之动力学方法,也显著提高。 我们研究了溶液的pH、各试剂浓度、温度、零价硫及一些外来离子对反应中碘消耗量的影响;还利用所拟定的方法测定了金属镍及锰钢中负二价硫的含量,并用测定硫回收量的办法考核了方法的可靠性,结果都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