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79 毫秒
1.
渝北区统景镇胜利村的农家女晏华是远近闻名的捕蛇能手,有着一手捉蛇如逮黄蟮的绝活,更奇的是,她被毒蛇咬后竟能伤口不肿,堪称“捕蛇奇人”近日记者专程前往统景山区,亲眼目睹了这位与蛇打交道的女人。其十多年练就的捕蛇本领让人佩服和惊叹。初识蛇女  相似文献   

2.
消失的记忆     
<正>镜头下的阿尔茨海默症阿尔茨海默症离我们并不遥远,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百年孤独》作者马尔克斯、幻想小说家特里·普拉切特等名人都是阿尔茨海默症患者。不少导演将镜头对准这一群体,拍摄了不少反映该疾病的影视作品。从这些作品中,可以感知遗忘的无奈与心酸。  相似文献   

3.
牛被红色激怒斗牛时用的披风应该是红色的或者色彩要鲜艳,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一种定论。牛更容易被红色激怒吗?绝对错误。使用红色披风同白色或绿色披风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牛的眼睛对颜色几乎缺乏辨别能力。脊椎动物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都比较差。但是牛对披风在斗牛士手中来回挥舞却十分敏感。印度的耍蛇把戏也是同样的情况,耍蛇人吹奏的笛声并不能使蛇高兴得跳起舞来,因为它们是聋子。它们的主要感官是嗅觉器官,但是笛子在耍蛇人手中的来回摆动却使它们兴奋起来,于是便翩翩起舞。人的嗅觉很不灵敏这种说法不对。人的嗅觉相当发达,我们的鼻子能…  相似文献   

4.
《科学大观园》2005,(20):32
现年35岁的尼朗贾恩·巴斯卡 是印度比哈尔邦兰契市人,他从小就 养成了吃蛇的怪癖,到现在为止近 30年时间中,他已吃下了超过4000 条毒蛇,其中包括不同类型的剧毒眼 镜蛇和金环蛇。巴斯卡回忆说,他第 一次吃蛇是在1977年,那时他还是 个7岁的小孩。巴斯卡说:“那是 1977年的一个雨季,我只有7岁大, 当时一条蛇紧紧咬住我不放,在我无 计可施的时候,开始反咬起这条蛇,  相似文献   

5.
<正>研究发现雄性霓虹箭毒蛙在占据新领地之后,会吃掉属于其他同类的窝卵。但这些雄性箭毒蛙在自己的领地之内则是非常称职的父亲,它们会照顾领地内所有的窝卵,即使它们在此前没有使任何窝卵受精。在动物界中,雄性霓虹箭毒蛙与其他物种的雄性并没有太大不同。同类相食行为和杀婴现象  相似文献   

6.
晨风 《科学大观园》2013,(23):28-29
数千万年之前的马曾经和蛇一样小,而蛇却和马一样大。而今随着全球气候变暖的加剧,这样的情景还有可能再现。这是一项新研究的成果.该研究认为温暖的气候将造就体型更小的哺乳动物。但却会让爬行动物变得更大。美国佛罗里达自然历史博物馆的古生物学家乔纳森·布洛奇表示:“你可以看到+这些生物的体型随着气候的变迁发生相应改变。”  相似文献   

7.
正生物地理学家发现,相隔遥远的两地存在类似的物种,并不只是大陆漂移的功劳,也是由于这些动植物确实具备"漂洋过海"的本领。新书《猴儿旅行记》以作者阿兰·迪·奎洛斯在墨西哥沙滇早谷中的一场搏斗开始。时值2000年6月,他和女友塔拉想把一条蛇从洞里弄出来,塔拉紧握蛇的七寸,而他伸手进洞抓住蛇身合力将这只爬行动物拽出了窝。"那是一段令人筋疲力尽的  相似文献   

8.
正一旦它们开始水生生活后,所有哺乳动物在过去约6000万年的时间里都朝着更大的体型进化。一般来说,水生哺乳动物的体型比它们陆地上血缘关系最近的亲属更为庞大。例如,最大海狮的个头是最大熊的两倍,而海牛比它们体型大小类似于猫的表亲岩狸重近500公斤。为了找出原因,研究人员观察  相似文献   

9.
人们通常认为中生代的哺乳动物(生活在大约2亿年至6千5百万年前)都是像老鼠一样大的小动物,它们昼伏夜出,以昆虫为食,委屈地生活在恐龙的阴影下。由于世界各地发现的中生代哺乳动物化石零散、稀少,对于它们的形态特征、演化关系以及相关问题的了解也非常有限。因此,中生代哺乳动物一直是古生物学研究的热点之一。近年来,在中国辽宁西部早白垩世地层中发现了三尖齿兽类、对齿兽类、多瘤齿兽类、后兽类和真兽类等五大类哺乳动物的多具完整骨架,为研究哺乳动物早期演化与分异、探讨它们的系统发育关系提供了可靠的化石证据,也使得辽西成为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杨文 《科学大观园》2007,(22):56-57
很多人知道"蛇语者"是从畅销小说《哈利·波特》开始的。这部充满魔幻色彩故事的主角是一个让人难忘的孩子:他有着非凡的魔法天赋以及一颗正义的心。还有,他是一个能听得懂蛇语的人。我们下面要讲述的一个特殊人物同哈利·波特颇有相似之处,他能够与人见人怕的毒蛇和巨蟒"打  相似文献   

11.
<正>美国伯克利劳伦斯国家实验室和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人员使用电子显微镜首次拍摄到了一种极小的细菌,该细菌的平均体积只有0.009立方微米。因而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小的生命形式,是自然界可能创造的最简单生命体。尽管科学家们对于是否存在这类组织已经争论了20多年,但此前却因没有用于发现它们的技术。据西班牙《阿贝赛报》报道,研究人员是在地下水样本中发现了这些细菌,并且认为它们既常见又奇特。这么说是符合逻辑的,  相似文献   

12.
数码摄像机一般都是拿来拍摄影片,或者偶尔拍拍一些静态照片。但是,除了这两样功能之外,数码摄像机还可以另当别“用”的。1.摄像头由于现在普通的数码摄像头的像素都在80万以上,做摄像头的话绝对比市面上10万像素30万像素的摄像头好百倍。实际使用中,一般使用1394线连接电脑,然后电脑认出数码摄像机。此时,将数码摄像机打到拍摄静态照片档,或者是数码摄像机拍摄档(由于机型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可参阅说明书)。这样,在“我的电脑”中会多一个摄像头设备,点击这个摄像头就可以看到当前数码摄像机镜头对准的画面了。就这么简单?不相信吗?打卡QQ…  相似文献   

13.
你可能无法想像,蛇既没有翅膀,也没有类似翼膜的附肢,它们怎么能够像鸟儿一样“飞翔”。然而,科学家研究发现,有些蛇不仅会飞,而且还是飞行高手。飞蛇摇动肋骨产生动力美国芝加哥大学的杰克·索卡8年来一直在对蛇的飞行能力进行研究。近日,索卡在一份专业杂志上揭示了飞蛇擅长飞行的原因。他说:“尽管飞蛇缺乏类似翼膜的附肢,但它们仍是技艺高深的飞行运动员。”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0,(23):28-29
<正>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一本名为《微观世界》的新书收纳了众多昆虫特写图片,而这些图片都是通过彩色电子扫描显微镜拍摄的。《微观世界》一书通过特写镜头向读者呈现一个神秘的世界,个别图片甚至被扩大了  相似文献   

15.
<正>美国摄影师亚伦·安萨罗夫用微距拍摄了一组僧帽水母作品。微距镜头下的僧帽水母呈现出绚烂的色彩和惊人的细节,让人很难将它们与海洋杀手联系在一起。  相似文献   

16.
<正>摄影师埃瑞米娜喜欢拍摄小动物,曾经拍摄过仓鼠系列和哈巴狗系列作品。之后,又将镜头对准刺猬。刺猬有鲜花、玩具陪伴,会画画、懂烘焙、能织毛衣,是个生活小能手,闲暇之余还能享受泡泡浴,生活充实而美好。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4,(11):16-18
穿山甲穿山甲体长约30~100厘米,有着大片的盘状鳞片,这是哺乳动物中不常见的。穿山甲生存在非洲和亚洲的部分地区。当受到威胁时,它们的身体就会圈成一团,鳞片就会充当盔甲。穿山甲的腿很短,但有锐利的爪子可以挖洞。一般只吃蚂蚁和白蚁,用强健的前肢爪掘开蚁洞,将鼻子深入洞里,用长舌舐食蚂蚁。穿山甲生存的威胁主要是栖息地遭破坏和盗猎,以获取野味和用作传统药材的鳞片。缅甸蟒蛇缅甸蟒蛇重约90千克,体长约6米,身体为奶油色或黄色,上面点缀着红色斑纹。这种蛇主要生活在亚洲草地、湿地和沼泽。缅甸蟒蛇的食性比较复杂,包括两栖动物、蜥蜴…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13,(20):60-61
现在的大部分鳄鱼都生活在淡水里,捕食哺乳动物和鱼类。但是它们的祖先却是完全不同的动物,有些为躲避食肉性恐龙的猎杀,能像狗一样在陆地上快速向前奔跑,而有些在开阔海域模仿鲸的行为举止。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进行的这项研究,向人们展示了这些远古鳄鱼的颌骨是经过怎样的进化,  相似文献   

19.
良文 《科学大观园》2006,(20):60-61
这个镜头反反复复拍了几次,每一次都使得围观的人群骚动不已。更有甚者,有人买通煽风的机械工人,钻到通风管道里,从镂空的铁板下面往上看,为的就是一睹为快。拍摄之后,围观的人们拥挤着,竞相请玛丽莲·梦露签名,而她则乐此不疲。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4,(17):76-77
<正>野生动物摄影师威尔·布拉德-卢卡斯在非洲博茨瓦纳的马卡迪卡迪地区,对一个狐獴家族进行了六周的拍摄。在当地有三个狐獴家族会与人类有所互动。狐獴通常情况下非常警觉,但这些小家伙却对人类毫无恐惧,它们把玩相机时似乎比摄影师还开心:萌态十足的它们还将摄影师的头当作为"瞭望台",时刻不停地警惕……威尔说,"我喜欢狐獴,而且很享受非洲之旅。幸运的是,英国人跟我一样对狐獴着迷,我看到有许多人都非常喜欢欣赏我的作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