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4 毫秒
1.
奥斯丁是18至19世纪之交英国杰出的现实主义小说家,在她的小说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其所表现的婚姻观点:即婚姻是以爱情为基础的,但是光有爱情是不幸福的,爱情是要以金钱为条件的,而爱情本身是以素质、智慧及品德为基础的。奥斯丁的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的三桩婚姻,即达西和伊丽沙白的既有爱情又有金钱的婚姻,夏绿蒂与柯林斯只有金钱没有爱情的婚姻和道德沦丧、情感迷失的威克姆和莉迪亚的婚姻体现了奥斯丁的婚姻观点。  相似文献   

2.
韦晴川 《河池师专学报》2002,22(3):68-69,76
本文通过对哈代爱情与婚姻题材短篇小说的结构分析,找出了哈代此类小说的一种恒定结构模式,正是借助这种结构模式,哈代实现了对于英国爱情与婚姻小说的浪漫传统的颠覆。  相似文献   

3.
浅谈《傲慢与偏见》中的婚姻与爱情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秋月 《科技信息》2008,(30):252-252
爱情是生活和文学的永恒主题,也是婚姻建立的基础。在爱情故事成为叙事主线的《傲慢与偏见》中,简.奥斯汀描写了四桩各具特色的婚姻,从而透露了她自己对爱情与婚姻的看法。  相似文献   

4.
农村合作化小说中存在一种"政治爱情婚姻"模式,这种泛化的婚姻爱情模式从三个方面遮蔽了女性意识:男性爱情婚姻选择的二重需要;女性婚姻爱情选择上的"空洞能指";对于不符合此婚姻爱情模式的男女之恋通过叙述者将其纳入此婚姻爱情模式.  相似文献   

5.
无论在《无字》创作中还是在现实生活中,张洁始终坚持不懈地追求爱情而排斥、恐惧甚至拒绝婚姻。《无字》中吴为的婚恋悲剧折射出张洁的婚恋观。张洁认为婚姻与爱情是一对混乱的矛盾,甚至婚姻与爱情完全是两码事;并且,张洁对现行婚姻制度进行了反思和质疑。  相似文献   

6.
鲁迅与陀恩要耶夫斯基的不幸的婚姻给他们的个性心理都造成了严重影响。他们在以后追求爱情、婚姻的过程中都产生过自卑心埋。是精神的力量使他们最终获得了幸福。他们的艺术创作实际上就是他们婚恋心理的外化,而幸福的爱情又是创作灵感的源泉。  相似文献   

7.
爱情是诗歌的永恒主题,开辟中国文学抒情诗先河的《诗经》,其情歌从多方面取材,表现人们在爱情世界里各种各样的爱情心理:在甜蜜幸福的情歌中,歌唱男女间爱恋的甜蜜、赞美婚姻的美满与喜悦,但也不乏有担心焦虑。在忧伤痛苦的情歌中,抒发求而不得、失恋等的忧愁,倾诉相思之苦,咏叹婚姻的不幸。其情真,其事甜与苦,其辞喜与悲,夹杂着欢喜与悲愁的气息。  相似文献   

8.
白族长诗<青姑娘>揭示了古往今来的婆媳矛盾冲突,其爱情婚姻悲剧是人类一直以来婆媳矛盾普泛性生动、形象的呈现;婆媳在家庭结构中权力地位的不同,是其爱情婚姻悲剧的先在前提;婆媳内心深处的隐秘心理,是其爱情婚姻悲剧冲突的核心所在.  相似文献   

9.
爱情是人生永恒的主题,也是艺术的永恒主题。而在西方宗教的禁欲主义压制下,爱情往往带有悲剧色彩,西方文学中的爱情是在宗教氛围笼罩下的描写。无论是中国还是西方都俯拾即是,“因为爱情和婚姻实质是一个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反过来文化背景的差异又影响、限制着一个民族的恋爱方式和婚姻习俗,决定着男女主人公对爱情与婚姻所采取的行动。本文通过英国莎士比亚名剧《罗密欧与朱丽叶》,美国著名作家霍桑的《红字》,分析这两部爱情悲剧对民族深层文化的体现  相似文献   

10.
夏彤 《科技咨询导报》2008,(27):192-192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是一部经典的浪漫小说.它反映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中产阶级妇女在婚姻中的地位。她们的婚姻不是为了爱情,而是确保经济地位的手段。本文旨在通过对《傲慢与偏见》中几种不同婚姻类型的分析,展示了作者的婚姻观。  相似文献   

11.
郑晓龙导演的电视剧《金婚》是一部以爱情和婚姻为主题的片子。该剧通过对两代人爱情婚姻生活的演绎,展示了两代人不同的爱情观——上一辈人对爱情认真而执着,而下一辈人则快乐并且游戏着。面对着爱情婚姻各种各样的病痛,郑晓龙通过《金婚》告诉我们,婚姻的美满需要双方的付出和精心的呵护,只有这样,婚姻才有可能进入"金婚"期。  相似文献   

12.
感情作为深层心理是主体对有意义对象形成的反应,包括友情、亲情、人之常情,其中最突出的是爱情和婚姻,爱情是有距离的,婚姻则是没有距离的,所以婚姻中有痛苦、烦恼和折磨。《三十八岁时的爱情》抒写了人到中年后宽容而充满自信的爱情,体现了女性的主体意识,《三十八时的爱情》是充满智慧的爱情,感性中包含理性,既具有哲理,又富有诗意,简单而琐碎的日常生活在"刘家女"笔下表现出了一种特殊的调侃、大气和幸福。  相似文献   

13.
罗杨 《科技咨询导报》2009,(31):188-188
英国女作家简·奥斯丁的《傲慢与偏见》反映了十八世纪英国中产阶级家出身的少女为确保经济地位而结婚,婚姻只是一种的手段,与爱情无关。本文通过对女主人公婚姻的分析,揭示了除却财产和地位两大必然存在的基础外,个人价值也是美满婚姻的促成因素。  相似文献   

14.
<正> 爱情作为人类文明的产物,作为人类精神上的诗情慰藉,已成为古老而永恒的文学母题,令古今中外男女作家为之倾尽笔力,演绎出千姿百态的爱情婚姻故事。新时期爱情婚姻小说随着刘心武《爱情的位置》一文破土而出后,呈现着炫人的景观。特别是做为爱情婚姻天然承载者的女  相似文献   

15.
《诗经》中描写爱情婚姻,多次提到桑林,桑间或以桑比兴。其原因在春秋时期有媒氏在桑林中令男女相会之习俗,中春之月奔者不禁的婚姻是当时父母之命媒的之言的婚姻的一种补充,这种习俗源于远古殷商民族以桑林为祭礼高媒神之神社,更由于青年男女对自由爱情之追求和社会对人口增长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中国的月下老是主管婚姻的“媒神”,西方的维纳斯是爱神与美神,他们正好代表了中国和西方不同的爱情观、婚姻观:中国重婚姻、轻爱情,西方轻婚姻、重爱情。这种差异源于中西不同的文化传统和社会状况。  相似文献   

17.
简·奥斯丁在其代表作《傲慢与偏见》中,用诙谐的笔触展现了六段建立在不同基础之上的婚姻,代表了18世纪末19世纪初的英国衡量婚姻的不同标准,展现了当时男女面对婚姻时的挣扎,表达了作者对待婚姻的立场——只有以爱情为基础的婚姻,才是真正幸福的婚姻。  相似文献   

18.
赵明宇 《科技资讯》2013,(1):226-226
在《人类婚姻史》中,韦斯特马克对人类缔结婚姻的各种形式进行了详尽的考察。他指出,这些婚姻形式受到诸多经济因素的制约与影响,因而其实质是"实利婚姻",而不是爱情婚姻。城市的白领人群的婚姻也不会例外,仍然也不会逃脱经济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被称为“当代婚姻第一写手”的王海鸽在她的“婚姻三部曲”写出了当代女性在婚姻中遭受挫折和痛苦,作家站在女性的立场,对当代婚姻中所残存的“夫荣妻贵”与“门当户对”做出了理性的分析,在爱情至上的今天,王海鸽明确表明“爱情不是婚姻的一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当下婚恋小说的反写,而正是这种“反写”为女性如何成为婚姻的舵手指明了道路,本文主要从王海鸽“婚姻三部曲”入手,探讨女性在婚姻中失去自我的原因,发掘作品在当代社会中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正新闻事件:不久前,歌坛天后王菲在微博上发布博文说,"这一世,夫妻缘尽至此,我还好,你也保重"。李亚鹏也随后在微博发布消息证实已与王菲离婚,并说明两人离婚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和财产分割问题,天后王菲的这次离婚事件,颇让大众震动。心理解读:王菲和李亚鹏离婚,对公众来说很突然,众网友纷纷表示:"再也不相信爱情了"。王菲与李亚鹏结婚八年突然离婚,应该让人"再也不相信婚姻"才是。其实,我们宁愿相信是婚姻中的琐事让两人走不下去,而不是爱情的幻灭。"自古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婚姻总被称作是爱情的坟墓,因为婚姻包含了太多可以埋葬爱情的现实因素,"琴棋书画诗酒花"的浪漫场景在现实面前只能让位。在婚姻中,几十万年的进化早已给男女两性设定了各自的社会角色与分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