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针对陕甘宁油田工区黄土滑坡灾害频发威胁,通过对油田工区黄土滑坡开展全面深入的勘察活动,对我国油田工区上大量黄土滑坡的地质空间分布特点、类型与演化特征、影响因素与其形成机制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滑坡灾害在空间分布上主要集中于白于山以南部分的典型黄土沟壑地貌区中的黄土塬边、沟脑、梁峁边坡上和一些老滑坡上;在冻融期及雨季两个时间段发生频率较高;油田工区黄土滑坡以大量的浅表层滑坡为主,但个别深层的整体滑坡对工程的影响极为严重,造成很大损失;影响滑坡的自然因素主要为降水,工程因素主要为开挖和堆载,值得注意的是工程振动也极有可能诱发大的滑坡。研究认为,对于陕甘宁油田区工程,一定要结合黄土滑坡发生的规律,在选址上尽量避开危险性大的地段,施工上注意施工工艺和方法,减小对边坡的扰动,运营上要注意边坡的发展变化和极端天气带来的不利影响,最大可能地减小灾害造成的损失。研究结果可为陕甘宁油田工区工程选址以及滑坡防治提供科学的依据。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各种滑坡灾害不断,不仅有自然滑坡,还有各种工程滑坡,工程滑坡往往是人为建设不当造成的,文章主要介绍了各种工程滑坡成因与分类,并对各种滑坡的防治方法做了简要的介绍。  相似文献   

3.
《甘肃科学学报》2005,17(4):102-102
甘肃省科学院地质自然灾害研究所副研究员赵洪涛等承担的“甘肃省滑坡泥石流灾害多发区灾害防治与可持续发展研究”课题基于调查统计第四纪、500年与50年以来滑坡泥石流活动与环境因子数据,分析了甘肃省中南部地区滑坡泥石流发育过程与环境变化关系,探讨了陆地系统脆弱性对区域滑坡泥石流活动的控制机制。  相似文献   

4.
周凯 《河南科技》2006,(10):70-71
随着我国高等级公路和高速公路向山区延伸,改变了土地的利用方式,挖、填方等土石方工程日益增大,随之而来的是滑坡灾害日益严重。一直是世界各国研究的主要地质和工程问题之一。  相似文献   

5.
刘洪江  王磊 《河南科技》2023,(15):91-97
【目的】研究滑坡灾害的时空演变规律,克服传统单一监测方法识别的不确定性。【方法】提出了一种融合InSAR和光学遥感技术的滑坡灾害早期识别技术,首先利用3景光学影像获取白格滑坡发生前的前三年同一季度的植被覆盖度(FVC)变化,然后利用32景SAR影像获取白格滑坡灾前的年平均形变速率,累计形变量,最后采用两种识别结果进行综合评判,实现对白格滑坡灾害发生进行早期识别。【结果】白格滑坡发生前,滑坡体表面植被覆盖度逐年降低,并伴随着较大的形变,且低植被覆盖区域与高形变区域具有较高吻合。【结论】证明FVC-InSAR技术的结合可以有效实现对部分滑坡的早期识别。  相似文献   

6.
基于湖南省1∶5万地质灾害详细调查成果数据及3 000余处自动雨量站逐小时雨量资料,判别和筛选了雪峰山地区降雨型滑坡灾害589处(2013—2017年)。针对滑坡灾害数据的完整程度采用合理的计算方法确定降雨致灾概率,得出不同时效内滑坡灾害的临界雨量;同时建立滑坡灾害敏感性等级与临界雨量的相互关系,分析不同临界雨量状态下不同敏感性等级区域内滑坡灾害发生的可能性,确定雪峰山地区滑坡灾害预警区划等级。研究结果不仅为雪峰山地区滑坡灾害的空间预测提供了资料和参考,而且对建立由面到点的地质灾害精细化预警预报方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翟所滑坡地处312国道新改路段(界石铺-五里桥-会宁县城)该段公路1994年通车后,连续出现滑坡灾害,为公路边坡失稳滑动的一个典型实例,根据这一典型实例的地质,环境条件和基本特征,分析其滑坡灾害和演化趋势,并运用斋藤(Satio)蠕变理论预测变形斜坡的可能破坏时间,提出了滑坡综合治理的原则和措施,具有一定的实用性,而对于类似的滑坡预防及治理也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8.
兰州市区滑坡灾害现状及防治措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兰州市滑坡灾害现状类型,成因等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改善区内自然环境,减轻市区滑坡灾害损失的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9.
2016年9月28日,浙江省受到台风"鲇鱼"的影响普降大雨,丽水市和文成县分别发生山体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共有31人死亡,2人失联,26间民房被埋或损毁,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本文以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为例,通过回顾两起事件的发生过程,结合灾前事发地卫星图片和历史滑坡、泥石流事件等资料,对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灾害孕育机理进行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造成丽水滑坡和文成泥石流事件严重后果的成因除不可抗力外,主要是山体裸露程度加深和村民对风险防范不够重视。最后针对山区典型的地质灾害,提出相应的风险防范策略与应对机制。  相似文献   

10.
马俊杰 《河南科技》2022,(6):129-132
滑坡灾害是我国经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之一,滑坡灾害易发性评价可以从空间和概率上将研究区划分成不同的滑坡风险等级.滑坡易发性评价结果可为滑坡治理和防治做出重要的决策支持.本研究以贵州省遵义市作为研究区,选取高程、坡度、NDVI等八个影响因素作为本次滑坡易发性评价的滑坡影响因子,选用决策树、随机森林、GDBT三种机器学习算法作...  相似文献   

11.
通过资料分析、实地考察及灾害调查等方法,揭示了岷县地质灾害频发的根本原因在于其地理劣势:位于南北地震带,断裂发育;处于地貌梯度带,具备地质灾害高发的充分条件,其中包括多发灾害性天气过程;新生代的地层具有容易受到侵蚀和扰动的特征.此外,地形复杂、生态环境恶化、地质灾害常常呈链式发生,也是岷县地质灾害连绵不绝的原因.岷县具有各类地质灾害频发的历史,从而阻碍了该县的经济发展,低下的经济水平制约了当地建筑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灾时损失颇显惨重,形成恶性循环.为了实现岷县发展的良性循环,提出了保持可持续性,认清其灾害背景和发展基础是非常重要的,对该地区灾后重建工作有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崩塌、滑坡、泥石流和地裂缝等次生地质灾害.经过对武都区地质灾害应急排查,确定地质灾害隐患点516处,其中由地震引发新的灾害占87.8%.通过运用GIS技术手段对灾害点综合分析,发现这次地震在武都区造成的灾害具有一定的规律性.通过灾害点具体现象和理论相结合分析了3种灾害特点的成因,为以后抗震减灾提供一些技术参考和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提升民众的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综合能力,能有效降低地震灾害对社会经济造成的损失。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考虑人口流动因素,对陕西陇县城乡家庭地震灾害认知与响应能力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城镇家庭人口流动较少,成员文化水平整体较高,对地震灾害认知能力较好;乡村家庭青壮年群体多数流出务工,留守成员对地震灾害知识、自救互救技能掌握不足。城镇家庭成员组成中青壮年群体占比较大,能够使用先进的通讯及交通工具,但参与地震宣传与应急演练情况不足,备灾物品观念落后;乡村家庭成员生活环境封闭,观念保守,对地震宣传与应急演练认识片面,震时对外来救援依赖性强,地震灾害响应能力不够理想。  相似文献   

14.
"5.12"汶川8.0级地震后,如何高精度快速提取灾害背景特征参数成为遥感技术在地震应急工作中应用研究的关键.随着高分辨率遥感影像的发展,传统基于像元的分类技术已不能满足需求,引入面向对象的信息提取技术,充分挖掘影像对象的纹理、形状和相互关系等信息,能够有效的提高震害的分类速度与精度.本文通过获取北川县城及附近震前震后的福卫二号影像,对北川县城震前震后的土地覆被变化进行面向对象方法的快速提取.研究表明,面向对象分类方法精度高,Kappa系数远大于传统的监督分类方法,提取速度快,能满足提取速度8小时以内的要求.  相似文献   

15.
基于线性化技术的非线性系统故障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针对非线性闭环稳定系统,提出了一种基于线性化技术的故障诊断方法.首先将原系统在其工作点进行线性化处理,在此基础上设计系统的状态观测器,从而得到故障信号的初始估计结果;然后利用状态观测误差和故障估计误差之间的关系对估计结果进行校正,得到最终的故障辨识结果.仿真结果表明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6.
在野外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地质灾害调查与区划空间数据库,形成具有标准化基础地理、基础地质、水文地质、地质灾害等属性代码的图层信息文件,为当地政府部门提供地质灾害危险性、防治措施、预警方案、避灾路线等方面的信息,为行政部门制定防灾减灾规划,建立了可动态更新的地质灾害空间数据库系统.  相似文献   

17.
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关系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1995年甘肃省永登发生的5.8级地震,触发了150多处滑坡,为了分析地震区黄土滑坡灾害的成因,通过对地震滑坡区域内黄土的基本物理力学性质和动力特性的试验,研究了黄土的相关性质与易损性关系,并对地震引起黄土滑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黄土易损性与地震黄土滑坡有密切关系.易损性大的黄土,地震引发滑坡灾害严重.  相似文献   

18.
在世纪之交经济快速发展阶段,因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未强制性跟进,导致在地质灾害高易发区开发建设的一系列工程项目遗留了大量的地质灾害隐患,地质灾害事件频发。因此建议在这类开发建设区开展已建工程场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作为补救措施,并围绕这一思路提出在已建工程场地进行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工作的技术要点。  相似文献   

19.
甘伪小眼夜蛾是哈思山林区危害油松针叶的主要害虫,在当地每年繁殖一代,以蛹越冬,幼虫共6龄期,危害盛期在6月初到6月末。当林中蛹数小于1个/m^2,其虫害可生态自控。  相似文献   

20.
兰州市地质灾害防治与开发利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提出了兰州城市地质灾害治理与开发利用并举的方法 ,分析了有利条件和存在问题 ,着重讨论在泥石流、滑坡、自然斜坡等特殊地质环境下 ,具体防治诸措施 ,建议政府制定谁治理谁用地的优惠政策 ,以加快地质灾害治理进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