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分析了英语词汇性别表达的规律,如单词素阴性词;派生阴性词;合成阴性词,等等.并探讨了英语词汇的性别歧视及产生的历史、文化等原因.  相似文献   

2.
文章从词块的定义及分类入手,探讨了词块理论的现实意义,针对大学英语词汇学习现存弊端,分别从教与学的角度提出了词块理论对大学英语教学的几点启示。  相似文献   

3.
本文从语言视角,词义的“历时性变化”,英语的区域性变体等方面分析了英语词汇一词多义的现象。  相似文献   

4.
万柳 《孝感学院学报》2010,30(1):47-50,76
词社萌芽于北宋,成型于南宋末期,到了清代随着词学复兴而高度繁荣,表现出不同于前代的时代特征:形成了全国性的词社网络,促进了各地词学的交流和互通;词学结社目的高度觉醒,词社更具专业性,对词学的发展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社集内容多样,为词学文献的丰富做出了贡献。  相似文献   

5.
诗歌翻译中的英汉语词义和语篇的结构差异及其表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军 《皖西学院学报》2003,19(6):106-108
本文主要以英译汉诗的语篇为例,从词义和语篇的层面上探讨了英语与汉语在表现形式上的本色和差异。其一,在语义上,英语词汇具有客观明晰,词丰义微,以多代少的特点,但并不冗余;汉语词汇则具有主观概括,词约义富,以少替多的特点,但并不短缺。其二,在语篇上,英语具有衔接严谨,诉诸理性,语篇易长的特点;汉语则连贯紧凑,诉诸意象,语篇易短。正因如此,英诗诗意易于明朗,汉诗诗意易于模糊。充分认识这两种显著的差异可以促进英汉互译和英语学习的研究。  相似文献   

6.
李兰 《科技信息》2009,(8):131-131,134
词汇是语言构成的基本单位,掌握词汇是学好英语的基本因素之一,因此做好词汇教学是英语教学过程中的一个基本环节。本文试从词的构词法、深度、词块等方面探讨英语词汇教学。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Lewis的词块教学理论(Lexical Approach)越来越得到语言学界的重视。词块教学法强调培养学习者的词块能力,即掌握交流中频繁出现的固定词组、搭配和句型的能力,从而把词汇、语法的习得和交际能力的培养融为一体。教师如果在教学过程申加强对学生词块学习的指导,将有利于提高大学生英语词汇学习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文章以认知语言学的原型范畴理论为指导,探讨了英语词汇教学的新理念,提出在英语词汇教学中应当以基本范畴词为核心,重视基本范畴词的学习,重视对多义词中词义变化的讲解、转喻和隐喻的认识,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相似文献   

9.
本文从东坡的词体观念出发,说明东坡词具有明显的诗化特点,从本质论上看,东坡以诗心入词,全面展示诗人的个性、气质和精神品格;从创作层面看,东坡以诗笔写词,把诗的题材、功能、意境、表现手法等大量引入词,为词的发展拓宽了道路。  相似文献   

10.
英语习语是英语词汇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外语学习中的难点之一。选择英语中的动物词习语作为研究的参照点,通过建立英汉习语跨文化对比模式,来探讨中国英语学习者对英语中的动物词习语的习得情况。通过对动物词习语理解结果的分析发现:英语动物词习语类型和学习者外语水平对英语动物词习语理解有显著影响,两者在动物词习语理解过程中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1.
社会对妇女的歧视态度几乎在任何语言中都有所反映,英语词语中也有所体现。以《纽约时报》为研究语料,运用标记理论对英语语言中女性标记性词语进行社会性透视分析,并透过一些词语的变化看到社会对妇女的态度变化,目的是使广大英语学者对英语词语有更深刻的社会性认识。  相似文献   

12.
从女性用语着手,可以发现日语具有鲜明的性别差异。随着社会的发展,日语语言的性别差异也随着人文环境的变化不断调整,具有鲜明的时代特点。  相似文献   

13.
语言的运用在宋代女性的词作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从五个侧面阐述了女性词作的语言特色,展示了女性创作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14.
英语语言中的"男女不平等"现象,主要表现在男性词泛化,把女性当作例外,当作男性的附属,以及女性名词的"消极化"倾向,等等.语言上的性别歧视,是个社会问题,有其深刻的社会历史和文化原因,要实现男女真正平等,首先要根除社会上的性别歧视观念.  相似文献   

15.
由于男女在颜色喜好上存在性别差异,因此本文从语义的角度归纳了两类与性别有关的颜色词:用于描写男性的颜色词;用于描写女性的颜色词.  相似文献   

16.
由于章法是建立在二元(阴柔、阳刚)对待之基础上的,所讲求的是篇章“多、二、一(0)”的逻辑结构,因此其风格之形成,便与这种由二元(阴柔、阳刚)对待所组织而成之“多、二、一(0)”结构与其“移位”、“转位”,息息相关;而其中之“二”,除一面彻下以统合结构与节奏之“多”,一面彻上以归根于“一(0)”,凸出一篇之主旨、韵律与风格等,发挥彻上彻下之功用外,也用于指核心结构之阴柔或阳刚属性,可以说乃关键性之“二”,居于既能收束又能发散的地位,在其它各辅助结构(多)的支持下,形成“调和”(阴柔)或“对比”(阳刚)。  相似文献   

17.
敦煌吐鲁番文献中畜牧业类词语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可以构成一个母语义场。本文结合语义场理论,对其中畜牧业类词语中一组牲畜性别类词语进行考察分析。分析中结合现代方言资料,认为同一语义场内部词语相互影响并相互竞争,最终导致这一语义场内词语的变化。  相似文献   

18.
考察了陈染截止90年代中期的小说创作,认为陈染的小说带有自觉的女性意识,并从自觉地思索女性生存困境,反省女性的生存、文化与写作状态,最终获取女性自救三方面进行论述,最后从其创作观分析作为女性的自觉写作的成因。  相似文献   

19.
李清照用清新自然的高雅之词书写人生真实的生命情感体验,体现出她独特的审美意蕴追求.其审美意蕴表现在:以阴柔之美为主,同时兼容阳刚之美,二者相互渗透融合,呈现出刚柔相济的美学风格,雅俗共赏及审美性与功利性的完美融合亦是其突出特点.她用词作通过形而下的方式追问形而上的价值和意义,展示出宋王朝独特的词学审美意蕴与民族文化心理结构,词是李清照的写作方式,亦是其生命本真状态之体现,泽被后世,影响深远.  相似文献   

20.
俗文学中的女性形象有它独有的艺术价值,特别是其中的民歌。但历年来对这些形象的分析与评论都比较单薄。本文着重阐述汉乐府民歌中女性形象健康活泼等与众不同之处,尤其注重从女性角度欣赏这些女性形象独有的风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