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一个由美国加州理工学院领衔的天文学家小组使用美国哈勃空间望远镜发现了7个迄今已知最原始、距离最遥远的星系.其中一个星系可能是我们迄今发现的最古老的星系,其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发后仅3.8亿年.所有7个最新发现的星系的形成时间都在130亿年之前,当时的宇宙年龄仅相当于其目前年龄的4%,那个时期常常被天文学家们称作"宇宙的黎明",宇宙中最早的一批星系在这一时期开始形成.目前,宇宙的年龄约为137亿年.而本次的研究所发现的星系年龄涵盖了宇宙年龄在大约3.5亿年至6亿年之间的时期,其代表的是宇宙极早期形成的首批星系的确凿证据.天文学家们认为随着宇宙年龄的增长,其中的星系形成数量也会稳定增长.由于光需要花费数十亿年时间才能穿越如此广袤的宇宙空间,因此天文望远镜就像一台时间机器,可以让我们看到数十亿年前宇宙的景象.我们看得越远,回溯的时间便越久远.  相似文献   

2.
<正>多年来,加州理工学院的天文学家一直在搜寻宇宙最原始的物体,他们于近日公布了一项发现,宇宙中已知最遥远的一个星系距离地球有132亿光年,而且在大爆炸之后的6亿年时就已形成。研究者称,这个名为EGS8p7的星系已经有超过132亿年的历史,而宇宙本身的年龄为138亿年,因而这次发现将提供了解星系年轻时在宇宙中如何形成的难得过程。在发表于《天体物理杂志》的一篇论文中,美国航空航  相似文献   

3.
《科学大观园》2012,(15):37-37
在对附近恒星进行观测时,美国和加拿大天文学家发现了泄露秘密的振动,证明银河系在1亿年前与一个较小的星系或者巨大的暗物质结构发生相撞后至今仍处在"振动"状态。天文学家指出,1亿年前有一个小  相似文献   

4.
丁丁 《科学大观园》2010,(12):72-72
<正>宇宙间也有"先有鸡还是先有蛋"这个问题,那就是超大黑洞与周围恒星究竟谁产生了谁?现在科学家们似乎已触到其中端倪,据美国《连线》报道称,天文学家戴维·埃尔伯兹发现距地50亿光年的一个黑洞,正在积极"筑窝垒巢",为自己建造一个栖身之所。该黑洞向临近星系喷射高能粒子,触发了比此星系平均速度快100倍的恒星生成过程。奇异的类星体这一发现源于标号HE0450-2958的类星体。类星体的奇特现象是无法用言语来形容。它们看起来  相似文献   

5.
天文学家们努力了将近80年,企图搞清弥漫于宇宙的神秘暗物质是由什么构成的.天文学家们通过星系的运动,想到了利用暗物质来解,为什么宇宙的质量要比可见恒星和星系所占的质量大得多.他们相信暗物质是某种奇异的亚原子粒子,在大爆炸的过程中大批量地形成,用任何方法都无法看到,只是由质量而产生引力.暗物质粒子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理论上的观念,因为天文学家们从来没有直接探测到任何的暗物质粒子.  相似文献   

6.
天文学家发现了一个看不见的隐形星系,这有可能帮助人类解开宇宙中最大的奥秘。这个隐形星系似乎主要由暗物质构成。暗物质是一种不可见的物质,人类还没有掌握它的特性。理论家在很久以前就相信,暗物质大约占宇宙物质能量总和的23%。普通物质,如构成恒星、行星和人类自身的物质,则只占4%。宇宙的其它部分由一种甚至更为神秘的“暗能量”驱动。暗物质的存在,理论上可以解释为将普通星系及大的星系群约束在一起的引力来源,这种引力大于万有引力。  相似文献   

7.
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坚信,在恒星世界中,行星系的存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然而用天文方法发现和检测太阳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也就是"外星行星"(exoplanet)却是一项艰巨的观测难题.天文学家都知道行星在它所从属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运行.同时还知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得多,引力也比恒星弱得多,但对恒星同样也有影响.在行星引力作用下,恒星随着行星的公转而作周期摆动.天文学家将因行星的存在而叠加在恒星空间运动上的附加值,称为"反映运动"(reflex motion).  相似文献   

8.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2,(19):33-33
据物理学家组织网站报道,一个天文学家小组研究显示,大质量星系内部恒星形成时会形成剧烈的星风,这些星风将气体物质吹出星系内部,从而反过来阻止新生恒星的继续形成。该天文学家小组借助3台望远镜获取的数据和图像发现29个天体拥有速度高达每秒2500千米的外向星风,这一速度是在之前的其他星系中所未见的。加州大学南加州星系演化研究中心的研究员亚历山大.戴蒙德-斯塔尼克说:"这些星系几乎要将自己吹散了。大多数星风就像是一个喷泉,喷出去的气体最终还是会回落回星系内部然而对于此次我们所观测到的  相似文献   

9.
大多数天文学家都坚信.在恒星世界中,行星系的存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然而用天文方法发现和检测太阳系外行星(extrasolar planet),也就是“外星行星”(exoplanet)却是一项艰巨的观测难题。天文学家都知道行星在它所从属的恒星引力作用下,围绕恒星运行。同时还知道,行星质量比恒星小得多,引力也比恒星弱得多,但对恒星同样也有影响。在行星引力作用下,恒星随着行星的公转而作周期摆动。天文学家将因行星的存在而叠加在恒星空间运动上的附加值,称为“反映运动”reflex motion)。  相似文献   

10.
20世纪 2 0年代之前 ,科学家运用经典力学考察宇宙的大尺度结构 ,得出的结论是 :我们的宇宙无论在时间上 ,还是在空间上 ,都是无限的 ,永恒的 ,无始无终的。这个无限时空的宇宙观广为世人赞赏和认同。1 91 2~ 1 92 6期间 ,美国天文学家斯里弗(Slipher)观测到 4 6个星系的光谱 ,发现谱线的位置普遍地红向位移。若假设谱线位移是星系空间运动的反映 ,则星系的退行速度超过恒星的平均空间运动速度 1个量级、2个量级 ,甚至更大 ,即达到每秒几百公里、几千公里 ,甚至上万公里。天文学家将星系的红向位移现象 ,简称“红移”(redshift)。1 92 9年…  相似文献   

11.
一个由英国、智利、德国和美国等国家天文学家组成的国际天文学家团队正在对一颗可能是已知最大的恒星进行观察。这颗恒星很可能正处于生命的最后阶段,其外层物质正在不断向外抛出。这些天文学家们联合完成、发现了对这颗巨型恒星如何将内部材料释放回星系物质以及恒星之间的物质和辐射场的重要机理。星际物质是行星系统形成的必要条件。  相似文献   

12.
正一项新研究显示,我们银河系的中心看上去更像是恒星养老院,而不是恒星育儿所。天文学家对银河系中心开展的观测显示,那里大片的空间内年轻恒星严重缺乏。天文学家们曾经在银河系核心区域观测到年轻恒星,但此番研究确认了这个广袤的空间区域中明显缺乏年轻恒星的存在。这与先前认为星系近核心区域应当存在恒星新生区的观点相违背。  相似文献   

13.
<正>美国哈佛-史密森天体物中心天文学家近日提出一种全的计算星系合并频率的理论型,该模型可以模拟大约三亿年大小的宇宙空间中的星系形过程。天文学家通过全新的理模型,发现了星系合并频率在渐下降的确切证据。研究人员为,这将能够实现对宇宙形成的各种星系合并事件的精确究。  相似文献   

14.
我们对于太阳系并不陌生,上学时我们就己大致了解这个星系里的所有星球,记住了它们的名字和按照距离太阳远近来排列的顺序.距离太阳最近的4颗星球有着可以行走的岩石陆地,也方便宇宙飞船登陆.剩下的星球(除了冥王星外)都是带有美丽光环的巨型气体星球.行星之间是充当着护城河在小行星带.一个半世纪以来,我们关于行星的了解大抵如此,一直到了1995年,天文学家第一次发现了另一个行星绕着恒星旋转的星系——被命名为51PegasiB的星系大小与木星相当.之后,天文学家在20年里发现了数千个这样的星系.  相似文献   

15.
<正>伽马射线暴是宇宙中最剧烈的爆炸,由濒死的巨恒星坍缩爆炸所形成。自20世纪60年代末首次被发现以来,就令天文学家着迷不已。而今,科学家成功抓拍到了伽马射线暴的详细过程。这场剧烈爆炸在几秒内释放的能量相当于太阳100亿年释放的能量总和。据记录此次射线暴的团队称,它的亮度即使在相隔100亿  相似文献   

16.
虽然全球变暖日益明显,但是与天文学家近日从望远镜设备中观测的宇宙中恒星的高温膨胀过程相比,简直就是小巫见大巫了。国际天文学家合作研究发现,通过对宇宙深处数颗衰老膨胀的恒星及其周边环境的仔细观测,进一步揭开了宇宙中衰亡恒星——红巨星的真实面目;研究结果使我们可以清晰的预见数十亿年后地球末日来临时的情景:我们赖以生存的地球最终将面临  相似文献   

17.
据美国国家地理网站报道,天文学家近期发现了宇宙中最大的结构,其巨大程度甚至让现代宇宙学理论认为其不可能存在.根据来自斯隆数字巡天项目的数据,一个国际天文学家小组发现一个创纪录的类星体集群结构,其延伸超过40亿光年.所谓类星体即一类年轻的活动星系.相比之下,我们所在的银河系直径不过仅有数十万光年,而银河系所处的上一级结构,即室女星系团,其延伸也仅有数亿光年而已.该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中央兰开夏大学天文学家罗杰·克洛斯表示:"这项发现很大程度上是一个惊喜,因为它着实突破了我们所知晓的宇宙中最大结构的尺度."  相似文献   

18.
正美国宇航局“哈勃”太空望远镜发回最新图片显示,一个超大质量黑洞正在蚕食着一个星系。这个距离地球1.5亿光年星系名为“NGC 4696”。星系的中心区域在黑洞的作用下形成一种令人震撼的奇特形状。图片显示“NGC 4696”星系周围飘舞着许多美丽的丝状物。这些丝状物是由尘埃和电离氢组成。研究人员认为,这种形态是由星系中心的黑洞造成的。这个黑洞正在阻止“NGC 4696”星系形成新的恒星,并慢慢蚕食着这个星系。翻腾的  相似文献   

19.
<正>科学家发现了非常古老的类太阳恒星系统,它在宇宙产生之后不久就诞生了。整个恒星系统包括了5个地球大小的行星,科学家认为它孕育着远比我们的预期还要古老的星球生命。这个类太阳系统中的恒星名为开普勒-444,距离地球17光年,112亿岁。当这个类似太阳的恒星由原始气体和尘埃形成时,宇宙的年龄只是目前的五分之一。2015年1月,英国伯明翰大学的物理和天文学学院博士Tiago Campante领导的星震学科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2,(13):35-35
一个天文学家小组使用了来自欧洲空间局牛顿XMM空间望远镜的观测数据,发现了宇宙中超大质量黑洞的踪迹。该空间望远镜主要通过搜寻宇宙中X射线,并对其进行频谱分辨。科学家在调查结果中,探测到位于据地球4500万光年之外的NGC4151星系,其也被称为"西佛星系",意指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