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科学大观园》2005,(16):58
科学家们日前发现了地球物种大灭绝的规律,从而得出一个可怕的结论:地球生物随时可能会再经历一次物种大灭绝!地球在遥远的过去发生过多次物种大灭绝,这些灭绝一次次将地球生物推向绝境。科学家发现,物种灭绝并不是源于什么突发事件,而是有规律可循的。科学家研究了数千种水生生物化石,分析了这些生物在过去5亿年里多  相似文献   

2.
正从地质学角度看,人类文明与自然生态碰撞导致的新一次物种大灭绝发生在须臾之间,但地球与人类因此受到的伤害永远无法逆转。擅长雄辩、文字意蕴深长的伊丽莎白·科尔伯特是当前著名的科普作家之一,现为《纽约客》杂志特约撰稿人的她,在其出版新书的《第六次灭绝:非同寻常的历史》中,试图将人类文明与生态系统发生冲撞后的声音传送给整个世界,从安第斯山脉、亚马逊雨林、大堡礁,一  相似文献   

3.
<正>逐渐暖化且缺氧的海水考验着海洋物种的生存能力,并驱使其向两极移动,引发海洋物种、特别是极地物种的灭绝危机。每一次物种大灭绝,背后都像是有一个程序员在给地球调参,对着地球生态系统左调右控,在漫长的地质尺度下雕刻着这个星球的温度与脾气。前五次物种大灭绝中,各物种相继涌现又渐次退场,三叶虫、奇虾、恐龙,以及现正当年的哺乳动物,你方唱罢我登场。  相似文献   

4.
在地质史上,由于地质变化和大灾变,生物经历过5次自然大灭绝。现在,因人类活动造成的影响,物种灭绝速度比自然灭绝速度快了1000倍,地球进入第6次大灭绝时期。  相似文献   

5.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23):29-30
一些小型鲨鱼在远古海洋中遨游的时间比科学家原先预计的要长得多。科学家发现,它们一直存活到了1.2亿年前。这表明深海环境可能在大灭绝事件中为许多掠食者提供了晓护所。在大约2.52亿年前,地球上有大约90%的海洋生物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6.
地球生命已历经5次由极端自然现象引起的生物多样性大规模"灭绝"事件.现今,许多专家警告说,第六次大灭绝危机正在发生,而这一次完全是由人类活动造成的. 美国夏威夷大学马诺阿分校和法国巴黎国家自然历史博物馆的生物学家最近在《生物学评论》杂志上发表了对这一持续灭绝事件证据的全面评估.  相似文献   

7.
正中、英古生物学者历时10年,就地球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生物灭绝事件展开研究,最终发现:大灭绝后1000万年,湖泊、森林等陆地生态系统才明显恢复。在已知地球历史上,曾出现5次生物大灭绝事件。发生在2.52亿年前的二叠纪末生物大灭绝,是规模最大的一次。这次大灭绝,让超过80%的海洋生物和75%的陆地生物迅速灭亡。此后,地球上演化出一直持续至今的现代生物群。  相似文献   

8.
正记者日前从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获悉,一个由中国、澳大利亚、美国等多国古生物学者组成的研究团队,新近发现4亿多年前地球史上出现的首次生物大灭绝事件,仅发生在短短20万年之间。这一成果,为人类精确研究大灭绝的成因和发生机制提供了重要依据。在已知地球历史上,共发生过5次全球性的大规模集群灭绝事件。发生在4亿多年前奥陶纪末的生物大灭绝是其中第一次。这次大灭绝重创了海洋生态系  相似文献   

9.
文龙 《科学大观园》2013,(10):48-49
根据美国科学家进行的一项新研究,发生在2亿年前的一系列大规模火山喷发曾吞噬地球上多达一半的生命。科学家在研究中对从美国、北非等地区收集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确定这些火山喷发的具体时间,最终证明2亿年前的物种大灭绝与大规模火山喷发有关。研究人员表示大规模火山喷发可导致气候突然变化,致使很多生物无法适应。火山喷发导致的气候变化可能与人类活动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20,(3):52-53
正中国最后发现白鲟自然繁殖是在20世纪90年代初,2003年至今没有发现白鲟,也没有人工养殖个体存留。刚刚跨入2020年,一个令人遗憾和难过的消息传来:长江特有物种、被誉为"中国淡水鱼之王"的长江白鲟被宣布灭绝了。近日,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长江水产研究所首席科学家、研究员危起伟等在国际学术期刊《整体环境科学》发布一篇研究论文透露:"长江白鲟灭绝。"这意味着中国长江又一特有物种消失。  相似文献   

11.
任天 《科学大观园》2013,(13):29-30
地球在2.52亿年前曾发生过一次最大规模的灭绝事件,地球上的生命几乎消失殆尽。但科学家们近日发现了生存在灭绝事件过后1000万年时期的恐龙祖先化石。科学家在坦桑尼亚、赞比亚和南极洲进行了7次考察,发现了一些最早的前恐龙生物的化石。这些化石或许可以告诉我们,草食性生物是如何最终演化成为恐龙,又是如何在2.52亿年前的大灭绝事件之后与其他动物展开竞争的答案。  相似文献   

12.
<正>全球超过15000名科学家联名发布了一份《致人类警告信》,提醒众人地球正身处险境。气候变化、沙漠化、淡水减少、物种灭绝、人口爆炸式增长……都在对人类与地球的未来造成威胁。这封警告信最初撰写于1992年,由包括大多数在世诺奖得主在内的1500名科学家签署。信中指出,我们对自然世界的影响很可能导致"人类的悲惨结局",并对地球  相似文献   

13.
正2014年第六期"北京科学哲学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刘晓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生物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报告。李建会教授介绍了生物学哲学的建制历程及该学科在21世纪的成长态势,总结了国际生物学哲学的三大研究进路以及国际生物学哲学聚焦的十大具体问题:第一,自主论和分支之争;第二,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第三,进化论的适应主义解释之争;第四,进化论统计特征的困扰;第五,进化与进步之分;第六,物种概念  相似文献   

14.
<正>2014年第六期"北京科学哲学论坛"于10月18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主楼A802会议室举行。论坛由刘晓力教授主持,北京师范大学李建会教授做了题为《国际生物学哲学发展趋势》的报告。李建会教授介绍了生物学哲学的建制历程及该学科在21世纪的成长态势,总结了国际生物学哲学的三大研究进路以及国际生物学哲学聚焦的十大具体问题:第一,自主论和分支之争;第二,自然选择的单位是什么;第三,进化论的适应主义解释之争;第四,进化论统计特征的困扰;第五,进化与进步之分;第六,物种概念  相似文献   

15.
正牛津大学的生物化学家艾莉森·伍拉德博士表示,恐龙数百万年前主宰着地球,随后灭绝,但它们可借助鸟的DNA复活,理论上可能重造恐龙物种和长毛象。这位科学家认为,通过识别和修改现代鸟类DNA内的某些基因,科学家可以"设计"这些史前动物的基因组。这个理论和好莱坞大片《侏罗纪公园》的情节相似。在史蒂文·斯皮尔伯格执导的这个电影系列中,遗传  相似文献   

16.
影像     
正更强探索无极限登顶"地球之巅",为珠峰再"量身高";"雪龙2"号第三次出发,执行第37次南极考察任务;"奋斗者"号全海深载人潜水器成功完成万米海试……过去的一年中,中国科学家及广大科技工作者自立自强,再度向极限发起"挑战",不断向科学技术深度和广度进军。  相似文献   

17.
科学家近日确认了一个生活在越南的新种蜥蜴,其头部呈亮丽的蓝色。在之前的研究中,该物种被误认为是另一物种。这种蜥蜴学名为Calotes bachae,长期以来一直被认为是另一种生活于缅甸和泰国的蓝蜥蜴。通过遗传分析方法,以及对体型和鳞片特征的重新鉴定,最终科学家确认这是一个新的物种。研究论文的第一作者蒂莫·哈特曼说,若是第一次见到这种蜥蜴,你很容易把它和另一种头部呈蓝色的蜥蜴混同  相似文献   

18.
雷景 《科学大观园》2014,(23):30-31
<正>已经灭绝的古老动物还可能复活吗?许多科研项目正试图使消失的物种起死回生。目前,科学家们几乎已经成功复活了一种青蛙和一种山羊。被称作"胃育溪蟾"的澳洲青蛙1983年在地球上灭绝,而它们唯一留下的东西就是被人类保存起来的一些机体组织。人类曾经扰乱它们的栖息地,并把对它们而言具有致死性的真菌传播给它们。负责"拉扎勒斯计划"的科学家迈克尔·马尼奥表示:"但是胃育溪蟾的灭绝不会是  相似文献   

19.
肩负使命     
正一次次刷新人类认知极限的物理大师杨振宁,第一位获得诺贝尔科学奖项的中国本土科学家屠呦呦,隐姓埋名数十年的"两弹一星"功勋,突破技术封锁实现上天入地的"天宫二号""蛟龙号"的科学家,还有离开上海扎根大西北数十年的"西迁"教授们……除了创新、探索未知,他们身怀浓厚的家国情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深沉的历史使命感,敢于自信、敢于坚守、敢为人先的精神激励着青年一代奋勇前进。  相似文献   

20.
正几千年前的古希腊数学家对立体形态进行了分类,包括柏拉图在内。此后,科学家只发现几个几何立体形态,最后一次是在400年前。但而今的美国科学家认为,他们发现了第四种等边凸多面体,被称之为"戈德堡多面体"。这种新立体形态的发现要感谢人眼中天然出现的形态。戈德堡多面体的发现可能促使科学家发现数量无限的类似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