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河水与地下水耦合模型的建立与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建立了真正意义上的河水和地下水耦合模拟模型,采用普列斯曼隐式差分格式和有限元方法对河水和地下水流模型分别进行了离散,最后采用迭代法对耦合模型进行求解。以西北黑河流域下游为研究区域对地下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针对不同的地表河水和地下水开采状况对地下水位进行了预报,为水资源管理提供了科学根据。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介绍内蒙古锡林浩特胜利一号露天煤矿边坡的构成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条件,结合边坡的场地条件和实际工作中面临的一些难题,在常规疏排技术的基础上,提出基于水力截获原理的地下水疏干技术,并由此建立边坡地下水疏干优化模型进行疏干的初步设计.优化结果表明,采用该疏干技术不但能有效地疏干边坡中的地下水,而且疏干设备避开了边坡的不稳定地段,保证了疏于井的安全. 相似文献
3.
基于傍河水源地污染特征的水质安全控制技术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收集大量佳木斯七水源水质数据资料,在其地下水监测和采样分析的基础上,查明七水源水质现状及污染特征,明确对七水源-废醪池进行水力调控的必要性.进而依据井群优化研究基础,选择国内较流行的可视化地下水模拟软件Visual Modflow,并结合当地水文地质条件对研究区进行水力调控.建立七水源-废醪池地下水污染运移模型,在是否清除污染源两种情况下,优化抽水井数量、位置及抽水量.并分析不同位置观测井中污染物浓度的变化趋势,探讨水利调控技术的有效性,为确保傍河水源地的水质安全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4.
西北黑河下游盆地河水与地下水转化的新发现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运用地球物探、盆地地质演化、环境同位素示踪与水化学分析、河床渗透试验和地下水流场分析等研究方法,综合研究了我国西北干旱区第二大内陆河--黑河下游盆地河水与地下水的转化途径、方式及转化量,发现在哨马营至古日乃存在地堑式断层,断层带为黑河古河道.通过河水位与地下水位的关系、河床渗透试验,估算出黑河鼎新段河水渗漏量约为1.764×108m3/a. 黑河鼎新段为古日乃盆地地下水的补给区,地下水大多通过古河道进入古日乃盆地,保证古日乃绿洲的生存.为黑河流域综合整治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6.
分析了水力冲挖施工的常见错误以及引起的后果,提出作业段安排上奉行“短、快、养”,断面成型奉行“自上而下,二次成型”,高压水枪使用奉行“顺流、顺坡”,泥浆泵安设位置奉行“利稳”等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7.
在分析研究区浅层地下水空间分布特征的基础上,采用同位素与化学分析相结合的方法研究苏锡常浅层地下水的补径排条件.利用氢氧同位素的分析结果,建立潜水与微承压水的δD-δ18O%关系曲线,分析潜水含水层与河流、湖泊等地表水体关系;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氚与14C研究微承水与现代水的补给关系;利用常规的水化学分析方法研究浅层地下水补... 相似文献
8.
基于氢氧同位素的岔巴沟流域地表水-地下水转化关系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以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岔巴沟流域为研究对象,通过2005年6月、8月两次对地表水、地下水采样,分析8D、818O、电导率(EC)和pH的变化,研究了岔巴沟流域的地表水一地下水转化关系.河水的氢氧同位素和EC沿河道变化大;主河道河水的δ值沿程富集,而EC在6月份时逐渐增加而8月份则先减小后增大;地下水δ值变幅较小而EC变化大.结果表明,旱季,河水接受以泉水为主要排泄形式的地下水补给,流量很小,在部分河段甚至干涸,仅在中游部分河段,由于河道两侧地下水位下降,基流或降雨径流对地下水形成一定的补给,但在其它河段没有明显的补给;雨季,降雨径流的退水过程快,洪水补给地下水的时间短且局限在河道两侧,洪峰过后,地表径流源于基岩裂隙泉以及各支沟淤地坝拦蓄的降雨径流,中游河水接受基岩裂隙泉水及各支流的补给量增加,而下游支流及泉水流量小,对地表径流量的贡献小,地表水沿程经历强烈蒸发,仅河道附近的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淤地坝减少地下水排泄,增加地下水的转化量以及淤积层、地表径流的矿化度,但尚未明显影响地下水水质. 相似文献
9.
空间信息栅格网络环境下,信息交换过程中受到卫星不断运动、通信时延大的限制,提出了一个基于动态区域划分的信息交换模型,实现空间资源的共享及交换. 相似文献
10.
考虑地表水地下水交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开发与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介绍了一个基于网格、考虑地表水-地下水转换的分布式水文模型GISMOD.该模型由预处理程序、空间插值模块、蒸散发模块、参数设置和径流模拟5个部分组成.GISMOD不仅考虑了蓄满产流和超渗产流2种产流机制,而且提供了3种空间插值方法和8种蒸散发计算方法,具有良好的适用性.该模型将流域在水平方向上划分为若干相同大小的网格,在垂向上把土壤概化为3层,并根据不同土地利用、土壤和岩石类型设置参数,按照水位流量关系式计算不同土层间的水流交换量.黑河流域的实例研究表明,模拟结果与实际情况基本一致,即黑河流域上游地区以表层水下渗为主,在中游地区地下水反补河流.从季节上看,补给水量和下渗水量呈现出相反的变化规律,当下渗水量较高时,补给水量相应减少.最后,将模拟径流量与莺落峡实测结果进行对比,不论在日尺度还是月尺度GISMOD均取得了较好的模拟效果. 相似文献
11.
水动力水质模型是河流水环境容量研究中的常用工具,中国西部大部分地区中小河流缺少断面测量数据,成为制约这些区域河流水动力水质模型构建的关键问题。为解决这一难题,提出一种利用Google Earth遥感影像提取河流多期水面宽度,结合实测最大水深获取河流概化断面参数的方法,并分别用概化断面和实测断面在MIKE11下构建少资料河流一维水动力水质模型,对两种断面模型的计算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断面模型计算的水动力水质因子无显著差异;在模拟河段的上段、中段和下段,两种断面模型对水位、流速、化学需氧量(COD)浓度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验证了少资料河流概化断面参数获取方法的可靠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2.
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运用一维稳态水质模型和水环境容量模型,采用段首控制高功能区和段末控制低功能区相结合的方法计算渭河陕西段水环境容量。根据水质、水文监测资料和沿岸排污情况,计算了丰水年、平水年、枯水年各频率年COD的水环境容量。水环境容量计算结果与渭河现状排污量进行对比,得出渭河陕西段中下游现状排污量已远超出功能区段的水环境容量,结合排污资料对污染严重功能区COD进行削减以及对削减量进行分配。 相似文献
13.
Indian monsoon influences altitude effect of δ~(18)O in precipitation/river wat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The δ^18O variation in precipitation acquired from 28 stations within the network of Tibetan Observation and Research Platform (TORP) is studied, with the focus on the altitude effect of δ^18O in river water during monsoon precipitation in an effort to understand the monsoon influence on isotopic composition in annual river water. It is found that δ^18O in precipitation on the Plateau is influenced by different moisture sources, with significant Indian monsoon influence on δ^18O composition in plateau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water. The δ^18O of water bodies in the monsoon domain is generally more depleted than that in the westerly domain, suggesting gradual rainout of southwesterly borne marine moisture in the course of long-distance transportation and lifting over the Himalayas. The lapse rate of δ^18O in river water with altitude is the largest during monsoon precipitation, due to the increased temperature vertical gradient over the southern Plateau region controlled by monsoon circulation. The combination of δ^18O in river water in monsoon (wet) and non-monsoon (dry) seasons shows a larger lapse rate than that in non-monsoon (dry) season alone. As the altitude effect of δ^18O in precipitation and river water on the Tibetan Plateau results from the combined effect of monsoon moisture supply and westerly moisture supply, the δ^18O composition and its altitude effect on the Plateau during monsoon seasons should be considered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paleoelevation of the Tibetan Plateau. 相似文献
14.
为深入探查埋深大、压实作用强、成岩程度高、储层物性差陆相油藏的区域分布规律,在准噶尔盆地腹部通过层序地层理论和基于地震拉平数据体提取的瞬时相位、均方根振幅、分频属性,对下侏罗统进行了地震沉积学解析。共识别出三个层序,SQ1至SQ2湖侵体系域均以曲河流沉积体系为主,SQ2高位体系域至SQ3以三角洲沉积体系为主。地震属性分析具有很好的一致性,结果表明河道的形态清晰,位置可靠;河流在迁移演化过程中,河道单一,牛轭湖、决口扇等微相较发育;河流经历了低弯度-宽河床到高弯度-窄河床,再到中弯度-宽河床的演化,流向则由南北向逐渐演变为北东-南西向。该方法和认识可为利用地震资料识别曲流河的研究提供借鉴和指导。 相似文献
15.
对于给水管网在震后的工作情况和服务水平,合理的水力状态的评价是很有必要的.在分析了地震对管线产生破坏程度的基础上,采用描述管线破坏程度的量化参数——泄漏面积标定了震后管线破坏状态的大小,将管线受地震的破坏程度定量化.在此基础上,将泄漏面积的分析模型与给水管网水力分析模型相结合,进行带泄漏模型的管网水力计算,建立了震后管网水力分析模型.给出了考虑泄漏模型的震后给水管网水力状况分析的步骤,以一个典型的给水管网为例,模拟了震后给水管网水力状况,得到了震后管网中各节点的压力状态.分析结果表明,带有泄漏模型的震后水力分析模型较好地反映了地震对管线的不同破坏程度的影响,合理的泄漏模型是正确评价震后给水管网供水能力的基础. 相似文献
16.
The conformational scan of anti-HIV peptide T22 ([Tyrsup>5,12, Lys7]-polyphemusinⅡ) backbone on a deformed potential energy surface (PES) was performed using the potential smoothing searching (PSS) protocol. All located minima were then transferred to the original PES using undeformed optimized potentials for liquid simulations (OPLS) potential function, and minimized by multi-conformer minimization (MCM). For solution-phase calculations, the GB/SA continuum model for water was used. This application of PSS integrated with MCM is proved a feasible method for solving the multiple-minimum problem in the conformational analysis of flexible molecules with cyclic structure. 相似文献
17.
在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研究了π-介子凝聚对包括Δ共振态的中子星物质状态方程及其粒子分布的影响. 研究表明, π-介子凝聚的存在对中子星物质的粒子分布有明显影响, 使Δ-粒子出现推迟, Δ+粒子出现提前. π-介子凝聚的出现还使中子星物质的状态方程变软. 尽管这种改变很小, 但这种变软的趋势仍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中小型河道纳污能力计算方法研究 总被引:23,自引:1,他引:23
在对河段污染源进行概化的基础上提出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及计算公式。结合水资源保护的实际需要,给出不同功能区组合情况下的纳污能力的计算方法,为水资源保护与规划提供了一种简捷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20.
The partitioning regularity of nonionic organic mixtures in organic phase/water system is revealed. The equation for calculating the partition coefficients of mixtures ( KMD ), together with the determination model, is derived from the equilibrium partitioning models (EPMs). Based on these derived equations, the KMD values of 20 mixtures containing halogenated benzenes are obtained. The results show that stronger hydrophobicity of an individual chemical in the mixture results in the stronger hydrophobicity of the mixture and the greater the proportion of this chemical, the stronger the hydrophobicity of the mixture will be. This partitioning regularity is helpful to the study of the toxicity for mixtures and the environmental behavior, such as transfer or accumulation, for mixed organic pollutan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