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65 毫秒
1.
65Cr4W3Mo2VNb钢是我国近年来研制的冷作模具钢,该钢含有比较多的合金元素,具有良好的高温性能。本文将 65 Nb钢用于热挤压模具,结果表明 65 Nb钢的回火稳定性优于苏联牌号 3X2B8φ和美国牌号 H 13;用 65 Nb钢所制造的热挤压模具寿命比 3X2B8φ钢模具高 2—3倍。1 实验材料与实验方法 试验用钢的化学成分(Wt-%)为:C0.65,Cr 4.13,W 3.32,Mo 0.194,V0.97,N30.26,Si0.25,Mn0.19,P0.017,S0.009. 采用φ5× 50 mm的标准高温拉伸试样和 10 × 10 × 55 mm U型缺口标准梅式冲击试样,在盐浴炉中分别加热到1100,1120,1140和1160℃,按20s/mm…  相似文献   

2.
基于修正的Archard磨损模型,利用DEFORM-2D有限元软件分析了镍基耐蚀合金(Hastelloy G3)管材热挤压成形时挤压工艺参数对模具磨损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挤压模具的磨损主要集中在锥模出口处. 模具最大磨损深度随着挤压速度、坯料预热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摩擦因数的增大而升高. 模具表面磨损深度随着模角的增大而升高. 最佳热挤压工艺参数是:挤压速度200mm·s-1,坯料预热温度1180℃,摩擦因数0.05,界面换热系数5N·mm-1·s-1·℃-1. 此时,模具最大磨损深度为0.0515mm,模具可重复使用20次.  相似文献   

3.
为了优化端盖零件的成形质量,为端盖零件的实际生产加工提供理论依据,本文设计采用模拟端盖零件的2种成形方案及过程,对最优方案利用追踪点的方法获取符合加工挤压件要求的直径,并基于正交试验与数值模拟技术研究多目标参数对凸模模具磨损的影响以及凸模磨损的具体位置,最后利用反求法探寻加工后凸模是否发生损坏或者继续加工是否会造成凸模损坏。模拟结果表明:利用方案一成形方法加工端盖零件效果最好,Φ27. 54、Φ27. 62两种直径下端盖的成形效果最为理想,符合加工要求;端盖在热挤压成形过程中以凸模磨损深度为判断依据的最优水平为C1D4组合,即挤压速度为100 mm/s,凸模初始硬度为60 HRC;挤压速度为100 mm/s时凸模的抗磨损能力比300 mm/s时提高1. 3倍以上;凸模初始硬度为60 HRC时其抗磨损能力比52 HRC时提高1. 3倍以上,在很大程度上增加了模具使用寿命; P3、P6点位置的凸模磨损最严重,但模具的表面压强、表面温度等均符合加工要求,故凸模磨损符合生产要求。上述结果表明:本文端盖热挤压成形的优化设计符合生产加工要求。  相似文献   

4.
本文研究Cu-Zn合金的超塑性条件。用工业用的Hpb59—1和H62铜棒,机加工成拉伸试样,经热处理,得到超塑性的微细组织。试样在高温拉伸机上以不同的温度和变形速度进行拉伸。试验表明,Hpb59—1黄铜在温度为620℃,拉伸速度为0.3毫米/分,出现了超塑性,延伸率达500%,未断;H62黄铜在温度为750℃,拉伸速度为0.2毫米/分时,出了超塑性,延伸率达624%,未断。本文还研究了Hpb 59—1和H 62黄铜的温度与拉伸速度之间的关系,并用金相显微镜和扫描电镜观察了试样变形前后显微组织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通过改变脉冲电流输入参数以及拉伸应变速率系统考察了脉冲电流作用下不同层错能的纯铜及H62黄铜合金的电致塑性效应。借助INSTRON5969型电子万能试验和ULTRA PLUS型场发射扫描电镜(SEM)考察了脉冲电流作用下纯铜及H62黄铜合金的力学性能和断口形貌的演变,研究结果发现对于不同层错能的材料,施加电流对材料力学性能的影响不同,而力学性能的变化与材料自身物理性质有关,且在该实验条件下,研究发现应变速率和电流对纯铜及H62黄铜合金力学性能几乎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6.
H13钢热挤压模具自保护膏剂稀土硼碳氮共渗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H13钢自保护膏剂稀土硼碳氮共渗的工艺研究以及H13钢热挤压模具的工业应用试验研究解决了固体硼碳氮共渗需要装箱密封、渗剂使用量大、渗剂难以清理干净以及影响淬火组织、硬度均匀性等问题,模具热处理成本下降40%.  相似文献   

7.
从分析日本进口的挤压模材质、性能入手,采用H13(4Cr5MoVSi)钢,并配以适当的冶金生产工艺和热处理(包括表面强化处理),代替原来长期使用的3Cr2W8V模具,使铝型材热挤压模的寿命从原来4t/付提高到12t/付(全厂、全年总平均),接近日本铝材业模具寿命水平,达到国内最高水平。1986年起投入正常使用,每年为北京铝材厂节约模具(材料  相似文献   

8.
分析热挤压模具失效的主要因素,提出延长热挤压模具使用寿命的一些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9.
针对T2紫铜与H62黄铜异种材料进行了搅拌摩擦焊工艺研究.通过实验分析了不同板厚的紫铜和黄铜在各种工艺参数下的焊缝成形、接头微观组织及接头力学性能,并从微观角度分析了两种材料在接头中的分布情况及交界处的物相成分.实验表明,合适的焊接工艺参数可以获得组织、性能优良的紫铜-黄铜接头,接头交界处存在过渡带,宽度约为1~10μm的过渡物质.研究还发现接头显微硬度、平均抗拉强度介于黄铜与紫铜之间.  相似文献   

10.
本又认为角裂是铝热挤压模失效的主要方式。对有角裂的3Cr2W8V热挤压模的组织,断裂韧性进行了分析和测定,发现K_(IC)值低是角裂失效的主要原因。提出了能够提高3Cr2W8V热挤压模的韧性和使用期的热处理新工艺:在1150~1250℃高温淬火和低于500℃中温回火。结果使该类模具的使用期提高了1~3倍。  相似文献   

11.
针对7075铝合金微齿轮挤压过程中出现的微尺度效应问题,将退火后的7075铝合金进行等温微压缩试验,获得材料的真实应力应变曲线,导入DEFORM软件,并模拟微挤压成形过程。定义挤出端凸度来评定微挤压件的成形性能,挤出端凸度越小,则成形性越好。设计正交试验,研究入模角、坯料直径、挤压温度、挤压速度和摩擦因数等对微齿轮热挤压成形过程中最大成形载荷和成形性能的影响规律。分析结果表明:坯料直径对最大成形载荷和挤出端凸度的影响均最大;挤压速度对成形载荷的影响较大,挤压温度的影响次之;挤压温度对挤出端凸度的影响较大,挤压速度的影响次之;入模角和摩擦因数对成形载荷和挤出端凸度影响均较小。通过优化工艺参数模拟挤压得到质量良好的微齿轮。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水平连铸黄铜棒添加电磁场后的铸态组织、密度、力学性能的研究,分析了电磁场对复杂黄铜铸造的影响.分别进行了普通水平连铸和加电磁场水平连铸试验,研究了电磁场作用下黄铜水平连铸铸坯的凝固组织、力学性能、物理性能等的变化,为黄铜的加电磁场水平连铸生产提供合理的电磁场设计、优化铸造工艺奠定一定基础.  相似文献   

13.
GH4169合金管材正挤压工艺优化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结合GH4169在不同温度、应变速率下的真应力-应变曲线,应用Msc.Superform有限元软件对GH4169合金管材正挤压进行了数值模拟,系统分析讨论不同挤压参数对挤压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GH4169合金管材可以通过热正挤压成形,当挤压速度为100 mm.s-1和300 mm.s-1,模角为20~30°,坯料预热温度为1040~1 050℃时,以及在良好的润滑条件下可以获得优化可控的挤压工艺.  相似文献   

14.
本文探讨了铝型材挤压模具传统设计方法的改革和优化设计方法,就采用模具CAD/CAM技术和实现模具设计制造一体化问题,对提高挤压模具质量和寿命作了一些有益的探讨,同时还尝试了用计算机模拟流动景象。  相似文献   

15.
针对TC4钛合金和H62黄铜两种典型塑性材料进行了微尺度磨削试验研究,利用超景深显微镜与三维轮廓仪对微磨削加工表面的微观形貌进行了分析,从理论上介绍了微磨削表面形成机理以及最小切屑厚度效应.根据微磨削加工的特点,选用不同的加工参数进行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主要探讨了微尺度磨削速度、磨削深度及进给速度对塑性材料微磨削表面质量的影响;对比分析不同磨棒头直径、不同粒度的微磨棒以及不同磨削方式对试件加工表面质量的影响.研究表明,微磨削中工件表面粗糙度随磨削深度的增加有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侧磨的加工质量比槽磨的质量好.  相似文献   

16.
铜铝复合板热挤压成形工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铜、铝金属塑性和焊接性较好的特点,研究铜铝复合板的生产工艺.提出一种热挤压成形工艺,并设计加工出模具.通过实验挤压出铜铝复合板,并对其复合界面进行分析和电导率测试.结果表明:热挤压法生产的铜铝复合板的电导率达到92% IACS,具有很好的导电性能,复合界面原子扩散明显,焊接效果较好.该工艺简单,成本低,具有较好的研...  相似文献   

17.
挤压模具设计综合数据库系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结构化程序和规范化数据库技术,开发了模具设计综合数据库系统,该系统由6个设计模块,即棒材模、实心型材模、空心型材模、壁板模、宽展模、导流模设计模块和1个系统维护模块组成,可以构成挤压模具设计专家系统重要的专家经验来源和实现自学习、自积累的支撑体系,也可以作为独立的软件使用,完成模具设计过程中的经验积累与数据积累,代替挤压模具设计技术资料手册,实现相关设计参数的自动计算和模具强度校核,利用该系统可以大大减轻技术人员的劳动工作量,同时提高模具设计的准确度,保证模具设计的合理性,最终达到提高挤压生产效益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将AZ31镁屑料作为原材料,经过球磨,以25:1挤压比,370℃下热挤压制备出了氧化镁弥散强化的镁合金材料。与传统的直接热挤压相比,球磨显著细化了镁屑料;在热挤压后,消除了直接热挤压材料中存在的氧化镁团聚现象,氧化镁颗粒均匀分布在基体中,提高了材料抗拉性能。  相似文献   

19.
将无压浸渗制备出的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通过高温反挤压方式成形杯形件.研究了在高温反挤压过程中复合材料的流变规律,利用扫描电镜(SEM)观察分析了高温反挤压参数对杯形件组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基体熔点以上,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呈黏流体状态,颗粒与基体形成固-液混合体;高体积分数SiCp/Al复合材料高温反挤压变形后,基体仍保持连续,SiC颗粒在压力作用下发生转动、重排,部分颗粒破碎,颗粒分布均匀性较好;当变形温度较低、挤压速度较大时,颗粒易破碎,SiCp/Al复合材料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不均匀,杯形件内角处颗粒尺寸较小;当变形温度较高、挤压速度较小时,杯形件内部颗粒尺寸均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