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封面说明     
<正>我国探月工程二期"嫦娥三号"月球探测器于2013年12月2日凌晨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发射,12月14日21时在月球正面虹湾以东地区软着陆,如封面显示,这是我国首次在地球以外的天体成功实施软着陆,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实施月球软着陆和月面巡视探测的国家."嫦娥三号"任务是我国航天领域迄今最复杂、  相似文献   

2.
嫦娥一号的初步科学成果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嫦娥一号卫星是中国发射的第一个月球轨道探测器,是中国月球探测工程“绕”、“落”、“回”发展战略的第一步。嫦娥一号卫星于2007年10月24日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2009年3月1日受控落月于东经52.36度、南纬1.50度的丰富海区域,在轨运行495天,比预期一年的工作寿命延长4个多月,一共取得了1.37TB的原始科学探测数据。通过对这些科学探测数据的初步分析和应用研究,已经获得了包括“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全月球影像图”等在内的一系列科学成果,为推动中国月球科学和天体化学的研究和后续月球探测工程的开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相似文献   

3.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5):253-257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4.
正美国航天局5月5日凌晨从加利福尼亚州中部发射"洞察"号火星无人着陆探测器,首次探索这颗红色星球"内心深处"的奥秘。当地时间4时5分,搭载"洞察"号火星探测器的"宇宙神"V-401型火箭从位于加州中部的范登堡空军基地3号发射台腾空而起。此次发射也是美国首次在西海岸实施星际发射任务。"洞察"号任务全称"通过地震调查、测地学及热传导实施内部探测",是首个研究火星内部的探测任  相似文献   

5.
魏勇  何飞  范开  戎昭金  王誉棋 《科学通报》2022,(17):1938-1944
作为我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的重要部分,祝融号火星车于2021年5月15日着陆在乌托邦平原南部,22日成功驶离着陆平台,开展科学探测工作.目前,火星已经进入沙尘暴多发季节,而祝融号所处区域——乌托邦平原南部则是火星季节性沙尘暴的高发区.利用火星全球沙尘光学厚度的历史数据,本文分析了第24~35火星年(1998~2021年)的全球沙尘暴发生特征,对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内祝融号巡视区沙尘暴的活动趋势进行了预测.分析结果表明,祝融号巡视区在2022年3~12月可能出现强沙尘暴,对祝融号的探测工作可能造成显著影响.火星的探测研究是国家战略和科学前沿,火星沙尘暴的分析和预测是行星科学界与探测工程界共同关注的重大问题,需要更多学者尽快对此开展更广泛、更深入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月球探测进展与我国的探月行动(上)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欧阳自远 《自然杂志》2005,27(4):187-190,198,F0002
月球探测是中国的航天事业在卫星应用和载人航天取得历史性成就的基础上向深空探测领域迈出的第一步.本文详细回顾了人类探测月球的历程与探测成果、21世纪初月球探测的发展趋势与前景;介绍了我国月球探测的发展战略和各阶段科学目标,尤其是正在实施的"嫦娥一号"绕月探测工程的科学目标.(编者按:由于本文篇幅较长,故分两次刊发)  相似文献   

7.
<正>"嫦娥二号"卫星自2010年10月发射以来,经过长途奔月、近月制动、绕月飞行、降轨控制等多个关键环节,在距地38万千米外的月球轨道上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由于卫星燃料充足,科学家决定在2011年6月16日左右,让"嫦娥二号"卫星离开月球,飞向150万千米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继续进行探测。然后,它又从700万千米处以每秒10.73千米的相对速度,与图塔蒂斯小行星由远及近擦身而过,首次实现我国对小行星的飞越  相似文献   

8.
郑永春 《自然杂志》2007,29(6):311-372
北京时间2007年10月24日18时05分,长征三号甲火箭托举着我国第一颗月球探测卫星——嫦娥一号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从三号甲塔架点火发射。11月5日上午11时,嫦娥一号顺利被月球“捕获”成为一颗绕月卫星。在经过三次近月制动后,嫦娥一号进入开展科学探测的工程轨道,随后将进行为期一年的对越科学探测。这是探月三部曲的第一步,也是中国空间探测历史上的新的里程碑。本文介绍了嫦娥一号从发射到2007年11月26日的每一次重要事件。  相似文献   

9.
<正>北京时间2018年11月27日凌晨4时,美国宇航局(NASA)发射的"洞察号"探测器在火星软着陆成功。在此之前,"洞察号"已经在太空飞行了半年多,行程超过4.84亿千米。自从登陆火星以来,"洞察号"就不紧不慢地逐步开展工作。它首先展开直径2米的2个太阳能电池板,然后给自己来了个自拍。随后,科学家远程遥控"洞察号"上的机械臂把探测火星震动的"火震仪"抓起来放在火星表面,用来测定火星的震动。  相似文献   

10.
梦系广寒     
中国的探月工程自今年起开始实施,“嫦娥一号”探月卫星将搭载的探月仪器已于4月2日开始研制,这些探月仪器有望首次探测到月球两极是否有水或者冰的存在。  相似文献   

11.
正中国航天科学家,大概是中国所有科学研究领域里最富有浪漫主义色彩的一群人了。登月探测器叫"嫦娥",月球车叫"玉兔"。嫦娥四号能在月背顺利软着陆,那颗起到极其关键作用的中继通信卫星,居然叫"鹊桥"。是不是很浪漫?当然科学家的浪漫远不止于此。太阳监测卫星"夸父计划""夸父计划",是中国的一个太阳监测卫星计划,又称空间风暴、极光和空间天气探测计划,该计划名称取自于中国古代神话故事"夸父逐日"。"夸父计划"  相似文献   

12.
2007年11月7日,"嫦娥一号"卫星正式进入绕月科学探测工作轨道。到目前为止,我们的空间科研开发都是围绕在较低的空间轨道上  相似文献   

13.
若然 《科学24小时》2013,(6):56-56,F0003
<正>前苏联月球探测器从1958年至1976年,前苏联先后发射了24个"月球号"探测器,18个完成了探测月球的任务。其中,在1959-1968年期间发射了"月球1号"-"月球14号"探测器,它们探测了月球的背面,进行了绕月飞行,实现了在月面的着陆。此外,在1969-1976年间,前苏联发射了"月球15号"到"月球24号"探测器,还成为月球的自动科学站。  相似文献   

14.
正2020年7月23日,我国在海南岛东北海岸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用长征五号遥四运载火箭成功发射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天问一号"探测器,成功将探测器送入预定轨道,开启火星探测之旅,迈出了我国行星探测第一步。"天问一号"探测器将在地火转移轨  相似文献   

15.
火星车26年     
<正>1997年7月4日上午,一辆名为“索杰娜”的六轮漫游小车成功地降落在了火星上,成为第一辆能在火星上行驶的火星车。它开创了一种全新的以漫游方式探索火星的形式。接下来,火星车被接二连三地派往火星,取得了一系列的重大科学成果。目前,“好奇号”火星车已经在火星上待了11年,“毅力号”火星车忙于收集火星岩石并从事其他探索活动,而我国的火星车“祝融号”也收获了在火星上辛勤工作2年后的探测成果。到目前为止,人类已在火星上成功施放了6辆火星车。截至2023年,人类用火星车探测火星的历史已有26个春秋。  相似文献   

16.
<正>嫦娥一号任务2007年,嫦娥一号任务实现绕月探测,2009年3月受控撞月。嫦娥二号任务2010年,嫦娥二号验证探月工程二期部分关键技术,获得国际最高的7米分辨率全月图和月球虹湾地区1.5米高分辨率局部影像图;飞至150万公里远的日地拉格朗日L2点进行环绕探测;对700万公里外的图塔蒂斯小行星进行高精度飞越探测,不断刷新中国高度。  相似文献   

17.
正传说,月亮上最有名的的动植物非玉兔和桂树莫属,有诗歌这样形容:"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今天,以嫦娥命名的嫦娥四号落月探测器已跃跃欲试,这次的目标是月亮那不为人知的一面,而此次,我们带上月亮的将是一份大礼—土豆。由教育部深空探测联合研究中心组织,重庆大学牵头的科普载荷"月面微型生态圈",将作  相似文献   

18.
正2018年12月8日2时23分,我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嫦娥四号探测器,开启了月球探测的新旅程。嫦娥四号将经历地月转移、近月制动、环月飞行,最终实现人类首次月球背面软着陆,  相似文献   

19.
前沿     
正天问一号探测器首次成功着陆火星距离地球逾3亿千米的神秘红色星球火星第一次迎来了中国的访客。中国国家航天局2021年5月15日宣布,天问一号探测器于5月15日7时18分成功着陆于火星乌托邦平原南部预选区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着陆火星取得成功。天问一号探测器着陆火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实现了从地月系到行星际的跨越,在火星上首次留下中国人的印迹,  相似文献   

20.
正中国"嫦娥"再度奔赴那谜一样的月宫。与前三次不同的是,"嫦娥四号"将首次实现人类航天器在月球背面的软着陆。国防科工局今年1月宣布,我国"嫦娥四号"探月卫星已经通过探月工程重大专项领导小组审议,将在2018年发射,去完成人类航天器月球背面的首次软着陆。虽然人类对月球探测已有半个多世纪之久,但尚未有探月卫星实现月球背面着陆。因此,这一消息引起了国内外业界人士的高度关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