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三化螟是海南岛水稻三大害虫之一。该虫每年发生6代,间歇年份大发生,造成稻谷严重损失。常年螟害率2—6%,大发生年局部地区高达50%以上。螟害率与发生量正相关;发生量与降水量负相关;发生期与气温负相关;上代与下代发生期正相关。根据冬季气温与降水量,可预测全年各代发生期与螟害率,掌握上述发生规律,做好测报与防治工作。  相似文献   

2.
昆虫的远距离迁飞是种内的一种遗传性,江苏农学院植保系根据迁飞昆虫一般发生在成虫“羽化幼期”后期的特性(指雌虫),对稻纵卷叶螟雌蛾生殖器管进行季节性系统解剖,并配合发生期、发生量符合程度和大区域内同期突增现象分析,可以看出稻纵卷叶螟有远距离迁飞的特性。研究结果认为江苏东台地区有外来虫源和本地虫源,按其情况有四种情况:全部由外地迁入(二代一峰、二代二峰日以后)、部分由外地迁入(二代二峰始盛期、三代一峰前期)、土生土长(三代二峰、四代一峰)和大部迁出(四代二峰)。其根据如  相似文献   

3.
1969年是桐庐地区三化螟严重发生的一年,发生量超过常年,特别是部分地区三化螟对六六六产生明显的抗药性,第三代防治后枯心率仍较高,虫口残留量大,造成第四代发生量特大(一般每亩有卵块1740块,高的有3930块),发生期提早,分布面积大,严重威胁晚稻丰收的局面。在严重的虫害面前,全县广大贫下中农和革命干部,在县革委会的正确领导下,高举毛泽东  相似文献   

4.
海南三化螟的发生为害规律与防治策略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较系统地阐明了三化螟 Tryporyza incertulas(Walker)在海南的发生为害规律,其年发生6—7代,为害一般是沿海平原重于中部山区,早造水稻重于晚造;它的天敌种类较多,某些年份对其某些世代有制约作用;在早春雨量少,温度偏高的年份发生量大,反之,则小;种植易感品种时,其为害较重;同时提出了防治三化螟应狠抓第一、四代,挑治第二、五代的严重发生田,以免使第三,六代螟虫造成白穗而承受较大压力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5.
杭州市水稻二化螟特点 一是发生期不稳定,如1998年明显早于常年;二是越冬虫源基数高,而早稻面积大幅度缩减,出现一代二化螟集中为害现象:三是单季稻面积迅速扩大,出现单、双季混栽局面,有了大量的桥梁田,因此二代二化螟对单季稻的威胁特别大:四是由于单、双季混栽,二代二化螟连年中等以上发生,使三代二化螟对连晚及单季稻构成较大威胁:五是由于前期气温偏高,二化螟发生偏早,部分地区晚稻出现四代二化螟为害现象。进入21世纪,随着农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早稻面积锐减,而茭白、玉米、甘蔗等经济作物面积有所扩大。由…  相似文献   

6.
水稻中后期常见病虫害防治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水稻螟虫(钻心虫):包括二化螟、大螟、三化螟,以二化螟为害为主,二化螟常年发生三代,以一、二代危害较重,第三代危害再生稻。  相似文献   

7.
上海郊区的棉铃虫一年发生四到五代,从第二代开始进入棉田为害,其中以第三、四代,特别是第四代,发生量大,为害棉花最为严重,是重点防治的世代。根据广大群众的经验,在产卵盛期喷药,以杀灭虫卵和初孵幼虫,防治效果较好。因此,我们于1972年以上海县北桥公社为基点,摸索了第四代产卵盛期的预测方法。 1.发生期预测的三环节根据发育进度推算害虫发生期的“发育进度法”,是当前广泛使用的害虫预测预报法。这类方法的优点是它考虑到多方面环境条件对害虫发育速度的综合影响,并以田间害虫  相似文献   

8.
斯密二鬃蓟马寄主及发生规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廖启荣  王波 《贵州科学》2012,30(3):38-41
本文通过田间调查、室内饲养,研究了斯密二鬃蓟马的发生规律、寄主范围。结果表明,斯密二鬃蓟马在金花石蒜上1年发生约22代,10~17代为主害代。以成虫、若虫、卵在金花石蒜叶片近地面5~10cm处越冬。翌年4~5月为越冬代成虫取食、交配、产卵繁殖时期;8~9月为发生高峰期,发生量大,花卉受害重。在贵阳乌当百宜,共发现斯密二鬃蓟马的寄主植物为23种,分属于10个科,其中石蒜科、豆科、葫芦科、茄科为其适宜寄主。  相似文献   

9.
由56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出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浙江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联想推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相似文献   

10.
平和县位于福建南部,年平均气温约为21℃,早稻的主要害虫三化螟一般一年发生4—5代,第二代螟虫发生量大,是预报重点。我们在一九七六年二月中旬,利用回归分析法、判别分析法、平稳时间序列线性外推法、训练迭代法、概率转移法等统计预报方法,对该县一、二代三化螟蛾的高峰日及灯下蛾量进行统计预报探讨,取得初步成果。第一代三化螟蛾高峰日预报为3月29日,实际发生于3月28日;第一代灯下娥量预报为轻发生年,数量在200只以下,实际发生63只;第二代蛾高峰日预报为5月26日,实际发生于5月27日;第二代灯下蛾量预报为轻发生  相似文献   

11.
通辽地区捕食性瓢虫一年发生三或四代,3月上旬出哲,首先出现在易感蚜虫的植物上觅食,第一代发生于5月下旬~7月中旬,第二代于6月上旬发生,第三代于6月下旬发生,第四代于7月中下旬发生,世代重叠现象严重,9月下旬10月初以二、三或四代成虫越冬七星瓢虫、异色瓢虫越冬有群集性.捕食性瓢虫食性广,食量大,对蚜类发生有追随性,攻击取食,有卵食习性.温度、湿度、光照、风雨对成幼虫活动、取食、个体发育有影响.无孤雌生殖现象.捕食性瓢虫是本地区蚜虫等害虫的很好天敌,应加以保护.  相似文献   

12.
一、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 二、“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 三、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  相似文献   

13.
针对害虫发生量数据的小样本、非线性特点,提出一种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的害虫预测方法.首先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选择害虫发生量的影响因子,然后通过遗传算法对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参数进行优化,最后建立害虫发生量与影响因子之间复杂的非线性关系模型.采用二代玉米螟百株幼虫虫量对模型性能进行检验,结果表明,相对于多元线性回归、BP神经网络模型,最小二乘支持向量机提高了二代玉米螟发虫量的预测精度,是一种有效的害虫变化预测方法.  相似文献   

14.
中国科学院学部办公室、中国工程院学部工作部等联合主办,宋健、路甬祥、徐匡迪等568位中国科学院院士和中国工程院院士投票评选的200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26日在京揭晓.它们分别是:①我国科学家率先绘制出水稻基因组精细图和水稻第四号染色体精确测序图:②"神舟三号"、"神舟四号"飞船发射成功;③我国发现首个世界级大气田探明储量6000多亿立方米;④三峡工程导流明渠截流成功:⑤我国第三代移动通信系统研制成功;⑥我国已初步掌握当代CPU关键设计制造技术;⑦浙江农科院培育出世界上含油量最高的油菜新品系:⑧"神光二号"巨型激光器研制成功:⑨北大医学部科学家初步揭开人类细胞衰老之谜:⑩联想推出万亿次超级计算机.  相似文献   

15.
棉铃虫是我省棉花蕾铃期的主要害虫,在关中地区每年发生四代,其中以二、三代为害最严重,特别第二代造成棉花损失最大。1974年鱼化地区棉铃虫大发生,加上后期阴雨,造成棉花减产。因此,棉铃虫的为害引起了广大贫下中农的重视,成为棉花增产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为了解决棉铃虫的防治问题,西安市鱼化公社的鱼化大队第五生产队、朝阳大队第四生产队、双旗寨大队第二生产队、老烟庄大队第二生产队与陕西师大生物系七三  相似文献   

16.
褐稻虱在我省主要为害晚稻,轻者影响稻谷饱满程度,重者造成稻株枯死倒伏。一九六八年以来差不多连年严重发生,成为我省水稻生产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世代。萧山地区褐稻虱在稻田中初次出现的时间,两年来都在七月初,一九七三年是七月一日,一九七四年是七月二日。从迁入代成虫始见后,一般能在稻田繁殖四个世代。二、越冬调查。一九七三年和一九七四年冬春调查,没有在双穗雀稗、狗牙根、千金子  相似文献   

17.
白背飞虱在早稻中有迁入早、虫口上升快,数量大,在水稻前,中期显害严重等特点,白背飞虱暴发时,二代若虫高峰期虫量与4月份成虫迁入量和迁入频次呈极显著正相关,据此建立了虫害发生程度预测模式,经验证,1990-2002年平均观测准确率达92.7%,同时根据早稻白背飞虱的发生特点,制定出了“重点监测,治二压三”的防治策略和与之相应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18.
本文以江西丰城稻区1957—1982年以来的虫情、气象以及耕作栽培制度等历史资料为依据,经对影响三化螟种群动态的生态因素分析,选出一批待选因子.然后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通过电子计算机运算筛选关键因子,并建立起三、四代三化螟发生量的中长期预测模型.经试报检验,预报效果尚好.  相似文献   

19.
褐飞虱是台州地区当前晚稻上的主要害虫,一年发生五、六代,其中第五代危害最大,个别年份第四代或第六代危害也较严重。据各地历年观察,四代短翅虫出现早、比例高,绝对数量大就是大发生的预兆,加上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人为等因素,就会造成褐飞虱大发生。  相似文献   

20.
马尾松毛虫定量测报的判别分析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正>马尾松毛虫的电子计算技术的定量测报,在我国还刚开始。本文应用二次判别分析,通过数字电子计算机对马尾松毛虫发生量和各种气象因子的相互关系进行分析。根据电算程序中的筛选标准自动筛选出影响马尾松毛虫发生的主要气象因子所组建的判别函数式,可作为测报数学模式。并据此测报出未来马尾松毛虫的发生量(共分为发生极轻,发生轻、发生重,发生极重四个量极)。判别分析电算定量测报方法应用于福建省连江县和浙江安吉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