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近期科学家们发现在大约39光年外存在一个温度适宜,但质量稍大于地球的所谓"超级地球",它围绕一颗质量比太阳稍小的恒星运行。这颗行星的直径约是地球的1.4倍,但质量是地球的7倍,这一特点暗示其可能由岩石构成,并且有着很大的金属内核。这个超级地球编号LHS1140b可能是天文学家们搜寻地外生命最佳的候选目的地之一。取得这项发现的国际研究组  相似文献   

2.
正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期的一项研究显示,引力波的作用可能曾经将一个超大质量黑洞从一个遥远星系的核心踢了出来,在此过程中释放出的能量相当于一亿次超新星爆发事件。科学家们认为这可能是迄今所发现的,存在于星系核区之外的质量最大的黑洞,其质量超过10亿倍太阳质量。天文学家们怀疑这个庞然大物是在两个大型黑洞合并的时候被踢出星系核心的,而这个过程将会释放出能量巨大的引力波信号。  相似文献   

3.
<正>从2017年9月初太阳活动区爆发了X级耀斑后,太阳便开始稳定地产生耀斑。这是目前所处周期中记录到的最强的一次耀斑爆发——强度达到了X9.3级,尽管听上去有点吓人,但科学家称这是恒星的正常现象,无需担忧。太阳耀斑是在太阳磁场活动期过后爆发的强烈辐射,尽管地球大气层可挡住大部分有害射线,但辐射仍会干扰GPS、无线电和通信信号,在靠近极地的地  相似文献   

4.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4,(23):36-37
<正>科学家们在对土卫六的大气层开展研究时,发现土卫六大气中的有机物分布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这一情况违背此前科学家们的传统认识,引起广泛关注。这项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美国宇航局戈达德空间飞行中心的天体化学家马丁·科迪纳(Martin Cordiner)表示:"这是一项出人意  相似文献   

5.
日本科学家日前称,他们最近成功地进行了一次克隆实验,使得一只死亡并冷冻长达16年的老鼠“复活”。这是科学家们首次成功克隆长时间存放的冷冻动物,这一技术未来将有望使得猛犸象和剑齿虎等早已灭绝的动物重新复活。  相似文献   

6.
科技新讯     
宇宙的年龄又长了2003年2月,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曾向全世界公布宇宙年龄应该为137亿岁。而据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的最新研究成果,宇宙的年龄应该再加上4亿年。也就是说,国际天体物理学研究小组的科学家们将宇宙历史又向前推进了4亿年。———新浪科技南极的首次日全食2003年11月23日,南极地区出现了南半球有记录以来的首次日全食。处于日食带的印度洋部分海域和南极洲部分地区都观测到了这一天文景观。日全食持续了约两分钟。由于南极地区正处在夏季极昼期,日全食出现时,太阳被全部遮住,南极地区一片漆黑,企鹅发出焦躁不安的叫…  相似文献   

7.
如今美国宇航局所属的"旅行者1号"飞船,已经抵达太阳系边缘一个未知崭新区域.科学家们认为,这是它在最终进入恒星际空间之前,所要穿越的最后一个屏障.科学家们将这个崭新的空间区域比作带电粒子的"磁场公路"——因为在这里的太阳磁力线和恒星际的磁力线相互连接在一起.这种连接让源自太阳系内部的低能粒子可以向外逃逸,同时也让一部分源自外部空间的高能带电粒子渗入到太阳系内部.  相似文献   

8.
休闲一刻     
《科学大观园》2011,(11):78-79
招供一只考古队从埃及带回一具木乃伊。因为确定不了这具木乃伊已经存在了多长时间,科学家们只好找情报部门帮忙。情报部门的人员在实验室里忙了4个小时,然后告诉科学家们说,木乃伊的确切年龄是3147岁,科学家们很惊奇,问情报部门的人员是怎么得出  相似文献   

9.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14):65-66
科学家们近期观察到从一颗爆发新星上发出喷流的闪光,这道闪光为研究人员提供了机会,让他们得以绘制出从这颗恒星喷射物质的三维立体结构图。天文学家们利用美国宇航局的哈勃空间望远镜对近距离双星系统"罗盘座T"进行了观测,这颗"再发新星"的爆发具有规律性,它是一个双星系统中存在一颗白矮星(即一颗与太阳质量接近的恒星耗尽燃料后爆发形成的残骸内核),由于其会不断从其近旁的伴星那里"窃取"氢物质,在  相似文献   

10.
<正>美国政府的科学家们计划创造一颗"罐子中的恒星",在地球上通过核聚变产生能量的方式复制出太阳和其他恒星。如果成功的话,人类将再也不需要依赖化石燃料来产生电力了。新一代核聚变设备美国能源部普林斯顿等离子体实验室的物理学家们近日在发表的论文中,公布了他们研发新一代核聚变设备的计划。"我们希望能为未来的发电厂提供新的  相似文献   

11.
<正>在南极洲工作的科学家们监听到神秘的"歌声",这种被称之为"南极BW29"的声音可能出自一种此前未知的新种鲸鱼之口。科学家们对其进行了分析,发现这种叫声并非来自于已知的突吻鲸种群。这一分析结果让科学家意识到神秘的"歌声"可能由一种新种突吻鲸所唱。尽管利用"歌声"导航的突吻鲸是第二大鲸类家族,但科学家对它们却知之甚少,主要原因在  相似文献   

12.
2005年9月15日,中国科学院可可西里科考队在拉萨集结出发,开始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穿越“生命禁区”的科考活动。20世纪80年代末,青海省曾联合中科院考察过青海区域内的可可西里,之后出版了4部科学著作和一本画册,这也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科考。而这一次,科学家们将从拉萨出发,横穿整个可可西里地区,范围包括青海、西藏、新疆三地,前后历时3年。今年的考察共约40天,行程总计1万  相似文献   

13.
<正>科学家近日找到了火星上一处陨石撞击坑,该撞击坑可能与火星古代的一次剧烈撞击事件有关。当时那场撞击引发火星上的一次强烈海啸,汹涌的海水横扫火星表面的大片区域。一个科学家小组相信在大约30多亿年前,有颗小行星撞击到火星上的巨大海洋中,并掀起高度超过150米的海啸浪潮。科学家们猜想这次海啸事件可能曾经深入内陆  相似文献   

14.
李奇 《科学大观园》2011,(14):67-67
不久前意大利7名科学家被控过失杀人罪。原因是他们在2009年4月6日发生在意大利中部拉奎拉地区的地震前,未能及时向当地居民发出警报,导致超过300人丧生。不过科学家们的辩护律师称,以目前的科学技术还根本无法准确预测地震。世界上也没有任何一次大地震曾被预报。  相似文献   

15.
人的眼睛可以表露心情,可是人类的近亲黑猩猩和猴子们的眼球周围相当于人类眼白的部分,却是茶色或褐色的,就好像戴了遮挡太阳的墨镜。日本科学家最近揭开了这一谜底。他们认为,除人类以外,灵长类动物的强膜(眼白的专业术语)星茶褐色的理由就是动物出于“伪装和隐蔽”的需要。灵长类动物目不转睛地注视对方,是一种威吓对方的意思,  相似文献   

16.
正北京时间7月16日晚间,欧洲空间局(ESA)发布人类历史上从最近距离拍摄的太阳图像,摄影师是今年2月发射的太阳轨道飞行器(Solar Orbiter),拍摄时位于金星和水星轨道之间,与太阳距离大约是日地距离的一半。在图像上,我们可以看到类似于篝火的微型太阳耀斑无处不在。它们或许与神秘的"日冕加热"有关,也有助于科学家理解太阳大  相似文献   

17.
最近,国际保护组织的科学家在历时6个星期、两次考察印度尼西亚巴布亚省“鸟头海域”时,发现至少52种新的海洋生物,包括会用鳍行走的肩章鲨、会“闪光”的濑鱼、酷似螳螂的虾和多种珊瑚。该地区生物多样性的丰富程度让科学家们十分惊叹,怀疑这里是“生命起源中心”。同时,科学家们对这一区域的捕鱼活动甚感担心。为了对这个神奇的海域有更多地了解,记者通过电子邮件专访了此次考察活动的领队专家、美国科学家马克·厄尔德曼。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4,(21):32-34
<正>科学家们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使近地小行星维持为一个整体的作用力除了引力和摩擦力之外,还有其他的力。例如最令人担忧的1950DA近地小行星,似乎是由大量尘土类物质松散地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这项研究结果为科学家们提供了一项重要参考,那就是未来人类任何旨在偏离小行星撞击轨道的努力都应该避免直接与小行星迎面碰撞。这也就  相似文献   

19.
科学家们研究发现了在环境条件上和地球最为类似的行星,不禁让人们对于那里是否存在生命充满期待。在36光年外科学家发现了一颗近似地球的行星。不过这颗“第二地球”的正式名称可一点也不浪漫,科学家们给它的编号是一串冷冰冰的数字:HD85512b。这颗行星位于南天的船帆座,围绕一颗黄矮星运行。天文学家们使用安装在智利的欧洲南方天文台“高精度径向运动行星搜寻设备”获得了这一发现。  相似文献   

20.
<正>典皇家科学院将2017年的诺贝尔物理学奖授予莱纳·魏斯、巴里·巴里什和基普·索恩三位引力波探测计划的重要科学家。2016年,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LIGO)的科学家们宣布他们首次探测到引力波信号,这一消息轰动了整个世界。故事发生在2015年9月14日格林尼治时间09:50:45(北京时间17:50:45),位于美国华盛顿州汉福德和路易斯安那州列文斯顿的两座LIGO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