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1 毫秒
1.
1927年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的部队进入井冈山,开辟了农村根据地。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两起两落”,井冈山的经验和广州起义的失败,证明了中国革命“以城市为中心”是不能取得胜利的。客观形势  相似文献   

2.
湘南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我党领导的又一次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武装起义。毛泽东早已设想"以汝城为中心"实行湘南起义,但因多种原因,将湘南暴动的打算变成了极力攻打长沙,并最终放弃了湘南割据。朱德召集汝城会议,讨论了湘南起义的计划,但因准备不足决定推迟,后因支援广州起义,湘南起义再次推迟,而宜章首义更利于湘南起义的实现。湘南起义大可不必与三大起义齐名,但它在党史军史上的地位依然突出。  相似文献   

3.
今年(1988年)12月11日和明年(1990年)2月1日,是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的60周年。60年前,在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的影响和推动下,爆发了著名的百色起义和龙州起义。这两次起义点燃了广西革命的星火,开辟了广西工农武装割据的新局面,是我党邓小平、张云逸等同志从广西实际出发,灵活运用革命统一战线政策和正确实行党的民族政策的结果。起义的胜利,沉重的打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反动军阀在广西的统治,丰富和发展了毛泽东的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思想,为在全国燃起的“工农武装割据”的星星之火,提供了新的经验和贡献。这两次起义在与“三大起义”相比较中,具有自己如下显著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南昌起义从酝酿到起义都是在联共(布)、共产国际的指导下进行的.南昌起义后联共(布)、共产国际高层密切注视着起义军南下广东的进程,并做出了许多决议和指导意见.虽然联共(布)、共产国际远离中国,对中国国情缺乏了解,指导南昌起义的方针有脱离中国实际的地方,但他们以俄国十月革命和苏联红军建设的经验,在政权建设和军队建设方面给中国共产党很大的帮助,为中国革命由大革命失败转向土地革命战争兴起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本文认为韶州天地会起义的原因是;由于封建主义的压迫,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太平天国革命和广东其他地区天地会起义活动的推动,自然灾害;本文叙述了英德之陈义和及乐昌之葛耀明等起义的过程。指出起义失败的根本原因在于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客观原因是敌强我弱,主观原因是起义军存在许多弱点。起义的意义在于打击了清朝统治,支持了太平天国革命,并表现了农民阶级英勇的反抗精神.  相似文献   

6.
太平天国革命运动的爆发是以灾荒为背景,而起义爆发地广西更是灾害不断,灾害带来的后果加重了社会动荡,加剧了社会矛盾,为太平天国起义的发生、发展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和时机。太平天国建立政权后,情况发生变化,灾荒由起义时的有利因素,转变为革命政权面前的一大障碍。灾荒引起了粮食危机,而粮食的匮乏成为太平军许多重大战役失败的原因之一,最终导致太平天国政权由盛转衰,直至灭亡。  相似文献   

7.
丁未、戊申钦廉起义有着十分重要的历史地位,它为辛亥革命的成功积累了丰富的斗争经验.一是证明了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要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实行武装革命是正确的、完全必要的.二是两次钦廉起义是中国近代民主革命资产阶级与农民阶级实行革命联盟的早期典范.三是两次钦廉起义失败的教训,使革命者认识到,重视西南的战略和输入式革命的方法不合乎当时中国革命的具体情况.丁未、戊申钦廉起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发动和领导的武装夺取政权的斗争尝试,有力地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发展.  相似文献   

8.
六霍起义是鄂豫皖边区三大武装起义之一.起义中诞生的红三十三师创建了皖西革命根据地.六霍起义的过程也就是皖西党组织不断加强自身建设的过程.皖西党的建设不但为六霍起义的成功提供了根本保证,而且也为新时期党的建设提供了有益的经验.  相似文献   

9.
百色起义是继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之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一次著名的起义,它开辟了右江革命根据地。具备“天时地利人和”的优势是百色起义成功的原因。“天时地利人和”包括当时特殊的历史条件、百色独特的地理环境、共产党的正确领导、右江地区群众的拥护等因素。  相似文献   

10.
汉堡起义是德国共产党在1923年秋天进行的一次夺取政权的武装斗争。国内史学界在解放以后一直沿袭传统的说法,把这次起义视为1923年德国革命的主要内容,甚至是唯一的内容,评价都非常高,甚至誉之为无产阶级革命斗争的光辉典范。起义最终失败了,分析其原因,具有代表性的一种说法是:“由于窃踞党中央领导的布兰德勒不发动其他地区的工人配合,加上社会民主党人的背叛,汉堡起义遭到失败。”长期以来,这些说法似乎都已成定论。然而我们觉得多数史学著作对汉堡起义的经过和起因语焉不详,对起义失败原因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