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43 毫秒
1.
杨复兴《中国农村养老保障模式创新研究》以翔实的依据、新颖的方法和视角提出了居家养老应作为中国农村养老保障主要模式的观点和方法。对此作了评论,并从中国农村发展的现状和趋势提出了中国农村养老保障应在强调以居家养老为主的同时,还需充分发挥政府和社会、其他方面的作用。  相似文献   

2.
王颖 《科技资讯》2011,(7):251-251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国将逐步进入老龄化社会,传统的养老模式已经不再适应时代的要求,我们试着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养老保障建设进行初探:(1)养老与人口结构之间的关系;(2)养老与社会结构之间的关系;(3)养老与经济结构之间的关系;(4)借鉴国外成熟经验促进养老体系建设。  相似文献   

3.
文章基于实地调查数据,利用Logit模型进行分析,研究了居住方式、消费能力对中老年人选择医养结合养老保障的影响。研究发现,对于支出水平较高的中老年人群体,他们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的概率低于中低支出水平的中老年人群体;相较于与配偶、子女共同居住的中老年人群体,独自居住的中老年人对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需求反而不高;以及拥有社会养老、医疗保险的老人更愿意选择医养结合养老服务模式。因此面对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不断加强的现状,为促进医养结合养老保障模式的更好发展,提高老龄人口的生活质量,需要管理部门通过多角度、多方面、多途径寻求解决办法,最大化发挥政府、社区和市场的作用,以及积极引导家庭成员之间人文关怀的提升,提供更好的外部环境和更多的选择以满足社会养老服务市场的发展。  相似文献   

4.
孟姝 《科技资讯》2023,(3):249-252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问题的突出,养老服务已成为社会服务的一大挑战。该文分析了现有养老服务模式存在的局限性大、养老资源负担重、养老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探究了在“互联网+”和健康老龄化的背景下“数字化”“智能化”“智慧化”的社区养老模式,构建智慧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平台应用于社区居家养老服务,同时提出保障养老服务行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保障机制,最终满足老年人的养老需求,保障服务质量。  相似文献   

5.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困境,必须创造建设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6.
《潍坊学院学报》2015,(5):91-93
国家实行怎样的养老模式才能适应其老龄化发展是公众普遍关心的问题,研究国内外养老模式变迁,对国家制定养老政策和形成适合我国国情的养老模式具有重要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人口老龄化与养老模式探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人口老龄化和老年人口高龄化势不可挡,家庭小型化与家庭照顾功能弱化,居家养老观念根深蒂固的情况下,未富先老的中国既不可能以社会养老取代家庭养老,也不可能以机构养老取代居家养老,"以居家养老为主,机构养老为辅,社区服务为补充"的养老模式将可望成为中国养老的现实选择.  相似文献   

8.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进入社会转型加速时期.在农村,传统的家庭保障与土地保障已不适合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的需要,因而建立农村养老保障制度刻不容缓.但是整体而言我国农村经济社会条件相对落后,当前建立现代意义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障制度不够现实,造成此困境的主要原因是长期城乡分割政策.而要走出困境,必须创造建设现代社会养老保障制度的城乡整合的社会经济条件,以促进农村传统养老保障模式向现代社会养老保障模式转型.  相似文献   

9.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日益严重,养老问题成为社会发展中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在目前的养老模式中,家庭式养老作为主要模式取得了一定的积极效果。但是,单纯依靠家庭式养老难以满足老年人的现实需要,积极探索以社区为载体的社区养老模式势在必行。  相似文献   

10.
农村养老保障极为重要。目前存在着农民参加养老保障统筹的积极性不高,家庭养老矛盾多,社会养老困难大等问题。各级各部门应高度重视农村养老保障问题,多方筹集养老保障统筹基金,采取措施调动农民参与养老保障统 积极性,解决好家庭养老的诸多问题,从而发挥好养老保障这一社会“稳定器”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马惠霞 《甘肃科技》2012,28(5):93-94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问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大社会问题,了解老年人在生理、心理、社会角色等方面的特点,做好社区老年人保健,探讨养老模式,营造一个适合我国国情的家庭养老、机构养老、社会养老与社区服务相结合的养老体系——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服务为依托、机构养老为补充的养老模式是为健康老龄化提出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随着我国人口出生率的下降和城镇化的加速,农村人口老龄化不断加速,留守老人的比例不断上升,使得传统的家庭养老功能不断弱化,农村老年人面临的养老问题逐步凸现。这不仅影响到了家庭的稳定,也正在逐渐演变为一个社会问题。逐步探索以"家庭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补充、社会共同参与的综合养老模式将是解决农村养老困境的一条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3.
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速度的加快和计划生育政策等方面的影响,我国以家庭为主的养老模式的功能呈现出弱化的趋势,无法满足城市老年人多样化、多层次的养老需求,居家养老正成为我国城市养老模式的最佳选择。从发展居家养老的意义、现状及发展远景阐述了研究我国居家养老理论与实践的重要性,并从政府认识、科学规划、转变职能等方面对未来的养老模式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4.
随着农村劳动力的流动和老龄化速度的加快,留守老人的养老问题亟待解决,本文首先分析了留守老人的三大养老需求,提出居家养老服务模式;其次通过与机构养老、家庭养老的比较,来突出留守老人居家养老的优势;最后,针对目前农村居家养老面临的问题,探讨相应的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15.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的逐渐加深,目前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776亿,占总人口的13.26%,是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因此,与之相伴随的养老问题便成为政府和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如何使老年人老有所养、安度晚年,专家学者们纷纷提出了自己的宝贵意见。本文拟分析各种不同的养老模式,通过比较,发现不同养老模式的优缺点,以期对老年人的养老选择提供一些借鉴与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16.
我国已进入了老龄化社会,选择合适的养老模式对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至关重要,通过借鉴发达国家的养老经验,同时结合我国的老龄化现状——老年化速度快,老龄化人口持续增多及我国的国情,目前我国政府确定的养老模式是"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所以老年住宅的设计对实现居家养老具有重要作用,该文提出老年住宅在设计的时候要遵循安全性、功能性、健康性等要求,为老年人提供一个舒适、安全的居住环境,使我国的居家养老模式能更好的实现。  相似文献   

17.
农村养老保障体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期以来我国农村养老方式主要存在家庭养老、集体养老和储蓄养老等方式。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农村传统的养老方式受到了严峻的挑战。除了继续保持和巩固家庭养老的方式外,还需建立和完善农村社区养老方式并加大对农村养老保障资金的投入。  相似文献   

18.
中国是较早进入老龄社会的发展中国家之一。通过分析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和基本特征,提出老龄化对我国社会和经济必将产生重要影响。东西方在养老保障体系方面明显不同,中国在建立养老保障体系过程中,应吸收西方国家发展社会养老保障的成功经验并避免福利国家的弊病,同时也要挖掘、升华和继承自己的长处,不断完善和发展具有自己特点的东方养老保障模式,使以中国和日本为代表的东方式养老模式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政治学的角度分析我国农村的养老制度,探讨其缺失与重构。由于国家的一系列政策以及农民在养老保障上的失语,构成当前农村的养老模式是以土地为基础,以家庭为核心。但这种模式在当前受到了严重的挑战,家庭养老能力日渐削弱,土地的保障功能日益弱化,国家的养老保险政策存在制度缺陷。应采取一系列措施解决农村养老面临的问题。  相似文献   

20.
多元养老模式背景下主要有居家养老、子女同居与养老机构居住三种模式,以CSS2011数据为基础,考察我国老年人与失能老年人养老居住意愿及其影响因素。研究结果显示,与子女同居的养老居住模式更受老年人青睐,老年人的居住意愿表现出三个方面的特点,一是有老伴不去机构养老,二是郊区城市老人更认可机构养老,三是"三高"(教育高、收入高、保障高)老人喜欢与子女同居;对于生活不便的老人来说,相对于居家养老,"三高"失能老人愿意选择机构养老,相对于机构养老,"两高"(教育高、保障高)失能老人倾向于选择子女同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