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根据陕西省飞播造林设计图件编绘发展的3个阶段,指出了原图件编绘过程中,所反映信息量较少,图面编绘误差较大,且费工、费时等问题,阐明了利用AutoCAD软件进行飞播造林图件编绘的优点,重点论述了利用计算机软件AutoCAD在飞播造林图件编绘的工艺流程,为飞播造林图件编绘提出了新的技术途径.  相似文献   

2.
胡清俭 《科技信息》2011,(20):367-367
我省的飞播造林事业开展50多年来,无论在陕南、陕北,均以它速度快、用工少、成本低、效果好,能深入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深远山区的显著优点,受到人民群众的欢迎,展示出强大的生命力。汉滨区的飞播实践证明,在有条件地方,积极开展飞播造林,对于保持水土、涵养水源,改善山区生态环境,增加森林后备资源有着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但是,由于飞播造林是一项新工作,在我省特别是我区开展的时间较短,有些技术问题还没有很好解决,  相似文献   

3.
由于目前森林资源和林业发展的状况比较严峻,需要进一步更新发展理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造林绿化工作的质量和水平,实现造林绿化和资源管护水平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实现对森林资源的保护和林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主要从,提高森林覆盖率;森林火灾受害率将降低;减小森林病虫害成灾率,提高防治率和种苗产地检疫率等方面进行了详细阐述。  相似文献   

4.
日本是太平洋西部的一个群岛国家,地理环境复杂多样,陆地75%是山地丘陵,自然灾害较多。日本为了优化利用国土,把植树造林作为国土整治的基本国策,综合发展林业,森林覆盖率达68%,成为世界上林业发达国家。日本在森林调查、森林规划、造林、育林等方面积累了许多经验。大连的造林环境和日本相(?),但是大连林业还很落后,为了恢复和保护生态平衡,整治国土,应借鉴日本发展林业的经验。查清森林资源现状、林况、地况,制定林业规划并保证实施;调整林业结构,建立以水土保持为中心的防护林体系;因地制宜采取多种方法造林、育林,精选良种,精心抚育,科学营林,以林养林;重视林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应用;加快大连林业建设的步伐,造福子孙后代。  相似文献   

5.
根据飞播造林的成林特点,采用人工撒播造林技术,提高播区内的成林面积、调整森林分布结构,降低火灾和病虫害暴发的几率。  相似文献   

6.
黄仁炎 《广东科技》2013,(20):158-158,105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时代的发展,国内林业工作的地位和作用日益重要。十八大指出,搞好生态建设,林业作为生态建设的领头军,成为增加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的重要有生力量。但由于我国林业监管起步晚,发展缓慢,制度陈旧单一,过去较为保守的传统造林技术和营林手段相对落后,已不能适应现代营林工作的需要。现就现代林业营林工作中应采取的方法、现代林业营林工作的几点建议等方面对现代营林工作进行分析。搞好营林工作对于提高我国营林工作效率、促进林业生态平衡和推动林业经济的稳步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回顾我县五十多年来.未遭受到山体滑坡、泥石流等自然灾害的袭击,一个重要的原因是我县森林植被好。森林与农业的关系极为密切。林业问题,实际上也是农业问题。我县林业工作在历届县委、政府的重视下.有了相当的发展。由于有县委、政府在认识和指导思想上的正确领导,正确处理了农林关系,狠抓了林业上的飞播、植树造林、护林、防火灾(森林防火)等重要措施后,才使森林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相似文献   

8.
我国尚属林业资源匮乏的国家之一,尽管林地总面积较大,但人均林地远低于同等国家。如何充分利用我国的林业资源,并采取有效的造林手段,增加我国林业资源储备,维持林业长久发展,成为我国无数林业工作者的关注焦点。本文从我国林区特点入手,与现代造林技术紧密结合,阐述了现代造林方法。  相似文献   

9.
陈书斌 《科技信息》2009,(23):377-378
在飞播造林工程中,GPS的应用已十分广泛。多年来GPS数据的设计是最令人苦恼的一件事,往往同一数据的获取因人而已,误差较大,且因没有关联关系,差错无法追溯。几乎在每年的飞播施工中,因GPS数据错误造成飞行偏离播区几公里甚至几十公里,损失是惨痛的。本文通过AutoCAD软件编制飞播图件,利用坐标间的对应关系可导出任意欲求点的GPS数据。这种方法控制了飞播造林设计中GPS数据的唯一性,消除了以往的隐性误差,使GPS数据的设计精度大为提高,保证了飞播造林工程质量。  相似文献   

10.
1 铜梁林业必须跨跃式发展 1.1铜粱林业的现状决定了必须跨跃式发展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铜梁县相继实施了长防林、水保林、多功能防护林、生态环境综合治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以及正在实施的退耕还林(草)重点林业生态工程。近十年累计造林23.4万亩,四旁植树2550万株,实现了森林面积、蓄积的双增长,森林覆盖率由1984年的21.3%增长到现在的27.6%。生态环境逐步得到改善。但是,必须看到,铜梁林业生产力仍然处于较低层次的水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