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勇 《厦门科技》2012,(6):12-16
伴随着台湾马英九当局的新一轮连任,两岸对ECFA后续协议商签正逐步加以展开和落实,从而为厦门与台湾进一步开展更广泛领域和深层次的交流与合作创造了难得的机遇,同时也对厦门在新形势下与台湾开展交流合作的体制机制创新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创新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对接模式和生产要素进一步融合体制1.拓宽厦门与台湾产业深度合作发展渠道的同时推进两地产业合作模式创新近年来,两岸产业合作已开始由传统制造业合作向传统制造业、高科技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合作并  相似文献   

2.
厦门与台湾的经贸交流自两岸关系缓和后获得长足的发展,但在高科技产业方面的发展合作显得相当薄弱。之所以出现这种局面,是由于受种种因素尤其是台湾当局“戒急用忍”的大陆经贸政策的限制。本文对此作了详细分析。随着新世纪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广度和深度将进一步加强。基此,本文从21世纪知识经济的高度提出两地高科技产业发展合作的战略构想。  相似文献   

3.
为推进厦门国家创新型城市建设和创建国家知识产权工作示范城市,落实“两会”签署的《海峡两岸知识产权保护合作协议》,加强厦门知识产权创造、保护、管理和运用,厦门市知识创新与知识产权保护协会(以下简称厦门协会)一行12人.于2010年12月22日一28日赴台考察、学习与交流。在台湾中华保护智慧财产权协会的热忱支持和协助下,顺利完成了考察任务.取得较好成效。  相似文献   

4.
为学习台湾环境保护和环境教育立法的先进经验.推动两岸环保交流合作,2013年12月4-10日.应高雄市海峡两岸民间交流协会的邀请,厦门市环境保护局组团赴台湾参加“2013年海峡两岸环境教育立法交流研讨活动”。考察团团长由厦门市环境保护局领导担任,团员由市政协、市法制局、公务员局、教育局、环保局、致公党厦门市委以及厦门报业集团等相关单位20人组成。本人有幸参加了学习考察,受益匪浅。  相似文献   

5.
《安徽科技》2011,(5):29-29
4月21日,由安徽省科技厅与台湾电机电子工业同业公会共同举办的“科技创新与新兴产业合作交流会暨科技合作协议签约仪式”在台湾新竹举行.来自台湾企业、高校、研究机构及相关团体的60多位嘉宾参加了会议。  相似文献   

6.
2009年6月国家科技部正式批准厦门在全国率先建立“对台科技合作与交流基地(以下简称‘对台基地’)”,支持厦门市先行先试构建两岸无障碍科技合作平台。这是科技部为贯彻《国务院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落实部省会商项目,支持“海西”建设的重要举措.体现了国务院部委办将对台交流合作的重心向厦门倾斜的决心。  相似文献   

7.
厦门与台湾之间.自古以来就有十分密切的航运、经贸往来与民间交往。1980年。国务院决定设立厦门经济特区.1989年5月和1992年12月.国务院先后批准在厦门海沧、杏林、集美设立台商投资区,享受特区政策,1997年厦门又被批准为两岸直航的试点口岸之一.金一厦直航随即开启。2005年中秋,亲民党主席宋楚瑜先生访问厦门。福建省委书记卢展工会见亲民党主席宋楚瑜一行时.精辟阐述了福建(厦门)与台湾“五缘六求”和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促进闽(厦)台共同发展的愿望与构思,宋楚瑜先生也以“一、二、三、四、五、六”给予积极的回应。特别是胡锦涛总书记最近来厦考察时指出:两岸同胞应该审时度势,抓住机遇,携手互助.推动两岸经济技术交流合作取得新进展。给海峡西岸经贸、文化、人员的交往送来了春风。  相似文献   

8.
厦门经济特区成立20年来,她作为祖国大陆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的重要基地,在海峡两岸经贸关系中扮演着特殊的角色.20年来,厦门充分发挥地缘优势,积极推动厦台两地的经贸交流与合作,对台经贸成绩斐然.然而,随着两岸加入WTO,厦门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将面临诸多新的情况,如何在WTO的框架下,加强对台经贸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厦门对台经贸关系再上一个新的台阶是我们必须认真思考的新课题.  相似文献   

9.
河南与台湾同为中国一省,但两地经济特色各异,并存在一定差距,台湾具有资金、技术、营销等优势,而河南市场广阔、资源和劳力丰富.两地加强合作,经济则互补双赢.目前,大陆沿海与台湾的某些产业合作已呈稳固发展态势.因此,豫台经济交流应有所侧重,以发挥各自优势.两地可在农业、矿业、中医药、信息产业等方面展开合作,共谋发展。  相似文献   

10.
《科学管理研究》2016,(1):101-104
当今,学界对两岸智库交流与合作方面的研究甚少,台湾科技智库在科技决策、公众及学术影响力方面差异较大,但都在积极尝试促成两岸交流与合作。近年来,两岸科技智库交流与合作逐步走向常态化。但是,两岸科技智库在交流与合作的层级、内容、平台等方面还存在不足,重学术交流而忽略了政策影响,因此两岸科技智库还需从理念及具体途径入手提高交流与合作的水平和质量。  相似文献   

11.
台湾大选后,两岸关系迈向新纪元。福建地方本科院校进一步拓展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领域,积极学习台湾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丰富经验,更新办学理念,充分利用台湾先进的教育资源来提升新建地方本科院校的办学水平,有效地服务地方经济,促进了两岸的教育文化交流。同时,我们在调查中发现,闽台高校在交流合作的过程中也遇到不少问题和困难,需要政府主管部门和高校自身做出新的努力。本文归纳了当前正在进行的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七个类型项目,提出了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中存在的八个困难和问题,提出当前闽台高等教育交流合作的机遇和策略。  相似文献   

12.
加强汕台农业合作 提升现代效益农业水平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前两岸关系形势下,两岸农业合作已成为各界关注的热点话题.汕头市位于广东省东部,是广东省对台工作的重点城市之一。汕头与台湾农业交流与合作历史悠久,已具备了一定的基础。加强农业合作,实现互利共荣,对于汕台两地都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海峡西岸经济区是指台湾海峡西岸。以福建为主体,包括周边地区,南与珠三角、北与长三角两个经济区衔接.东与台湾岛、西与江西的广大内陆腹地贯通。在福建新一轮的发展战略思路中厦门坚定不移地推进海峡西岸发展先行区和两岸人民交流合作先行区建设.发挥了先行先试的作用。  相似文献   

14.
《厦门理工学院学报》2008,(1):F0002-F0002
3月7日下午,中国卫浴行业领头企业之一的厦门“松霖集团”周华松总裁及其集团所属7家子公司总经理一行10佘人来校园考察交流。院长黄红武与学院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见并座谈,会上双方签署了校企合作意向书。这标志着我院校企合作迈出新步伐。  相似文献   

15.
在改革开放的大背景下,高校应立足于区域与国际自由贸易区建设,通过对科技合作与交流的机制和模式的深入研究,探索出一条促进高校与国际区域合作与交流、推动高校走出去的有效途径,促进高校科技成果转换、拓展研究领域、打造区域性国际知名大学。  相似文献   

16.
2005两岸机电暨产学合作与交流学术会议于7月22-26日在台湾召开,参加人数100余人,除大陆去的7名教授外,主要是台湾学校的教授、研究机构和企业科技人员以及部分大学生,主题是机电领域新技术和设备的研究开发和产学合作。会议除3个大会专题报告以外,主要是分8组报告与讨论。笔者应邀在大会作了专题报告,其余两个专题报告人为台湾工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和台湾交通大学机械系系主任。大陆参加会议的代表均在有关小组会议上作了学术报告,会议内容丰富,讨论热烈,主要涉及机电工程领域的高新技术发展,新能源开发,环境保护、机器人技术和机电新产品设计与机械制造等各方面的学术成就,发展趋势以及产学合作状况及作用。上海交通大学两位教授还应邀对大华技术学院的大学生和教师作了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的教学、科研以及学生培养情况的专题报告。  相似文献   

17.
随着两岸开放政策的不断放宽,两岸职业教育资源的有效整合已是大势所趋。加强闽台职业教育合作,能增进彼此友谊、促进文化融合、加强交流互动、吸收职教经验,有利于实现双方互补共赢、维系两岸同胞亲情、遏制文化台独蔓延、引进台湾高端人才。在分析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对两岸重要意义的基础上,结合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校际交流关系愈加密切、校企合作工作不断推进等发展现状,提出深化闽台职业教育交流合作的对策建议,即引导社会观念、强化政府作用、提升自身实力、加强平台建设、创新合作模式、开展师资互派,由此构筑闽台职教交流的长效机制和发展体系。  相似文献   

18.
<正>4月8日,浙台知识产权研讨会在杭州举行,并签署了《浙江省知识产权研究会、台湾工业总会知识产权合作备忘录》,共同推进浙江与台湾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打造两岸知识产权交流合作的升级版。省科技厅党组成员、省知识产权局局长洪积庆,台湾工业总会秘书长蔡练生,省台湾事务办公室副主任陈正仁等出席会议并致辞。根据《备忘录》协议,浙江与台湾将加强知识产权(智慧财产权)交流与合作,为两地企业及机构提供服务,促进两地  相似文献   

19.
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经济功能性一体化与紧密经贸联系的主要体现。科技与产业又密切联系着。特别是,台湾经济体的产业技术创新与发展水平与能力位居世界前列。因此,推进厦台产业深度对接合作。是形成“两岸经贸合作的紧密区域”、推进厦台科技交流并发展厦门自身经济与科技的一个重要方式。当前,两岸全面直接“三通”基本实现,  相似文献   

20.
20世纪90年代初,亚行倡导形成了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机制(GMS),云南省作为面向东南亚开放的“桥头堡”,利用互补优势与大湄公河次区域国家在农产品贸易、交流互访、技术培训、良种合怍、农业园区建设、疫病防控、科学考察等方面开展了广泛的农业合作。但在合作中,云南省还存在很多问题,阻碍了双方合作效率的提高,因此,云南省应在农业宏观调控、农产品流通、金融支持等方面做出进一步的改善,继续加强与周边国家的交流与沟通.从而在合作中实现双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