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正>今年1月,英国气象局称,在向厄尔尼诺气候模式转变的推动下,全球气温飙升可能使2024年成为全球升温首次超过1.5℃的一年。科学家警告说,这将是地球的颠覆性时刻。明年,我们可能仍住在与此时此刻同样的房子里,开着同样的车,做着同样的工作。英国《新科学家》网站6月7日报道称,但从某方面来说,那时的地球可能已经不可挽回地发生了变化。  相似文献   

2.
在今天的会上 ,我们听到了许多有关迅速发展着的信息技术将会怎样影响世界前途的知识丰富的见解。这些见解提供了种种可能世界的选择菜单。这些预言和预测通常都伴随着对这种种未来将给人类带来的好、坏之结果的评价说明。我想谈谈同样的话题 ,我将重复大卫·格兰特 ,亚历山大·辛格及亚瑟·克拉克的一些说法 ,但是用略微不同的方法。从某种重要的意义上讲 ,预言将来并不是我们所面临的真正任务。毕竟我们 ,至少是我们中间年纪较轻的人 ,将成为未来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任务不是预言未来 ,我们的任务是设计可持续的、可接受的未来世界 ,并…  相似文献   

3.
魂在何处     
向阳 《科学大观园》2005,(10):32-33
没有人否认人在活着的时候是有灵魂的,换句话说是有意识和思想的。但是,人死后有没有灵魂却可能自人类产生以来就开始了对这一问题的争论,而且到今天仍无明确答案。好在随着一盏盏科学明灯的点亮,我们已经开始有了倾向性的看法。灵魂重约21克?人死后有灵魂的说法几乎在人类生活的方方面面都有体现,比如为死人  相似文献   

4.
正气味影响了蚊子的选择,它们会将一些特定气味与不愉快的感觉联系起来。有种说法认为,蚊子老叮咬你是因为你散发的气味"更甜",这可能没错。美国科学家发现,蚊子能迅速学会识别并记住让其不愉快的人的气味。这一发现可能对预防蚊子叮咬以及防止其传播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科学大观园》2006,(13):36
扬起眉毛看到喜欢的人,你我都会不自觉地扬眉或低眉。当然,如果对方对你也有好感,他也会有相同的表现。这一肢体语言随时都会在不同年龄层的异性之间出现。不过,你要观察到这个动作,并不那么容易,因为它从出现到结束,只有短短的1/5秒,因此这种下意识的“眉目传情”往往被人忽略。嘴唇微启如果一个人喜欢你,他或她在面对你时,唇部会有瞬间的机械性的开启。这个动作同样非常细微,不容易看到,但是,如果你是一个很细心的人,观察到这个变化也并不是没有可能。立正站立如果一位男士面对你笔直地站着,并且衣着得体,肩膀自然下垂,这说明他想向你展示…  相似文献   

6.
牛被红色激怒斗牛时用的披风应该是红色的或者色彩要鲜艳,这种说法几乎成为一种定论。牛更容易被红色激怒吗?绝对错误。使用红色披风同白色或绿色披风的效果是一样的,因为牛的眼睛对颜色几乎缺乏辨别能力。脊椎动物对颜色的辨别能力都比较差。但是牛对披风在斗牛士手中来回挥舞却十分敏感。印度的耍蛇把戏也是同样的情况,耍蛇人吹奏的笛声并不能使蛇高兴得跳起舞来,因为它们是聋子。它们的主要感官是嗅觉器官,但是笛子在耍蛇人手中的来回摆动却使它们兴奋起来,于是便翩翩起舞。人的嗅觉很不灵敏这种说法不对。人的嗅觉相当发达,我们的鼻子能…  相似文献   

7.
曹燕 《科学大观园》2011,(14):55-56
霍元甲的死因大致有两种说法。一说是被日本人害死的。据说霍元甲去世后,朋友们拿着日本医生开的药拿去化验,发现这是一种慢性烂肺毒药,这才知道是日本人暗下了毒手。支持这种说法且影响最大的是当时的武侠小说作家平江不肖生笔下的《霍元甲之死》。著名武侠小说家平江不肖生先于1912年出版《拳术》和《近代侠义英雄传》两部作品,他在这两部作品里栩栩如生地描写了霍元甲是如何被日本医生秋  相似文献   

8.
《科学大观园》2007,(13):14
对于空气清新剂来说,可能没有几个家庭没用过,不管是喷雾型的还是小铁盒的,不管是一两元一个的还是十几元一瓶的,很多人都习惯把它作为消除家里异味或者清新空气的主要帮手,尤其是在很多家庭的卫生  相似文献   

9.
微风轻拂的清晨,漫步在林间的小路上,一边呼吸着新鲜的空气,一边聆听着鸟儿欢乐的歌唱,可以想象,这样的生活是每个人所向往的。然而,生活在都市中的人们,时刻笼罩在噪音的乌云当中,如何根除这一影响人们生活和健康的顽疾,成为建筑声学专家的重要研究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0.
《科学大观园》2011,(3):16-17
很多人只要一有点不舒服就会寻求药物的帮助,但近来的很多研究都发现,适当的饮食和运动才是对付疾病的最好办法。科学家就7种常见疾病,提出了不用药物就能治好疾病的方法。他们认为,对于治疗这些疾病,非药理学方法可能和药物治疗同样有效。这7种疾病如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7,(13):16-17
“人之有脚,犹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中医典籍上的这一记载,加之“足疗可治百病”的民间说法,让足疗这一新兴行业瞬间红遍全国。在陕西咸阳,足疗成了支柱产业,市委书记亲自做该行业的“形象代  相似文献   

12.
“十九世纪施旺和施莱登发现了细胞”这一说法在恩格斯著作中出现了六处。我在一篇文章中复述了恩格斯上述说法。韩增禄不同意这种说法,却硬要说我“公然曲解”了恩格斯上述说法,这就很奇怪了。“复述”怎么会是“曲解”呢? 恩格斯当然知道不是施旺和施莱登首先观察到  相似文献   

13.
正植物会说话,这件事是真的。你的头脑中是不是浮现出这样的画面:两棵树交头接耳,两朵花凑在一起絮絮叨叨?这未免太异想天开了。不过真相究竟是怎样的呢?人要说话。人多的时候就叽叽喳喳讲个不停,一个人时也要自言自语。按认知心理学家Stevem Pinker的说法,人类是用"心语  相似文献   

14.
《科学大观园》2012,(17):12-13
一、歪着脖子打电话 从生理结构来讲。人体的颈椎侧弯的角度不可能太大。要夹住手机或话筒,需要颈椎比平时做出很大的努力才能完成。颈椎一侧的肌肉被动牵拉,而另一侧的肌肉则要极力收缩。筋膜和韧带也是同样,而颈椎几乎所有的小关节都处于最大活动范围,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极易诱发颈椎病。  相似文献   

15.
意大利著名经济学家维佛列多·巴瑞多研究发现,在意大利,80%的财富为20%的人所拥有,并且这种趋势在全世界存在着普遍性——这就是著名的“80/20”原理。后来人们发现,在社会中有许多事物的发展,都不同程度地遵循这一规律。目前,国内外很多专家正在运用这一原理来研究、解释相关的课题。我们将其引伸到日常生活领域,同样不失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6.
比利时列日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人在濒死时触发的生理机制会让人的感触更加敏锐,不仅是对个人经历中过去事件的想象,对真实事件的情况也同样如此。看到眼前出现亮光,感觉自己正穿越隧道,或者感觉自己正脱离自己的身躯,这些感受都是一种所谓"濒死体验"的现象中典型的感受。这是当人即将死亡时可能体验到的感受。这是人脑的原因?还是一种生理防御机制?或者是幻觉?这些现象早已经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也由此引出了各种各样的猜测  相似文献   

17.
《科学大观园》2009,(15):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8.
《科学大观园》2009,(9):49-49
人的年龄有生理年龄、心理年龄之分.我们常把心理年龄先于生理年龄衰老的人称为“未老先衰”、“老气横秋”等。这是一种笼统的说法,究竟怎样的人属未老先衰,心理学家总结出的心理衰老十大早期信号,可帮我们正确地鉴别。  相似文献   

19.
"哥伦布1492年登上美洲大陆,这只是西班牙殖民者统治美洲的开始.哥伦布首次发现了美洲大陆这一说法毫无科学根据."蒙古国成吉思汗大学历史学教授苏姜巴道尔吉接受<国际先驱导报>专访时说.他认为蒙古人最先踏上了美洲大陆.  相似文献   

20.
谈谈科学学     
近两年来,在我们的国家里,科学学这个名称讲得很多,许多人都关心这门学问的发展。外国不少人说,这门学问的创始人是贝尔纳。我认为这种说法未见得完全恰当。因为一门学问的创立,同这个学问名称的确定,不是一回事。比方,关于中国社会学的发展,日本一位著名社会学家看了《光明日报》的报道后,在东京《每日新闻》上写了一篇文章,讲中国的社会学,是从燕京大学办的人文学报开始的。我不赞成他的这个说法。我在日本访问时,同这位学者在一起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