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不能仅仅看成是一种思想、一种情绪,更不应仅仅用研究思想的方法研究之,它同时还应是审美的。以审美视界观照之,则“情”“空”既是结构性的,又是解构性的,它存在三个层次的意义,并实现着小说以假写真、借奇赋笔、真假互见、奇而不幻的艺术旨趣。  相似文献   

2.
“三复情节”是杜贵晨先生研究中国古代小说叙事艺术提出的理论概念 ,“三复情节”在《红楼梦》中有多方面新鲜别致的运用 ,不仅发展了传统“三复情节”的叙事技巧 ,更增强了《红楼梦》的艺术魅力。《红楼梦》“三复情节”的研究进一步说明 ,“三复情节”是“以全民族的眼睛去观察”而得出的关于中国古代小说的具有本民族特点的当代理论  相似文献   

3.
西印 《青年科学》2009,(3):40-40
《红楼梦》这部古典小说还有《石头记》、《风月宝鉴》、《金陵十二钗》等书名,但都没有《红楼梦》更符合原书旨意。原书的“凡例”说,“红楼梦”是“总其全部之名”。意思是说,整部小说写的就是红楼一梦。“红楼”和“朱门”一样,是古代王侯贵族住宅的代称。不言而喻,“红楼梦”就是说红楼贵族的显赫无非南柯一梦。  相似文献   

4.
《红楼梦》中的“色空观”并不能涵盖作品的内容,它与作品扬“情”的意图是矛盾的。明确宣示一种思想现念,却并不为表现这一思想观念,正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方式,以之融入整个作品的语境,使其情味化。这正是小说中的思想表达不同于社会思想表达之处。  相似文献   

5.
《红楼梦》之“金陵”不是指今天南京之金陵。沿红学“自叙传”开辟的门径: 曹雪芹及其父祖不是金陵人,曹家宅第不在金陵,曹家的姻亲也均不是金陵人;曹家败事后在金陵无片瓦。“红楼梦》中所说的金陵指的是奉天府盛京(今沈阳),个别地方对应着顺天府京都(今北京)。  相似文献   

6.
曹雪芹是中国文学史匕伟大的语言艺术大师,《红楼梦》可说是一座词语的宝库。近年来,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了中国艺术研究院红楼梦研究所以庚辰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艺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了以程甲本为底本的校注(以下简称“北本”)、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了蔡义江的《红楼梦》校注(以下简称“蔡本”)。此外,如广东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丁”典”)、山东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辞典》(以下简称“山典”)、文化艺术出版社出版的《(红楼梦)大辞典》(以下简称“文典”(等等。对于《红楼梦》…  相似文献   

7.
《红楼梦》成书于满汉文化大融会的乾隆时代。曹雪芹深受满族文化的影响,巨著《红楼梦》带有浓郁的萨满色彩。萨满“三界”、“三魂”说,“万物有灵”、“灵魂不灭”等观念在《红楼梦》文本中得到了艺术渗透和升华。  相似文献   

8.
(四)甲戌本《凡例》说:“宝玉作梦,梦中有曲名曰《红楼梦十二支》,此则《红楼梦》之点睛。”第五回警幻仙子也说有“新填《红楼梦仙曲十二支》”。但是上演时却有十四支曲子,其中十二支曲子咏十二钗(并不都是一人一支曲子),“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和“第十四支《收尾·飞鸟各投林》”是后来才加进去的。这两支曲子恰恰是为了突出《红楼梦》交叉着的两条主要线索。“第一支《红楼梦引子》”:开辟鸿濛,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趁着这奈何天,伤怀日,寂寥时,试遣愚衷。因此上演出这怀金悼玉的《红楼梦》。  相似文献   

9.
本文主要讨论脂评“亲历其境说”的内涵和审美意蕴。“亲历其境说”揭示文学源于社会生活的本质,是一种生活体验论,是现实主义创作原则的体现。对“亲历其境说”进行阐释,以探讨脂砚斋小说美学思想和《红楼梦》成功艺术经验  相似文献   

10.
作为当世显学,《红楼梦》与《金瓶梅》之间的比较研究尤为惹人注目。“《红棒梦》的成书深受《金瓶梅》的启发”这一说法已成定论,自不待言。然而,偏激者诸如“脱胎说”、“倒影说”仍占一定地位,不无影响。姑且撇开这类论断于整部《红楼梦》是否确当,若以个别章节、情节观之,实有道理。通过尤二姐与李瓶儿之死的比较,可观《红楼梦》之“深得金瓶壹奥”。  相似文献   

11.
关于《红楼梦》中“宝玉挨打”一事,诸多红学家有不同的解读,但均忽视其法律意义。以《大清律例》为视角,时贾宝玉“违反教令”的行为予以法律考察,可以发现贾政杖责贾宝玉有明确的法律依据,而《清律》对家长权的规制是这一事件的合法性和合理性的基石。由此可以管窥《红楼梦》塑造的法律世界。  相似文献   

12.
大凡研究林语堂的学者,常常触及《红楼梦》对林语堂女性观的形成以及其文学创作的巨大影响,而对林语堂在翻译中所受到的影响却鲜有提及。《浮生六记》是林语堂先生的代表译作,而这两部作品最大共同之处就是对女性的尊重。本文试图从林语堂所译的《浮生六记》中探寻其问的“女性崇拜”情结。  相似文献   

13.
《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分析和归纳了《红楼梦》中使用的山东方言。认为《红楼梦》中的山东方言只能来源于东鲁孔梅溪,由此提出了孔梅溪参与《红楼梦》早期创作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红楼梦》中“以贤评价”的一组女性是袭人、宝钗、元春.她们这3个分属不同社会阶层的人物互为补充,互为影子,层递式地表现出对封建文化吃人本质的深沉反思和对女性自我祭献于男权社会的悲剧性叹息.  相似文献   

15.
从王蒙的红学研究、李商隐研究以及王蒙对古代优秀文学传统的继承和超越等方面探讨王蒙古代文学研究对当代中国文学批评以及文学创作的影响和意义。王蒙对《红楼梦》的研究强调了《红楼梦》作品的原生性,以及由原生性引发出的无限的"话题价值",而内容的博大精深又决定了对它的研究方法的多样性;王蒙对李商隐诗歌的研究则主要表现在对《锦瑟》等无题诗的研究思路和方法让人耳目一新,王蒙还阐述了李商隐研究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红楼梦》中存在大量的人物生理年龄和心理年龄错乱的现象,从《红楼梦》版本的流变以及曹雪芹的女儿崇拜观来看,《红楼梦》人物年龄错乱是曹雪芹在有意、无意中造成的。  相似文献   

17.
在叙事层面,通过设立“石头”这一意象化的叙事者,而把红楼开场回溯至女娲补天的苍茫时刻:史前之时的不确定性,实现了时间向空间的敞开;石头开口说话(叙事),实现了话语向诗语的敞开;情节淡化,实现了故事向情的敞开。如此《红楼梦》的叙事开场呈现出天人合一之境。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月之原型意象及衍生意象对《红楼梦》从内容上进行解构,认为《红楼梦》的主旨是为全人类的母亲唱一曲赞歌,为封建末世的不幸女性唱一曲颂歌和悲歌,表现了作者强烈的女性崇拜意识。有关小说内容的其他观点,都应在此之下,这是作者最主要的创作意图。又从月之运行规律对《红楼梦》的结构和情报进行了解构,认为小说仅写了月亮一月运行的四分之一周期,是用月亮的小循环推出社会和家族兴亡的大循环的,所以小说到八十回就是完整的,不存在所谓“遗稿”的“迷失”问题,高鹗续书恰恰是符合曹雪芹的愿意的。月之意象是解开《红楼梦》的一把钥匙,一个关键。  相似文献   

19.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祭祀之于中国传统文化研究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本文以<红楼梦>第五十三回<宁国府除夕祭宗祠,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为例,就其中的祭日、祭祀场所、祭典等问题作了剖析.  相似文献   

20.
《红楼梦》体现了人们的多元信仰文化,选择詈语作为视点切入《红楼梦》的民间信仰,可看出《红楼梦》的咒死詈语所包含的道教信仰、儒家思想信仰、佛教信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