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67 毫秒
1.
一、科学主义和反科学主义 "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是一个文学化的命题,它切中的是包括科技价值论在内的科技社会学基本内涵,存在于科学与反科学观点两极对立的语境中.我们在命题时把"科学"和"技术"分开来,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就反科学主义思潮所指责而言,技术之罪甚于科学.但我们现在是在研究二者是天使还是魔鬼的问题,"科学"和"技术"内部的五十步与百步之差显得很不重要.这样,我们讨论的问题就是:"科技"--"科学和技术"--而不是"科学"和"技术"--的社会评价问题,亦即科技价值论.  相似文献   

2.
1.从科技异化到科技人化的必要性.当今时代,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科技异化现象愈演愈烈.所谓科技异化,是指人们利用科学技术改变过、塑造过和实践过的对象物,或者人们利用科学技术创造出来的对象物,不但不是对实践主体和科技主体的本质力量及其过程的积极肯定,而是反过来成了压抑、束缚、报复和否定主体的本质力量,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的一种异己性力量,它不但不是"为我"的,而是"反我"的."人类已经被一种虚幻地、自满自足地考虑实践构造的科学遗弃了;这种科学所从属并为之服务的实践,就好像某种在科学界限之外的东西一样;这种科学满足于思想与行动的分离."([1],p.229)科学技术本来是"人为"的和"为人"的,但在现代社会中则成了压抑人的异己性力量.对此,西方许多著名的哲学家、科学家、未来学家等都曾作过深刻的反省与追问,但他们大都把科技异化归源于科技自身,把科学技术看成是"原罪"、是"罪恶之源",而没有从人本身及人与科技关系对科技的制约来反思科技活动的内在根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分开来说并不是一个概念。但我们常常对“科学”作广义的理解,把技术也包含在科学之中,所以人们常以科学之名,来谈论技术的应用。爱因斯坦说:“科学是一种强有力的工具。怎样用它,究竟是给人带来幸福还是带来灾难,全取决于人自己,而不取决于工具。刀子在人类生活上是有用的,但它也能用来杀人。”〔1〕鉴于此,人们往往把它们合起来理解。并认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它对物质与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力。它最重要的是认识与改造功能,科学技术本身是人类在认识自然和改造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产生和积累起来的,反过来又帮助人类不…  相似文献   

4.
"双刃剑"片论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双刃剑”这一古老的称谓,是对科学技术的社会功能及其影响的精辟概括,也生动地表述其既是造福人类的“天使”,又是威胁人类的“魔鬼”的双重角色。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理论界关于科学、技术、伦理之间关系的基础理论研究热浪叠起,对科学技术与“双刃剑”的评说颇多,集中起来不外乎三种:科学技术总体是双刃剑;科学不是双刃剑,技术是双刃剑;科学与技术分别是双刃剑……这些研究对科技伦理学的发展起到一定的推动作用。为了更好地发挥科技伦理学科的指导、监控功能,建立有效的科学技术发展的社会监控机制,规范科学技术的发展,本文…  相似文献   

5.
对"科学和技术:天使抑或魔鬼?"这一问题的探讨,实质上是对科学和技术的价值的探讨.关于科学和技术的价值问题,理论界提出了"科技负载价值"、"科技与价值无涉"、"科技价值中立"和"技术负载价值而科学与价值无涉"等各种不同的观点.在此,我们不想对这些观点进行具体的评价,而是想换一个角度即从劳动价值论视域对科学的价值进行解读.从劳动价值论的视域来审视,科学不是"魔鬼"但却是"魔鬼般"地负载着人类科学劳动创造的价值,它为人类提供了一个"用之不竭、取之不尽"的"价值库",因此科学所形成的"价值库"即"科学价值库",是"魔鬼般的价值库".  相似文献   

6.
韩国黄禹锡事件之所以引发世界的关注,这是因为这样的科学骗局,在科技资讯发达的今天,似乎越来越容易。不过,我之所以对于黄禹锡事件关注,并不是他个人整个骗局的本身,而是在这个事件当中,公众、政府、媒体所扮演的角色。先说说媒体,黄禹锡可以说成也媒体,败也媒体。他在美国学术杂志Science发表的文章,应该说是属于专业范畴的,对于普通百姓来说,干细胞技术对人类的影响,如果没有传媒的通俗化的解释,没有多少人可以明白。正是韩国媒体的炒作,把黄禹锡塑造成为国家英雄。但是也正是媒体,使得这个国家英雄一下子成为国家耻辱。韩国的MBC电视…  相似文献   

7.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 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 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 面更加重要。 不言而喻,无论是科学还是技术,都是一个"多面体",对科学与技术的探究自然就可以进行"多维度透 视",对"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的讨论当然也可以从不同的视角来进行。这里,我们不妨从科学研 究过程,尤其是从现代科学研究过程中个人自由与社会干预之间的关系入手,来讨论这个问题的第二方面。 长期以来,关于科学研究的传统看法是:科学研究的对象是客观事实,科学家的天职是探索真理,科学活  相似文献   

8.
本文在提出cyborg概念之后首先对其意义进行了一些探索和分析,然后从技术哲学角度引出这个概念的深层含义。当科技发展到cyborg时代时,人类的主体性也相应地成为了一种多元和流动的主体,但我们必须认识到,人类的主体虽然发生了变化却仍不失其为主体性,只是需要重新审视和考察人与物、人与机器的关系,以及人与物的连接与共生,在去人类中心化的前提下弘扬人文主义。  相似文献   

9.
对汉语将科学和技术简称为"科技"的批评时有所闻,我也曾同意过.比如1999年<科技术语研究>编辑部征集意见时,我就建议将刊名直接叫做"科学技术术语研究".但是后来,我又觉得这在汉语中其实不是问题.读中国科学院邹承鲁和王志珍二院士<科学与技术不可合二为一>(参见<科技日报>2003年8月5日)一文,由于文中涉及到"科技部""科技处"这些建制的称谓问题,我同时认为还涉及到<科技术语研究>这个刊名问题,才感到问题有些大了,应该讨论讨论.下面,试从三个方面分析:  相似文献   

10.
众所周知,技术在当代已经成了一把双刃剑:既可以产生正面效应,给人类带来丰富的产品和服务;又可以产生负面效应,给人类带来自然、社会、人本等层面的危害。人类是为了更好地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才发明了技术,而技术的使用结果却并不尽如人意,在带来正面效应的同时也产生了大量的负面效应。虽然人类极不情愿看到这种结果,但这却是不得不面对的事实。这些负面效应是如何产生的,怎样才能减少乃至  相似文献   

11.
正通过她,中国强有力的卫生应急能力和丰富的基层卫生经验,正惠及世界。对于被授予改革先锋称号,陈冯富珍说,"这个荣誉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这40年,咱们国家真是很了不起。我有机会参与,有机会见证,也有一点点贡献,我也受益不小。""一带一路"尽管是中国倡议,但全球受惠。"这个荣誉其实不是属于我一个人的,因为这是‘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国际合作的成果,如果没有广大的卫生健康工作者,肯定也做不了什么事,所以我感觉这个荣誉是属于他们的。"  相似文献   

12.
技术是"存在"的.它不是物又离不开物,它不是由人的大脑自生却又离不开人的大脑的理性思考;技术是人类主体不断探寻与技术容体逐渐外显过程中的一种契合;技术进步既体现出满足人类日益增长的需要的目的性,又体现出技术自身进化的内在的必然性;技术的进步是合乎人的主体目的性与技术自身进化内在必然性的辩证统一.  相似文献   

13.
技术史在美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技术像人类本身一样古老。确实,文化人类学家告诉我们,制造和使用工具——技术——是我们人类以前的祖先的生存和我们人类的进化的一个主要文化因素。尽管技术的历史像人类本身一样古老,但是把技术发展当作一门科学,当作科学研究的一个对象来进行严肃  相似文献   

14.
正在大力推动科技创新,建设科技强国的征途中,这些大科学装置成为"国之重器"。反物质是不是真实存在?夸克能不能再被细分?宇宙中究竟还有没有类似地球的宜居星球?人类能不能控制热核聚变?面对大量动植物进入濒危状态,人类能不能设法留住它们?……当人类已经能够将自己送上月球,但仍有许多基础科学理论问题亟须解决。  相似文献   

15.
<正>按照我的理解,如果人类世的提出意在说明人的活动对世界已经造成了“地质学尺度上”的影响,那不对称性则强调了科学在这一过程中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这里的贡献不是正向的,含义是科学发展给人类带去的福祉和困境无论从数量还是质量上都不对等。从培根以降,在上述双向力量的增长过程中,人们对科技福祉的预测远远低于对问题的预测。学术研究当然不是某种情绪的产物。但厘清问题,追索这个方向研究的历史发展,从根源上寻找产生问题的原因,应当是我们的责任。  相似文献   

16.
现代科学技术凸显出来的双刃剑效应,被形象地比喻为天使和魔鬼的统一体.但技术从其最古远的萌芽意义上来讲,首先是以天使身份将特定类人猿从动物层次提升到人的层次之后,才开始外现其魔鬼身份而表现为技术"异化"现象.技术由天使走向魔鬼,则必然关联到对技术的历时性发展的考察.为此,我们还需回溯到史前时期去考察人类祖先对技术的使用,以及技术对他们的作用和影响.  相似文献   

17.
今天,人们已经不再怀疑人类会被机器人所取代的可能性了,但在谈到这个问题时,总是联想到机器人会灭亡人类。而我觉得如果不是由于灾难等因素, 人类是可以自由发展下去的。机器人并不是通过与人类的战争取得世界的主宰权,而是人类本身进化成了机器人。  相似文献   

18.
复杂系统的突现是否具有不可预测性是复杂性科学哲学有关本体论和认识论的一个重要问题。由于人们获得的信息在客观上具有不确定性,在层次上具有不完备性以及人类认识能力和计算能力的局限性,使得突现具有不可预测的方面。但突现本身并不是完全不可预测的,也不是完全可预测的,它处于不可预测的边缘上。  相似文献   

19.
据美国媒体、英国《每日邮报》、《每日镜报》报道,人们都听说过"鹦鹉学舌"的成语,知道鹦鹉、八哥等鸟类会模仿人类说话,然而鲜为人知的是,除了一些鸟类外,属于海洋动物的白鲸竟然也会学人说话!据悉,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地亚哥市国家海洋哺乳动物基金会饲养的一只白鲸在好几年时间中一直模仿人类说话,不停地发出"人语声",甚至还屡屡对水下的潜水员喊:"出去!"让毫不知情的潜水员误以为是同事在跟他说话.美国科学家相信,这头白鲸显然是在故意模仿人类的声音说话,而它这样做的原因,显然是因为它想和人类进行沟通和交流!  相似文献   

20.
"科学与技术:是天使抑或魔鬼?"对这一颇有争议的问题的探讨实际上蕴涵两个相互关联的方面:其一是科学与技术本身究竟是天使还是魔鬼的判断以及判断的理由;其二是怎样才能使科学与技术成为天使而不成为魔鬼.这两方面都关涉到科技与社会和人,而从社会和人的利益或价值上看,第二方面似乎比第一方面更加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