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新诗的语言建设问题是诗学界的热门话题,说法纷纭,见仁见智。本文主要从新诗的音乐美和诗性要求两方面对新诗的语言建设提出一些思考。  相似文献   

2.
艾青将自由体新诗创作带入一个新的时代,其突出成就在于创造了诗歌的自由体形式。艾青提倡诗的"散文美",这主要由两个层面构成:一是新诗形式的自由性;一是新诗语言的口语美。艾青抛开一切外在形式的羁绊,保存真正诗的个性,这就使他的诗作的思想容量显示出巨大的活力与弹性。朴素的诗歌语言是艾青追求散文美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艺术探求的至高境界。  相似文献   

3.
新月派的诗打破词的固定形式,吸收了婉约词的音乐旋律的美;又把“花间词”的绸缪婉转与反封建的时代精神糅合起来,创造了一种新的东方情调。新月派的诗受婉约词的影响是综合性的:通过不着痕迹地消化吸收词的优点,使新诗植根于深厚的民族文化土壤中,使诗艺趋向成熟。新月派诗的艺术实践,标志着中国新诗开始理性地对待民族传统,从时代高度综合中国古典诗词和西方诗歌的优点,为新诗的发展开辟了一条新路。  相似文献   

4.
艾青在《诗论》中着重阐发的是中国新诗的审美价值标准问题。真、善、美是艾青诗歌审美价值观的基石。诗要以真为基础,以善为必备条件,真与善必须通过美的形式来表现。真、善、美必须有机地统一,而不能唯真、唯善、唯美。这就确定了准确的审美价值方位,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丰富的诗美内涵。艾奇认为新诗要注重形象的塑造,注意吸收口语的养料,提倡诗歌的散文美,是与闻一多,徐志摩等人的诗歌形式观既相冲突又相交叉的,显示出了互补与融合的效应。  相似文献   

5.
数美因子给数学带来了美,本文论述了数学美的基本内容,并探讨了数学的自然美,现实美,潜在美、系统美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6.
新诗形式的探索,应和着新诗运动在20年代已经在进行“诗体解放”。进入30年代后,戴望舒倡导的散文美自由体,鲁迅和中国诗歌会倡导的新诗民族形式,以及新月诗派格律体,三足鼎立,并存、交织发展。抗战后的诗坛上,自由体、半格律占据统治地位;40年代中期以后,民歌格律体跃居主导角色。自由体对建国后自由诗的发展起到积极的引导作用,但其散文化弊端也对新诗的健康发展带来了消极影响。新诗民族形式的探索和发展应予充分肯定,而它对五四后的新诗形式的轻视态度,则是有偏颇的。新月时代虽已结束了,音韵美、建筑美的格律诗风仍然牵动着三四十年代乃至今天的新诗发展。  相似文献   

7.
数学美三题     
数学不仅反映真,而且存在美,本文结合一些具体实例简明阐明了数学美的三个层次-体系美、方法美、创造美,以及三者之间有机的辩证统一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略论文学美     
文学的本质审美属性决定了文学最重要的价值是美,包括形象的内在美和形式美。文学美是绚丽多彩的,呈现为真实美、情趣美、独创美;文学美是流动、发展的,作为美的创造者必须与时俱进,不断以新貌新质的美提升时代和读者的审美品位。  相似文献   

9.
对于一些新诗人古板地追求格律化而导致的弊端,戴望舒在他的诗论与创作中表现出了一位真正诗人的探索与思考.他去掉了古典诗歌的"格律"形式的束缚,以及新格律派诗歌过分注重的外在音乐美,提出了中国新诗的第三种节奏.这是新诗创作中音乐性不同方面的转变,是新诗音乐性的"内化".  相似文献   

10.
论文主要通过展示数学的简单美、发现数学的和谐美、体会数学的对称美、探索数学的奇异美等四方面内容,揭示了数学中所包含的审美因素。在中学数学教学中,通过揭示和展现数学中所蕴含的美,来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是提高数学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11.
舞蹈的艺术体验主要来自于其动作的直观性。在舞蹈教学中,抓住动作的直观性,通过形体训练、视频欣赏、现场观摩、理论研讨、回到实践等,引领学生去领悟关,体现美,感受其中的形态美、动态美、意境美、气韵美。  相似文献   

12.
舞蹈艺术是体现真、善、美的艺术,它所具有的功能是可与其他艺术相媲美的。舞蹈美,美在“舞外之情、情外之意”。只有用心去舞蹈,用心描绘动态美,用心体验意蕴美,用心塑造神韵美,才能真正创造和展现舞蹈之美。  相似文献   

13.
许霆 《洛阳师专学报》1991,(1):57-64,54
闻一多、徐志摩新诗都富有音乐美,但其诗体风格差异较大,从声韵节奏上说,这是因为闻一多新诗体现的是音组连续排列的韵律节奏,而徐志摩的新诗体现的是意顿对应排列的旋律节奏,本文运用节奏理论,结合创作,具体论证了闻、徐诗律论的差异,提出了新诗两种节奏体系的见解,并对它们的价值和前途作了比较分析。  相似文献   

14.
朱庆华 《科技资讯》2006,(30):251-252
语文教学走审美教育之路,是我们期待已久的语文教学的高层次境界。因此我们要用审美精神去关照语文教学,把语文教学作为一个审美的整体加以感受,用审美的精神去分析语文教学的各种因素以及这些因素之间的关系,揭示语文教学与美的联系,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兴趣,陶冶学生的审美情操,让学生用审美的眼光去发现美、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进而提升语文学习的人文品位,提高审美鉴美能力。那么,如何去实现语文的审美化教学呢?本文从古诗教学这一角度切入,对语文教学走审美教育之路作了一些探索。  相似文献   

15.
数学作为科学美的一种形态,是一种自然真实的美,从数学美的主要表现特征:简洁、对称、和谐、奇异四方面着手,揭示数学美,寓美于教,进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16.
比较系统地论述了自然旅游景观的特点,自然旅游景观的形象美、色彩美,动态美,听觉美、嗅觉美,巧合美等美学特征,并从多方面谈了自然旅游景观美的观赏问题。  相似文献   

17.
什么是数学美?罗素说:“数学,不但拥有真理,而且也具有至高的美,正像雕刻的美,是一种冷而严肃的美”;庞加莱说:“数学美不是给我们感官的印象美,也不是质地美和表现美,是一种比较深奥的理性美”。数学美是一种不同于绘画、音乐等的艺术美,也不同于鲜花、彩虹等的自然美,是一种客观存在的、内在的、不张扬的理性美,是现实美的反映,倡导对数学美的崇尚是数学教育的任务之一。  相似文献   

18.
美学琐谈     
美学是什么?是关于美的学问。什么是美?问题就复杂了。迄今为止,所有美学著作,都未对此作出确切定义。 有人认为,美是主观性的东西,随人的主观变化而变化。 有人认为美是客观的,不管你主观以为如何它都是美的,是客观存在的。 有人说,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真是客观,善是主观,主客观的统一,真和善的统一就是美。 有人说,美就是好,什么是好?同样复杂。 因此,什么是美,很多美学家困惑不解,总在这类名词概念上打转转。 然而这是不必要的。其实我们应该去理解实质性的问题。给观历史,我们不能思考这样一个事实,那就是── 为…  相似文献   

19.
罗香萍 《科技信息》2009,(23):157-158
孔子主张善美统一,但孔子着重强调善的至上性,这是和孔子一贯提倡的“仁”学相通的。孟子在继承了孔子善美统一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美高于善的思想,即美不但切合道德原则,有善的充实内容,还有关好的外在形式。这一思想非常深刻。从孔孟善美观出发,本文进一步从四个角度解析了孟子人格美思想。  相似文献   

20.
本文从“内蕴美”、“境界美”、“难度美”、“构造美”4个方面阐述了艺术体操艺术美的构成部分及其在展示艺术美时的不同作用。它们只有相互一致、协调起来,才能发挥综合效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