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正>随着美国总统特朗普更加明确美军自阿富汗撤出的意向,阿局势即将发生新的巨大变化。2018年7月以来,美国启动了与塔利班的和谈。阿局势的"利益攸关方"们已经开始未雨绸缪,准备应对美国自阿"不负责任撤军"可能产生的后果。阿富汗问题对地区形势具有"牵一发动全身"的作用,美国、俄罗斯、中国、印度、巴基斯坦都是直接的"利益攸关方",同时也是可以深刻影响阿问题走向的力  相似文献   

2.
<正>7月30日,塔利班证实该组织领导人奥马尔死于两年前。此前阿富汗情报部门曾宣布奥马尔于2013年4月在巴基斯坦卡拉奇"神秘"死亡。有人说奥马尔死于枪杀,有人说他死于肺结核。而此次这个确切消息发布的时机正是塔利班打算与阿富汗政府进行谈判的微妙时刻,引人无限遐想。从2001年阿富汗战争爆发起,奥马尔这名和本·拉登齐名的美国全民公敌就多次"被宣告死亡",塔利班也多次"辟谣"。2014年5月,美国与塔利班交换人质,用五名  相似文献   

3.
遏制“海地现象”;建立在拉美的主导地位,抗衡日本、西欧;还有国内政治的考虑……气势汹汹背后大有文章。海地是加勒比海中一个弹丸小国。三年前的1991年9月29日,海地武装部队总司令塞德拉斯发动军事政变,推翻了海地第一任民选总统阿里斯蒂德,阿里斯蒂德逃亡美国,从而爆发海地危机。其实海地危机三年,并未对美国的安全利益构成威胁,其战略意义对美国也极为有限。然而,海地危机一发生,美国便采取了咄咄逼人的政策,对海地实行经济封锁和制裁,甚至摆  相似文献   

4.
<正>2019年美国的对外政策既有延续性,也有一些变化。我行我素的单边主义从延续性角度看,特朗普政府继续坚持"美国优先"原则,推行单边主义政策。在贸易问题上,强调美国的单方面利益,不太考虑别国利益,由于中国对美国顺差最多,所以成为其攻击施压的主要对象。在防务关系  相似文献   

5.
高祖贵 《世界知识》2010,(22):21-22
中期选举之后的美国政治生态可能变得更加复杂,随着美国的战略重点逐渐向亚太地区转移,奥巴马政府的中东政策所受到的制约可能增多。而两年来阿富汗战争经历了由打到谈、由意欲根除塔利班到对其招安的变化历程。这场战争最终会怎样收场?  相似文献   

6.
正2021年4月14日,美国总统拜登宣布驻阿富汗美军将于9月11日前全面撤出,结束这场美国历史上最长的战争。5月1日以来,随着美国加速撤军,阿富汗塔利班乘机加紧攻城略地。8月15日,塔利班进入首都喀布尔,阿总统加尼逃往邻国,阿富汗又一次来到了"岔路口",国内政治再次迎来"大洗牌"。  相似文献   

7.
塔利班高级指挥官表示,塔利班正埋首策划春季对付美国和北约军队的新战略,待气候转暖之后,将会重新展开攻势。新战略将运用更多的自杀式袭击。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在美英军队强力打击下已经倒台五年了,但这股势力并未得到根除。2月末,美国副总统切尼密访阿富汗,险些遭到塔利班的自杀性炸弹袭击,巴基斯坦又高调宣布抓获前塔利班政权国防部长,这使人们再度将目光投向伊拉克战争后逐渐被人淡忘的塔利班。去春以来,塔利班以游击战和恐怖战,不断对以美国为首的多国联军进行缠绕攻击,令阿富汗经历了自9.11以来最为血腥的一年。如今,冬去春又来,塔利班面对严阵以待的北约部队,能否展开更大的春季攻势、掀起新一轮血雨腥风呢?  相似文献   

8.
正根据2020年2月美国与阿富汗塔利班达成的和平协议,美军将在2021年5月前全面撤出阿富汗,塔利班则承诺不再让阿富汗成为恐怖分子的庇护所。协议还规定,阿富汗各方进行内部谈判,讨论永久停火的时间和方式。然而,眼看美国撤军期限临近,阿富汗国内和平前景仍不明朗,阿政府与塔利班之间的和谈尚未取得实质进展。2021年3月,拜登政府抛出了解决阿富汗问题的"新方案",引起阿富汗问题观察者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9.
<正>在美国阿富汗和解事务特别代表哈利勒扎德宣称已结束与阿富汗塔利班的第九轮谈判并取得"重大进展"后不久,当国际社会普遍对美塔签署协议调高预期之时,美国总统特朗普却于9月7日突然宣布取消他与塔利班  相似文献   

10.
政治上,谋求增加在美国外交战略中的分量;经济上,迫切需要以美国为首的西方的援助。 9.11后,美国政府迅速将躲藏在阿富汗的本·拉登确定为元凶,将打击目标锁定为其庇护者阿富汗的塔利班政权,并在全球进行动员,在政治、军事和外交上对塔利班予以打击。在美国组织反恐怖主义大同盟的过程中,曾是塔利班主要支持国的巴基斯坦转变了立场,决定全面支持美国的行动,为美国顺利开展军事行动大开了绿灯。  相似文献   

11.
日美两国的行政集团所处的不同的政治环境对它们遵循的政策制定方式和国家观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日本的一党为主的政治环境有益于强化避免争斗的意识,有益于强化行政机构的独立地位;美国的两党制构成的政治环境看重相互批评,提倡按照已有的政治游戏规则进行竞争,因此行政机构的独立地位受到制约。不过通过一些调查和分析,我们看到两国行政精英的差别远比那种认为“日美两国的行政官员处于某种政治价值观的两极,其形象也是截然相反”的观点要复杂的多。  相似文献   

12.
20世纪50年代末,在国际政治舞台上出现了“艾森豪威尔主义”,它是美国当局为填补英法势力撤出中东而形成的所谓“力量真空”,镇压中东在二战后兴起的民族民主运动,同时以中东亲美国家为基地,与苏联展开争夺而出台的外交政策。它并没有考虑中东特殊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严重违背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在中东人民和世界人民的反对下很快夭亡。艾森豪威尔主义产生及夭亡的背景与过程,在今天仍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3.
当前,全球经济的回升力度在继续增强,美国经济保持了良好的增长态势,但缩表、加息及政策的不确定性使经济面临一定的下行风险;欧元区经济复苏基础稳固,其成员国经济形势依然严重分化。欧美经济波动对我国经济影响重大,应重视欧美经济和 政治的不确定性给我国宏观经济带来的不利后果。本文从经济增长、物价波动、失业状况和制造业发展层面对欧美的经济现状进行分析,基于联合国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预测结果对经济未来走势进行判断,并针对欧美政策给我国带来的影响提出对策。  相似文献   

14.
回顾了美国科技与研发政策自其建国以来的历史沿革,剖析了其决策过程中立法(国会)和行政单位以及其各自顾问机构间的互动模式,并阐述了该模式对美国国家创新系统演化和国家创新能力提升在不同历史阶段所产生的影响。研究表明,美国政府在科技进步中的角色并非一成不变,其科技政策的力度和效果在不同时期也有显著差异,而特定历史背景下的国家利益诉求是左右上述政府角色、政策力度和效果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5.
论述20世纪五六十年代在麦卡锡主义的政治高压下,中国学在美国濒临灭绝。福特基金会不仅出巨资拯救中国学,为美国重新打开中国之门提供了知识和人才准备,而且还资助美国对华政策项目的研究,直接影响着美国对华政策舆论的改变。  相似文献   

16.
20世纪80年代,美国政府将经济遏制战略的首要目标指向前苏联,同时积极调整对中国的贸易管制政策,逐步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前苏联对美国全球战略的挑战,是美国对华实行技术转让政策的根本原因;前苏联对美国亚洲安全的威胁,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重要原因;中国的对美倾斜外交,是美国实行对华技术转让政策的直接原因。  相似文献   

17.
文章采用比较分析的方法,从字系、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分析并比较两个新闻语篇。通过比较发现,两则新闻的字系、词汇、句法特征分别突出了其报道主题:第一篇突出美国人民和美国政府面对突如其来的“9.11”恐怖事件时的恐惧、紧张和慌乱;而第二篇报道则突出美国首次袭击阿富汗是经过精心策划后的有计划、有步骤的军事复仇行动。文章最后得出结论:新闻报道的语言形式是其报道主题内容的体现。  相似文献   

18.
后金时期,女真曾明文禁止佛教。清朝建直初期根据其对蒙古的政治需要,调整了对佛教的政策,佛教得到特殊照顾、鼓励和支持。当清政府对蒙古的联合、利用、羁縻等目标逐次达到时,对佛教随之冷淡,佛教进入它的衰落期。从政治、经济、社会多种角度对蒙古族佛教的传播过程进行分析,全面评价其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19.
美军价值观在美军思想政治教育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美军价值观培育有其独到之处,形成了较为鲜明的特点,但由于阶级的局限性,也存在着不足。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充分剖析美军价值观培育的做法,找出其长处和存在的不足,对我军建设具有极其重要的启示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冷战时期,印尼由于其地理位置特殊,美国将印尼作为其在亚洲反共反华战略链条上的重要一环。从杜鲁门、艾森豪威尔再到肯尼迪,美国相继对印尼制定了专门的政策,用以服务干美国的亚洲及全球反共战略。美国对印尼的外交政策势必会影响到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苏加诺时期中国与印尼关系的发展并不顺利,两国关系表面上友好的背后,在美国因素的作用下,隐藏了许多的矛盾,这为1967年10月两国中断外交关系埋下了伏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