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生活在民族矛盾异常尖锐的南宋时代的爱国主义诗人陆游和布衣文人姜夔爱梅成癖,创作了许多咏梅诗词。他们的这种爱梅情结是与所处时代环境及其生平际遇和抱负息息相关的。两人的咏梅词都普遍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均重神韵而轻形质。但由于个人境遇和艺术主张的不同,他们的咏梅词在语言特色等方面存在着极大的差异。  相似文献   

2.
纵观古代诗苑词林,不乏咏梅之名篇,颂梅之佳句。那么,古代文人何以钟情于梅呢? 梅是报春的使者唐代诗人齐已《早梅》诗的前两联:“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  相似文献   

3.
李清照咏梅词 ,突破了传统题材就梅论梅的窠臼 ,破俗就雅 ,舍旧求新 ,将自己的品格、韵调 ,以至一喜一愠 ,都托之于梅。梅似人 ,人似梅 ,咏梅赏梅、爱梅怜梅 ,即是自咏自赏、自爱自怜情感的外化。由此可透视出其创作心态 :由孤高自赏、慰梅自慰到惜梅而自惜、自我哀怜的心迹变化过程。其咏梅词作 ,可以说是其不同阶段心理意绪的剖白和心态的外化 ,也是词人心灵的“诗史”  相似文献   

4.
在历代古典诗文的名作中,有一些作者由于不同的原因,对某些树木花草有其特殊的爱好,以至创作出烩炙人口的优秀诗文。陶渊明的爱菊咏菊,陆游的爱梅赋梅,周敦颐的爱莲写莲以及郑板桥的爱竹画竹赋竹等等,都成为历代文坛上的佳话。 读过明代诗人杨升庵的诗词,使人也产生这种印象,他除咏赋梅花,茶花的诗篇外,特爱杨柳,写过一些专题的咏柳诗词,用柳树来铺陈,联想、排比的诗词更是不少。据王文才先生选注的《杨慎诗选》介绍,他还选注过《古今柳诗》二、三百首。在《升庵诗话》中,他对梁、唐、宋代一些诗人的咏柳诗词还作过一些评论。本文公就杨升庵咏柳诗词的内容、偏爱原因和这些咏柳诗词的艺术造就作一粗浅探讨。 就现在不完全的了解,杨升庵除选编过《古今柳诗》外,在《升庵诗话》中,对唐代诗人薛能的《柳枝词》,刘禹锡的元帝《阳元馆柳诗》、张小山《小桃红》等等有关咏柳诗词,作过评价批点,有的虽然仅一诗一句一字,都很精当妥贴。杨升  相似文献   

5.
宋代是咏梅诗的高峰期,梅花自宋以后,文人对其认识发生了变化,审美意趣得到深度的开拓发展。梅尧臣作为宋诗的“开山祖师”,写作了大量的咏梅诗,对其咏梅诗的分析,能窥视北宋初期咏梅诗的发展情形及趋势。对梅氏的咏梅诗进行分类,并将他的咏梅诗置于其整体诗歌的创作中和咏梅诗发展的整个历史中,来阐释其咏梅诗的创作特点。  相似文献   

6.
当代诗人词家李允久是中华诗词的守望者和开拓者。他的诗词创作倡导《诗经》传统,有关注国家大事和民生的豪放之作,有关于文坛古今词家和文学风格的诗论词论,也有讴歌亲情世界的婉约短章。一系列的作品,抒写家国之爱、诗词艺术之爱、故园亲情之爱,构筑了一个充满真善关的精神家园。  相似文献   

7.
本文从中国禅的发展入手,探讨"禅"对中国古代士大夫、文人、诗人的影响,研究"禅"对古典诗词的影响,从而解析古典诗词中的"禅理"、"禅意"、"禅趣"。  相似文献   

8.
读诗品梅     
咏梅的诗词在我国文学史上蔚为壮观。同是梅花 ,由于作者的境遇、心态、襟怀不同 ,便赋予梅花不同的姿态、性格和情感。而千姿百态的梅花又形象地反映出众多咏梅家千姿百态的人生。  相似文献   

9.
说到咏梅诗,许多人会记起南宋大诗人陆游——陆放翁。他有一首《梅花绝句》,把爱梅之心写到了极致:闻道梅花坼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闻道就是听说;坼晓风,就是在晨风中开放。有人来报信说:山里梅花开了。一树树的梅花,迎着清晨的寒风宛如一堆堆的白雪,遍布在四面山中。快去看看吧,满坡满谷都是雪白雪白的梅花呀!这诱人的花讯,唤起诗人的极大兴趣,他恨不得变出千千万万个化身,往四面山中飞去,用千千万万双眼睛去观赏那满谷满坡的梅花!“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试想想看,东西南北四面八方的山坡谷底,有一树梅花就有一个诗人陆放翁在观看,在欣赏,在陶醉,那将是何等壮丽美妙的境界,何等浪漫的奇想啊! 倘若要问,诗人对梅花何以如此一往情深呢?这当然首先决定于梅花所特有的魅力。请看唐朝诗人张谓的《早梅》诗,那是现存最早的一首咏梅七绝: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不知近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这首绝句写早春时节田野上的一树白梅。远远望去,村路边,  相似文献   

10.
读诗品梅     
咏梅的诗词在我图文学史上蔚为壮观。同是梅花,由于作者的境遇、心态、襟怀不同,便赋予梅花不同的姿态、性格和情感。而千姿百态的梅花又形象地反映。出众多咏梅家千姿百态的人生。  相似文献   

11.
中国的许多诗词体现了文人的悲剧意识,本文从传统文化的角度分析了这种思想的产生和发展,并力图对这种悲剧意识进行褒扬.  相似文献   

12.
"箫"是中国文人诗词中常见的意象,在龚自珍诗词中被多次使用,且与"剑"形成了一对具有对比意义的组合.在龚自珍的诗中,"箫"常被看作是诗人忧国忧民和不被朝廷重用的幽怨之音.此外,龚诗中的"箫"还有更多的内涵:孤独的倾诉和另一种人生理想的寄寓.  相似文献   

13.
陈森以一种颓唐荒放之姿迷醉于舞榭歌楼之中,从而敷演出小说人物高品的放达谑浪的情调;与此同时,他那种人生失意无南北的落寞又与文人固有的清高交织在了一起,从而化出一段清怀独抱的孤鲠意绪.该意绪在书中屈道翁的诗里获得了倾诉.儒雅的气质与风范为历代文士所共同推许,然而就清中叶言之,乾嘉以来的许多文人士夫同时也染上了狎优的时代病.儒雅意趣与狎优风气在文人身上冲撞了起来,从而成为扭转一部分文士价值评判取向的一个诱因,因此正邪、雅俗之别成了陈森臧否个中人物的标准.借助诗词的照应,他理想中的人物梅子玉与杜琴言的因缘离合诗意般地演绎着,而那种深挚的清雅意绪也从中获证.作为一个深谙诗词之道的文人,陈森对诗词风格也同样有所追求,这在该书中表现为艳蔼、高逸两种风格并茂的局面.艳蔼之作处于作者追求眼光中的一般层次;高逸之气则属于作者对诗词风格的高层次追求.两种风格均体现了陈森对诗词与人生的解悟.此外,从表现范围观之,《品花宝鉴》中的诗词还外显了作家对淹博意趣的追求,这也是清代文人的一大特色.  相似文献   

14.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是李白《把酒问月》中的名句,为后人们千古传诵。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月亮这颗围绕着地球运转的无生命的行星曾激起了许多文人骚客的感慨,并写下了万千诗句,而在所有歌咏月亮的诗词中,又数李白对月亮的歌咏最为精彩。 李白是我国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他的一生经历了唐代由强盛走向衰亡的过程,他是许多历史事件的见证人。他的诗歌具有自己的特色和风格,感情热烈、想象丰富、语言清新、无拘无束。他的作品与别人不同,别人的作品也很难与他的作品相混,对月亮的咏叹便是这样。在李白的诗词中,月亮总是被赋  相似文献   

15.
有关民国广州地区旧体诗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四个方面:一是对诗人诗作的个案研究,这方面主要集中在名家大家之作。二是诗人词人的群体研究,数量不多,从文献整理和文学研究上都还有许多可开拓的空间。三是诗词理论研究,这方面更受关注,研究成果显著。四是文学史论中的诗词研究,比较零散,尚缺乏深度。  相似文献   

16.
在陶瓷作品中,仕女瓷画不断融合其他文学艺术样式。运用历史文人的诗词来装饰陶瓷作品,是许多陶艺家们的创作题材。宋代著名女词人李清照的诗词创作,便已被陶艺家们植入陶瓷艺术作品中,他们将仕女人物装饰与诗词结合起来,词画浑然一体,从而使作品意蕴深远,格调高雅。  相似文献   

17.
陈尽  汪阗  刘磊 《大自然》2010,(4):74-75
我国古代文人通过观察蜻蜓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征,写出了许多脍炙人口的诗词和谚语,杜甫的诗句"点水蜻蜓款款飞"几乎家喻户晓。然而在我国南方的深山里生活着一类蜻蜓,它的行为超越了以往人们对蜻蜒的印象。  相似文献   

18.
离别相思的主题在每个时代都有深情的体现,到了西晋文人五言诗中,这个主题更因动乱之时代、浮竞之风气而格外凸现出来。在这些充满离情别绪的动人诗篇中,有夫妇之间的深情挂念,有兄妹朋友之间的关切,也有疲倦的游宦诗人对于故乡的无限思恋。总体上说,西晋文人五言诗情感的真挚性和五言诗形式的自由性达到了较为完美的结合。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的诗词,部分是以观照自我为主,但大部分是把个人的哀伤融入到一个民族的哀伤之中,读她诗词,无不流露出浓郁的人生悲凉感和历史的悲凉感。而这种创作特色,又与她所处的社会土壤紧密相关。是这样的时代创造了李清照这一个伟大的诗人、词人。  相似文献   

20.
在曹寅流传下来的众多诗歌中,涉及梅意象的诗歌有60多首,其中提及梅的词就有6首.作者一生喜看梅喜写梅,"梅"这个意象蕴含着作者特殊的情感体验.而曹寅笔下的"梅"又和历代文人笔下的"梅"有所不同,体现了作者视角的独特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