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小麦拔节期叶面喷施麦业丰结果表明,成穗数和穗粒数随喷施浓度增高有一定降低,并能有效降低基部节间长度,但对株高没有影响,从而增强了小麦抗倒能力。原剂型375-750ml/hm^2处理增产6.8%-11.2%;新剂型375ml/hm^2处理增产14.2%。麦业丰拌种试验表明,高浓度麦业丰拌种,可抑制小麦出苗和降低株高,影响产量,但主要器官干物重则相对增高。  相似文献   

2.
傅晓峰  傅兆麟 《科技资讯》2013,(13):121-122
为探讨茎叶及穗拉重网络性状间的关系,本文利用20个小麦基因型的相关研究资料,对小麦茎叶性状与穗柱重网络性状问进行了典范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株高组成,株高构成指数,各节茎粗,各节茎秆干物重和各节单位茎长干物重与穗拉数的典范相关系数分别为0,8302,0,6633,0,8552,0,9687和0,6275,相关显著;株高组成与穗拉重的典范相关系数为0,66330,达到显著相关l在叶性状中叶鞘长性状与穗拉数典范相关系数为0,9687,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3.
采用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对矮败小麦不育株和可育株的旗叶、穗下节间(以下简称节间)及雌蕊等不同器官、不同发育时期的过氧化物酶(POD)同工酶和酯酶(EST)同工酶分别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不育株与可育株相比较,在相同发育时期同一器官中的两种同工酶酶谱带数均无差异,并且各条对应酶带的迁移率也相同,无异常同工酶产生,说明显性雄性核不育基因MS2对旗叶、节间、雌蕊中的POD基因和EST基因的表达无异常影响。  相似文献   

4.
克隆植物结缕草在两种环境中的生长发育特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克隆植物结缕草为对象,研究了其在温室内、外两种环境条件下的生长发育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环境条件下,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根、Ta和Tb分蘖的形成顺序依次后移,且形成速率均呈相互平行的直线关系.但在温室内,主匍匐茎上的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时间一般均较温室外晚.复合节间的形成是逐渐完成的,在温室外,一个复合节间的70%完成于该复合节形成后和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前,而其余则完成于下一个复合节间形成之后.在温室外,二级匍匐茎上复合节及其它器官的形成规律与主匍匐茎相似,但Tb的形成速率较慢.这与各级匍匐茎之间以及各相应构件器官之间资源传输与分配格局存在差异有关.通过主匍匐茎的向前直线型生长和次级匍匐茎的侧向伸展,结缕草分株被放置到更加广阔的生态空间,分株种群规模扩大,资源摄取能力增强,从而有助于提高结缕草的生态适应性和种间竞争能力.  相似文献   

5.
用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杂交,F1自然加倍成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部分双二倍体,连续自交后代分离出普通小麦类型,从中筛选出节燕001 2,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1、5+10、7+9,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株高44cm,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性,经初步研究,矮秆性和抗病性属显性遗传,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6.
以国际小麦作图组织的重组自交系群体W7984×Opata85为材料,在两种不同试验环境(2009年天津东丽区、2009年天津西青区姚村)下,分析其亲本及114个株系群体的株高,并利用QTL作图软件WinQTLCart2.5和区间作图及复合区间作图方法,对控制小麦株高性状的QTL进行定位.共检测到4个与小麦株高相关的QT...  相似文献   

7.
对12株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12株榆叶梅的花柄长度、萼筒长度与直径、萼裂片长度与宽度、花瓣长度与宽度、花冠直径、花丝长度、花药长度与宽度以及雌蕊长度存在一定的差异,这表明榆叶梅花器官各组分的形态出现了分化。  相似文献   

8.
用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杂交,F1自然加倍成节节麦一野燕麦一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部分双二倍体,连续自交后代分离出普通小麦类型,从中筛选出节燕001-2,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1、5 10、7 9,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株高44cm,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性,经初步研究,矮秆性和抗病性属显性遗传,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9.
对不同播种密度条件下形成的不同穗株小麦穗性状考种结果显示,稀播条件下的多穗株小麦穗粒数和稳粒重增加,小穗不孕率降低,结实能力强,个体生产力得以充分发挥;并从生理角度对不同穗株小麦在生长期内有关代谢指标进行了测定分析.  相似文献   

10.
对9个本区推广种植的春小麦品种和7个新引入的小黑麦材料进行生育期灌溉和不灌溉处理,测定产量和经济性状,采用主成份分析和聚类分析,结果表明不灌溉处理有4个主成份性状,第1为单株干重,第2为分集粒重,第3为株高,第4为千粒重;灌溉处理有5个主成份性状,第1为单株干重,第2为单株有效茎数,第3为株高,第4为第1节间长,第5为产量。春小麦品种和小黑麦各自之间的欧氏距离校近,基本归于一类,但也有交错,尤其在不灌溉条件下表现的品种数目更多,说明栽培条件对品种的聚类结果有影响,不同条件下,表现品种特性的性状也不同。  相似文献   

11.
小麦核心种质选育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庆勤  徐如宏 《贵州科学》2003,21(1):115-118
用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杂交,F1自然加倍成节节麦-野燕麦-偏凸山羊草-硬粒小麦部分双二倍体,连续自交后代分离出普通小麦类型,从中筛选出节燕001-2,具有高分子量麦谷蛋白优质亚基1、5 10、7 9,兼抗条锈病和白粉病,株高44cm,和综合农艺性状优良的特性,经初步研究,矮秆性和抗病性属显性遗传,是一个优良的小麦核心种质。  相似文献   

12.
冠菌素对玉米节间伸长和产量性状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试验以常用玉米杂交种郑单958为材料,用0.001、0.01、0.1、1μmol/L冠菌素(COR)作处理,清水为对照,通过调查农艺性状、分析生理指标以及产量性状,研究COR对玉米节间伸长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COR处理浓度的增加,郑单958的株高、穗位高和节间长度均降低,0.01、0.1和1μmol/L COR处理的株高、穗位高以及第2-8节节间长度均低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随着COR处理浓度的增加,伸长节间吲哚乙酸氧化酶(IAAO)、苯丙氨酸解氨酶(PAL)和过氧化物酶(POD)的活性均升高,除0.001μmol/L COR处理外,0.01、0.1和1μmol/L COR处理的IAAO、PAL和POD酶活性均高于对照,且差异达到极显著水平.0.001和0.01μmol/L COR处理的穗长、行粒数、穗重、穗粒重和产量,与对照相比,均呈显著或极显著增加,且随着冠菌素浓度的增加,各性状均呈降低趋势,说明低浓度的COR能增加玉米的产量.综合来看,既能延缓节间伸长生长,又能增加产量的最适COR浓度为0.01μmol/L,因此作为一种玉米延缓剂,COR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3.
小麦异交群体的遗传趋异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用太谷核不育小麦构建小麦异交群体DNSI,对株高,穗粒数,千粒重,小穗密度分别进行单性状集团岐化选择,经过四代,各选择处理已表现出一定趋势,从平均数看,选择性状表现几乎与预期进展一致,向上选择的平均数总大于向下选择,统计分析结果表明,各代选择进展大小不同,其它性状也发生了程度不同的显著变化,分析性状的变异系数发现,随选择的进行遗传变异没有发生明显的降低,某些处理甚至表现出升高的趋势,说明选择没有引起群体遗传结构的破坏,另外,方差分析表明,群体间差异达显著水平,说明群体发生了一定的遗传趋异,主成分遗传距离和聚类分析进一步表明,群体间关系随世代发生着不规律的变化。  相似文献   

14.
本文运用回归与相关的统计方法,分析了小麦株高与主要产量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小麦株高与千粒重、穗粒重呈极显著的正相关,其回归方程式分别为■_1=31.3045+0.1438x■和_2=1.4476+0.0050x,但株高与穗粒数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15.
对北方冬麦区建国以来小麦品种演替过程中农艺性状进行了研究和分析。结果表明,株高明显降低,尤以倒四节间缩短最大;茎粗、穗粒重、千粒重和收获指数均显著增大,千粒重对产量潜力的提高作用更大;干物重变化规律一致,但上部二叶和茎鞘干物重变化有所不同;80年代后推广的品种开花以后茎鞘干物质输出率增高,贡献率增大,而上部二叶光合能力提高;源—流—库逐步得到改良,今后品种选育应在改善库性状的基础上,协调三者平衡,进一步改良和选择源性状。  相似文献   

16.
赤霉素(gibberellic acids, GAs)是一种重要的植物激素,但其对菠菜生长发育的影响尚未系统报道.以菠菜亚属PI647862为材料,研究了外源赤霉素(GA3)处理后对菠菜的性别转换、开花时间、花粉活力及植株发育等重要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用质量浓度为25 mg/L的GA3对2叶期菠菜进行处理后,约13%的菠菜雌株转换为雄株,且转换株的花粉数目、形态及活力均和对照无显著差异.但是,转换雄株的开花时间显著早于对照雄株.研究结果也表明,GA3处理后菠菜植株的高度、叶面积及叶柄长度均显著高于对照植株.进一步分析发现,株高的增加是由于节间细胞纵向伸长所导致的,叶面积的增加是叶细胞面积增加引起的.GA3可诱导菠菜雌株发生雄性化转变,促进菠菜早花,同时促使株高、叶面积和叶柄长度也显著增加.研究结果为全面探究GA3对于菠菜性别转换和株型发育的影响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17.
小麦纹枯病有两个明显的发生与流行时期:(1)小麦出苗到返青期;(2)小麦植株拔出第三个茎节(日平均气温在10℃以上)到成熟。返青后地上部症状消失,出现发病停滞期。病害的消长与小麦生育有密切关系。 施肥种类、小麦密度、降雨、土壤水分、日照等影响小麦纹枯病发生与流行程度。施入氮肥、油饼肥及大量农家有机肥料,密植等使植株生长茂密,发病重。适宜的土壤含水量,成株期降雨量多、雨日多、日照少,是加重纹枯病发生和流行的重要气象因子。  相似文献   

18.
对大麦不同株高材料过氧化物酶同工酶的研究表明:大麦株高与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活性呈显著负相关。与胚芽鞘、剑叶、幼叶和幼根无相关性;所有供试材料胚芽鞘和穗下第2节间的过氧化物酶酶谱基本无差异,都显示了6条公共谱带。  相似文献   

19.
 为研究冬小麦对花前水分胁迫的响应,在大田条件下,以济麦20为材料,设置正常水分(CK)、中度干旱(MD)和重度干旱(SD)三个水分处理进行试验。水分胁迫下,冬小麦春季分蘖减少,有效分蘖比例增加,叶面积、株高和物质累积量等均减小,生长过程受阻。叶面积变化主要由叶片长度的减小引起,且对旗叶影响程度低于低位叶;株高的降低主要是第IV、第V高位节间长度的降低,第I、第II低位节间反而有所增长;次生根发生减少,通过减少根密度及增加根长适应干旱;物质积累因水分胁迫而受阻,且物质向根系的分配增加,根冠比增大。水分胁迫下,冬小麦花前生长发育受阻,地上部通过减小生长量适应水分胁迫,降低幅度随胁迫加剧而增大;根系在减少发生的同时,增加根长,扩大吸收面积。  相似文献   

20.
该文报导了小麦天兰冰草杂种及其亲本的组织培养结果。作者从普通小麦×天兰冰草杂种的叶、茎、节、幼穗诱导出愈伤组织,建立了体细胞无性系获得了大量试管苗并移栽成活。天兰冰草(Agropyrob lntermedium 2n=42)具有抗病、耐寒、耐旱和多年生等优良性状。通过远缘杂交将这些优良性状的基因引入小麦是改良小麦遗传基础的重要途径。但小麦冰草杂种不育给杂种后代的繁殖造成很多困难。近年来,许多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