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 毫秒
1.
20世纪水墨人物画的变革和发展是非常有成就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变化就是三四十年代徐悲鸿、蒋兆和开创的写实主义新画风.周思聪是经历两个不同时期的画家,其前期的作品继承了蒋兆和的风格特点,用传统的笔墨语言直面生活;后期则用现代绘画语言切入当下现实生活,既融汇了西方现代构成艺术,同时又关注中国审美文化.本文通过对周思聪绘画历程的研究,透析出当代水墨人物画由传统向现代转型过程中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和变化.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的现状以及它们在高校美术本科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论述当前传统笔墨派水墨、学院派写实主义水墨、实验水墨三种中国水墨画类型的现状以及它们在高校美术本科教学中不同的地位和作用,分析了长期以来中国画教学的利弊,指出了在中国画教学中导入“实验水墨“的美学意义和技法意义,论证了“实验水墨“在中国画教学中的必要.  相似文献   

4.
传统是一种蕴涵着几千年中国美学、中国哲学、中国文艺思想精髓以及民族审美习性的精神。中国画传统的表层内容是历代艺术大师的笔墨技法,深层内容则是历代大师的思想品格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师承中国画传统,我们不仅要钻研传统技法,还要补习传统文化,更要接续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5.
传统是一种蕴涵着几千年中国美学、中国哲学、中国文艺思想精髓以及民族审美习性的精神.中国画传统的表层内容是历代艺术大师的笔墨技法,深层内容则是历代大师的思想品格所蕴涵的文化精神.师承中国画传统,我们不仅要钻研传统技法,还要补习传统文化,更要接续文化精神.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真正地认识传统,继承传统,发扬传统.  相似文献   

6.
通过对水墨画与陶瓷绘画在技法、布局、审美等方面的探析,阐述了作为艺术精髓的陶瓷绘画与传统水墨画在画理上的相通性,论述了陶瓷绘画中的"水墨"意蕴及现代陶瓷水墨画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界画是传统中国画画种之一,指以亭台楼阁等建筑为题材,用界尺引笔在宣纸上划线的绘画。随着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界画的表现形式也增加了许多新的内容。现代水墨界画新的表现形式与传统界画技巧形式相结合的独特创新是现代水墨界画的发展方向;同时,现代水墨界画如何作为一种独特的艺术语言进入当代艺术格局成为我们要关注的焦点。艺术家们必须努力使具有明显时代特点的个性、形式性、技术性话语转换成为反映当代文化与现实的公共性绘画语言。才能赢得观众,为艺术创新开辟道路。  相似文献   

8.
由于文化及"色性"与"墨性"间易发冲突等原因,导致了中国传统水墨人物画的"重墨轻色"。之后的将近一个世纪的"改良"浪潮中,"色"在水墨人物画创作中得到了空前的强化,出现了许多"色""墨"结合的新样式,但同时也引发了许多显在的问题。当代水墨人物画创作则在某种程度的传统回归的基础上,对"色"与"墨"的关系采取了较为冷静与成熟的处理方式,但在色彩的情感空间与精神层面的表现上,尚存巨大空间,有待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9.
相对传统水墨人物画讲究"书法用笔","意象造型"而言,当代水墨人物画的创作方法和创作理念有了很大改变。就写实性的水墨人物画来言,一些画家依靠掌握的素描描绘能力,在创作过程中采取制作的方式来完成作品,这类作品往往能在大型展览中获得评委和观众的肯定。我们应该分析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利与弊,并就制作性水墨人物画的创作理念认真研究,以便于为当前水墨人物画创作提供有力的理论指导。  相似文献   

10.
启功书法艺术继承传统,有一定的艺术价值,但存在技法单调、境界狭隘等不足。当今“启功体”泛滥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会文化多方面的问题,如启功书法的简单易学,大众书法审美鉴赏能力的退化,现代文明的审美感官化以及当今学术批评态度等。表明了中国书法传统审美能力的退化,现代社会对传统书法艺术的继承和发展尤为迫切。  相似文献   

11.
《世界知识》2014,(6):40-41
<正>薛永年(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上个世纪中国画最突出的成就在人物,水墨人物画以"现代浙派"为一大劲旅,而出身于"现代浙派"的吴山明又开创了不同师辈的"当代吴家样",贯通了传统与现代,融会了人物与山水,形神并至,笔境兼夺。人物形象化入了氤氲的自然,神韵生动。其意象、境界和笔墨之美,显现出特有的艺术魅力,在当代画坛上独树一帜。范景中(著名美术史学家、美术评论家):在我读书的时候,吴山明先生的作品就是许多青年学  相似文献   

12.
对人与自然万物关系的书写,在中国文学传统中常为主流之一,当代作家贾平凹的创作也颇多此类叙述。新世纪初,贾平凹的长篇小说《怀念狼》以富有魔幻色彩的笔墨,以谱写人和狼在历史与现实之间缠斗的乡土悲歌形式而重返商洛山乡。通过对"以实写虚""以物观物"等民族叙事传统的化用,在人狼相生相克的图景中反思"天人合一"思想的应然性、合法性、不确定性,赋予了现代发展面向生态书写的丰富性、审美性和民族性,从而对全球化语境下如何建构中国乡土的生态文明提出了基于乡土历史与实践的忧思和启示。  相似文献   

13.
现代派书家为了打破以文字识读和书写为根本的习惯性思维,对西方现代派绘画进行了生硬的嫁接。但从书画创作审美体验中的“心物”之轴来分析,书法与传统的中国诗、画相比,虽有其独特性质,仍然是点画结构与主体意的融合,即意与象、心与物的统一。而现代派绘画从再现跨越到表现,只注重意与心的一端,强调心与物的对立。这可从现代派绘画与书法发展的实践以及相互借鉴中得到验证。  相似文献   

14.
孟萌 《科技信息》2010,(18):256-256
中国画是中华民族传统的绘画艺术,以人物、山水、花鸟为表现内容,高度概括、洗练为特征,有着鲜明的艺术风格、独特的审美规律及特殊的笔墨语言和表现技法。学习中国画不仅要"师古人"与"师造化",更要与时俱进,在中国画的教学中要注重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与提高。  相似文献   

15.
尹丹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47-247
传统中国画元素在现代设计艺术中的应用,可谓成果颇丰,内容广泛。我们从中国画的审美情境、传统文化的角度阐述,全方位、多风格地将中国传统绘画艺术元素与现代设计艺术有机结合起来,这对于设计艺术类专业的教学研究非常重要。本文从传统水墨和现代设计艺术相关联的视角出发,结合实例来解析其相互融合关系,希望通过这样多层面的探求能使我们从中总结如何较好地发展地域性、民族性的文化传统,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格局,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与喜爱。  相似文献   

16.
浅析中国画与平面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平面设计通过与传统水墨艺术元素相结合,能够形成简约之美、空间之美、意境之美等审美特征,是现代设计追求艺术表现的自由创新时代,也是设计师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具有的一种责任。  相似文献   

17.
中国传统绘画注重意象表现,强调传神、写意、抒情寄性.这是区别于其他画种的重要特征.因此,中国画的教学不仅仅是技法的传授,还必须对中国民族传统绘画的审美趣味和审美要求等全面观照,从而使得这一民族传统绘画的教与学才具深广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笔者认为写意精神的实质是“得意忘象”,其表现在书画实践方面就是经过长期的书画实践而最终达到“墨戏”的状态,而进入“墨戏”状态的一个表征就是在技法上达到“松”的境界。从而做到忽略人物的细枝末节而直取内在精神,创作出所谓的“写意雕塑”。吴教授只不过把笔墨换成了泥巴,由平面变成了立体,但其写意精神与中国的文化传统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19.
古典诗歌表现出中国文化的审美性特征。李商隐的诗具有意蕴深邃韵味无穷的朦胧美,表现为诗歌意象的象征意味,诗歌境界的缥缈凄迷,诗歌情感的深沉迷惘等,形成中国诗学中"蓝田日暖,良玉生烟"的境界,由此可见文学的审美性,文化的审美性。  相似文献   

20.
《科技潮》1999,(7)
时下许多画画的人都喜欢自己感觉自己是位"腕儿",但贾大年却不。他说自己不过是个"虫儿",一个生灵而已。但提起画草虫的画家,那些真正研究过祖国传统画的人一准向你推荐:去找贾大年。中国画讲究写意传神。但"意"是什么?"神"又是什么?讲起来虚无飘渺,太抽象了,正如安徒生笔下的"皇帝的新衣"没有人说的明白。于是乎又有人指着中国水墨在宣纸上浓淡晕化说:这就是"笔墨神韵",其结果还是叫人不能完全理解,似乎这写意传神只能靠自己去感觉、去悟化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