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如何将道德价值和伦理责任设计到智能人工物中,成为技术治理不可忽视的难题。本文运用技术现象学还原法,通过对智能人工物的价值与责任问题源起与范围、责任分配的追溯。梳理出技术内在关系进路、混合式系统进路和价值敏感设计进路三种技术治理路径。以期为智能人工物的技术治理提供一些参考。  相似文献   

2.
价值敏感性设计的产生肇始于信息技术系统及其伦理问题的爆发,试图通过技术设计实现人工物系统中“价值偏差”最小化,是技术哲学经验转向之后一种典型的工程创新实践进路。其系统性的理论与实践方法使关于技术与人类价值关系的哲学理解与经验性、微观的技术创新实践活动相结合,是对日益增多的新兴技术伦理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实践方法回应。面对新兴技术的持续涌现与伦理问题的复杂性,在未来研究中,不仅要完善实践方法,更要超越自身的“工具性”角色,对新兴技术重构之下的人机关系,现代西方技术的发展路径及技术转型等实施根本性反思,以真正促进技术与人类伦理价值的融合。  相似文献   

3.
设计是当前技术哲学和技术伦理关注的核心话题,其关键问题之一是如何实现技术设计的民主化。芬伯格认为,技术设计是权力斗争的舞台,通过民主干预,人们可以在技术设计中改变现有的"技术代码",从而实现"技术民主化"的转变。以福柯的"自我技术"为参照,技术民主化设计可以被看作是一种"自我赋权"的方式,它不仅指明了一条将技术进行内在转化的研究进路,而且为社会个体提供了在技术领域中表达自我主张的机会,同时也有助于作为行动者的公众对技术设计的积极参与。  相似文献   

4.
技术人工物在其价值的现实呈现中存在价值模糊现象,主要表现为价值认知的由自、价值抉择的偏狭以及价值敏感的冷漠三个方面。传统责任伦理在应对价值模糊带来的挑战时,往往会由于自身的局限性而面临某些伦理责任危机,它们集中体现在技术价值共同体内部价值相关者的伦理责任失度,即设计者的价值知识责任失衡、决策者的价值权力责任失当以及使用者的价值反馈责任失位。对此,以一种新的视角为技术价值相关者构建具有道德合理性的技术价值责任思维范式,形塑以责任自觉为导向的技术价值至善态度,完成其在伦理责任层面社会意志与主观意志的内外协调统一,不失为超越技术人工物价值模糊所引发伦理责任危机的一种可能的思维进路。  相似文献   

5.
绿色社会技术是绿色政策共同体以人与自然、社会协调发展为理念、环境友好为价值取向,针对一定的"问题情势",在自然规律允许的"边界"和社会规律通过人的活动的不同要素的相互作用与因果转化中所存在的"可能性空间",通过"搜寻"、"设计"、"评估"、"抉择"、"合法化"等过程所建构的一种规制人的环境行为的规制系统。这一与自然技术生成的比较研究,对于揭示绿色社会技术与自然技术的作用机理、促进彼此良性互动、提高绿色绩效等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6.
《自然辩证法研究》2019,(6):113-117
数学是人类文明史上一种独特的文化,既具有非凡的科学价值,又具有不可替代的人文价值。数学的人文价值主要体现在认知价值、伦理价值、艺术价值和智识价值四个方面。数学的认知价值表现为一种"求真"精神,伦理价值表现为一种"至善"追求,艺术价值表现为一种"臻美"境界,智识价值表现为一种"融慧"哲思。  相似文献   

7.
通常对休斯思想的理解定位于"技术系统观"或"技术系统方法",这种定位无助于把握休斯思想的精髓。本文通过对休斯思想的系统阐述,说明其思想的独到之处在于采用了"技术-社会系统"这一视角,透过这一视角,休斯才能洞见大技术系统变迁过程中技术与社会互动互构的变迁特征。休斯的"技术-社会系统"思想,打破了技术与社会的二分观念,将对技术系统变迁的理解提高到一种新的维度,具有独特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8.
负责任创新(Responsible Research and Innovation,简称RRI)是欧盟"地平线2020"战略下科技政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RRI作为一个新兴思路,内容十分丰富,其概念尚在动态发展之中。本文着重从技术哲学的思路下来理解RRI,梳理社会建构技术论(SCOT)和价值敏感性设计(VSD)等相关技术哲学思路的发展脉络,论述了RRI在技术哲学史中的地位和责任观念的内涵。RRI作为一种有传承的技术哲学和管理思路,与SCOT单方面强调社会价值对技术塑造不同,它重视技术同价值的双向互动。技术能够物化和实现价值,价值也能改造技术。同时,相较于VSD,RRI采取了更加民主开放的责任观念,规避了可能的家长制风险。但RRI内嵌的责任观念仍未被充分反思,轻率使用RRI管理模型可能导致价值困惑和价值迁移。  相似文献   

9.
现代科学传播并不是一种单纯知识性的传播活动,而是一个通过传播主体对科学内容传播的解读与延伸,复合思想理念、艺术价值、娱乐效果等文化属性的传播过程。随着新媒体技术的不断进步与展示方式的不断变革,能够带来"沉浸式"体验的新媒体艺术越来越广泛的运用于科学传播之中。作为科学传播展示手段之一的新媒体艺术,只是科学传播的一种媒介,其创作与设计需以科学启蒙和科学内容传播为最终目的,以尊重科学传播主体、受众两个群体和他们的创造精神为基本要求,注重文化内涵的传递以及"人"的思考与价值。  相似文献   

10.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