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8 毫秒
1.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2.
日语动词中,有一部分动词既可以独立使用,还可以作为辅助动词使用。作为辅助动词使用时,它失去了原来的词汇意义,表达语法意义。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存在一种组合方面的制约关系。本文主要研究日语辅助动词「みる」所表达的语法意义以及每一种语法意义与前项动词之间的制约关系。  相似文献   

3.
语言中决定谓语动词和主语之间的关系的语法形式称为语态。而其中作为表示句子主语和谓语动词之间被动关系的语态就是被动语态。汉语、英语和日语三种语言的被动态在结构特征、形成动因及语用功能等方面都各具特色,笔者通过对三者在这些方面的对比分析,得出三者都可以表示中性、积极和消极的意义,但是主次不同,英语被动语态倾向于表中性意义,汉语被动语态表示消极意义居多,而日语被动语态则主要是发展以说话人的主观感受为语义动因的被动句.所以也是表达消极意义居多。  相似文献   

4.
日语动词的复合能力非常强,可以接在动词、名词、形容词词干和形容动词词干以及部分副词的后面,构成复合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遵循着严密的语法关系,其构词要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句法关系相类似,有并列式、主从式、述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等。日语的复合动词也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词义也不是单纯词义的简单相加,有词义相加型、变意型、转意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5.
日语动词的复合能力非常强,可以接在动词、名词、形容词词干和形容动词词干以及部分副词的后面,构成复合动词。复合动词的构成遵循着严密的语法关系,其构词要素之间的语法关系与句法关系相类似,有并列式、主从式、述补式、主谓式和动宾式等。日语的复合动词也有自动词和他动词之分,其词义也不是单纯词义的简单相加,有词义相加型、变意型、转意型等三种类型。  相似文献   

6.
张瑜 《科技信息》2007,(31):140-141
在日语语言学的研究中,动词一直占有重要的地位。日语动词根据场合、时间、立场的不同,既有"时"和"体"的变化,又有"自动"和"他动"的区别。从动词本身所表达的意义来看,日语动词又可大致分为动作动词、变化动词、状态动词等。日语动词的各种状态和分类之间的关系是既相互对立,又相互统一的关系。因此若想研究日语动词的种种状态,必须要在统一的原则下将这些对立关系充分展开,使其系统化条理化。本文以日语动词意义在不同领域的分类为基础,对其各种意义之间的对立统一关系进行了详细的阐述。  相似文献   

7.
张文燕 《科技资讯》2010,(31):176-176
授受动词是日语中比较重要的语法点之一,也是日语学习者的学习难点之一。日语的授受动词不仅包括物品的授受关系,还包括恩惠的授受关系。在日语课堂的教学过程中,尽管老师已经尽力去讲解,但是学生对授受动词的用法还会存在很多疑问。本文对日语授受表现的基本用法做一个具体的分析,同时探讨与其相伴随着的日本人的恩惠意识及使用授受动词时的注意点。  相似文献   

8.
由于受视点制约,日语的授受动词在使用时存在很多限制。在分析三组授受动词的视点位置的基础上,探讨了授予者和接受者之间的人称关系,并指出在不同人称之间如何选用恰当的授受动词。  相似文献   

9.
日语动词中约有40%为复合动词,复合动词因其前后项动词构成各异而各具形态,历来是日语学习者的难点之一。本文以复合动词“~はじめゐ”的文法特征为例,通过分析其在“现代日语书面语均衡语料库”中调查到的相关数据,对“~はじめゐ”型复合动词的书写特点、前项动词的使用规律以及在复合动词类别划分中的类别特征进行了分析和探讨。  相似文献   

10.
情态动词是表达人际功能的重要手段,各类情态动词的使用,有助于说话者调节与听者的关系,并加强说服力,从而实现相关的人际功能。根据Halliday功能语法中人际功能的理论框架,从情态动词的使用对马丁·路德·金的就职演讲进行人际意义分析,可以发现情态动词的选择对人际意义的实现有极其重要的作用。演讲是演讲者利用有声语言和肢体语言,就特定问题对听众传达信息,实现其话语目的的一种手段。从语言学角度来看,演讲有着丰富的人际意义。该文主要研究马丁·路德·金演讲《我有一个梦中》情态动词的人际意义。  相似文献   

11.
复合动词是众多语言学家研究的重点,复合动词在日语中数量多、意义丰富、使用频率高,掌握复合动词的构成、含义、灵活自如的使用复合动词,可以更详细、更清晰的表达文章意思,使文章更加生动、意义确切。复合动词是日语学习者学习的重点。文章就日语初学者通常采用的《标准日本语》(即《中日交流标准日本语》)初级上下册、中级上下册(共四册)教材中所出现的复合动词做了简单的调查、研究、总结、分析。  相似文献   

12.
李琴 《科技信息》2009,(17):238-239
授受动词中的"授"表示授予、给予、"受"表示接受和得到,在汉语中,我们给别人东西,或者从别人那里得到东西,都只用一个"给"字,然而,用一个日语动词就很难表达上述的意思。在日语里,别人给我,我给别人,我从别人那里得到,在表达这三种关系时,使用的动词不一样,学习授受动词和搞清接受关系,是日语学习中又一个难点。  相似文献   

13.
田惠 《科技咨询导报》2012,(19):226-226
日语中的授受动词在日语学习中是个难点。本文通过例句对三组授受动词进行比较,解析了「あげる」、「もらう」、「くれる」作为授受动词的用法,也同时介绍了这三组动词作为补助动词时的表达。授受动词不仅仅是单纯表示"物的移动",也经常作为包含敬语的依赖表达来使用。  相似文献   

14.
在日语中,把表达授与和接受意义的动词视为授受动词,其表达方式称为授受关系。从文化的角度而言,对于日本人来说,别人为自己做事,自己便得到了他人的恩惠,反之,自己为别人做事便给了别人恩惠,但年长的给年轻的做事和年轻的给年长的做事,从等级观念、社会秩序或规矩来看并不一样,前者是施舍,后者则是奉献。日本人说话时讲究这种规矩和礼节,要用一定的表达形式把上对下或下对上的社会人际关系即授受关系反映出来。这种表达方式在日语中被非常广泛的使用,而对于中国人来说是非常难掌握的一个语法点。因为日语中的这种表达角度汉语里面没有。大量现象表明:很多学习者对这部分的灵活应用都存在问题,甚至不会使用。而能否很自然的使用授受关系来表达自己,直接影响其交流效果。本稿将从课堂教学中如何导入授受关系,授受关系的体系,以及常出现的错误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5.
词语重叠是汉语里表达意义的强化与弱化的一种常见的语法手段,龙岩话具有非常丰富的重叠式,其中动词和形容词的重叠对于龙岩话表达动量与度量强弱有重要意义,本文从构成、分布和功能以及语用特点上讨论动词重叠式和形容词重叠式对意义程度变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而”字小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代汉语中的“而”字作为连词时,连接两个语言片断。所谓语言片断,是指以动词、形容词为中心的词、词组或分句。这两个语言片断可以是顺承关系,也可以是转折关系。所谓转折就是前项语言片断跟后项语言片断(在“而”字前边的语言片断叫前项语言片断,在“而”字后边的叫后项语言片断)意义相反、相对,后项语言片断不是顺着前项语言片断的意思说下去,而是转到另一方面上去。连接这种关系的“而”字叫  相似文献   

17.
英语语法界传统派与当代主流派关于英语动词虚拟语气框架问题存在分歧.英语动词现在虚拟式有三大用法,具有最本质的语法意义,且其语义与用法之间存在某种对应关系.  相似文献   

18.
俄语中形动词是俄语中一个非常重要且难度比较大、构成方式比较复杂的语法范畴,俄语形动词体范畴和时间范畴意义是必不可少的,形动词还可以用于表达交际类型句之间的相互作用,事件之间时间上的相互关系通过外部观点、主观评述主体的观点与基本述体相对应。  相似文献   

19.
由于复合动词词义的具体性及表现的多样性,在日语动词中占有很大的比例。“V V”型复合动词的构成从词素关系上通常可以分为四种类型,在这一分类基础上从意义关系方面一般又可以归为“修饰项 中心项”或“中心项 修饰项”两大类。  相似文献   

20.
动词使役态通过在动词未然性后添加使役助动词[せる][させる]来表达支使,迫使,容许,听任,原因,引发,无意,意外,无奈等使役意义,在实际日语教学过程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使役动词的误用甚至滥用现象,本文探讨了动词使役态的使用限制及其与含使役意义他动词的区别等相关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