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戏剧是一门综合艺术.作为戏剧语言之一的宾白在剧本构成中占有特别重要的地位,但在实际创作中,"宾白"却一直得不到应有的重视.李渔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创作和对家庭戏班悉心教诲的丰富经验,在理论上大力提高宾白在剧本中的地位、提出宾白创作中的几个标准以及对宾白创作的具体办法,形成了他的"宾白"论.  相似文献   

2.
在俄国文坛上,契诃夫不仅是短篇小说创作的泰斗,而且是一位卓越的剧作家。在他的一生中,只写了十多个剧本。但是,这些剧本和他的短篇小说一样,在俄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中仍然占有一席重要的地位,是他的艺术宝库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也是他留给后世的一份珍贵的戏剧文学遗产。十九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在俄国的迅速发展,各种社会矛盾日益尖锐,俄国社会处于一个急剧动荡,分崩离析的时代。面对这种形势,契诃夫已经不满足短篇小说一种形式,他开始把创作的兴趣转向戏剧,先后创作了《伊凡诺夫》(1887)、《海鸥》(1896)、《万尼亚舅舅》(1896)、《三姊妹》(1901)、《樱桃园》(1903)等剧本。这个时期,“作为剧作家的他几乎掩盖了作为小说家的他。他的声望在扩大,他的形象,通过  相似文献   

3.
人们盛赞老舍名剧《茶馆》的创作和演出是“珠联璧合”。欧洲有人发表题为《远东戏剧的奇迹》的评论,赞叹《茶馆》的表演艺术是世界第一流的,“在演员的身上,流着的是老舍剧本里面人物的血液”。最近,根据舞台演出拍摄的电影《茶馆》又以“第七艺术”的独特的表现手段,忠实地传达出了老舍剧本的精髓,使这块艺术瑰宝放射出奇异的光彩。  相似文献   

4.
大后方戏剧现象广阔复杂,可按“具体时空现象”分“超具体时空现象或成果”为标准进行分类。前一类现象包括“戏剧运动”、“戏剧组织”、“戏剧演出”;后一类现象包括“剧本”、“戏剧理论与评论”、“导、演、舞美艺术研究”、“戏剧建筑”;本文按此顺序对上述现象作了明确的分类与简明的描述。  相似文献   

5.
“脱套第五”开宗明义的告诉我们,“戏场恶套,情事多端,不能枚纪”。这许多恶套俗法的存在,降低了在剧本选择,舞台设计等主要方面做的非常到位的剧目的整体水平。对演员的服装搭配;唱词、宾白的语气运用;举手投足的细微表现等细节工作的忽视,往往使我们的心血功亏一篑。而如何在戏曲舞台表演中避免在“细节”方面出错,清代的李渔已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表率。  相似文献   

6.
云南戏曲从新石器时代或青铜器时代“沧源岩画”展示的原始戏剧开始,经历了部族乐舞、节会歌舞、宫廷乐舞、傩舞等初级戏剧阶段,走过了带有杂剧性质的“五花爨弄”和百戏性质的花灯漫长演变期后,至明代嘉靖年间,以《性天风月通玄记》和《宴清都洞天玄记》等剧本的创作为标志,云南戏曲进入了成熟时期。  相似文献   

7.
哈代的小说,在形态上存在着对其他门类艺术的借鉴、兼容乃至潜移倾向。本文以威廉.阿契尔的“戏剧”理论为根据,着重探讨戏剧艺术在哈代小说结构中的运用。本文作者认为,哈代的小说在结构上存在着对戏剧艺术的借鉴,他的小说结构富有戏剧结构特点。哈代在创作小说的过程中,大量使用了戏剧艺术中的“冲突”、“激变”等技巧,以增加小说的可读性和趣味性,使读者由此获得视觉、听觉和感觉的多重效应。  相似文献   

8.
抗战爆发后,贵州戏剧界在民族危亡的紧急关头,将戏剧作为唤起民众的有力武器,积极创作和演出救亡图存的戏剧,开展了一场声势浩大的全民文化大改造的戏剧运动,戏剧大众化、重视戏剧剧本、舞台实践改革等是贵州戏剧运动发生发展的重要表现.蓬勃发展的贵州戏剧运动及时融入到了战时大后方抗战文化中,为抗战运动做出了不可忽视的贡献.  相似文献   

9.
田汉是一个杰出的戏剧家,也是一个重要的戏剧理论家.在百余部剧本的创作实践中,他积累了丰富的创作经验,形成了一套比较完整的戏剧观.这些年来,人们对田汉的戏剧作品研究甚多,但对其戏剧理论却较少涉笔.本文拟从人物形象的塑造方面,对田汉的戏剧观作一点粗浅的探讨.  相似文献   

10.
自1956年中国剧协组织开展对古典戏曲剧本《琵琶记》讨论以来,被称为“南戏之祖”的《琵琶记》的艺术成就及其在文学史上的地位逐渐得到了肯定。但仍有一种颇为流行的看法:认为此剧虽然在反映劳动人民悲惨生活、塑造赵五娘形象上有不可忽视的功绩,但由于为蔡伯喈开脱,带来了消极影响。我以为此说是失之公允的。高明笔下的蔡伯喈,是个复杂而又具有鲜明性格的古典戏剧中前所未有的人物形象。正是高明把蔡伯喈“弃亲背妇”由自愿改为被迫的创作意图,给这部戏增添了生机,丰富了内容,扩张了深度。  相似文献   

11.
嵇康的音乐形神理论是比较成体系的,这在我国古代音乐史上实属罕见。在他的音乐专论中,他从本体论、创作论和鉴赏论这三个角度,对音乐形神理论进行了全面而深入的阐发:在继承老庄音乐思想的基础上,他把音乐的本体定位于具有客体之“神”性质的“和”上;而在创作论上,他又暗暗地肯定了人的主体之“神”对音乐之“形”的影响;从鉴赏论的角度,他又赋予了鉴赏者的主体之“神”以主宰者的地位。经过嵇康的阐发,我国古代音乐形神理论终臻完备。  相似文献   

12.
在传统中诠释现代——废名诗歌理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废名的诗歌创作与诗歌主张在中国现代诗歌发展史上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他以自己的诗歌实践丰富了中国新诗创作的成果,他的新诗理论对当时中国新诗也起着积极的建构作用,对当时中国新诗走向规范化道路起到了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3.
韩愈等倡导的古文运动取得重大成功的一个重要原因是韩愈确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创作理论。而且他躬身实践,创作了一大批具有典范性的古文作品。他的创作和理论在其作品中得以统一。文章从韩愈的《答刘正夫书》探究他的文学思想与创作。  相似文献   

14.
"美化之艺术,创优似竞赛"是许渊冲教授的中诗英译理论。该理论中的"创"字彰显了许的"创译"观。他运用"三化"法,巧用创造性翻译,凸显译者主体性,让读者"乐之",让文学翻译发展成为接受语中的翻译文学。  相似文献   

15.
人格退行:沈从文乡土小说创作的心理根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从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来分析沈从文乡土小说的创作心理,是一种新的视角。沈从文在乡土小说中所建构的理想的生存图式,心理根源是其人格发展在童年时期出现的“停滞现象”,在都市遭受精神挫折后,出现了“退行”。这种“人格退行”决定了沈从文湘西乡土小说的创作基调和整体风格。  相似文献   

16.
郑思肖是南宋著名的遗民作家,他一生创作颇丰,诗文自具特色,创作分为三个高潮。郑思肖的文学理论观点比较独特,表现在人和文的关系、文和道的关系以及诗歌创作主张三方面。在宋元易代的特定环境下,这种文学思想维系并支撑着他的创作、爱国主义思想和忠贞的民族气节。  相似文献   

17.
顾锡东是浙江当代越剧创作的领军人物。他以现代的眼光关注和表现历史,其剧作将写实和写意风格结合起来,融合了哲理与诗情的美质,具有传奇的情节和精简的构成,达到了越剧创作的新高度。  相似文献   

18.
西晋的辞赋创作极为兴盛。陆机把赋的表现领域拓展到诗赋创作自身,以赋体的形式呈现出这一时期亟待解决的文学理论问题。《文赋》论述的对象是以诗赋为主的文学创作群体,而辞赋在他们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陆机结合自己创作心得对汉魏以来的诗赋特别是辞赋的创作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并调适了诗、赋两大传统之间的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9.
对明代后期竟陵派领袖和代表人物谭元春的生平经历、思想倾向和文学活动进行了较系统的论述,对他的文学主张、散文理论和散文创作进行了较全面的评述.对其思想倾向、文学主张、散文理论与散文创作,分别提出了一些与前贤不同的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