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1965年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诞生,引起了语言学的变革,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观点,用模糊隶属度、模湖隶属函数等模糊分析的方法来讨论语言和言语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即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基本观点:语言的各种范畴中既有清晰的中心区域,又有模糊的边缘区域。结论是:语言、言语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言、语义、词汇、语法都存在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2.
模糊言语是表现客观现象的手段;模糊言语是表达主观情感的需要;模糊言语是美的欣赏的前提;模糊言语要做到模糊适度、虚实相生。  相似文献   

3.
模糊限制语在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它是言语文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语用分析,通过分析指出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言语委婉、含蓄,灵活有效,严谨周全,不留漏洞,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反之,则会破坏言语的表达效果,影响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4.
模糊限制语的人际功能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对其研究正朝着功能研究的方向发展。韩礼德的功能语法理论,拓展了模糊限制语的研究空间。作为人际功能主要体现手段的情态,其实是模糊限制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模糊限制语的使用,在人际功能层面上可以增强话语的可接受性,使言语表达更委婉、更礼貌、更稳妥,不仅有效地保护了说话,而且可以提高言语的表达效果和灵活性。  相似文献   

5.
1965年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诞生,引起了语言学的变革,为模糊语言学的诞生提供了理论依据。本文将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观点,用模糊隶属度、模糊隶属函数等模糊分析的方法来讨论语言和言语中存在的模糊现象,即根据扎德的模糊集合论的基本观点:语言的各种范畴中既有清晰的中心区域,又有模糊的边缘区域。结论是:语言、言语系统的各个层面即语言、语义、词汇、语法都存在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6.
模糊推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模糊推动控制技术的智能化吴今培(五邑大学信息科学研究室江门市529020)精确科学对到处存在着的各种模糊现象熟视无睹,甚至有意地把它们排除在科学研究之外·到了20世纪60年代,探索复杂性已成为时代的强音,模糊理论应运而生。模糊理论研究的对象恰好就是各...  相似文献   

7.
模糊限制语及其语用功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模糊语言在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模糊限制语,作为模糊语中重要的部分,在人们的言语交际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文章从语用学角度对言语交际中的模糊限制语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连益芝 《龙岩学院学报》2006,24(2):89-90,96
模糊限制语是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在言语交际中恰当运用模糊限制语是一个合格的语言使用者必备的语言能力之一。本文首先介绍了模糊限制语的定义及语用分类然后分析了它们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  相似文献   

9.
语用模糊理论阐释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话语策略是人们在言语交际中顺利实现交际目的或占据有利地位的重要手段。语用模糊策略正是这种策略之一。文章阐述了俄语语料中使用这一话语策略的言语现象。  相似文献   

10.
语言中存在着大量的模糊限制语,它是言语文际中一种常见的语言现象,从语言使用和理解的角度对模糊限制语在言语交际中的语用功能进行了语用分析,通过分析指出恰当使用模糊限制语可以使言语委婉、含蓄,灵活有效,严谨周全,不留漏洞,以达到更好地实现交际的目的。反之,则会破坏言语的表达效果,影响交际的目的。  相似文献   

11.
简要介绍语用模糊的概念以及会话策略的定义与分类。在中英语料的基础上主要从保留颜面、降低责任、广告宣传、转换角色、制造幽默这五个方面分析探讨了跨文化语用模糊策略的言语功能,以期增强对模糊策略言语功能的系统性认识,全面深入理解语用模糊策略围绕跨文化交际意图展开的本质和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跨文化交际服务。  相似文献   

12.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运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模糊性是人类语言的本质特征之一。模糊语言学是运用模糊集合理论来分析和研究自然语言和言语中的模糊现象而形成的一种语言学理论,本文主要探讨以英语为主的外语教学同模糊理论以及模糊语言学的关系,提倡运用模糊语言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指导外语教学,重视外语教学中的模糊现象。  相似文献   

14.
英语委婉语的模糊性及模糊美之我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委婉含蓄是不同民族的语言共性,也是中外传统美学的第一要义。本文从模糊的角度,以语言学和语用学的有关理论为指导,分析了英语委婉语的模糊性特征及其模糊美,以便学习者正确的认识、使用和欣赏委婉语,并促进正常的言语交际和日益扩大的文化交流。  相似文献   

15.
《广告模糊语》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广告中,模糊语运用普遍。所谓模糊语,指那些表述事物的性态、属类等方面特征时在度、数、质方面不清晰、不精确的言语。它是和明确言语相对而言的,二者相辅相成,共同完成准确传递商品信息的任务。  相似文献   

16.
张娜 《科技信息》2009,(14):118-118
在翻译过程中,我们经常会遇到一些模糊性言语,为了更好地理解原文与实现翻译的目的,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些模糊言语。本文试从模糊语言学与翻译原则来探讨在翻译过程中对模糊语言的处理问题。  相似文献   

17.
模糊修辞学研究言语交际过程中语言使用者如何选择语言材料来表情达意、交流思想和提高语言表达力的一门语用学与修辞学的交叉学科。由于模糊语言特有的表现力,模糊语言运用得当可使言语得体并产生委婉、含蓄和幽默等语用效果。语言模糊修辞功能表现在维系人际关系方面,还具有亲和功能、满足功能和调节功能等。  相似文献   

18.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19.
模糊是指事物的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不明晰,模糊性就是人们认识中关于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不明晰性、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也就是中介过渡性。模糊语言有广义与狭义之分:狭义的模糊语言是指那些表达了事物类属边界或性质状态方面的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词语。广义的模糊语言还包括具有亦此亦彼性、非此非彼性,即中介过渡性的语音方面和语法方面的现象,即模糊语音和模糊语法。模糊语言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言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言各要素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模糊语义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集理论与现代语义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以语义的模糊性为对象的、具有交叉性和综合性的边缘科学。它既是语义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模糊修辞学是一门主要运用模糊语言学与修辞学的基本理论、原理和方法,以那些与提高语言的表达效果有关的模糊语言材料为对象,研究如何在言语交际活动过程中精心地选择模糊语言材料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的方法、原则和规律的科学。它既是修辞学的分支学科,也是模糊语言学的分支学科;既是一门具有交叉性的科学,也是一门边缘科学。  相似文献   

20.
通过教师课堂话语的录音和转写,对转写材料进行分析发现:教师话语中的模糊言语包括教师的寒喧、指令和讲解等言语,它们甚至贯穿教学的全过程.教师模糊言语在教学中起着其他教师言语不可替代的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