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汪洋  汪集旸  马宗晋 《科学通报》1998,43(11):1191-1194
采用Pollack等人 1993年给出的全球热流场 12阶球谐系数 ,求出南、北半球以及0°半球、180°半球的平均热流值和热散失量 .计算结果表明 ,南半球平均热流值为 99 3mW·m-2 ,显著高于北半球平均热流值(74 0mW·m-2 ) ;0°半球的平均热流值 (94 1mW·m-2 )也高于 180°半球 (79 3mW·m-2 ) .南半球的地幔热散失量达 22.1× 1012W ,是北半球地幔热散失量(10.8×1012 W )的两倍;0°半球的地幔热散失量为16.9×1012 W ,与180°半球的地幔热散失量16.0× 1012W相近 .大陆与海洋在全球的非对称分布是导致地球内部热散失量具有半球非对称性的原因 .热散失量的非对称分布是地质历史中的长期现象.  相似文献   

2.
通过MTT, 碱性磷酸酶活性测定, 矿化功能表达以及油红O的定量测定等多种方法研究了Dy3+对原代培养的小鼠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和成脂分化以及原代培养的小鼠成骨细胞横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影响. 研究结果表明, 浓度为1×10-8, 1×10-5 mol/L的Dy3+对骨髓基质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但在其他浓度下则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增殖; 1×10-10, 1×10-9 mol/L的Dy3+对成骨细胞增殖没有影响, 在其他浓度下则抑制成骨细胞的增殖; 当Dy3+与骨髓基质细胞作用7 d, 除1×10-9和1×10-7 mol/L的Dy3+对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没有影响外, 其他浓度下的Dy3+则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 当作用14 d, 1×10-5 mol/L的Dy3+抑制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 1×10-9, 1×10-8, 1×10-7和1×10-6 mol/L 的Dy3+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 并且1×10-6 mol/L的Dy3+的促进作用最大; 测试浓度下的Dy3+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的矿化功能; 除1×10-7 mol/L的Dy3+对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没有影响外, 其他浓度的Dy3+则抑制骨髓基质细胞的成脂分化; 测试浓度下的Dy3+都明显抑制成骨细胞的横向分化; 研究结果提示Dy3+对骨的保护作用可能是通过促进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 抑制其成脂分化和成骨细胞的横向分化, 进而促进成骨细胞的分化和矿化功能实现的. 这些结果对于更好地理解Dy3+对骨质疏松的病理过程的干预作用是非常有价值的.  相似文献   

3.
西藏纳木错1971~2004年湖泊面积变化及其原因的定量分析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朱立平  谢曼平  吴艳红 《科学通报》2010,55(18):1789-1798
利用1970年航测地形图、1991和2004年二期影像数据、1971~2004年纳木错流域附近气象站点气象资料以及纳木错实测水深数据, 综合运用遥感、GIS技术、空间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 定量分析了近34年来纳木错湖面面积和水量的变化情况, 并从气象要素和水量平衡两方面对其变化原因进行了探讨. 结果表明, 1971~2004年期间, 湖面面积从1920 km2增加到2015.38 km2, 增加速率为2.37 km2?a–1; 湖泊水量从783.23×108 m3增加到863.77×108 m3, 平均增加速率为2.37×108 m3?a–1. 其中, 湖面面积和水量在1992~2004年的增加速率(4.01 km2?a–1和3.61×108 m3?a–1)均明显大于其在1971~1991年的增加速率(2.06 km2?a–1和1.60×108 m3?a–1). 气象要素变化分析表明, 纳木错流域气温升高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流域降水量增长、湖面蒸发量减小共同构成了湖泊水量增加的原因. 从湖泊水量平衡来分析, 两个研究时段内, 湖面降水与陆面降水产生的径流补给分别占湖泊总补给量的63%和61.91%, 而冰川融水补给仅占总补给量的8.55%和11.48%, 显示降水是构成湖泊补给的主要来源; 从湖泊水量增加的原因来分析, 降水增加及其产生的径流对湖泊总补给增量的贡献率占46.67%, 而冰川融水增加对湖泊总补给增量的贡献率则高达52.86%. 湖泊蒸发与水量增加的比例显示, 湖泊总补给增量的95.71%贡献给湖泊水量的增加, 因此, 冰川融水增加在近期湖泊水量增加的比例占到50.6%左右, 显示气候变暖引起的冰川融水增加是引起近年纳木错湖面迅速扩张的主要原因.  相似文献   

4.
高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的小型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大气压非平衡等离子体源输出的等离子体浓度是电离电场中能耗率、气体粒子动量的的函数. 实验表明, 等离子体源中的能耗率、气体粒子动量增加时, 将大幅度提高其等离子体浓度. 当外加激励电场能耗率为2.18 W·h/m3、气体粒子平均动量为109×10-22 g·m/s时, 一个体积仅为2.5 cm3的等离子体源处理气量为12 m3/h, 其输出等离子体浓度达到1010 cm-3以上, 这将为化学工业、环保工程及军事应用提供小型、低能耗的高浓度等离子体源.  相似文献   

5.
基于自由落体的牛顿万有引力常数测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牛顿万有引力常数G是最基本的物理常数之一, 本文根据自由落体原理, 利用FG5/112型高精度绝对重力仪精确测定扰动质量产生的重力变化, 进而测得万有引力常数G. 该方法可重复性强, 通过误差控制及大量重复观测, 可提高测量精度. 通过两次实验, 得到实测万有引力常数G为(6.6665±0.0554)×10-11 m3/(kg·s2).  相似文献   

6.
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在低温常压电化学合成氨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王进  刘瑞泉  王吉德  刘玉星 《科学通报》2008,53(9):1032-1035
用氯磺酸为磺化剂, 二氯乙烷为溶剂, 低温下对聚砜进行改性, 制备磺化聚砜质子交换膜, 以NiO-Ce0.8Sm0.2O2-δ(SDC)为阳极和阴极材料, 银-铂网做集流体组成单电池, 在自制的合成氨测试装置中用湿氢气和氮气进行合成氨测试. 测试结果表明, 该质子交换膜在室温具有较高的质子导电率, 在353 K下质子导电率最高为2.5×10-3 S/cm, 合成氨产率为3.2×10-9 mol/(cm2·s), 实现了低温常压下合成氨.  相似文献   

7.
利用355 nm激光闪光光解技术研究了无氧和氧饱和两种条件下三丁基锡与亚硝酸水溶液的紫外光解反应. 实验表明,·OH自由基攻击三丁基锡阳离子(SnBu3+)的正丁基生成SnBu3+·OH 加合物, 其二级生成速率常数为(1.05±0.07)×1010 L·mol-1·s-1. SnBu3+·OH 加合物在无氧时发生一级衰减, 其衰减速率常数为(3.50±0.32)×105 s-1; 氧饱和时, SnBu3+·OH 加合物衰减速率比无氧时要快很多, 表明SnBu3+·OH 加合物能迅速与O2发生反应, 生成SnBu3+·OHO2 加合物. 根据实验结果和动力学推导得到其二级生成速率常数为(6.4±1.3)×108 L·mol-1·s-1.  相似文献   

8.
杨伟锋  黄奕普  陈敏  邱雨生  彭安国  张磊 《科学通报》2009,54(11):1579-1584
对南大洋及南海上层水体210Po/210Pb不平衡进行了研究, 发现表层水体210Po亏损, 次表层或中层水体210Po过剩, 且颗粒态210Po比活度与颗粒有机碳(POC)之间存在良好的正相关关系, 证实210Po相对于其母体210Pb的亏损与过剩可示踪颗粒有机物的输出与再矿化. 次表层水体中δ13C的减小及δ15N的增大等证据均支持210Po的过剩缘自颗粒有机物的再矿化. 根据箱式模型计算得南大洋和南海表层水体POC输出通量分别为1.2和2.3 mmol C·m-2·d-1, 次表层或中层水体210Po再矿化通量分别为0.062和0.566 Bq·m-2·d-1, 相应的再循环效率分别为52%±26%和119%±52%, 由此得到次表层或中层水体POC的再矿化通量分别为0.6和2.7 mmol C·m-2·d-1.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210Po/210Pb不平衡不仅可示踪颗粒有机物的输出, 亦可示踪其再矿化.  相似文献   

9.
高重复性silicalite-1分子筛膜的制备及其渗透汽化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红亮  李砚硕  朱广奇  刘杰  杨维慎 《科学通报》2008,53(21):2581-2586
利用原位水热合成法在二氧化硅陶瓷管上制备出具有较高重复性的silicalite-1分子筛膜, 8个分子筛膜平均分离系数的相对标准偏差(R.S.D.)仅为7.5%. 与没有进行填充所制备的分子筛膜相比, 通过利用有效的“溶液填充”方法, 膜的平均透量提高了49%, 80℃分离乙醇/水混合物时, 膜的最高透量达到了1.49 kg/(m2·h). 渗透汽化实验结果表 明, silicalite-1分子筛膜60℃分离甲醇/水, 乙醇/水, 2-丙醇/水和1-丙醇/水混合物时, 膜的透量分别为2.63, 0.87, 0.24和0.20 kg/(m2·h), 对应的分离系数分别为22, 69, 81和159.  相似文献   

10.
采用细胞融合技术筛选抗19-去甲睾酮(nortestosterone, NT)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antibody, mAb)杂交瘤细胞株, 体内诱性腹水法制备NT mAb, 建立异源性间接竞争ELISA(indirect competitive ELISA, icELISA)标准曲线, 并对其特异性、理化因素的影响和基质效应性进行探讨. 结果表明, 筛选的5 株杂交瘤细胞分泌的单抗腹水效价为0.64×105~2.56×105, 半数抑制浓度IC50 为0.55~1.0 ng/mL, 抗体为IgG1 亚型, 具k 轻链, 亲和常数Ka 为2.6×109~4.7×109 L/mol. 建立的icELISA 标准曲线在磷酸盐缓冲液(phosphate buffered saline, PBS)中的线性检测范围为0.004~85.8 ng/mL, IC50 值为0.55 ng/mL, 检测限(limit of detection, LOD)为0.002 ng/mL; 抗体与17a-去甲睾酮的交叉反应率(cross-reactivity, CR)为62%, 与其他化合物无CR. 标准品稀释液中甲醇的最佳含量为10%, 牛尿1:20 倍稀释可消除基质干扰, ELISA方法和液质联用检测(LC-MS/MS)的相关性良好(R2=0.9871).  相似文献   

11.
流体包裹体中稀土元素的ICP-MS分析研究   总被引:39,自引:0,他引:39  
苏文超  漆亮  胡瑞忠  张国平 《科学通报》1998,43(10):1094-1098
用ICP MS测定了黔西南烂泥沟、丫他卡林型金矿床石英流体包裹体中的稀土元素含量 .研究表明 ,流体包裹体中的∑REE含量 ,以成矿晚期石英 方解石阶段最高 ,为 84 .17× 10-6;成矿期石英 黄铁矿 毒砂阶段较低 ,为(2 .6 7~ 13.12 )× 10-6 .稀土配分模式显示LREE相对富集 ,HREE亏损 .从成矿期到成矿晚期 ,成矿流体都具有弱Ce负异常 ;Eu异常则不同 ,成矿晚期具有弱Eu负异常 ;而成矿期则显示弱Eu负异常到弱正异常 .  相似文献   

12.
Al2O3 绝缘栅SiC MIS 结构基本特性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莉  杨银堂  马晓华 《科学通报》2011,56(11):822-827
采用原子层淀积(ALD)方法在4H-SiC(0001)8°N-/N+外延层上制备了超薄(~4 nm)Al2O3 绝缘栅高介电常数SiC MIS 电容. 通过对Al2O3 介质膜以及Al2O3/SiC 界面微结构和电学特性 分析表明, 实验所得Al2O3 介质膜具有较好的体特性和界面特性, Al2O3 薄膜的击穿电场为25 MV/cm, 并且在可以接受的界面态密度(2×1013 cm-2)下具有较小的栅泄漏电流(8 MV/cm 电场 下漏电流密度为1×10-3 A/cm-2). 电流-电压测试分析表明, 在FN 隧穿条件下, SiC/Al2O3 之间的 势垒高度为1.4 eV, 已达到制作SiC MISFET 器件的要求. 同时, 在整个栅压区域也受 Frenkel-Poole 和Schottky 机制的共同影响.  相似文献   

13.
西藏地热异常区CO2 脱气研究: 以朗久和搭格架地热区为例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沈立成  伍坤宇  肖琼  袁道先 《科学通报》2011,56(26):2198-2208
地球CO2 脱气作用在长时间尺度上对大气CO2 浓度有着巨大的影响, 是全球碳循环模型的重要组成部分. 西藏地区独特的构造条件形成大量水热异常区, 为研究热液运移过程中CO2 脱气作用提供了绝好的条件. 通过对朗久和搭格架地热异常区地质环境、水汽特征的研究表明两区热液组成成分均由钾长石和钠长石控制, 但出露温泉水朗久地区为Na-Cl 型, 搭格架地区为Na-HCO3 型. 两个地热田温泉水中CO2 分压模拟结果显示温泉水在从含水层向地表迁移过程中发生脱气作用. 通过对朗久地热田和搭格架地热田不同CO2 脱气机理的研究, 分析出不同的CO2 脱气量计算公式并计算出朗久地热田CO2 的脱气通量约为3.6×106 kg km-2 a-1, 搭格架地热区CO2 的脱气通量约为3.3×106 kg km-2 a-1.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一个新型的三核双膦胺(PNP)配体并进行了结构鉴定. 该配体与Cr(Ⅲ)及甲基铝氧烷(MAO)组合形成活泼的催化体系用于乙烯四聚制1-辛烯反应. 反应活性高, 催化剂寿命长. 考察了反应温度、Al/Cr物质的量之比及PNP/Cr物质的量之比对反应活性以及对1-辛烯的选择性. 研究了该体系催化下的乙烯四聚反应动力学. 在Al/Cr物质的量之比为100的条件下, 催化活性可达2.29×106 g·mol-1 (Cr)·h-1, 对1-辛烯的选择性为49.65%(质量分数).  相似文献   

15.
法文哲  金亚秋 《科学通报》2010,55(32):3097-3101
由太阳风注入月球表面月壤层的氦3(3He)是一种可供核聚变燃料使用的最有价值的月球资源之一. 以Apollo月壤样品为基础, 提出月表面3He含量与月表面归一化太阳风通量、月壤光学成熟度以及TiO2含量之间成线性关系. 中国2007年10月24日首次成功发射的“嫦娥一号”(CE-1)探月卫星在世界上首次载有多通道微波辐射计, 用于测量月表面微波辐射亮度温度(brightness temperature, Tb). 本文根据CE-1观测的多通道Tb数据反演的全月球月壤层厚度, 估算全月球月壤层3He总含量约为6.6×108 kg, 其中月球正面3.7×108 kg, 月球背面2.9×108 kg.  相似文献   

16.
介绍了在环境友好的常温、常压无催化剂条件下, 利用大气压强电场电离气体放电, 将CH4和N2转化一步生成液体燃料、H2和NH3的研究. 甲烷转化生成液态产物的质量转化率达26.3%, 能量效率达22.9 g/kWh. 液态产物中含有烯烃、炔烃、吡咯、吡嗪等多种化合物, 是重要的香料、医药、染料等有机合成中间体. 甲烷转化生成H2的浓度为9.1%(V/V), 产率、能量产率分别为1879.8 μmol/min和186.5 μmol/kJ, 生成NH3的浓度达8000 ppm (1 ppm=1×10-6). 整个反应过程符合绿色化学的原则.  相似文献   

17.
酸性条件下, 以表面活性剂 F127为模板剂, 正硅酸乙酯和3-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为硅源, 在ITO导电玻璃上制备出三维立方结构的氨基功能化介孔二氧化硅薄膜, 然后采用浸渍的方式将乙酰胆碱酯酶和细胞色素c组装固定到介孔薄膜的孔道中, 制备了一种电流型生物传感器. 研究结果表明, 组装后的介孔薄膜具有很好的三维立方结构, 且固定在介孔孔道中的蛋白质和酶分子保持很好的生物活性和电化学活性. 以碘化硫代乙酰胆碱为底物, 细胞色素c为电子传递酶介体, 对该生物传感器的传感性能进行了研究. 当有机磷毒剂敌敌畏浓度在1.0×10-8 ~ 1.0×10-3 mol/L范围时, 抑制率与其浓度的对数值呈线性关系, 检测下限可达3.1×10-9 mol/L.  相似文献   

18.
采用共沉淀法和sol-gel 法制备了Y2O3:Er3+, Y2O3:Er3+/Yb3+和Y2O3:Er3++TiO2 三种样品.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比表面积仪、紫外可见分光光度计及荧光光谱仪分析和测试了样品的表面形貌、比表面积、孔隙度、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室温下的荧光光谱. SEM 和TEM 测试表明共沉淀法制备的样品发光离子分散性很好; sol-gel 法制备的Y2O3:Er3++TiO2 表面分布着许多的介孔, 颗粒直径在10 nm 左右. 对3 种样品的孔径分布和表面积测试表明, Y2O3:Er3+和TiO2 复合后的性质不是两种物质性质的简单叠加, 其比表面积高达135.991 m2/g, 是纯Y2O3:Er3+的4.8 倍, 是纯Degussa P25 TiO2 的2.5 倍, 如此高的比表面积有利于提高TiO2 的光催化性能. 样品的荧光光谱显示其在388, 500 和570 nm 的可见光激发下分别对应在237, 395 和467 nm 处各有一个上转换发光峰.    相似文献   

19.
分别于2008 和2009 年夏季对南海南沙群岛永暑礁(环礁)、西沙群岛永兴岛(岛礁)和海南三 亚鹿回头岸礁进行了海-气CO2 交换的连续观测. 结果表明: (1) 南海珊瑚礁区表层海水和大气 pCO2 存在明显的日周期变化, 白天下降, 晚上上升; (2) 不同礁区大气pCO2 日变幅小, 而表层海水 pCO2 日变幅较大, 永暑礁潟湖为~70 μmol mol-1, 鹿回头及永兴岛礁坪分别为264~579 μmol mol-1 和420~619 μmol mol-1, 鹿回头礁外为324~492 μmol mol-1; (3) 不同礁区海-气CO2交换通量也有较 大差异, 永暑礁潟湖为0.4 mmol CO2 m-2 d-1, 永兴岛礁坪为4.7 mmol CO2 m-2 d-1, 鹿回头湾为9.8 mmol CO2 m-2 d-1, 表明南海珊瑚礁在夏季是大气CO2 的源. 在水深较浅的礁坪, 生物代谢是海水 pCO2 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 而较深的潟湖或礁外, 水动力条件和生物代谢共同作用影响海水pCO2 的变化. 相对于大洋区, 无机碳代谢对珊瑚礁区海水pCO2 的变化有更显著的影响.  相似文献   

20.
四川盆地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储层是中国目前发现的次生溶蚀孔洞最发育、埋藏最深、优质碳酸盐岩储层最发育、储层有效厚度最大的碳酸盐岩储集层;同时飞仙关组气藏也是中国硫化氢含量最高的气田.研究发现,飞仙关组优质储层的形成与硫化氢之间存在十分密切的关系.含硫化氢的酸性流体与碳酸盐岩发生流体-岩石相互作用,促进了碳酸盐岩次生孔隙的形成.通过对飞仙关组储层碳酸盐岩岩芯样品在含硫化氢饱和水溶液中溶蚀试验发现,经过硫化氢的溶蚀,储层的孔隙度、渗透率得到大幅度的提高,孔隙度平均增大2%,渗透率增大幅度最大,平均将近提高两个数量级,岩石的密度也明显变轻,从而证实了硫化氢的溶蚀作用对飞仙关组优质储层形成所起到的关键作用.储层岩石学特征也证实了硫化氢对碳酸盐岩的溶蚀改造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