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主要运用C-带技术研究了滇池两种类型鲫鱼的染色体,表明:1.低背型鲫鱼确具一对X、Y性染色体,X以短臂由结构异染色质构成为主要特征,但也可根据长度和着丝点位置识别;Y还不能被准确识别,但可确信它比X染色体小得多。2.高背型鲫鱼有162条染色体,其中包括3条X染色体和10±个超数染色体;可初步把它判定为核型上经受了重大改变的、进行产雌孤雌生殖的三倍体种群。  相似文献   

2.
人体的细胞内有23对总共46条染色体。其他动物,例如黑猩猩有24对(48条)染色体,犬有39对(78条)染色体。 但是.人类同黑猩猩和犬一样,都有一对十分特别的染色体。男性和女性的这对染色体不同。女性具有的这对特殊染色体是由两条X染色。体配对而成。而男性的这对特殊染色体是由一条X染色体和一条Y染色体配对而成。男性的这对染色体就像是一只脚穿了皮鞋.另一只脚穿了布鞋。 男女都具有的X染色体上包含有1098个基因.而只有男性才具有的Y染色体上只包含有78个基因。不过.说起来男性倒要比女性多出78个不同的基因。 本文欲根据最新的基因科学.追根究底,探究一下X染色体和Y染色体究竟是怎么回事。[编者按]  相似文献   

3.
研究了两个有瓣蝇种的细胞遗传学特征。结果表明:棕尾别麻蝇核型为2n=12,8M+2SM+2m,XX/XY,性染色体为微小的点状;C带主要分布于常染色体的着丝粒和次缢痕,性染色体Y普遍深染而X淡染;G带数(2n)为88条。铜绿蝇核型为2n=12,12M,XX/XY;常染色体以中央型C带为主,性染色体呈不同程度的深染;G带数(2n)为107条(雄)或110条(雌)。两蝇种染色体均存在多个随体,C带带型呈分散、杂合、多态或不稳定性。结合有关资料,探讨了有瓣蝇类演化的细胞遗传学机制。  相似文献   

4.
家兔生长发育快,繁殖性能高。但其经济价值母免高于公兔,因此养兔户都希望生雌兔。家兔体细胞中除21对常染色体外,还有一对性染色体。公兔的性染色体是X Y,母兔的性染色体是X X。成年公兔性细胞经减数分裂后形成精子,有两种类型,一种是n+X另一种是n+Y。母兔只产生一种n+X  相似文献   

5.
沙伟  石晶  赵宝杰 《贵州科学》2001,19(4):65-67
本文对中国东北地钱MarchantiapolymorphaL .进行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地钱的雌、雄配子体的染色体数目均为n =9,其中各具一条性染色体。按李懋学 (1985 )、Inoue(1983)及洪德元 (1998)的标准 ,雄配子体的核型公式为K(n) =9=Y 7m t,或K(n) =9=Y 7V m ,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n =9=2L 2M2 4M1 S ,核型为“2A”型 ,染色体总长度为 16 .993μm ,雌配子体的核型公式为K(n) =9=X 7m t,或K(n)=9=X 7V m ,染色体染色体相对长度组成为n =9=L 5M 2 2M1 S ,核型为“2A”型 ,染色体总长度为12 .5 31μm。目前国内尚未见到地钱染色体核型分析的报道  相似文献   

6.
鼠耳蝠属两种蝙蝠的核型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报道了贵州不同地貌下的两种鼠耳蝠(中华鼠耳蝠和水鼠耳蝠)的染色体核型,它们的染色体数均为2n=44,NF=50,常染色体都由4对M型的近中着丝粒染色体和17对T型的端着丝粒染色体组成,性染色体为XY决定,且X为M型近中着丝粒染色体,Y为T型端着丝粒染色体。研究证明鼠耳蝠动物的核型在该属内具有极端的保守性。  相似文献   

7.
关于牛(Bos taures)的染色体(2n=60)已由Krallinger(1927)确定。Sasaki等(1962)认为牛的所有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为亚中着丝点染色体,Y为近中着丝点到亚中着丝点染色体。Hansen(1972)用Q带鉴定牛的染色体认为,X染色体的着丝点区为黑色,其长臂中部有一暗带,即X染色体的次缢痕。1979年,四川大学生物系陈文元等用G带鉴定牛的染色体认为,常染色体皆为近端着丝点染色体,性染色体X  相似文献   

8.
 据美国《新科学家》周刊1999年12月4日报道: 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的研究人员已能够可靠地将含有X染色体的精子和含有Y染色体的精子区分并分离出来, 这样就可以使哺乳动物后代的性别通过人工授精得到选择。例如为了增加牛奶的产量, 畜牧场就可以选择多出生一些母牛。这种方法的关键是采用一种染料为精子着色, 精子细胞随性染色体的不同(是XX还是XY)其色彩就稍有不同。着上色的精子产生微弱的电荷, 然后用一束激光检测精子颜色的不同, 在精子通过一块静电板时, 带X染色体的精子和带Y染色体的精子就会“分道扬镳”, 分别向各自的容器运动。  相似文献   

9.
茅矛  陈竺 《华东科技》1998,(6):16-18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的24条染色体(22条常染色体和X、Y两条性染色体)上全部DNA所携带的遗传信息的总和。人类基因组计划(Human Genome Project,HGP)是美国科学家、诺贝尔奖获得者Renato Dulbecco于1986年在《科学(Sci-ence)》杂志上发表的短文中率先提出的,旨在阐明人类基因组3×10~9核苷酸的序列,识别其中的8-10万个基因,破  相似文献   

10.
由麦洼牦牛(公26,母8)颈静脉采血,经Brdu处理,结合胰酶G显带法,制备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标本,绘制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模式图,并进行染色体区带划分和命名。结果是牦牛常染色体均为近端点着丝粒染色体,X、Y染色体为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单套染色体的G带数(含X、Y染色体)为641条,划分为108个区,牦牛染色体高分辨G带带型同普通牛染色体G带带型以及高分辨R带带型相比较,其X染色体基本相似,而Y染色体和常染色体有较大差异,这对今后深入探讨牦牛的雄性不育是有意义的。  相似文献   

11.
葎草是具有XX/XY1Y2性染色体系统的雌雄异株植物,是研究植物性染色体演化的模式材料之一.利用染色体显微分离技术从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中将单条染色体进行了显微分离及DOP-PCR(Degenerate oligonucleotide primer-PCR)扩增,并构建了单染色体DOP-PCR扩增产物的荧光探针,对葎草根尖有丝分裂中期分裂相染色体进行了荧光原位杂交,其结果表明荧光信号分布在所有的染色体上,表明所建立的技术体系能够成功分离葎草单染色体并进行DNA扩增.本研究结果为进一步进行葎草X,Y染色体的细胞及分子生物学研究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12.
研究昆虫染色体一般选择在生殖细胞减数分裂阶段.七星瓢虫初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计数为2n=16+X,减数分裂中期,n=8、n=8+X,染色体形态多为短棒状(参见照片).其性染色体是属XD型,雌性XX,为同配性别,雄性为异配性别,即X0(2n—1).昆虫染色体数量、组型,以及减数分裂的配对情况均与分类学亲缘关系有相关性,是昆虫正确鉴定和系统分类的重要参考.  相似文献   

13.
<正>芬兰赫尔辛基大学的科学家研究发现,男性普遍比女性高与男女两性的X染色体数量有关。众所周知,女性有两条X染色体,男性则只有一条,而阻碍软骨发育的基因恰好位于X染色体,即女性阻碍软骨发育的基因强度是男性的两倍,一旦软骨停止生长,身高也就不再会增长。  相似文献   

14.
采用外周血淋巴细胞培养法和常规染色体分析技术,对青海省藏犬的染色体核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藏犬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2n=78,NF=80,按形态可分为39对,除性染色体X和Y为中着丝粒(M)染色体外,其它38对常染色体均为端着丝粒(T)染色体。  相似文献   

15.
丽斑麻蜥(Eremias argus argus)的染色体数2n=38=34I+2m+ZW,即有19对染色体,全为T型。其中常染色体18对,性染色体一对。在18对常染色体中有17对为端部着丝点大染色体,1对为点状小染色体,一对性染色体为ZW型。经BSG法显带处理后,全部染色体都具着丝点C带,另有4对具端粒C带。将丽斑麻蜥与其近缘种山地麻蜥的染色体核型相比较,前者有性染色体,后者则无性染色体,差别显著,这表明该种在核型上更进化一些。同时讨论了麻蜥属与草蜥属的某些种在进化中的关系。  相似文献   

16.
通过对人口资料的分析,得出一个结论:男女人口之间存在着寿命的差异,即男性人口的寿命比女性人口的短,其根本原因在于男;女之间存在着性染色体的不同,性染色体对人口寿命具有一定的遗传效应,在政党情况下X染色体对人口寿命有延长作用。  相似文献   

17.
蝘蜒的染色体数为2n=30,包括6对大型中部着丝粒染色体,8对小型点状染色体和1对性染色体:雄性异配(xy).BSG显带处理后,6对大型染色体和性染色体均显示明显的着丝粒带.1对NORs定位于NO.8小型点状染色体,从核型、带型特征上看,该种可能是石龙子科中的原始种类.  相似文献   

18.
舍蝇染色体组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9.
本文对舍蝇的染色体组型进行了分析研究,绘制了组型模式图。舍蝇的染色体组型2n=12,染色体臂数为24(N.F),配成六对。五对染色体属于中部和亚中部着丝粒染色体,其中有一对为异型染色体(X、Y)。舍蝇染色体组型的分析为研究其他家蝇的分类,亲缘关系提供了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20.
家蚕染色体的C-带及其扫描电镜的初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家蚕早期胚为材料,对有丝分裂染色体进行了C-带的研究以及扫描电镜的观察.结果表明大多数分裂相都显示染色体上有C-带,其中4条染色体上常有C-带深染;性染色体中Z染色体亚端部普遍显示有C-带.表明家蚕染色体C-带可能属于非着丝粒型C-带,与其弥散型着丝粒理论相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