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基于直觉模糊优选模型的混合型多属性决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区间值模糊集和直觉模糊集可以互相转化,而且语言变量和标准化后的实数变量也可以用直觉模糊数的形式来表示,将规范化处理后的混合型决策矩阵转化为直觉模糊决策矩阵,并建立了直觉模糊优选模型,从而得出各个方案的直觉模糊评价值。基于直觉模糊点运算引入了一种新的得分函数,对直觉模糊数进行排序。算例结果表明了该决策方法是实用和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讨论不同距离测度对三角模糊TOPSIS决策结果的影响。通过仿真实验模拟三角模糊数决策矩阵,计算得出一致率、标准差等数值结果,分析不同距离公式所得模糊TOPSIS排序结果两两之间的一致性程度,并对不同距离测度所得方案贴近度的标准差进行综合比较。实验结果表明,随着方案个数的逐渐增大,不同的距离测度两两之间的一致率都将减小,以致其一致性程度越来越不显著。因此,在应用TOPSIS方法时使用不同的距离测度往往会产生不同的方案排列次序,需谨慎选择所使用的距离公式。  相似文献   

3.
基于心态指标的区间型多属性决策方法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针对决策者的偏好信息和决策矩阵元素均为区间数的不确定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决策方法.该方法引入决策者的心态指标把区间型决策矩阵转化为带心态指标的决策矩阵,再通过求解最小化最大绝对偏差的优化问题,得到属性的权重向量,利用方案的综合属性值给出各方案的排序结果.当决策者处于不同的心态时,可以通过调整其心态指标来进行决策,更加符合实际,计算简单,易于计算机上实现,应用实例表明了方法的有效性和实用性.(江西财经大学信息管理学院,江西南昌 330013)  相似文献   

4.
针对现有直觉模糊决策方法中指标权重的确定往往仅根据决策矩阵的数据而不考虑决策背景这一缺点,提出一种基于灰色关联和案例推理的分类模型.首先提出一种基于直觉模糊数的灰色关联公式,在此基础上构建基于案例推理的数学模型寻求最优权重以及分类半径,依据最优权重和分类半径对各个方案进行决策.本文提出的分类模型既考虑了专家的主观判断又根据决策矩阵数据,克服了上述缺点.最后通过案例说明了本文方法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5.
理想点决策方法的逆序问题与逆序的消除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分析了多指标决策方法存在逆序的客观合理性与主观不合理性,提出了绝对理想点和相对理想点等重要概念.说明了TOPSIS等理想点决策方法产生逆序的原因是决策时选用了相对理想点.提出了GTOPSIS方法并证明当使用绝对理想点时,GTOPSIS等理想点多指标决策方法不仅不会出现逆序,而且都是强保序的.  相似文献   

6.
属性权重未知的连续风险型多属性决策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针对属性权重未知、属性值为有限区间上的连续随机变量的风险型多属性决策问题,提出了一种灰色关联度排序方法。首先,通过密度函数的变换,对风险决策矩阵进行规范化处理,并通过期望值定义了两个随机变量之间的偏差,利用离差最大化原则确定了属性指标权重。然后定义了正负理想解,计算每个方案与正负理想解的灰色关联度及相对贴近度,根据每个方案的相对贴近度确定方案排序。最后,给出了以属性值为区间数的多属性决策问题的决策步骤,证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7.
AHP逆序的新探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从序和判断的一致性角度定义AHP逆序为:方案合成排序权重比例的改变,方案增减变化时产生逆序是因为这种变化会影响准则权重,相应地,只有对准则的权重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总排序就可以解决逆序。  相似文献   

8.
基于语言标度中术语指标的多属性群决策法   总被引:24,自引:1,他引:24  
研究决策矩阵中元素以语言形式给出的多属性群决策问题.介绍语言评估标度集,定义虚拟术语和虚拟术语指标等概念,给出与语言决策矩阵相对应的指标矩阵.利用语言评估标度中术语与其指标之间的关系,以及加权算术平均算子和混合集结算子,提出一种基于术语指标的多属性群决策方法,该法简便易行,且能充分地利用已有的决策信息,因此所得决策结果较为精确、合理,最后通过实例对方法的实用性和有效性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9.
层次分析积因子方法的保序性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在应用传统的层次分析方法时,不论采用相对测量还是绝对测量,都存在逆序现象。而产生逆育现象的根源是决策方案集的封闭性及反映决策者主观认识的判断方法对客观存在的决策方案集的严重依赖性。文章介绍了一种保存的层次分析方法-积因子法,证明了在一定的条件下,积因子法是唯一可选用的保序方法。  相似文献   

10.
本文首先应用集成决策实验室分析法建立应急方案评价指标集之间的相互影响有向图,然后通过网络层次分析法确定各决策指标集的权重,再应用证据理论对信息缺失的多个应急决策主体的评估意见进行数据融合,最后将融合后的评估置信区间矩阵转化为决策矩阵并通过改进的逼近理想点法对各候选预案进行排序。四种方法的序贯集成,将有效解决信息缺失环境下的应急方案排序选择决策问题。  相似文献   

11.
由于多态系统的复杂性、统计数据的不完备等诸多原因 ,人们往往不能精确地确定系统及其元素的状态概率 ,也即存在着状态概率表示及计算的不确定性问题。针对多态系统中可能存在多种状态概率表示形式的情况 ,介绍了多态系统可靠性计算的随机模型、模糊模型和区间模型。对于同一系统中可能同时存在多种状态概率表示形式的情况 ,提出了将不同状态概率表示形式归一化的方法 ,给出并解释了状态概率的转换公式。  相似文献   

12.
研究选择函数的路径无关性问题.探讨了路径无关性问题的起源以及路径无关性条件PI和序贯路径无关性条件SPI的形成思路;通过分析条件PI和SPI与理性选择函数的关系,揭示了它们与路径无关性问题的联系;并构造实例说明两类路径无关性条件间的相互关系.  相似文献   

13.
This paper considers the Geom / G / 1 queueing model with feedback according to a late arrival system with delayed access (LASDA). Using recursive method, this paper studies the transient property of the queue size from the initial state N(0+) = i. Some new results about the recursive expression of the transient queue size distribution at any epoch n + and the recursive formulae of the equilibrium distribution are obtained. Furthermore, the recursive formulae of the equilibrium queue size distribution at epoch n , and n are obtained, too. The important relations between stationary queue size distributions at different epochs are discovered (being different from the relations given in M / G / 1 queueing system). The model discussed in this paper can be widely applied in all kinds of communications and computer network. This research i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70871084, the Specialized Research Fund for the Doctoral Program of Higher Education of China under Grant No. 200806360001, and the Scientific Research Fund of Southwestern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  相似文献   

14.
基于"三元悖论"提出货币、外汇和证券三个主要市场间的"束缚"结构模型,引入外汇干预指数,探讨在外汇储备政策导向下市场的新格局及监管策略.以1998年1月至2014年4月的数据为驱动,采用差分进化算法估计货币政策独立性、外汇干预指数与资本开放度三个政策目标的非线性系统.利用系统动力学方法分析得到:系统存在平衡点并具有局部结构稳定性,资本开放度与货币政策独立性的指标在短期演化后(约1年)趋于中等水平;系统同时表现出初值敏感依赖性,具有不同初始值的各指标经长期演化后(约5年)趋于不同的配比.另外,我国在政策偏好上重视汇率的稳定性,而资本开放度可作为影响三个指标间配比的前瞻性指标.  相似文献   

15.
由于传统相关延迟移位键控(correlation delay shift keying, CDSK)系统误码率(bit error rate, BER)较高, 提出一种降噪改进型多载波CDSK(noise reduction improved multi-carrier CDSK, NR-I-MC-CDSK)混沌通信系统。在发送端, 利用编辑器对混沌信号发生器进行改进, 使得每一路信息信号在一帧内可以传输2 bit, 并结合多载波技术, 每个复帧可传输2N bit。在接收端, 采用滤波器降噪的方法来减少判决变量中干扰项的方差, 之后通过过零解调出对应的信息比特。利用两种不同的信道模型, 对系统在理想信道情况以及实际信道情况下的信号传输过程进行了研究, 并推导了系统在不同信道条件下的BER公式, 最后对系统进行了仿真与性能分析, 结果显示所提出的混沌通信系统在BER和数据传输速率方面具有较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不同网格形式的反射面天线方向图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反射面天线远场方向图分析中需要数值积分.分别针对扇形、三角形和四边形三种不同的积分网格形式,推导出相应的Gauss积分公式.对于扇形单元使用极坐标形式的Gauss积分公式,对于三角形单元使用面积坐标的Gauss积分公式,并将其推广到四边形单元.与常用的梯形积分相比,给出的积分公式能够有效减少计算时间,提高计算精度.与Hammer积分相比,给出的公式可以取得更高的精度,并且可以应用于四边形网格.通过仿真实验,讨论了网格划分形式与密度对积分精度的影响,仿真结果也表明了该公式的有效性和正确性.  相似文献   

17.
高速公路交通流问题的分段固支梁计算机仿真模型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薛国新  顾怀中 《系统仿真学报》2003,15(12):1796-1798
用分段固支梁模型描述高速公路上三车辆行驶过程。给定了三车辆的初始位置,整个时间过程被分为不同的时间段,每一时间段内车辆具有一定的排列次序,任意一个车辆或者处于跟车过程中,或者处于超车过程中。基于梁挠度曲线方程给出车辆在超车和跟车过程中的速度.时间关系曲线解析表示式。这些解析表示式中包含一定个数的参量,用于体现司机行为;各有关时间段的起始和终了端点则根据有关车辆运动距离相等的条件及跟车和超车的判别条件确定。由计算机自动给出计算任意时刻各车辆位置的公式。与传统方法相对比,该方法考虑建立尽可能大范围的局部模型(跟车或超车模型)并明确给出不同阶段局部模型的衔接方法,因而能较好地刻画车辆的行驶过程。旨在为开发出类似于Maple的高速公路交通流仿真软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8.
The Researches on Path Independence Problem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INTroDUCTIONInArrow'sGeneralPOssibilityTheorem,Arrowproposedtheconsistencyorrationalityconditionswhicllhadnotpreviouslyappearedinthesocialchoiceliteratureti].Butthiscausedagreatdealofcritics.Inanswertothesecritics,Arrowgaveajustificationforimposinghisconsistencyorrationalitycollditionsandarguedthattherationalityconditionswerenecessaryinorderforsocialchoicetobeindependentofthepathofchoice[1,21.Hedidnotexplainwhatistheindependenceofpathofchoiceandhowtogiveitsmathematicaldefinition.Perha…  相似文献   

19.
不同极化基下定义的目标散射矩阵的变换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简要概述了雷达极化研究的历史发展,着重讨论并推导了一组用于极化基底变换、极化矢量变换以及不同基下目标散射矩阵变换的公式。这些公式在雷达目标特征极化状态的研究中具有很大意义。  相似文献   

20.
针对基于T-S模型的模糊神经网络的局部逼近缺陷,提出了一种基于T-S模型的扩展型模糊神经网络,从训练样本特性和网络结构两个方面来提高网络模型的泛化能力.利用先验知识和模糊推理的方法对样本集进行分析和分类处理,使样本集更加规范;并采用模糊规则推理动态调整正则项系数的方法来减小网络结构.仿真结果表明,所提出的网络具有更快的收敛速度和良好的泛化能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