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我国南北方的水资源存在严重的地区不平衡差异.总体来说,北方地区大部分地区属于缺水干旱地区,而南方地区的水资源基本上是供大于求.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加之气候变化的影响,北方地区水资源短缺的矛盾日趋严重,缺水所造成的损失和环境的恶化更为明显.北方的降水减少和温度的增加是我国气候变化的总趋势,由此引起的北方干旱化严重影响了我国北方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的生活,而南水北调是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性措施.南水北调可以缓解北方地区不同程度的缺水矛盾,使水资源问题不再成为经济的制约因素,从而加快北方地区的发展速度,缓解环境的恶化.南水北凋工程实施后,受水地区的土壤含水量、地下水以及地表植被都会发生不同程度的变化,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研究这些变化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所运用的模式是美国NCAR/PSU联合研制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在其中我们耦合了陆面过程模式OSULSM.研究表明,由于土壤含水量的增加,北方地区的蒸发量也相应增加,调水量的50%以上被蒸发,同时北方地区的降雨量增加、地面温度降低。  相似文献   

2.
20世纪80年代,我国北方地区的绿化开始应用冷季型草坪.考虑到我国北方地区水资源普遍缺乏,山西省缺水现象更为严重,我们认为在北方种植这类草坪,不符合草坪草种选择的基本原则.常夏石竹的应用弥补了草坪无花和我国北方地区草坪冬季枯黄的缺陷,并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我国北方地区因干旱及寒冷给草坪种植带来的难题,促成了草坪业的一次飞跃.然而,常夏石竹叶色发蓝和叶面的白粉,使建植的草坪颜色发灰,从而降低了草坪的质量与观赏价值.  相似文献   

3.
周明明 《世界博览》2010,(22):44-46
时下,中国从全球各国进口大量石油已不是新闻,但水也需要进口就值得关注了。 去年年底,国内媒体报道,俄罗斯正有意向中国缺水的北方地区卖水。“未来5年,最多10年,俄罗斯就可以向周围国家出口水资源了。”俄罗斯国家杜马主席格雷兹洛夫去年11月在一个名为“干净的水”的国际论坛上表示,  相似文献   

4.
1 我国干早地区的概况 在我国北方地区存在着成片干旱、半干旱地区,在这里沙漠戈壁面积辽阔,干旱缺水,土地瘠薄而含盐量高,植物成活生长的环境很差。如果没有灌溉条件和较高的地下水位,在年总降水量小于100mm的极端干早地区,无法建立人工植被;在年总降水量为150—250mm的干旱地区只能建立稀疏的植被,  相似文献   

5.
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我国北方地区资源性缺水问题的战略措施,是关系国家经济布局的重点工程。本文介绍了南水北调中线工程情况,分析了对河南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以及结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的实施,就促进河南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6.
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与长江中游地区水资源优化利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我国是世界上水资源缺乏的国家之一 ,而且南北方河流水量差别很大 ,广大北方地区严重缺水 ,区域水资源的需求与供给极不匹配 [1,2 ] .因此 ,继续深入研究水资源的时空变化规律与流域规划 ,优化利用宝贵的水资源与探讨跨流域水量调配 ,是关系到我国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7.
北方地区淡水危机与湖泊生态恢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把水资源危机严重的北方地区作为研究区域,分析了北方地区湖泊生物多样性的历史与现状,阐述了长期以来北方地区湖泊管理的误区,建立了湖泊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提出了北方地区湖泊恢复与可持续发展对策:以确定湖泊生态环境需水量为核心,为湖泊实施科学管理;加强湿地保护和恢复、重建;大力发展适合我国国情的生态环境工程。  相似文献   

8.
目前,全国660座城市中有400多座城市缺水,其中110座严重缺水,城市、工业年缺水60亿立方米,影响工业产值2300多亿元。  相似文献   

9.
 水资源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中至关重要的又是不可替代的自然资源。目前, 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仅为世界人均的1/4,其排位约在世界110位左右, 是一个水资源贫乏的国家。当人口达到16亿的时候(2030年左右)我国尤其北方地区将面临更严重缺水的挑战。北京是世界上水资源严重短缺的大都市之一, 水问题将成为首都未来可持续发展中最突出的重大问题。  相似文献   

10.
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目前世界上 1/6人口难以获得干净用水。除非各国政府肯花更多的钱,到 2025年,缺水人口将达到 25亿,约占全球人口的 1/3。我国是世界上 13个贫水国之一,在我国 600多座建制市中,有近 400座城市缺水,其中缺水严重的城市达 130多个,全国城市每年缺水 6  相似文献   

11.
 中国南北方水土资源配置不合理,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南水北调工程通过跨流域的水资源合理配置,大大缓解北方水资源严重短缺问题。本文用两层嵌套的中尺度气象模式MM5及其耦合的陆面过程模式,研究调水对局地气象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实施南水北调后,春季和夏季北方地区土壤含水量增加、累积降水量增加,地表温度降低。夏季的土壤含水量、地表温度、累积降水量的变化幅度明显大于春季。另外干燥的土壤环境条件,对气象环境的改变更明显。春季和夏季土壤含水量变化的区域、地表温度的降低的地区都不只局限于南水北调受水区,而是散布到周边地区。另外还可以看出,在土壤含水量未改变的地区有明显的降雨量增加,最大降雨量增加区域与土壤水份的变化中心区域不重合。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国南水北调目前几个方案的对比分析,提出解决我国华北缺水问题的南水北调的优化方案及其便捷的路线:即通过黄、海河跨流域调水,以北方的水资源供应华北,以南方的水资源作补偿黄河。使黄河成为“H”状的永不断流的清水河。从水文特征、工程特征、生态与风险、社会与经济效益等方面对方案进行综合评价。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presents a study of the middle route of the South-North Water Diversion Project. The middle route runs through the Northern China plain, where the water shortages are the most severe. There is not only a shortage of water for human usage, but also a shortage of ecological water. Although the current plan for the middle route is strictly focused on supplying water for residential and industrial use, the water can also potentially be used for ecological purposes. This paper evaluates the potential ecological benefits that can be brought to the fragile ecology in northern China by the middle route, in addition to the water supplied to residences and industry. The study describes ecological benefits of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such as mitigation of groundwater extraction in the region and positive influences on the climate, the ecological uses of the middle route project itself, such as creating artificial niches along the channel and directly using the channel for ecological purposes, and the ecological uses of the water along the middle route such as diversion of the water into dyer channels that have suffered from drought conditions for decades.  相似文献   

14.
浅谈节水灌溉技术与水资源可持续利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针对我国北方水资源短缺的严峻形势,介绍了几种国际上普遍采用的、行之有效的节水灌溉技术,提出了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若干对策与措施。  相似文献   

15.
河北省属于水资源较为缺乏的地区,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对河北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分别建立了以水质为标准和以灰水足迹为标准的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采用灰水足迹的方法对河北省水资源进行水质—水量评价.结果表明:1)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为242.41×108 m3,相比2005年下降了19.7%,2005—2013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整体呈现下降趋势.2)2种水污染程度评价指标的走势大体相同,说明水质性缺水状况可以粗略地用本文计算的灰水足迹进行表征.3)2005—2013年间河北省的灰水足迹远大于当年河北省的水资源量,呈现出明显的水质性缺水特征.  相似文献   

16.
中国北方城市道路横断面的生态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应对北方城市水资源的短缺和水环境的恶化,从水的自然循环角度,提出了一种城市道路的横断面。该设计在保持城市道路原有交通、排水用途的同时,增加了雨水对地下水的生态补给功能,把传统城市道路的单一排水系统提升为城市道路雨水渗蓄排综合系统。给出了可以在实际工程中应用的道路横断面形式以及增加道路渗水能力的有效方法;并就雨水对路基稳定性的不利影响,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该种城市道路的生态设计,技术简单可行、便于施工、附加成本低,适用于多种形式的既有及新建道路。  相似文献   

17.
Mountain regions supply a large amount of fresh water for the people in arid and semiarid regions, however, there is great uncertainty of the water quantification from mountains to lower areas. In order to assess the hydrological significance of mountains and the hydrological linkage of mountains and plains, the measured and simulated hydrological data of the arid region in northwest China were us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 which followed a catchment-based approach. Firstly, the Heihe River Basin, a well-documented area, was selected as a specific watershed to reveal the hydrological relationship between highlands (mountains) and lowlands (plains); and then, the significance and disproportion of mountain runoff of 8 river basins as cases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were analyzed and compared following the above analysis.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showed that the proportion of mountain runoff in total basinal runoff (PMR) of most rivers is above 50%. The PMR are between 50%-95% in the rivers originated in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where the aqueous vapor is relatively sufficient. And that, almost all the flow of the rivers originating from the Qilian Mountains, the southern slope of the Tianshan Mountains, and the northern slope of the Kunlun Mountains come from mountain regions. Also the PMR gradually increases from west to east in northwest China. The hydrological significance and disproportion of mountains water in the arid region of northwest China were given a systematic and thorough assessment, and the results could give potential guides for the scientific utilization of water resources in these regional areas for relieving the more and more serious shortage of water resources due to climate warming and population expansion.  相似文献   

18.
海水淡化对我国缓解沿海地区水资源短缺的作用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随着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突出、海水淡化技术的不断发展及其实际应用,利用海水淡化技术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国、各地区的重视,依据我国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的情况,从经济技术和可持续发展的角度分析和比较几种解决沿海地区淡水资源短缺问题的途径,探讨我国在海水淡化技术上的实力。论证我国发展海水淡化产业的迫切性、重要性及其前景,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9.
1997年冬季东海高氧水分布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1997年冬季东海表层、10 m层、50 m层、底层溶解氧(DO)的分布情况,在总结水团一般规律的基础上,分析了东海高氧水与台湾暖流和东海高密度水环流的关系.结果表明:东海高氧水的分布与台湾暖流、江浙沿岸流、东海高密度水环流有关,东海北部的垂向混合是充分的.  相似文献   

20.
为缓解我国北方苦咸水分布地区淡水资源紧缺的状况,开展咸水多级冰冻淡化试验,揭示咸水结冰过程水质变化机理。试验结果表明:冷冻结冰法能有效淡化咸水,Ⅰ级冰融水的脱盐率可达60%以上;咸水多级冷冻结冰过程,不同离子结冰迁移速率不同,致各级冰融水离子组成发生变化。多级冰冻淡化方法可以在祖厉河流域推广和应用,其充分利用自然能源,具有经济环保,简单易行,既可小规模分户实施也可大规模处理等优势,是解决当地春旱期生活用水及农业用水困难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