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刚刚过去的春节长假,相信不少人都用来“补觉”了,“我每天一觉就‘闷睡’到第二天中午甚至下午。”小杨边懒懒地告诉记者边打着哈欠。医学专家指出,长假想通过一味的赖床、“闷睡”来补充体力的做法并不可取。节日里“闷睡”,只会越睡越累。“闷睡族”一旦养成赖床的习惯,还会有损健康。  相似文献   

2.
别以为我不懂儿子3岁,平时住在幼儿园,接回家后,就睡在我与妻子中间。有天晚上,他对我们说“:我们班孙洁说要嫁给我。”我大吃一惊,忙问“:那你怎么办?“”我当然要跟她结婚啦!”儿子响亮地回答“,爸爸、妈妈,咱们赶快买房吧!”“买房干什么呀?”妻问“。我跟她结婚用呗!对了,得给我买个两居室。“”买两居室干什么呀?你们小两口儿住一居室不就行了吗?”我故意逗他。谁知儿子却说:“别以为我不懂,我们的孩子还得住一间呢!我可不想让孩子跟我一样,睡在你们大人中间。”美眉的关心一次,去学校的开水房打开水,进去才发现里面已经挤满了美眉,我…  相似文献   

3.
正什么都不用做,躺着睡觉就能减肥?这对于想要拥有苗条身材的懒人们真是个好消息。在网上搜索"睡觉减肥法",就会看到有关的介绍铺天盖地。但从科学的角度分析,越睡越瘦究竟是真是假呢?通过查阅文献,的确能在睡眠缺乏和肥胖之间发现千丝万缕的联系。社会上的问卷调查和实验室研究的统计数据中都能找到  相似文献   

4.
每到春季,人体感觉是舒服多了,不过也出现了很多身不由己的身体反应,比较常见的就是春困。中医认为,最容易出现春困或被春困影响较大的人通常体质差,尤其是有心脑血管方面疾病的人群,由于血管情况不佳,血液循环不良,大脑缺血、缺氧比较严重,春困的反应也就大  相似文献   

5.
关于科学技术发展规律的思考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十年前的“科学大会”向人们宣告了十年浩劫后“科学春天”的到来,一时间,全国出现了一股科学热。十年后的今天,在市场经济冲击下,在诱人的商品和货币面前,那些能直接生产商品的技术部门,被供奉为“财神”,或被誉为“星火”、“火炬”;而那些产生不出“经济效益”的基础科学,就借贷无门,日子很难过。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两极分化?其前景如何?对实现现代化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是值得人们深思的。本文不打算正面回答这些问  相似文献   

6.
我觉得自己很奇怪,一到晚上就特有精神,跟吃了兴奋剂一般,可以一直亢奋到凌晨。可到了白天,我就特困乏,尤其是上课的时候,压抑不住满腔的睡意,只好很不情愿地呼呼睡去,与周公一道四处遨游。我有时浅睡,迷迷糊糊之间还可以听到老师讲些什么;有时死睡,天打五雷轰都不醒……以至于我在学校获得了“睡神”、“睡仙”、“特困生”等等“荣誉称号”。以下是一些片断。起立一次,上课不到5分钟我便睡意朦胧。迷迷糊糊中,忽然听到老师喊“起立”,我立即刷地站了起来。这时,同学们哈哈爆笑,我一看,只有我和王琪丽俩人站起来,原来老师是叫王琪丽回答问…  相似文献   

7.
早在东汉时期,扁鹊就已经开始使用“睡圣散”对灸治的病人进行麻醉;相传后期的华佗总结了前人的经验创立了“麻沸散”,是世界上首位采用麻醉技术进行外科手术的医生。从威廉·莫顿率先实施乙醚麻醉以来,麻醉术逐渐发展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麻醉学。  相似文献   

8.
要钱     
一次我乘公交车回家,上车后发现钱包里没有一元钱的零钞,一着急,便掏出一张10元钞票塞进投币口。后来,我越想越觉得窝囊,便跟司机商量,能不能上我守在门口,将下一站乘客本应投进投币口的钱据为己有?司机同意了。车很快驶到下一站,很多人争着上车。我挡在门口,对第一位乘客说:“把钱给我。”对方一愣:“凭啥?”三言两语也解释不请,我就说:“给我就行了,别的不用管。”对方瞅瞅司机,司机点头默许。于是,一元钱到手。如法炮制,很快收了8个1元钱的。接着上来一位大汉,虎背熊腰,剃着板儿寸,露着刺青。他见我拦着他,怒道:“干吗呢哥们儿?”我说:“…  相似文献   

9.
《科学大观园》2005,(23):45-46
随着神州六号载人飞船的发射成功,中国宇航员再次成为人们的焦点。一时间,身穿太空服的宇航员又一次成为人们羡慕的英雄,神秘的太空再次成为许多人向往的地方。你知道要想成为一名宇航员应当具备哪些条件?你知道宇航员是怎样训练的吗?你能成为一名宇航员吗?亲身体验看你是否能成为宇航员你有没有宇航员的素质?展览的不少仪器就可以给你答案,测视力、听力、血压、脉搏,觉着平淡无奇,但这仪器都是专用的,跟平日见的不太一样。“主动式秋千”,坐在里面,前后摇摆的同时左右也得转,低的两个级别还好说,到了“挑战级”,一般人可就有点儿“晕菜”了…  相似文献   

10.
三十年前,中国迎来了“科学的春天”,同时也迎来包括中国科学哲学在内的“中国文化发展的春天”。踏着“春天的脚步”,《自然辩证法通讯》应运而生、乘势而行,她理论与实际相结合,普及与提高相结合,以促进思想解放和现代化建设为己任,创刊之初即成为中国科学哲学研究的引领与标杆,浓缩了中国科学哲学三十年快速发展的心路历程。  相似文献   

11.
动物趣闻3     
《科学大观园》2002,(3):32-33
雄雀“结婚”两次麻雀更是不忠。春天,雄雀自己找伴侣一起筑巢。不久,雌性下蛋……就在这时,雄性离开“妻子”,又去寻找新的伴侣,事情又重复一遍:献殷勤、一起筑巢、下蛋……这时,第一处巢里忙得不可开交:一窝小雀出生,雄性又飞回家,抚养“孩子”。小雀长得很快。等第二处巢里的小雀出生,雄性又跟第一个“妻子”告别——这次是彻底告别,去帮助第二个“妻子”。就这样,一个春天雄雀能“结婚”两次。  相似文献   

12.
正一直以来飞机上手机必须关机的规定为什么在一夜之间就取消了?是国内的民航一夜之间都换机了,还是更新了设备?“各位乘客,我们的飞机即将起飞,请您关闭所有电子设备,包括含有飞行模式的手机……”如今,“飞机上手机必须关机”将成为历史。不过,能在飞机上开机,并不意味着“想用就能用”。在航班上使用手机,都有什么注意事项?有哪些限制?空中上网安全吗?可以干些啥?上网收费贵不贵?  相似文献   

13.
妻子:“医生,我常失眠,又有三天完全没有合眼。您有什么好药让我睡上几天?”医师:“请将你失眠的情况详细告诉我。”丈夫:“没有什么情况,她就是这样,没事找事,天天胡思乱想怎么能睡得着?”妻子:“他就是这样一个人,总是从他自身的角度看问题,从不考虑我的想法,我的需要。”丈夫:“我不关心你?你有病我  相似文献   

14.
婚姻欠条     
孩子和他们分床睡后不久,他和她的感情发生了危机,没有吵,没有闹,他们也平静地分床而睡了。分床而睡第一夜,他怎么也睡不着。而立之年后,他在写作上春风得意,一个刚毕业的迷恋文学的大学生走进了他的视野,那个女孩再三请求要做他的“小徒弟”。他觉得女孩乖巧,具有青春活力,也有一定文学潜在气质,就同意了。他把收“徒”之事告诉了她,她很平静地接受了他的“徒弟”走进他们的生活,她好像早预料这一天会到来。眼下他和她正因此发生危机。分床睡后数日,她终于提出了话题,离吧!他一听,欣然同意。  相似文献   

15.
饥饿的人     
这家伙从出生起,就吃不饱,赶上大多数中国人饿得半死的年代。每逢开饭,他匆匆把自己那份吃完,就盯着别人的碗号啕大哭,一边哭,一边公然地抢夺堂姐碗中的那份食物,抢得双泪长流。那是1960年春天,能吃的东西似乎都吃光了:草根、树皮、房檐上的草。有一次,学校拉来了一车好煤,他拿起一块就放在嘴里嚼,同学们也跟着一起嚼,都说越嚼越香。一上课,老师在黑板上写,他们就在下边嚼煤,咯咯嘣嘣一片响,全都一些乌黑。  相似文献   

16.
永恒的定律     
一个鸟语花香的春天清晨,父亲带着他的儿子,走在被垂直的杨和依依的柳掩映的乡间小路上。突然间,儿子从大自然的瑰丽景色当中,想到了老师教过的课程,就疑惑不解地对父亲说:“爸爸,什么是‘地心引力’呢?”父亲平心静气地解释说:“‘地心引力’是一种大自然的定律,是英国著名的科学家牛顿发现的。他认为,地球具有一种莫名其妙的力量,能够吸引世界上一切的物体,趋向地面的方向不同。因此,你如果向上扔出一块石头或者一只苹果,地心吸引力就会把它们吸回来,让它跌落地面上。”儿子想了想,又迷惑不解地问:“可是,爸爸你看这些花草树木,舒展的枝叶…  相似文献   

17.
甘木 《科学大观园》2002,(11):73-74
仿佛一夜之间破产时代就愣是冲了过来。首先揭开这锅粥的就是美国安然公司,其爆炸性仅次于“9·11”恐怖事件。接着,“世界通信”也不甘示弱,极其荣光地成为了美国有史以来最大破产案的始作俑者。那么,破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  相似文献   

18.
木兰 《科学大观园》2012,(14):39-40
科幻电影“不死身”或成真 在好莱坞导演西蒙·威尔斯执导的科幻大片《时问机器》中,19世纪末的美困哥伦比亚大学教师亚历山大·哈德肯为了改变过去,发明了“时间机器,‘”当他发现过去无法改变后,就乘坐“时间机器”来到80万年后的未来。当时,地球发生了翻天  相似文献   

19.
一小时候,我梦想成为一个画家,一有空闲就开始画画。父亲见我如此痴迷画画,便领我去拜访一位老画家。老画家看了我的画后,问:“孩子,你为什么要学画画呢?”  相似文献   

20.
一碗馄饨     
我居住的小区临街。在街边的路灯下,每天晚上都有一个馄饨担子,担子的主人是一位下岗的中年男子,他从晚上8点一直经营到深夜12点多。他服务态度好,馄饨技师也好,小区的居民都乐意花上1元钱去买一碗。这天晚上已过了12点,我又拿着小锅,去为女儿买馄饨。这时,另一位男子也去了。见来了两位顾客,担主为难了,因为只剩最后一碗。我和担主熟悉,说:“这一碗卖给我吧!我女儿看书到现在还没睡呢。”“让给我行吗?”那男子跟我协商道:“我76岁的老父亲想吃碗馄饨。”转而,他又以乞求的口气对担主说:“卖给我吧!老人等着呢。”担主沉思片刻,对我说:“这一碗就给他吧。我在这里卖了两年多馄饨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