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漳州师院学报》2019,(2):38-41
保生大帝信仰是闽南民众中时代传承、传播久远的民俗事象。从文化人类学的视角看,一个族群必定有自己的文化认同标识,这是区别"我们"与"他者"的重要分界。吴真人的事迹、神迹均与闽南有着密切的无可取代的关系,并具备了成为共同文化认同的诸方面条件,至迟到明清时期便成为闽南族群的认同标识,成为两岸民众情感联系的纽带。  相似文献   

2.
“跳鼓阵”是台湾最具代表性的民俗艺阵之一。“跳鼓阵”源于闽南的“大鼓凉伞”,形成发展于台湾,以其鲜明的舞蹈艺术特色和丰富的民俗文化内涵.成为台湾民俗文化的独特艺术风格亮点。  相似文献   

3.
《漳州师院学报》2017,(4):64-68
闽南语是闽南与台湾海峡两岸同胞主要的共同语言。在民间,台湾歌谣与闽南歌谣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闽台闽南语歌谣内容丰富,情趣盎然,有着相当深厚的群众基础,是两岸地方历史和民俗文化的载体,也是闽台文化交流的宝贵财富。闽台民间闽南语歌谣的发展传播、历史折射与文化传承反映两岸文化的同源性和不可割裂性。  相似文献   

4.
闽南文化悠久璀璨,具有极强的文化传播生命力,是闽南区域品牌广告传播活动中不可忽视的传播编码资源.闽南区域品牌有必要也有空间运用闽南文化为品牌增色:一方面,具备产地物色的区域品牌可以凭借闽南文化与其他竞争品牌形成明确的品牌区隔;另一方面,不具备明显产地特色,面向全国或国际消费者的区域品牌借助闽南文化,不仅可以巩固本土市场,也能培养品牌文化内涵,提升口牌形象价值.  相似文献   

5.
伴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具有地域性特色的湖北传统民俗中独有的视觉符号渐渐失去了往日的光彩,然而城市的发展却对湖北传统民俗符号的保护、开发与利用提供了可能,成了一个新的热点,这则基于湖北传统民俗符号蕴含着的丰富的民俗文化。如何将热点持续,即如何更加有效地传承并创新地域性民俗符号,就成了需要认真探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
数字化是科技进步的产物,也是时代发展的必然;民俗题材的广泛应用是弘扬民族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的有效途径,也是艺术创作生命力的源泉.数字化与民俗化的相互联系、相互促进是一种必然.数字化艺术可以从民俗文化中汲取创作的灵感和素材,同时,也能体现设计的民族特色;而数字化艺术由于采用的是功能强大的数字化技术,所以能为民俗文化提供广阔的创作园地;数字化技术的某些特殊效果也可以直接运用到民俗艺术创作之中.  相似文献   

7.
闽南文化近年来颇受重视和关注.就闽南文化研究而言,其研究的目的性在于增强中华民族的认同感.闽南文化的定义是:在闽南地区产生、发展、变化并对外传播的一种主流文化.五代时期为闽南文化的形成期.闽南文化的研究方法应博采广取,多学科结合,同时,要注意闽南文化的传承与创新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民俗体育是一个民族所慢慢共同形成与传承延续的一种具有身心教育意义的身体运动文化习惯,具有鲜明的文化和地域特征。闽台民俗体育是闽台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台湾民俗体育传承自福建,而后扎根、发展、壮大。闽台两地相似的文化背景又为两地民俗体育的互相交流提供了平台。  相似文献   

9.
吉祥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幢憬和向往。而婚嫁作为一项重大的民俗活动,也蕴含了极其丰富的吉祥文化内涵。闽南婚俗中所选用的物品、数字、所进行的仪式及所使用的祝词贺语等蕴含着吉祥文化内涵,值得我们关系和研究。  相似文献   

10.
漳州平和榜眼府,因武榜眼黄国梁传奇的一生而名闻闽南地区甚至名扬台湾及东南亚地区.黄国梁的民间传说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是闽南人美好精神品质的反映,蕴涵着丰富而深刻的闽南文化精神.从民间所流传的黄国梁一系列动人的故事中,可见闽南人崇佛敬神、忠君爱民的传统民俗和重乡崇祖、爱拼敢赢、勤劳善良的优良品质.解读武榜眼黄国梁的民间传说,从中可窥见闽南文化精神的特质.  相似文献   

11.
闽南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大格局中显露闽南人民审美意识和该地人文特点的地方文化,它包含着闽南人民的民情风俗、宗教信仰、用语习惯以及生活方式等等,其内涵传承了中华民族古代文化的精华。由于特殊的历史原因和社会因素,闽南文化由闽南移民传入台湾,在台湾与当地文化景观融为一体,成为台湾人民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后来台湾历史出现了局本占据五十年和国民党据台的特殊性,但闽南文化作为中华民族文化的有机部分,在台湾的传播与影响从未间断。(一)闽南文化台湾乡土文学的影响,首先表现在它突出了台湾乡土文学防反帝反殖民…  相似文献   

12.
《漳州师院学报》2017,(4):58-63
闽南童谣是以闽南地方方言进行创作,并以儿童为传播主体进行传唱的儿童歌谣,在闽南地区广为流传,具有浓郁的闽南地方文化特色,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之一。漳州民间童谣的起源和发展,有其特定的历史背景。艺术特色鲜明、生动活泼的闽南语童谣值得我们保护和传承。  相似文献   

13.
桃木崇拜风俗在商周之前就有。这一风俗从最初对先民智慧的颂扬,到宗教性的祭祀,再到门户性的装饰,有一个从祭神到娱人,从宗教性到娱乐性,从单一形态到多元民俗文化的嬗变过程。  相似文献   

14.
闽南谚语句式简短,精炼紧凑,广泛运用省略句、无主句、紧缩句及名词性非主谓句,富含闽南语言特点的"有"字句、比较句和"会"字句点缀其中,形成了极具闽南方言特色的句式个性,并善用整句,使得闽南谚语语言简洁,富有节律,上口易记.  相似文献   

15.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 ,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 ,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 ,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 ,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 ,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6.
中国传统民俗与地理环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7.
我国的民俗是我国人民对生产与生活经验的总结,是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就民俗与地理环境的关系而言,民俗形成与演变的自然基础是地理环境,民俗的传播与扩散受地理环境的制约,民俗的区域差异是地理环境区域差异的反映,民俗也是人们适应地理环境、实现人地关系协调的具体表现.  相似文献   

18.
竹马戏是漳州古老的地方戏曲,导源于唐宋的竹马灯舞蹈,这一历史悠久的“戏曲活化石”前后流行800余年。竹马戏在不断吸收其他剧种的营养成分中丰富自己,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特色。明清时期竹马戏由闽南移民传入台湾.成为台湾民间文艺表演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19.
《漳州师院学报》2019,(1):55-58
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社区教育宝贵的天然教材,它凝聚了闽南人民的智慧与情感,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但近几年,随着工业现代化以及城镇一体化的飞速发展,"快餐文化"使本就濒临消亡的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受到猛烈的冲击,保护与传承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迫在眉睫。应倡导将闽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容融入到社区教育当中,从而唤起民众非遗保护传承的热情,投入非遗生产性保护,助力闽南特色文化产业发展。  相似文献   

20.
〔本刊讯]由漳州市历史学会和我院闽南文化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玉皇崇拜与中国传统文化"学术研讨会于1999年元月8日在我院举行。漳州市政协主席林碧华、副主席张国举及台湾海峡两岸和平统一促进会副会长郭俊次博士、台湾宜兰县草湖玉尊宫管委会李炳南教授等出席了开幕式,我院副院长罗萤致开幕词,会议由漳州市历史学会会长、本刊编委郑睛主持。此次会议共收到学术论文22篇,从各个方面论及了玉皇文化及中国传统文化。有的论及玉是文化的源起及渊源,其角度分别有考古发掘、史籍记载、民间崇拜和心理思维等;有的论及了玉皇文化与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