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文化自觉”下的回族作家回族化创作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回族作家创作的回族化和非回族化是回族形成和发展中存在的两种现象。回族作家的回族化创作是回族文学的基本倾向和理想境界,重视对回族文化中的深层精神资源的挖掘和对他文化的吸取和互融,是回族作家立足自我文化下的一种"文化自觉"。  相似文献   

2.
伊斯兰教信仰是塑造回族生活方式与日常生活的核心因素,是把握和理解回族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关键所在。文章从中国回族伊斯兰教信仰的视角,通过对回族日常生活及其生活习俗阐述,客观分析其中的伊斯兰教信仰及其文化因素,加深对回族日常生活及风俗习惯等文化传统的理解,揭示宗教性与民族性在这个民族共同体中同生共长、水乳交融的文化现象。  相似文献   

3.
新疆回族饮食"九碗三行子"独具特色,在准备、制作和宴席礼仪等一系列过程中既包括伊斯兰教的仪式和禁忌要求,也包括世俗性的对于食物的深刻理解和丰富的文化象征意义。"九碗三行子"代表的是新疆回族对民族认同的强化和对传统文化的传承,也反映出这一民族深层的民族心理和移民文化特点。  相似文献   

4.
昌吉地区回族婚礼中的认“卧曲利妈”习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卧曲利妈”是昌吉地区回族婚礼中一个独特的习俗 ,这个特有的习俗体现了当地回族 ,乃至整个回回民族的文化品格之一——信仰与务实相交融的实践精神。另一方面又体现了伊斯兰文化与汉文化长期相互渗透、交融发展的趋势和特点。  相似文献   

5.
从人类学角度看回族的健康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以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的回族为例 ,从人类学整体观的角度阐述回族伊斯兰文化中所蕴涵的有关健康观的内容。认为回族的饮食、宗教、观念和伦理道德等方面塑造了回族的健康理念。其中伊斯兰教的教义、仪式、禁忌对回族的健康观起着关键性的作用。并认为这种健康理念同样是回族人互相认同的重要标志 ,它对于回民族的内聚力的加强和自我意识的强化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合理地保持和传承伊斯兰文化中的积极的因素 ,正是回民族发展壮大的必经途径  相似文献   

6.
引入"地方性知识",以其为理论背景,通过对马玉梅小说的分析,对新疆回族当代文学的流派建构及思想价值提升有所推助;通过对现代性的文化反思,使民族精神在现代语境中得以继承和延续,是包括马玉梅在内的所有民族作家应该努力的方向;在婚姻爱情领域,展现现代性冲击与民族婚俗文化所形成的性别困境,体现了马玉梅可敬的思想与艺术勇气。  相似文献   

7.
"悲剧精神"作为文学艺术的真正精神,体现在文学创作中,作家对"悲剧精神"的挖掘,一定程度上塑造出文学作品少有的美质,攀越到了一般文学作品难以达到的至高境界。这在回族作家霍达的长篇小说《穆斯林的葬礼》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作品建立在作家对回族文化深层的挖掘,展示了虔诚的信仰与世俗人欲间难以调和下的悲剧人生,彰显出了文艺作品的真正精神,使得作品中拥有一种撼人心魄的悲剧美。  相似文献   

8.
处在边缘化位置的少数民族文学,由于迥异于其他民族的文化传统使它具有了一种特殊的审美价值和文化内涵。单纯对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进行研究,可以从一个侧面理解和阐释这一边缘地域回族文学和文化,并依此透视处于边缘状态的文化观念:通过民族文化认同层面去研究、解读新疆新时期以来回族小说的创作,可以窥见在新疆这一特殊地域,一种与传统主流文化有异的、别样的回族民族文化和文学形态。  相似文献   

9.
新疆伊犁的回族人口数量仅次于乌鲁木齐市,现有回族39万余人,是一个回族人口分布相对集中的地区。伊犁又是一个典型的移民地区,又因地缘因素,当地也是一个开放性和包容性较强的边疆民族地区。在这样的环境下,回族作为一个外来民族,借助当地资源优势,不断地适应当地文化,并逐渐形成了多样的开放的回族经济类型,在传承回族文化和发展回族经济,以及推动边疆经济社会发展和边境贸易等方面,起到了推动作用。  相似文献   

10.
纪文梅  马楠 《科技信息》2009,(15):117-117
伊斯兰教作为一种宗教,一种文化现象,一种生活方式,它深深地反映到回族的风俗习惯、民族思想文化、民族心理结构和民族生活方式中去。回族全民信仰伊斯兰教,遵循伊斯兰教法有关丧葬的规定,并逐渐形成了本民族的丧葬习俗。本文以西北回族的习俗为主要背景,就回族的丧葬习俗以及回族穆斯林对生死的认识作一些简单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割礼"是一项古老的人类文化习俗,在伊斯兰教诞生之前的许多民族和宗教中早已存在。伊斯兰教产生后将其收编并进行了文化重塑,而回族割礼则是因于宗教信仰将这一文化习俗继承和发扬,并具有了鲜明的民族特点。但随着宗教世俗化和现代生活多元化的推进,回族割礼已被严重异化。  相似文献   

12.
民族文化因素是土地利用变化不可忽视的驱动力之一,目前尚缺乏深入研究.本文以宁夏同心县为例,分析了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的影响,重点从回族的自然观、生育文化、饮食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五个方面,探讨了回族民族文化对土地利用变化影响,这些因素在人文因子中具有基础作用.研究认为回族的自然观、婚育观念、生活习俗、生产方式和居住方式等直接或间接影响了土地利用变化.回族文化具有伊斯兰文化和中国传统文化的双重特点,回族文化作为一种因子影响土地利用变化,但土地利用变化过程中还包含着传统文化的变迁.  相似文献   

13.
冯瑜、赵卫东、李红春著《"地方性"的尝试:云南回族特殊族群民族认同、族群关系及社会文化变迁研究》是第一本较为全面和系统地介绍云南回族特殊族群的书籍。云南地处中国西南边陲,从历史到今天都是一个人群与文化  相似文献   

14.
回族婚姻是回族有别于其他民族的一个鲜明文化符号,具有民族宗教和地域性特点。受现代主流社会的影响,传统的回族婚姻文化发生了变化,一些反映回族地域性的婚姻文化符号,逐渐退出历史舞台。这些不被人们所关注的变化,折射出了回族社区变迁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  相似文献   

15.
近现代回族新文化运动积极地投入社会实践,其中创办报纸是其主要的组成之一。回族报刊本着开启民智、发展教育、改革宗教、振兴民族、凝聚人心、化除畛域的宗旨,在回族社会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产生了深远的历史影响。这场运动被当时著名汉族学者顾颉刚先生称为"近代中国回教徒第一次自觉发动的文化运动",也被今天的学者誉为是"近代中国穆斯林的新文化运动,中国历史上伊斯兰文化的第四次文化高潮"。从社会历史发展的长河来看,正是这场深入回族民间的伊斯兰维新思潮运动,推动了近代回族社会的转型。  相似文献   

16.
通过分析当代回族小说中“月亮-水-土地”等反复出现的审美意象,指出在霍达、张承志、石舒清等回族作家笔下,这些审美意象独具深层意蕴,在不同语境中展现出复杂内涵,由此凸显出回族作家在理解本民族的文化状态、生存方式、精神信仰时所具有的审美理想和风格追求。  相似文献   

17.
回族题材小说是张承志创作中的又一块新大陆。在这类小说中,作家深入人物内心深处,多层次多角度地表现了回回人团结、自尊、艰忍、沉默、坚守信念、义无反顾和勇于牺牲的鲜明的民族精神和民族性格。  相似文献   

18.
我国的文化下乡活动自从1997年开始正式实施,迄今已经开展十多年了,也取得了明显的效果,但由于受到各方面条件的限制,基层文化下乡工作仍然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就回族农村地区而言,文化下乡较少考虑回族民众的传统文化和宗教信仰,进而使得文化下乡在形式上和内容上都与本地区的回族民俗习惯存在一定的矛盾,并极大地影响了文化下乡活动在民族地区丰富农村文化的基本目的实现和回族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有机融合和相互认同。  相似文献   

19.
一直以来,回族女性在伊斯兰文化中往往被搁置在男性附庸的位置。也由于回族首先是个隐忍而沉默的民族,更为缄默且坚强的回族女性在文学作品的创作中历来得不到太多的重视。在新疆新时期以来涉及到女性话语的小说对回族的民族性格特殊性的挖掘引发了读者对回族文学创作中女性话语深深的思考,对这一边缘群体的关注给予了文学史研究新的意义和课题。  相似文献   

20.
简述回族舞蹈动作与形式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 回族舞蹈艺术源远流长。它是回族人民在生活和劳动中创造的精神与文化的结晶。回族舞蹈是经过前辈人民艺术性的创造、发展和后代人民的历史性继承,不断创新、逐渐成熟、趋于完美的。迄今,已经成为民族气息浓郁、形式风格独特的一种舞蹈艺术。作为中华舞蹈艺术宝库中的明珠,深受全国各族人民的喜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