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郭耕 《科技潮》2001,(8):43-4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10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曾一度灭绝、后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麇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  相似文献   

2.
英国乌邦寺拯救了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物种自从法国大卫神父在北京南海子清王朝皇家猎苑偷窥到麋鹿,并设法贿赂守卫兵士,获得一张麋鹿皮运往国外,从而使麋鹿得到科学定名之后,西方列强就不断向清王朝索取这种珍贵动物并运往欧洲。被运往欧洲一些国家动物园内的麇鹿,由于生态环境的变化,面临着灭绝的威胁。  相似文献   

3.
郭耕 《科技潮》2001,(8):43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京南10公里处,有一座在清代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故地建立的小型保护区:北京麋鹿苑.它以研究、繁育在中国曾一度灭绝、后又重返故里的我国特有动物麋鹿及其生态而蜚声中外.为使这一命运多舛、失而复得的物种能在麋鹿苑安顿下来,国家给予了高度重视,不仅从资金、科研上给以保障,而且设有"麋鹿苑派出所",全年驻有公安干警.忠于职守的干警日复一日地环绕千亩麋鹿苑巡逻,使这里的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麇鹿从未有过任何被偷被猎的闪失.  相似文献   

4.
麋鹿还乡     
中国特有珍稀动物麋鹿(俗称“四不象”)从英国重返家园,放养在北京的南郊,麋鹿的故乡——南海子皇家猎苑旧址。这批麋鹿是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TheMarquess of Tavistock)赠送给中国的。在伦敦附近贝德福德郡的乌邦寺大约一千英亩水清草碧的园林中,现在生活着世界上最大的麋鹿群。  相似文献   

5.
去年11月1日迁徙湖北的34头糜鹿,已适应南方生活环境。至此,绝迹百余年后,首批麋鹿从北京南海子迁徙湖北省石首市天鹅洲,从而结束了多少世纪以来的园林生活,回归大自然。麋鹿原产我国华东、华中沼泽地带。其毛色淡褐,雄性有角,因角像鹿、尾似驴,蹄如牛、颈像骆驼而俗称“四不像”,神话传说是姜子牙的座骑。它本是我国先民的狩猎对象,后来野生麋鹿逐渐消失,只有少数豢养于苑囿中。我国最后一群糜鹿清末存于北京南海子皇家猎苑。上世纪,有少量麋鹿被外国人运往欧洲各地。以后由于战乱和洪水原  相似文献   

6.
追踪麋鹿     
麋鹿是我国特有的世界珍稀动物,俗称“四不像”,19世纪末在我国绝迹。1985年,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把22头麋鹿送还中国,散养在北京南海子。1991年,中国政府在湖北天鹅洲建立2.3万亩湿地自然保护区,致力恢复野生麋鹿种群。从1993年开始,由北京南海子分三批向保护区放归9  相似文献   

7.
《科技潮》1998,(7)
北京市的南郊,有一个占地千亩、饲养着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麇鹿的野生动物保护基地——南海子麋鹿苑。它是1985年为实施中英两国政府"关于麋鹿重新引进"项目在皇家猎苑遗址——南海子重建的。 "四不像"香销故国麋鹿,这一曾为我国特有的珍稀大型鹿科动物,是一种典型的湿地动物。民间俗称"四不像"。因其角形状特殊似鹿非鹿,其蹄宽大似牛非牛,其尾细长似驴非驴,其脸似马非马(一说因其颈部有垂  相似文献   

8.
一为了演军习武,外出寻乐,清代皇帝每年夏秋之际,多要出巡行猎.承德热河围场是康熙皇帝选定的围猎场所.北京南郊南海子的皇家猎苑,更是历朝皇帝经常巡狩的  相似文献   

9.
麋鹿是典型的湿地动物,俗称“四不像”,是中国的特产动物。北京南海子地区早在元代就放养着大量麋鹿,但在1900年由于战乱和洪水而灭绝。1985 年在国家环保局、北京市人民政府和英国乌邦寺主人塔维斯托克侯爵的共同努力下,先后有38头麋鹿重新回到南海子。在工作人员的精心饲养下,从最初的38头繁殖到现在的400多头,其中一部分已被送往全国14个省区。北京是一个自然条件相对比较好的地方,麋鹿生活在这里应该过得舒适而安全。但是,我最近听说麋鹿苑出现了一些问题,许多活泼可爱的小麋鹿突然死亡,糜鹿苑的围墙也先后几次倒塌,为此,我多次到麋鹿苑进行实地调查。此时正值炎热的夏季。在苑内我看到成群的糜鹿在人工湖里嬉戏游水,几只小鹿在岸边追逐野鸭。占地近千亩的麋鹿苑内,到处是郁郁葱葱的植被。但是,苑外的情况让我吃惊,除了苑西是庄稼地之外,北面、东北、东面、东南,近3/4的地方被砂坑和垃圾包围,简直不堪入  相似文献   

10.
北京南海子麋鹿博物馆简称“北京麋鹿苑”,坐落于北京市南郊,主要开展对俗称“四不像”的濒危动物麋鹿的迁地保护工作,同时还肩负北京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公众科普教育等多项职能。麋鹿苑是一座“动物园”似的生态博物馆,除了拥有一百多头麋鹿人工种群外,还饲养有梅花鹿、水鹿、白唇鹿、狍子、黄麂等其他鹿科动物数十头。  相似文献   

11.
真假麋鹿辨     
最近新华社报道了,有关我国不久将从英国乌邦寺引进回一群麋鹿,放养到原清代皇家猎苑的南苑海子里的消息.这条新闻引起了人们极大的兴趣和关注.不少报纸还配合发表了若干介绍关于麋鹿的文章.十二月五日《北京晚报》所载知识小品《我国麋鹿并未消失》一文,却把麋鹿与驼鹿、驯鹿混为一谈了,有必要加以分辨清楚.  相似文献   

12.
1865年,当法国天主教神父阿芒·大卫在北京南苑首次发现麋鹿种群的时候,他并不理解,为什么在中国的皇家园林中圈养这种动物。1989年5月,为从英国接麋鹿“回娘家”,国家濒危物种科学委员会负责人及中英麋鹿重新引进中国项目专家,经考察、踏勘选定湖北省石首市(县级市)的天鹅洲,作为麋鹿自然保护区。选址的条件侧重于当地土壤、植被、水文地质以及血吸虫病和社会人文状况等等。这似乎  相似文献   

13.
濒危动物给人类的警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距北京城南40公里处,有一个濒危动物中心,那一块块"灭绝动物纪念墓碑",令游人触目惊心; 印度渡渡鸟--1781年野生灭绝; 马里恩象龟--1800年野生灭绝; 南非斑驴--1861年野生灭绝,最后一只家齐斑驴于1883年在阿姆斯特丹动物园死亡; 中国白臀叶猴--1893年野生灭绝; 中国麋鹿--1900年八国联军侵占北京时灭绝: 垂耳鸦--1907年野生灭绝;  相似文献   

14.
郭耕 《科技潮》2009,(2):28-31
从灭绝动物公墓说起 几年前,我从曾经发生过的麋鹿灭绝事件入手,在北京麋鹿苑做了一个世界灭绝动物的公墓。我用了一个大家比较熟悉的游戏,叫多米诺骨牌。  相似文献   

15.
南苑,又称南海子,是元、明、清封建王朝北京南郊的一座著名的皇家苑囿,坐落于永定河冲积扇的前缘。历史上,这一带方圆百十里地势低洼,泉眼密布,地下水源十分丰富,草木生长茂盛,为獐、鹿、雉、兔、麋鹿、黄羊以及狼、狐狸等野生动物创造了良好的生存和繁衍条件,  相似文献   

16.
归客的生活八月的北京.座落在南郊的南海子麋鹿苑草木繁茂、水鸟云集,湖光树色相辉映.这块旧日麋鹿游息的地方已准备好接待归客. 八月二十四日,20头年轻的麋鹿回到了它们祖先的故居.这群出生在异国的归  相似文献   

17.
靳旭  侯朝炜 《科技潮》2004,(2):56-56
北京南海子麋鹿苑博物馆,位于大兴区东北角,旧宫镇以南,瀛海镇以北,亦庄经济技术开发区以西的三海子,占地近千亩。这里,既是北京市科委系统的一个保护麋鹿的生物多样性研究场所,更是一个以开展自然、  相似文献   

18.
王爱丽 《科学技术与工程》2011,11(7):1525-1526,1534
讨论了一类具有第Ⅱ类功能性反应函数的捕食-被捕食模型。分别给出了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种群均灭绝;捕食者种群灭绝,而被捕食者种群幸存;以及两种群长期共存的条件。最后通过实例说明所得结论的可实现性。  相似文献   

19.
消息     
2010年7月20日,首届“中国麋鹿保护奖”新闻发布会在国家林业局隆重召开。2010年是麋鹿回归中国25周年。江苏大丰麋鹿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遵循“拯救、保护、科研、发展”的科学定位,使麇鹿种群由当年回归时的39头发展成目前的1618头,建立了世界上最大的糜鹿种群。  相似文献   

20.
郭耕 《大自然》2012,(4):40-42
“何日相将去,千山麋鹿群。”2012年初,一批麋鹿被输出到千山国家鹿类辽阳马家庄呈龙鹿业基地(下面简称千山基地),成为再现“千山麋鹿群”意境的希望之种。这一工作的完成标志着一个新的麋鹿迁地种群的建立及辽河平原麋鹿种群恢复的开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