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人工栽培条件下研究了专性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形态解剖结构及其在寄主根上的萌发过程。肉苁蓉种子具有典型的列当科寄生植物种子的特征,种皮内仅有球形胚,外包以胚乳。根据观察发现,只有当寄主梭梭的根穿入肉苁蓉种子的种皮内且刺激其球形胚产生“芽管状器官”,并连接于寄主根上后种子才能萌发,与肉苁蓉种子连接的部位主要在根毛区。首先在与寄主根连接的“芽管状器官”的頂部膨大为瘤状物,以后在内部分化形成输导分子并与寄主的维管束相连通,进而在瘤状物远离寄主根的一端分化形成頂芽,由此长成肉苁蓉植株。  相似文献   

2.
在新疆石河子149团肉苁蓉人工繁育基地,以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A)和未被肉苁蓉寄生的梭梭(CK)为研究对象,分别测定其株高、冠幅、地径、当年生枝条生长量和根系;同时,对其生境的土壤水分变化动态进行了定期连续测定。结果表明:调查对象A的株高、冠幅和地径的月平均增长率都小于调查对象CK;调查对象A当年生枝条增长率达最大值的时间滞后于调查对象CK,由此可知,肉苁蓉寄生对梭梭当年生枝的生长存在一定程度抑制;梭梭主根发达,被肉苁蓉寄生后,细根所占比例较高,这有利于梭梭自身的生长和为肉苁蓉寄生提供营养。  相似文献   

3.
本文应用显微组织化学鉴定的方法,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对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活力进行测定并对TTC法的测定方法和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大田进行了肉苁蓉种子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活力可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随种子年代的加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与TTC法测定结果一致。用TTC法测定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活力的适宜测定条件是:用pH7.0磷酸缓冲液37℃、浸泡种子8h.然后在0.5%TTC溶液中、23℃、自然光照下染色16h。  相似文献   

4.
本文应用显微组织化学鉴定的方法,氯化三苯四氮唑(TTC)法,对寄生植物肉苁蓉种子的活力进行测定并对TTC法的测定和测定条件进行了研究,同时在大田进行了肉苁蓉种子播种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寄生植物肉苁容种子的活力可采用组织化学的方法进行测定,细胞色素氧化酶、过氧化物酶、三磷酸腺苷酶的活性随种子年代的加长呈明显下降趋势,与TTC法测定结果一致。用TTC法测定奇生植物肉苁蓉种子活力的适宜测定条件是:用pH7.0磷酸缓冲液37℃、浸泡种子8h,然后在0.5%溶液中、23℃、自然光照下染色16h。  相似文献   

5.
梭梭为黎科梭梭属超旱生小半乔木。树高一般在1~5米,冠幅2平方米左右。超过2米的植株,具有粗糙扭曲的主干,呈小乔木状,胸径一般在3~6厘米;低于2米的植株,无明显主干,由基部发生分枝,形成不规则的圆丛状。世界上梭梭属植物有11种,我国有2种,即梭梭柴和白梭梭。梭梭树干坚硬,为  相似文献   

6.
查清甘肃民勤连古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药用沙生寄生植物的种类、生境及分布;介绍其化学成分及其药用功能与部位。在野外调查和整理参考文献资料的基础上,对保护区沙生药用寄生植物采集标本并进行鉴定和整理。结果连古城保护区药用沙生寄生植物有2科2属2种。连古城保护区药用沙生寄生植物分布广、蕴藏大、药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7.
许尔文  姜梅  武应鹏 《甘肃科技》2013,29(13):136-137,133
针对梭梭人工接种肉苁蓉接种率和利用率低、播种量大、生产成果高的实际,试验采用在不同接种穴内放置不同张种子纸的接种方法,通过试验与观测,初步筛选出一些比较成功的经验与方法,解决了人工种植肉苁蓉接种率低的难题。  相似文献   

8.
在腾格里沙漠东部,通过分别在1年生、3年生、4年生、5年生、7年生以及20年生不同树龄的梭梭林接种肉苁蓉试验,发现1年生梭梭林接种肉苁蓉的成活率19.9%接近于在20年生以上老龄树上的接种成活率20.5%,没有明显差异性。用相同的方法分别在3年、4年、5年、7年树龄的梭梭上嫁接肉苁蓉,嫁接成活率分别是84.9%、85.5%,84.6%、70.7%,与对照20年生梭梭上接种肉苁蓉对比,其成活率远高于对照,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  相似文献   

9.
盐胁迫对梭梭幼苗体内保护酶系统活性的影响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分别用0、1%、2%、3%和4%NaCl盐溶液处理梭梭幼苗12h。测定体内SOD、CAT和POD活性,MDA和蛋白质含量,电导率。结果表明:梭梭幼苗在适当的NaCl胁迫下,体内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低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说明梭梭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0.
分别用0、1%、2%、3%和4%NaCl盐溶液处理梭梭幼苗12h.测定体内SOD、CAT和POD活性,MDA和蛋白质含量,电导率.结果表明:梭梭幼苗在适当的NaCl胁迫下,体内能维持较高的保护酶活性;较低的膜脂过氧化作用和细胞膜透性.说明梭梭具有较强的耐盐性.  相似文献   

11.
肉苁蓉营养器官的比较解剖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比较三种不同形态肉苁蓉的茎和鳞片叶的内部构造和营养物质储藏方式,结合形态与功能的相关性,探讨肉苁蓉茎和叶形态结构的变异与环境的适应性问题.取三种肉苁蓉的茎和鳞片叶,用石蜡切片法制成永久制片,显微镜观察并照相.比较茎和叶中维管束的排列、数目,导管数目、长度、孔径等指标.三类不同形态的肉苁蓉茎中维管束都为散生排列,属典型的外韧维管束类型;一种为针状排列,其余为指状排列.其鳞片叶为等面叶,叶肉不分化.三种不同形态肉苁蓉内部结构的差异与环境因素无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2.
张世成  许雪妮 《甘肃科技》2022,(11):145-148
梭梭属藜科梭梭属,抗旱、耐热、耐寒、耐盐碱、耐贫瘠、抗风沙。在民勤,被大量应用于“三北”防护林、防沙治沙、退耕还林、公益林补植补造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中,是当地固沙造林的先锋树种和生态保护神。通过总结梭梭种子采集与调制、苗圃地准备、播种、苗期抚育管理、苗木出圃等育苗技术,沙丘、丘间低地、沙化土地、假砾石戈壁等不同立地条件下的造林技术,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民勤干旱荒漠区梭梭育苗、造林技术。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河池学院校园寄生植物的深入调查,共发现了广寄生(Taxillus chinensis(DC.)Danser)等六种常见的寄生植物,归纳了寄生植物分布的七个主要特点,并说明其危害。用数理统计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得出寄生植物侵害率较高的园林植物种类,提出生态校园建设及寄生植物防治的六点措施。  相似文献   

14.
肉苁蓉属列当科濒危植物,是历代补肾壮阳类处方中使用频度最高的补益药物之一。它与人参、鹿茸一齐被列为中国三大补药。肉苁蓉为多年生寄生草本,高80~100cm。现中国药典2010版收载的肉苁蓉为列当科植物肉苁蓉Cistanche deserticola Y.C.Ma或管花肉苁蓉Cistanche tubulosa(Schrenk)Wight的干燥带鳞叶的肉质茎。近年来由于药用保健等其他领域用量猛增,资源采挖破坏严重,造成正品肉苁蓉资源匮乏,现就肉苁蓉及其同属植物的情况做一介绍。  相似文献   

15.
通过开展实地调查,确定石羊河下游珍稀濒危植物主要有发菜、裸果木、绵刺、肉苁蓉、沙冬青、蒙古扁桃、沙拐枣、中麻黄、斑子麻黄、草麻黄、甘草、梭梭、胡杨、阿拉善单刺蓬等14种.综合分析了石羊河流域内由于工农业生产迅速发展,对水资源的需求大幅度增长,使流入下游的水量大幅度减少,导致下游极度缺水,植物死亡严重.该地区属贫困荒漠地区,受生态意识较低及经济利益的驱动,人类活动极其频繁,对自然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森林植被的破坏极为严重,一些经济价值和使用价值较高的植物极度退化,致使其成为稀有、濒危物种.本论述对石羊河下游珍稀濒危植物的保护对策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6.
《大自然》1993,(1)
桑寄生科植物全球计36属,约1300种,我国有11属,60种,在热带地区广泛分布.它们是绿色半寄生性植物,除个别种类土内长根、上部寄生外,绝大多数种类寄生于乔木、灌木、藤本植物或半木质化草本植物树冠的小枝上.给这些植物带来了灾难.由于桑寄生植物寄生于树体上部较小枝条,种子要在上面立足、萌生,其果实、种子和传播媒介必须具有某种特殊性.  相似文献   

17.
龚云维  刘健昕  刘向阳 《大自然》2013,(4):40-41,84
2010年4月12日,我在讲课时提到了寄生植物菟丝子,当时学生问我还有其他的寄生植物吗?这个问题一下子难倒了我。课后,在好奇心的强烈驱使下,我和同事们查阅了很多资料,最后张志勇老师在一本中草药书上找到了另一种寄生植物——蛇菰。为了一睹蛇菰的真容,我们开始了对蛇菰的野外寻找。2012年2月25日和26日,央视10套《地理中国》栏目分上、下集播出了一部叫做《山精灵之  相似文献   

18.
梭梭、柠条抗逆性的比较分析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梭梭、柠条幼苗在自然干燥10h后和盐处理状态下,测量其随时间变化和不同浓度下的生物电阻抗、H2O2酶活性,通过对比,说明梭梭、柠条都有一定的抗逆性,但梭梭在抗旱性和抗盐性上都强于柠条,也进一步表明梭梭是抗逆性强的一种有着重要意义的荒漠沙生植物.  相似文献   

19.
多浆荒漠植物与中生植物对干旱胁迫反应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对旱生植物沙拐枣、梭梭和中生植物杨树、沙枣在干旱胁迫下的水分生理特性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显示,4种植物均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水分亏缺,并且具有明显的日变化,其中中生植物沙枣、杨树的水分亏缺日变化表现为大起大落.梭梭的水势低于其他3种植物,低水势有利于植物从土壤吸收水分,增强植物抗旱性.沙枣、沙拐枣的蒸腾速率日变化分别为双峰型和单峰型,而梭梭和杨树表现为平缓型.4种植物在整个蒸腾速率日变化过程中,环境因子起主导作用.4种植物的水分利用率日平均值依次为沙拐枣>沙枣>梭梭>杨树.沙拐枣比梭梭能更有效地利用水分,尽管梭梭的水分利用效率低于沙拐枣,但其具有较低的水势和蒸腾速率,具有很强的水分吸收和减少水分丧失的能力,因此,相对而言也适宜在干旱的沙漠生境中生存.尽管沙枣的水分利用率较高,但因其具有较高的蒸腾和较大的叶面积,因此更适合于水分较好的荒漠生境,是主要的防护林树种.  相似文献   

20.
以在新疆准噶尔盆地南缘自然荒漠区、自然人工交错带、人工种植区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下的梭梭(Haloxylon ammodendron(C.A.Mey.)Bge)和柽柳(Tamarix ramosissima Ldb)为研究对象,测定植物叶片的丙二醛(MDA)含量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3种保护酶活性,研究不同生境下梭梭和柽柳的生理生态特性,为准噶尔盆地南缘植被的恢复与重建提供理论依据。结果表明,自然荒漠区和人工种植区的柽柳和梭梭丙二醛含量较多,保护酶活性较高。而自然人工交错带上的植株相对于上述2种样地,丙二醛含量和保护酶活性都较低。结合野外调查和数据分析表明梭梭比柽柳具有更强的耐旱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