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世界博览》2011,(13):16-16
一名喀布尔妇女举着新生的婴儿,让一个朋友用手机拍照。美国东部时间6月22日晚,即美国反恐战争的头号目标本·拉登毙命50多天后,美国总统奥巴马发表电视讲话宣布,今年年底前从阿富汗撤军1万人,明年夏季结束前共撤军3.3万人。届时,美国驻阿兵力将恢复至奥巴马2009年底宣布增兵之前的规模。奥巴马说,上述撤军计划只是整个撤军进程的初始阶段,随着美军逐步向阿富汗方面移交安全职责,美军将继续"稳步"撤离,整个移交过程将于2014年底前结束。目前,驻阿美军人数约为10万人。从2001年10月7日美国宣布出兵阿富汗至今,已经十年了。同时意味着,阿富汗"塔利班"倒台已经十年了。  相似文献   

2.
长期对立的美国和利比亚终于在地中海南部的锡尔特湾(也称锡德拉湾)发生了军事冲突。3月24日,美国第6舰队的3个航空母舰编队在利比亚近海进行演习时,其舰载飞机穿越卡扎菲规定的“死亡线”(北纬32°30′),进入了该线以南被利比亚视为领海的锡尔特湾,遭到了利比亚地空导弹的袭击。之后,美国A-7型攻击机摧毁了锡尔特市邦“萨姆-5”导弹基地的12具导弹发射架。同时,美A-6型攻击机使用“鱼叉”式导弹囊击了利比亚的两艘导弹巡逻快艇,击沉和重创各一艘。利比亚电台则宣布,它的防空部队击落3架美机,但美国予以否认。25日,美国又击毁利比亚两艘巡逻艇。  相似文献   

3.
美利关系溯源在三四月间相隔20天的时间里,美国恃强凌弱,两次袭击利比亚,举世为之愕然。地中海乃至世界形势出现了新的动荡不安。追溯美利关系的恶化,那是在1969年卡扎菲上台以后。1970年,利比亚收回了美在利的惠勒斯空军基地,1972年废除了前国王与美签订的九项军事、经济技术合作等协定,两国关系也由大使级降为代办级。卡扎菲称美国是阿拉伯国家的“头号敌人”。与此同时,利比亚同苏联的关系日益密切。美国遂于1974年宣布禁止交付利比亚订购的军用运输机。其后,美利关系  相似文献   

4.
外刊要论     
利比亚:谁在退缩?为什么?GeorgeJoffé(伦敦大学金斯学院和剑桥大学国际研究中心中东与北非问题专家)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同意放弃大规模杀伤性武器发展计划并接受核查,此举被称为美国新保守主义和英国外交的胜利,然而卡扎菲才是真正的胜利者。卡扎菲以放弃一项难以实现的计划为  相似文献   

5.
正7月6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宣布将驻阿美军维持在约8400人,直至其总统任期结束的2017年,这比之前的驻军计划多了近3000人。同时,美国对阿政策还进行了其他方面的调整。但是,此番政策调整并非易事,面临美国内外多方掣肘,很难一帆风顺。涉及多个方面美国此轮调整对阿政策,概括起来主要有四点。一是调整驻军方案。根据原有计划,驻阿美军将在今年底由之前的9800人减至5500人。但自6月以来,美  相似文献   

6.
今年6月11日,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在一次群众集会上,公开号召埃及军民推翻萨达特政权。16日,埃及政府指责卡扎菲的讲话“直接威胁埃及的和平与安全”,宣布同利比亚接壤的西部地区处于戒严状态。17日,利比亚发表声明,称埃及的宣布等于是向利比亚“单方面宣战”,利比亚将“保留自卫的权利”。在利比亚的紧急要求下,阿拉伯拒绝阵线国家(包括利比亚、阿尔及利亚、叙利亚、南也门和巴勒斯坦解放组织) 的外交部长于6月22日在的黎波里举行紧急会议。会后发表的公报称,“对利比亚民众国的任何侵略就是对该阵线所有成员国的侵略”。迄今,埃及同利比亚各自在边境地区部署重兵,呈剑拔  相似文献   

7.
4月14日,联合国安理会宣布按计划从格林尼治时间4月15日4时开始实施对利比亚制裁的748号决议。同一天,海牙国际法庭也驳回了利比亚的申诉。从15日起各国已陆续开始实施对利比亚的航空封锁、武器禁运和减少外交人员等措施。阿拉伯国家对西方利用洛克比空难事件,(有关该事件详情请参阅本刊今年第一期《世人瞩目的“飞机事件”》一文)制裁利比亚,普遍表示忧虑和遗憾,利比亚更作出了相当强烈的反应。卡扎菲拒绝接受决议面对美英法三国的挑战和强大的压力,利比亚对解决洛克比危机的态度始终是软中有硬。自去年底“飞机事件”升温以来,利比亚先后提出了多种解决方案,但坚持不把两名炸机嫌疑犯交美英方面审讯。  相似文献   

8.
最近,两伊战争又有新的升级。自3月4日以来,伊拉克和伊朗先后互相用飞机和导弹袭击对方包括首都在内的重要城镇和工业设施等非军事目标,造成人员和财产的重大损失。3月11日,伊朗在南部边境对伊拉克胡韦扎沼泽地区发动了代号为“巴德尔行动”的地面攻势,双方激战一周,死伤逾万人。伊朗攻势过后,伊拉克迅即进行了反攻。3月17日,伊拉克宣布伊朗领空为军事禁区,从19日起将不保证过往飞机的安全。19日伊朗总理穆萨维表示,如果伊拉克袭击进出伊朗的民航班机,伊朗将轰炸巴格达机场,并使整个海湾地区的领空都不再安全。22日伊拉克又在北部山区对伊朗发动了新的地面攻势。与此同时,双方在海湾地区袭击中立国船只的行动也频  相似文献   

9.
经济政策放松,“军营化”色彩减淡,利比亚出现了从未有过的宽松气氛。今年3月2日,卡扎菲在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上宣布,除少数与外国密谋勾结的人和严重暴力犯罪的人外,监狱中的全部犯人将被释放,甚至包括那  相似文献   

10.
美国根据它的代号为“沙漠盾牌”的军事部署计划,到明年1月上、中旬将全部完成增派军力的任务,届时海湾地区美军总数将达到40万人以上。从目前美军已部署在海湾地区的军事力量情况看,主要有如下几个特点: 一、突出主要方向,全面包围。美国以把入侵科威特的全部伊拉克军队赶出科威特和预防伊军南侵沙特为直接军事目标,在科、伊当面的沙特东北部地区已部署地面部队约7个师、21万人,在除也门之外的阿拉伯半岛上部署了约350架作战飞机。距沙科边界约50公里处,是美军部署的最前沿,驻守着美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的第1和第7远征旅,共约3万人。陆战队第1远征部队是美军进驻沙特的第一支重  相似文献   

11.
殷罡  吴晓芳 《世界知识》2011,(19):42-44
8月下旬,利比亚反对派攻入首都的黎波里,卡扎菲被迫出逃。9月1日,法国与英国在巴黎主持国际会议商讨利比亚战后重建问题。9月16日,第66届联合国大会同意“全国过渡委员会”(以下称“过渡委”)作为利比亚住联合国的合法代表。两天后,“过渡委”不得不宣布,因未能就组建新政府达成最终的一致,组建临时政府的计划被迫推迟。  相似文献   

12.
不忘老朋友,敢于冒犯美国。不屈服压力,坚持自己主宰自己的外交及命运; 10月22日、29日,年近八旬的南非总统纳尔逊·曼德拉冲破重重阻力,经过几番周折,在赴英国参加英联邦首脑会议的往返途中两访利比亚,同老朋友利比亚领导人卡扎菲进行了亲切的会见。这次见面来之不  相似文献   

13.
一英国政府4月4日发表的国防白皮书已于4月17日在下院获得通过。白皮书透露了英国在政治经济各方面的—些困难情况,同时也提出了英国在扩张军备和建军方面的—些新措施。其主要内容是: 第一,裁减现役武装部队,在今后五年内从六十九万人逐步裁减到三十七万五千人。从1960年起将不再征召义务兵役,提高“志愿”服役的待遇。第二,减少海外驻军。白皮书说,英国一直不相称地担负着西方“防务”的一大部分,保持大量海外驻军,使得“支付平衡十分紧张”。提出把驻在莱茵河的军队由七万七千人减到六万四千人,驻在西德的飞机减少一半,撤出驻在南朝鲜的侵略军队和驻在利比亚的殖民军队。  相似文献   

14.
最近以来,苏丹和利比亚之间曾经出现剑拔弩张的关系。苏丹政府指控利比亚飞机自9月中旬至10月中旬一再轰炸苏丹西部同乍得接壤的边境地区,要求联合国安理会采取措施制止利比亚这种“公开的侵略行动”。苏丹总统尼迈里也多次发表讲话,指出利比亚入侵苏丹的图谋,并称:只要卡扎菲当权,苏丹同利比亚之间的战争就不可避免。利比亚则指责苏丹与埃及“合谋”在美国支持下准备进犯利比亚。埃及总统  相似文献   

15.
萨达姆被捕后,卡扎菲一时间突然成为国际媒体的主角。萨达姆落网后不到一星期,2003年12月19日,卡扎菲宣布利比亚自愿放弃研制大规模杀伤性武器计划,并表示接受国际社会的武器核查。卡扎菲一向桀骜不驯。与萨达姆一样,他也曾频频向以美国为首的西方世界发出挑战。他27岁时政变上台,少年得志,狂傲不羁。一本小小《绿皮书》企图给整个世界指明方向,还企图通过一颗原子弹一劳永逸地解决阿以冲突。还在萨达姆与伊朗苦苦交战而使美国暗暗得意的时候,卡扎菲就已经成了美国收拾的目标。上世纪80年代美利多次发生冲突,1986年4月15日美军对卡扎菲驻地的空袭更是震惊世界,1988年洛克比空难事件后利比亚与西方关系似乎更是不共戴天。卡扎菲承认,伊拉克战争是导致他这次做出如此重大决定的原因之一。其实,他的这种转变不是突然的,有多方原因,学者们在下面的讨论中指明了这一点。但是,我们的兴趣不仅限于此。萨达姆的垮台和卡扎菲的转变,是一种国际政治动态变化的反映。顺带说一下:去年12月18日,伊朗政府在国际原子能机构总部所在地维也纳签署了《不扩散核武器条约》附加议定书,今年1月2日,朝鲜允许美国代表团参观朝鲜核设施。6日,朝鲜表示愿意停止试验和生产核武器。———主持人手记  相似文献   

16.
英利条约     
利比亚政府在今年11月26日的参众两院联席会议上宣布,要同英国进行关于修改英一利条约的谈判。为期20年的英利“友好同盟条约”是在1953年7月29日缔结的。根据这个条约,英国取得了在利比亚建立基地、驻扎军队(英国在利比亚保持着一个装甲师)和派遣“专家”的特权;同时,英国还借助于五百万英镑(每年付一百万英镑)的财政援助和每年另付二百七十五万英镑的对利比亚预算的津贴,控制利比亚的经济。这项条约的缔结,是由于在面临美国的排挤下的英国,要保持它在利比亚的既得利益。1952年利比亚宣布独立时,国内已有美、英、法的许多空军基地。英国除了控制了昔兰尼加和的黎波里  相似文献   

17.
5月1日英国出动飞机、军舰,首次袭击阿根廷港机场和阿军阵地,遭到阿军顽强抵抗.此后,英军飞机和军舰又多次进行轰炸和炮击. 从5月30日起,英空、海军对阿根廷港的袭击更加频繁和猛烈;同时,英军地面部队在海、空火力掩护下,正在该港西面和北面大量集结,准备夺取该港. 阿根廷在该港驻有地面部队7、8千人,配有重型武器装备,正在不断加强其防线,以抗击英军进攻. 英、阿争夺阿根廷港的决战已迫在眉睫.  相似文献   

18.
近来美国正在调整军事部署,裁减军事力量。这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裁减驻外美军。不久前,北约和华约23国外长渥太华会议达成协议,美苏各自将其驻中欧的部队减少到不超过19.5万人(美国还获准在欧洲其他地方另外保留3万驻军),美军削减幅度达1/3。最近,美国国防部又向国会提出分三阶段削减亚洲驻军的计划。第一阶段将分三年从亚洲盟国撤走大约1.4—1.5万军队,削减幅度为11%。其中从南朝鲜撤走约5000名地面  相似文献   

19.
8月20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1点30分,美国总统克林顿下令美军实施“无限追踪”军事行动。驻扎在红海和阿拉伯海的美国海军舰队发射了70余枚战斧式巡航导弹,轰炸了恐怖分子设在阿富汗的六个训练基地,另发射6枚导弹摧毁了苏丹首都喀土穆附近的希法制药厂。美国称这次轰炸是对恐怖分子袭击美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的反击。  相似文献   

20.
余万里 《世界知识》2011,(22):30-31
当卡扎菲死讯传开,西方领导人弹冠相庆的时候,对利比亚干涉行动期间不断酝酿的“奥巴马主义”也大有呼之欲出之势。英国《金融时报》10月24日发表了一篇题为“奥巴马主义开始成形”的文章,称赞其为“一种新形式的干涉主义,即高科技、低预算、政治上精明同时又使美国的影响力最大化、政府支出最小化”。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