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浪漫爱情能够使我们大脑的奖励系统发生一系列复杂变化。你是否经历过恋爱的过程,从迷恋某个人到坠入爱河这一过程看起来如此的理所当然。但是前人的研究表明,恋人之间的爱与朋友之间的爱有天壤之别。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是如何做到如此巨大的情感飞跃?换句话说,是什么改变了我们的大脑,让我们陷入深深的爱河里?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家Stephanie Cacioppo在过去10年间一直在对浪漫爱情的神经机制进行研究,她解释道,在这个过程中大  相似文献   

2.
我们的记忆竟然也会说谎。从各种讲述、家庭照片和电视录像画面中, 大脑拼凑出我们的记忆。神经学家和心理学家发现,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头脑里到底发生了一些什么事。所谓的“我”,好像必须让自己迷惑,目的就是为了克服现实。  相似文献   

3.
人体是一个整体,本身就是一个自我平衡系统,这个最高平衡系统就是大脑中枢系统,是按照遗传基因程序大脑中枢通过外周神经指挥我们的内脏肢体。平衡针灸就是利用人体的自我平衡系统,通过针剌神经靶点在大脑中枢靶位调控下,达到机体新的平衡。——王文远  相似文献   

4.
<正>不久前,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的科学家们发现了大脑的一个关键区域,该区域能够在对话过程中识别某些特殊的声音,从而帮助预测接下来对方要说的是什么单词。未来,类似谷歌、脸书这样的高技术公司或许将有望利用这项技术研发出某种设备,能够直接"阅读"用户的思想。这项研究的第一作者,英国纽卡斯尔大学神经心理学家克里斯·佩  相似文献   

5.
许珍 《科学大观园》2011,(22):80-80
对很多人而言抑郁症就像熟悉的陌生人。人们提起这种"心病"时常常带有某些偏见——认为都是想不开惹的祸。但事实上抑郁症绝非仅仅是心病,更有其复杂的生物学原因,甚至和基因、遗传有着密切的关系。如果可以透视监测一个人大脑的变化,就会发现抑郁症发病时,其大脑纵横交错的神经传感系统某处正表现出信息通路不畅。因而芬兰发明了一种可以通过"照亮"大脑来激活大脑功能并改善神经递质的分泌,有效缓解抑郁症状的亮光耳机。  相似文献   

6.
《科学大观园》2006,(9):49-50
据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莱恩博士的研究:在最近40年间,自认“非常幸福”的美国人一直呈下降趋势。经典精神分析理论认为幸福来源于压抑的解除,行为认知学派认为幸福是对积极思维的现实奖励,人本主义则认为幸福是伴随自我实现而产生的一种满足的体验。科学家们还试图揭开产生幸福感的生理基础,精神心理学家们试图发现大脑中供幸福栖居的区域或褶皱,因为他们认定幸福是一种主观的东西,其生理机制无疑根植于大脑中心,而实际上他们也已通过实验证实:幸福者的大脑左前方叶显示出的“脑电流”更强,相反在大脑右前方叶中显示出较强的“脑电流”多是那些…  相似文献   

7.
赵路 《科学大观园》2012,(16):69-69
我们的大脑会在一生的时间里持续产生神经细胞吗?这是科学史上争论最激烈的问题之一。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科学研究已经暗示了这种可能性,但直到20世纪90年代末期,科学家才证实这种被称为神经发生的新的神经细胞的诞生发生在成年灵长类动物和人类的大脑中。然而如今一项令人惊讶的新研究表明,在人脑的嗅球中,新的神经细胞或许能够生成,但却无法存活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14,(22):40-41
2014诺贝尔奖生理学或医学奖得主为:美国科学家约翰-欧基夫,挪威科学家梅-布莱特-莫索尔以及挪威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以奖励他们在"发现了大脑中形成定位系统的细胞"方面所做的贡献。大脑内的定位系统能让我们在空间中实现定位,揭示了高等认知能力的细脆层面机制。对大脑定位系统机制的发现颠覆了我们此前的认识,显示了特定的细胞群相互协同工作达成更加高等的认知功能。  相似文献   

9.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使我们能够组织并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0.
罗磊 《科学大观园》2010,(18):80-80
一项研究揭示了我们的大脑是如何整合概念的,进而使我们能够组织,理解这个世界。它通过行为和神经成像技术,阐释了概念知识是如何在人类大脑中成像并指导人类做出决定。  相似文献   

11.
大脑暗能量     
长期以来,神经科学家认为,当我们休息时,大脑中的神经回路处于关闭状态。然而现已证实,当我们在休息时——比如坐在椅子上发呆、躺在床上睡觉,或接受了麻醉,大脑的各个脑区之间仍在不停地传递信息。这种不间断的信息传递被称作大脑的默认模式,它所消耗的能量是我们有意识地对其他外在刺激作出反应时所耗能量的20倍。实际上,我们有意识去做的大多数事件,比如吃饭和演讲等,都是对大脑默认模式下基准神经活动的背  相似文献   

12.
<正>人脑常被描述为宇宙中最复杂的物件。这样看来,实验室培养皿中豌豆大小的一团脑细胞对神经科学家大概没什么用,然而许多研究人员却热衷于培养这种有趣的生物系统。这种通常被称作"迷你大脑"被官方名称为"类大脑"。有了类大脑,研究人员便可以针对人脑的发育过程开展实验,而这是无法通过真正的人脑实现的。  相似文献   

13.
<正>人类的大脑具有最复杂的结构,令人叹为观止。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专家们已经开始揭开它的一些奥秘。下面就是关于人类大脑的8个问题和神经科学的最新发现。1.人的记忆由什么构成?记忆是人进行思维的基本要素。每当人们执行一项任务,通过语言进行交流或者是阐明最简单的概念时,都要使用自己所获得的知识。然而,长期以来,有关记忆的物理形式一直是个谜。当载入新的记忆时,大脑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8,10(5):44-47
大脑是结构与机能极其复杂的系统。脑科学的研究是当前生命科学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其终极目标是破解智力起源与意识本质。近年来,脑科学研究已取得重大的进展。分子神经生物学从基因和生物大分子的角度,对神经活动基本过程的分子调控机制进行了探索。  相似文献   

15.
在科学社会学中,核心的研究领域是关于科学奖励系统的研究。美国科学社会学家杰里·加斯顿的《英美科学界的奖励系统》(The Reward System in British and American Science.John Wiley&Sons.1078)一书以其对英美两国物理学、化学和生物学共同体之奖励系统的深入研究,而成为科学社会学中的“重要文献”。关于科学奖励系统的研究揭示了科学做为一种  相似文献   

16.
<正>大脑植入物是人们在科幻电影中经常看到的内容之一,不过科学家已经能将这一情节转化为现实。美国哈佛大学研究人员新研制一种可注射性大脑网眼结构,直接记录大脑电信号的变化,甚至能探测到单个大脑细胞等级的变化。这种网眼探头具有广泛  相似文献   

17.
<正>研究人员成功地在表达DCX蛋白的神经元中检测到了各种标记物。大量的神经元表达DCX蛋白,同时他们还表达代表不同成熟阶段的标记物,表明在成人大脑中,确实存在大量的新生神经元。3月26日,来自西班牙的研究团队在成年人的大脑中发现了大量的新生神经元,其中年龄最大的  相似文献   

18.
正人类13岁时大脑达到巅峰状态,此后负责记忆和学习的海马体就将停止生成新的神经细胞。一份3月7日发表在权威期刊《自然》上的研究得出上述颠覆性结论。科学家在18岁以上成人的大脑中未发现新的神经元。他们在1岁以下婴儿、7岁以及13岁儿童的大脑样本中发现部分新生神经元。研究认为,人类海马体在胎儿期发  相似文献   

19.
<正>去年,作家刘慈欣被授予2018年克拉克想象力服务社会奖。克拉克始终认为,人类构造未来最强大的武器就是想象力。而刘慈欣也认为,太空仍是人类想象力最好的去向。以下是刘慈欣的获奖致辞。这个奖项是对想象力的奖励。想象力存在的意义远超出我们的想象。有历史学家说过,人类之所以能够超越地球上的其他物种建立文明,主要是因为他们能够在自己的大脑中创造出现实中不存在的东西。在未来,当人工智能拥有超过  相似文献   

20.
跨期选择是对不同时间产生的结果进行权衡的决策过程。该过程不仅涉及到获益,往往也涉及到损失。以往对跨期选择神经机制的影像学研究主要集中在获益情境,而损失条件下的神经机制仍属未知。在本研究中,我们采用事件相关fMRI技术,通过获益和损失对称设计的两个决策任务,考察了跨期选择的神经机制。研究发现,对获得和损失进行折扣的神经机制并不对称。一般来说,当被试对未来的获得与损失进行选择时,侧额叶和后顶叶区域都发生了激活;但在折扣损失时,不仅这两个区域的脑激活更强,脑岛、丘脑、背侧纹状体等区域也显著激活。其次,如果被试需要对即刻获得选项进行选择时,后扣带回和内侧前额叶皮质都会发生激活;而在折扣损失时,前扣带回、脑岛和额上回都会发生激活。这些结果说明,人类的大脑对未来损失比对未来的获得更加敏感,而这可能是由诸如恐惧、厌恶之类的负性情绪所驱动的。这一研究结果为揭开跨期选择时间折扣的神经机制提供了新的证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