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赵凤 《安徽科技》2014,(3):39-41
正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全国很多城市交通拥堵、能源消耗、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合肥市近年来虽然在解决这些问题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但由于机动车辆激增,依然存在很多难题。特别是老城区由于路窄和缺乏停车位,交通压力更大。每逢上下班时间,几乎所有道路都拥堵不堪,给市民出行带来极大不便。  相似文献   

2.
A,在合资公司做白领,觉得自己满腔抱负没有得到上级的赏识,经常想:如果有一天能见到老总,有机会展示一下自己的才干就好了!!A的同事B,也有同样的想法,他更进一步,去打听老总上下班的时间,算好他大概会在何时进电梯,他也在这个时候去坐电梯,希望能遇到老总,有机会可以打个招呼。他们的同事C更进一步。他详细了解老总的奋斗历程,弄清老总毕业的学校,人际风格,关心的问题,精心设计了几句简单却有份量的开场白,在算好的时间去乘坐电梯,跟老总打过几次招呼后,终于有一天跟老总长谈了一次,不久就争取到了更好的职位。愚者错失机会,智者善抓机会,…  相似文献   

3.
李直 《科技智囊》2003,(10):70-71
由于知识型企业工作的复杂性,很多工作成绩难以量化某报社总编辑最近遇到了让他困惑的难题:以前被视为事业单位的报社一直没有很好的绩效管理体系。现在主管部门对报社进行了改革,断了报社的奶。报社必须企业化,像企业一样面向市场,像企业一样管理。为了建立一套卓有成效的绩效管理体系,该总编辑颇费了一番脑筋。在对一些企业进行考察学习后,报社制定了一整套绩效考核方案:以前不按时上下班的记者编辑们必须按时上下班,每天都要填一种工作绩效表格,其中明确到每小时在干什么;每月员工的工作业绩都通过大量表格来体现,这些表格除对编辑记者们…  相似文献   

4.
《信息化建设》2013,(8):36-37
上下班高峰时期,哪条路比较畅通?看看手机随时更新实时路况视频,避开拥堵路段。身体不适,还要担心去医院挂不上号,怎么办?别急,手机也可以上网挂号,直接去医院看病就行了。出差在外,家里的水电煤气费要缴了,怕逾期怎么办?只要点点手机就能完成支付。  相似文献   

5.
智慧西番莲     
正自从在西双版纳见过西番莲后,作者就被"她"迷住了。西番莲像一位把无数珠宝穿戴在身上的新娘,光艳照人。她有着复杂多样的部件,每一样都需要耗费能量,她是怎么"想"的?在她的生命历程中,所谓的"心机"又体现在哪些地方?艳压群芳多年前,我第一次在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里看见西番莲属(Passiflora)植物的花时,视线  相似文献   

6.
田讯 《信息化建设》2011,(12):56-57
对城市居民而言,智慧城市就是要能轻松便捷的上下班、生活用水用电有保障,且周围环境更加安全,自己对生活质量的要求都能够得到满足。试想一下:有一天,路上开车再也不会遭遇拥堵车;生病了不用去医院,即使医生在千里之外也可看病;购物的话,不用带钱包,只需要手机刷一下就可以了;而错过了精彩的电视节目也没有关系,因为家电会帮你事先就录下。  相似文献   

7.
王丽 《信息化建设》2012,(11):61-63
上下班高峰时期,市民通过手机随时查看实时路况视频,避开拥挤路段;身体有恙,用手机上网预约挂号再直接前往医院就诊;不论时间和地点,缴纳水、电、煤气、电话费只需要点点手机……这一切在浙江的智慧城市家园中都已经成为现实。智慧城市,对浙江人来说一点也不陌生。而且从全国范围来看,浙江省可以说是我国智慧城市的首倡者与实践者:  相似文献   

8.
基于Vickrey瓶颈模型探讨多用户出行问题. 把出行者按时间价值划分为多个用户类型,建立多用户动态均衡混合互补模型,进一步简化为等价的线性互补模型. 利用线性互补模型的成熟理论,分别对单用户出行和不同分类标准下的多用户出行情况进行仿真实验. 算例结果表明,影响用户出发时刻决策的是早到、迟到时间与出行时间之比,与早到、迟到时间的绝对值无关;验证了交通管理措施中错时上下班的优势,根据出行者时间价值的不同错时安排上下班时间,大幅度降低交通均衡时的出行费用,提高路网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9.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10.
对上下班途中发生的交通事故、职工"过劳死",以及由于工作压力过大造成的精神损害是否一律认定为工伤问题进行了探讨.提出,是否认定为工伤不仅要依据相关的法律规定,更要有一个统一的工伤认定原则,即事故的发生是否"与工作有关",凡是"与工作有关"就应当认定为工伤,反之,则应以非工伤处理.  相似文献   

11.
抉择的智慧     
这是一个富有传奇色彩而真实的故事。一位女大学毕业生放弃了待遇优厚的就业机会,而选择了到一家广告公司做一名普普通通的业务员。一天,她听说距离这座城市千里之余的一家灯具厂生产的一种新型节能台灯即将上市,踌躇满志的她就只身一人千里迢迢来到了这家灯具厂。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鞍山市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采取分时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以解决城市早晚交通高峰的拥堵状况.针对鞍山市交通需求持续高涨,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社会各界和部分交通工作者提出,鞍山市可以效仿国内规模相当的城市所采取的分时上下班措施,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持续拥堵的目的.在2005年大量交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鞍山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状况,并分析了分时上下班的实施条件.认为在鞍山市实施分时上下班对于缓解城市早晚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鞍山市也具备了实施分时上下班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3.
正跟绅士风度相差两个地球周长的距离30年前,我刚到马斯特里赫特时,人生地不熟,找不到住处,就跑到比利时去租了一间房子住。这听起来不可思议,可其实没有那么惊心动魄。马城处在荷比边界处,我每天上下班只需骑一刻钟的自行车。这两个国家不但人民长得没啥两样,而且语言也一样,十足的一衣带水、无缝连接。我的比利时房东老太太,年近古稀,孓然一身。好在我来这里住了下来,还能陪她一程。每天我下班回家以后,她都请我到她一楼宽敞的阳光  相似文献   

14.
通过对鞍山市内各级机关、企事业单位及中小学校采取分时上下班措施,实现道路交通负荷的错峰调节,以解决城市早晚交通高峰的拥堵状况。针对鞍山市交通需求持续高涨,道路交通拥堵越来越严重的情况,社会各界和部分交通工作者提出,鞍山市可以效仿国内规模相当的城市所采取的分时上下班措施,达到缓解城市交通持续拥堵的目的。在2005年大量交通调查资料的基础上,研究了目前鞍山市居民出行特征和道路交通状况,并分析了分时上下班的实施条件。认为在鞍山市实施分时上下班对于缓解城市早晚高峰期道路交通拥堵的状况可以起到一定的作用,鞍山市也具备了实施分时上下班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15.
<正>由于工作的原因,妈妈每天都用电脑,往往在电脑前一坐就是两三个小时。她知道久坐伤身,但一工作起来就忘记了时间。因此,她常常开玩笑说,电脑是她的闺密。常常久坐,让妈妈落下颈椎病、腰椎问题等。我看在眼里,急在心里。如果有一个装置能提醒妈妈定时活动筋骨,就好了!妈妈的生日快到了,我何不做一把防久坐健康椅送给妈妈呢?我设计的防久坐健康椅模型包括电源、检测用传感器、定时控制器、警告提示器、音乐播放器等部分。其中,检测用传感器比较重要,可以是红外传感器、压力  相似文献   

16.
圆圆 《少儿科技》2015,(1):19-20
<正>作为未成年人,我们享受着家长的监护、社会的保护,努力学习,一天天成长。但我们也可能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小问题,也需要依靠智慧冷静地、正确地化解危机。被校园"小霸王"欺负,怎么做?怕对方继续找麻烦,所以自认倒霉?和他(她)打一架,告诉他(她)我不是好欺负的?这都不对。你可以试试下列方法:1.不卑不亢,不要用个人的感情代替了理  相似文献   

17.
<正>也就不到一年的时间,以摩拜、ofo为代表的共享单车火了。短距的人们可以骑着单车上下班,长距的人们可以骑着单车到公交车站、地铁站换乘,下了班又可以骑着单车回家,非常好地解决了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问题,深受上班族的欢迎。目前杭州满大街都可以看到骑着共享单车上下班的人群,共享单车正成为一种时尚改变我们的生活方式。最初的共享单车还多是显眼的黄色,可能是为了引人注目,如同商家要把商品摆在醒目的位置一样,而如今共享单车的  相似文献   

18.
正走相同路线的几个人乘坐同一辆私家车上下班,车费由乘客平均分摊,省钱又节省等车时间,这是拼车;几个人合租一套房,分住不同房间,节省开支又能彼此照应,这是拼房;工作地点比较近的几个人一起去餐馆吃饭,实行AA制,节约费用又能吃到更多的菜,这是拼餐……如今,协作消费流行起来。  相似文献   

19.
据加拿大卡耳加里大学两位专家研究得出,通过采取一些重要节能措施,可使市区汽车行驶所耗燃料节省55%。改进汽车性能,使节省更多燃料,预期到1985年可以平均使每辆车降低燃耗30%。改变工作时间,分散上下班的交通高峰;集中使用车辆;选择可取的行驶方式,使其对整个燃料消耗所产生的影响微乎其微。改进驾驶操作,强制检查车辆,大约可以节省  相似文献   

20.
正我与本书作者闰青同志相识时间已有5个春秋,通过在多个场合的深入交流,我对她有一些了解。在我的印象中,教育是贯穿她生命的"主题词"。她思路清晰、视野开阔、富有见地、追求卓越,在教育研究上已有所建树。2008年,她博士毕业后,回原单位工作,继续在三尺讲台上追寻她的教育梦想。后来因为工作表现突出,她进入到了领导岗位。这几年,在繁杂的行政工作之余,她仍坚持在教学一线,一边为学生讲授课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