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双英辩未辩出所以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新明 《世界知识》2010,(10):44-46
<正>一扫颓势"小马哥"占得先机;被牵着鼻子走"蔡教授"失分;辩论本身意义不大,副作用不可小觑。按事前约定,4月25日,马英九和蔡英文就两岸经济合作架构协议(ECFA)进行了电视辩论。  相似文献   

2.
台湾当局统独政策的国家认同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国家认同观的视角看待台湾当局两岸统独政策是研究台湾政治发展和两岸政治关系的一个重要课题;在"中国"国家认同观下,蒋介石、蒋经国时期形成了"两岸统一"政策;在"台湾定位"国家认同观下,李登辉时期制定了"两岸分治"政策;在"台湾"国家认同观下,陈水扁时期推行了"台湾独立"政策;在走向"一个中国"国家认同观下,马英九时期确立了"两岸终极统一"政策.  相似文献   

3.
"新海丝"不仅仅是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当代重现,它所包含的文教交流的意义丝毫不弱于经贸往来。海峡两岸作为中华文化主要根据地,两岸之间的文教合作对于中华文化的复兴与国际发展至关重要。"新海丝"倡议下两岸文教合作具有可行性与必要性,这为两岸的文教合作注入了新动力。一是给两岸经济发展带来商机,增强两岸合作驱动力;二是可以减少两岸文教合作中的政治影响,促进两岸文教合作纵深推进;三是有利于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修复和传承;四是有利于两岸之间消除偏见,寻求认同;五是有利于两岸经贸交流合作。在"新海丝"架构下,两岸文教合作的内容和形式将进一步丰富与创新,促进两岸文教软实力的增强。两岸合作打造文教软实力的路径选择可从几方面入手:一是两岸文教部门借助"新海丝"倡议,签订文教合作官方协议;二是推动两岸文化企业贸易合作,加强文化认同与融合;三是开展多渠道的文教交流,致力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复兴;四是拓宽两岸高等教育合作内容,促进两岸高等教育国际化。  相似文献   

4.
<正>11月7日下午3时,两岸领导人习近平、马英九在新加坡举行会面。在数百名中外媒体记者的瞩目下,两岸领导人的手紧紧握在一起,时间超过一分钟。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对于这次会面,媒体进行了"轰炸式"的报道,各种解读让人眼花缭乱、应接不暇。是的,对于此次会面在两岸关系史上所具有的意义,怎样评价都不为过。但在解读这样一场重大事件时,有几个基本问题无法绕过:"习马会"为什么能够在当前两岸关系面临逆转可能的时间节点举行?两岸  相似文献   

5.
正【习作提示】这次习作有三个话题供我们选择,可以写你读书经历中的故事或你读书的体会;也可以采访身边爱读书的人后,写出采访记录;还可以通过"开卷有益"的辩论后,写这次辩论的经过或你对这个问题的看法。请你选择一个感兴趣的话题,紧扣"读书"二字,把内容写具体,把句子写通顺,表达出真情实感。  相似文献   

6.
王建民 《世界知识》2014,(14):50-52
<正>观察两岸关系发展的好与坏,热与冷,不是看两岸互访的高度(高层)与热度(密度),而是要看两岸政治立场的进与退以及两岸政治鸿沟是在缩小还是扩大。目前,两岸的政治鸿沟还在持续扩大,岛内"台湾独立"的认同差距进一步缩小,"台湾国家化"的政治认同逐步成为一种不可阻拦的"蓝绿共识",这已成为未来两岸和平统一的最大挑战。  相似文献   

7.
时事概览     
<正>特朗普联大"首秀"9月19日,第72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在纽约联合国总部展开,主题为"以人为本:在可持续发展的地球上为全人类努力创造和平以及美好生活"。其中迎来联大"首秀"的美国总统特朗普十分引人注目。一般性辩论开始前一天的18日一大早,特朗普就主持召开了一个"联合国改革会议",大谈"革  相似文献   

8.
和儿子一起听电台的辩论节目,我问儿子:"如果是让你上去辩论,你愿意做正方还是反方?"儿子说:"其实各有各的道理,在我们学校也有这样的辩论会。正方反方都是抽签的,抽到哪一方就得替哪一方辩论,观点不重要,重要的是会说,把对方驳倒你就赢了。"  相似文献   

9.
探讨孟荀对辩论的态度、内容、方法等问题,指出孟子的"不得已之辩"和荀子的"君子必辩",对孔子"君子无所争"的主张有所超越。孟荀辩论观是儒家在表达形式上的对外响应,包含着儒家思想的深化发展。孟荀辩论观的差异在于,孟子虽然使用辩论方法,却没有把辩论作为探讨对象。荀子则不但使用辩论方法,还探讨辩论自身的相关问题。通过孟荀辩论观的比较,指出儒家思想若要继续发展,应通过辩论厘清内部理论纠葛,因应外在哲学理论的挑战。  相似文献   

10.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第十九届海峡两岸大学生辩论赛采用"云辩论"方式举办,通过设立辩论赛福州主控场地、台北赛场和大陆8所高校赛场等十方在线视频会议链接端,"线上+线下"相结合。该文通过分析辩论赛网络视频连接技术要点、演练和应急预案,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分享网络辩论赛举办思路、方法和实践经验,以此拓宽两岸青年交流交往的途径。  相似文献   

11.
民进党成立至今,不断打着"本土化"和"台独"两个旗号,以操弄两岸公共突发事件为契机,利用台湾统独矛盾,煽动省籍民粹情绪。民进党操作两岸公共突发事件的策略表现为:以弱制强,产生杠杆作用;操弄统独议题,欺骗岛内民众;挑起种群争端,换取政治资本;大打悲情牌,骗取政治选票。笔者认为民进党操弄两岸突发事件在短期内可以增强部分选民的凝聚力,具有政策的时效性、过程的非原则性和效果的短暂性,但从长远上看,它对岛内的政局的稳定、两岸和平与稳定产生消极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三中一青"问题被认为是国民党"九合一"大选溃败的主因,也是当前影响两岸关系发展的重要变量。该文拟针对"三中一青"现象进行观察,并提出解决之道,以利抛砖引玉,并为两岸和平发展贡献心力。该文虽从认知面、结构面与制度面来探讨"三中一青"问题,但两岸"通气"应是重要之药引与活化剂。这应让两岸间的信息传播更流畅,更深入普通百姓之生活。因此,两岸互设办事处、两岸互派记者、两岸媒体互通经营、两岸电信同一价互通、两岸青年学生互通就学、两岸四大证券市场"沪深港台"四地互通买卖等等,应对两岸和平发展与"三中一青"问题之解决有所帮助。  相似文献   

13.
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的背景包括议会主权与"法官当家"的分歧、《欧洲人权公约》的国内化和具体化之争、权利与自由宪法保障的困境。《人权法案》辩论主要体现在贵族院,以公约权利的引入、公约权利的实施、公共当局的职责和"受害者测试"四个主题的辩论最为激烈。贵族院对《人权法案》的辩论分为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两大对立阵营,而在平民院则分为工党、自由民主党和保守党三大对立阵营。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对英国宪法、议会及其立法、政治和社会都产生了积极影响。对英国议会《人权法案》辩论进行考察和评析,主要目的在于为我国国家立法权配置和运行的优化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4.
张华 《世界知识》2010,(19):46-47
<正>推进两岸文化教育交流,实现两岸文教整合成为现阶段两岸有识之士的共同呼声。9月6日,由大陆的中华文化联谊会和台湾沈春池文教基金会共同举办的题为"把握契机,开创新局"的两岸文化论坛在台北召开,文化部部长蔡武和台湾"文化建设委员会"主任委员盛治仁联袂出席并讲话,两岸共有150位  相似文献   

15.
<正>2020年台湾地区领导人选举提上岛内政治日程,意欲寻求连任的蔡英文为突破民间声望低迷、党内权位动摇的困境,有意通过升高两岸对峙情势积累自身政治能量。2019年伊始,蔡英文继在"元旦谈话"中宣称要以所谓"四个必须""三道防护网"限缩两岸交流后,又于不久前多次明确表达"反对‘九二共识’,拒绝‘一国两制’"的立场。蔡英文接连在两岸议题上发出"推三阻四"的强硬政  相似文献   

16.
<正>近期,圣多美和普林西比(简称圣普)与台湾"无预警断交"在岛内引发强烈震动,再次暴露了蔡英文"先国际后两岸"政策的根本性错误。为化解舆论质疑,蔡英文2017年新年伊始,就匆忙奔赴洪都拉斯等四个"友邦"紧急"固邦"。但在蔡英文拒不调整其两岸政策的背景下,她的"固邦"之旅基本流于形式,难以取得实质效果。未来蔡英文若继续在国际社会挑衅"一中框架",台湾的"断交"戏码还将持续上演。  相似文献   

17.
正【话题展示】科技发展是利大于弊,还是弊大于利?这一节课,就让我们围绕这个辩题,展开一场辩论吧!【小百灵支招】精心筹划,做好辩论准备。辩论前的准备主要分三个方面:一要对自己所坚持的论点进行反复推敲,保证论点的正确性;二要搜集和掌握相关  相似文献   

18.
在现阶段两岸"两会"协商中断的情况下,2017年年初中国社科院提出"两岸南南合作"的新理念,在十九大以后的两岸交流政策中显示了"两岸一家亲"的对台理念,落实在"以民为本"的基础上。依据现行法理,两岸同属一个中国,因此两岸区域、城市合作可以淡化主权,聚焦于民生经济发展,在理性与善意的认同下,以民间产学合作,展开平等协商,为两岸和平发展再创新机;因此强化第三部门的民间产学力量,可视为十九大以后推动两岸经济社会融合发展的主要途径和平台。  相似文献   

19.
今年是尼克松访华及中美上海公报发表25周年,也是美国外交的“中国年”。美国国内正进行着一场关于对华政策的辩论,辩论的焦点是:中国是否已经或将在不远的将来对美国形成威胁?以何种方式与中国打交道对美国有利?是遏制还是接触和交往?目前中美两国间的交往规模已远远超出了70年代初双方领导人所能想象的范围,中美年贸易额在500亿美元以上,每年两国有数万公民在太平洋两岸  相似文献   

20.
正有人曾戏言,美国总统大选"总体上是表扬与自我表扬、批评与相互批评的结合",而总统候选人电视辩论这种"面对面"的形式,则堪称"自我表扬"和"相互批评"的巅蜂与极致,其收视率往往堪与热门电视节目相媲美。今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候选人电视直播辩论的第一场已经结束,业已结束的第一场辩论(9月26日)由NBC夜线新闻主持人霍尔特(Lester Holt)主持,纽约亨普斯特德市霍夫斯特拉大学主办;第二场辩论的时间是10月9日,主持人是ABC新闻资深记者拉达茨(Martha Raddatz),地点是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华盛顿大学;第三场的辩论时间是10月19日,主持人是福克斯周日新闻主持人华莱士(Chris Wallace),地点是内华达州拉斯维加斯大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