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 毫秒
1.
海洋是生命的源泉。 海洋是生命的舞台。 海洋是地球的特征。 海洋是人类的财富。 海洋是开发的领域。 海洋自古拥抱人类, 让人类更拥抱海洋。 从资源、交通、食品、能源、环境等多方面去看,海洋和人类的关系非常密切。21世纪将是大力开发海洋的世纪。因此海洋科普引起人们极大的兴趣。 在美国十分重视海洋科普,特别是游乐场式的海洋科普更是趣味生动引人入胜。以“海洋世界”  相似文献   

2.
海洋地理学的新进展与新任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朱大奎  张永战 《科学》2002,54(2):18-21
海洋地理学是一门地理学与海洋学交叉的边缘学科,也是地理学的一个相对年轻的分支学科.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与社会经济的发展,当代具有了更多的手段观测和认识海洋、调查研究海洋和开发利用海洋,促使地理学更多地关注海洋领域的研究.21世纪是"海洋世纪"已逐渐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海洋地理学亦因此焕发出更大的活力.  相似文献   

3.
1998年是联合国“国际海洋年”.随着21世纪的到来,加快开发利用并注重保护海洋资源已成为必然趋势.本文论述了21世纪的海洋资源及其分类.海洋可为人类提供生存与发展的物质资源、空间资源和能源.自然资源具有鲜明的时代性,本文分析出27种时间理论模式.人类将以1-2-2时间模式开发利用海洋资源.21世纪人口、经济、社会、资源、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海洋利用的重大进展.  相似文献   

4.
飞速发展中的现代科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徐匡迪 《自然杂志》1999,21(2):63-68
20世纪末到21世纪初,以光电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为标志的信息技术将成为21世纪各项技术发展的先导;以基因工程、细胞工程为标志的生物技术将成为21世纪生命科学的核心;新材料技术将获得突破性进展,特别是功能材料会得到更大发展;以航天飞机、永久性太空站为标志的空间技术将成为21世纪人类向字宙空间延伸的第一步;以核聚变、太阳能为标志的新能源技术将成为下一世纪继现有的常规能源技术后的重要发展阶段;以深海采掘、海水和海洋空间利用为标志的海洋技术将成为21世纪人类内向拓展的一个方向.  相似文献   

5.
地球上大约四分之三的面积是海洋,海洋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资源.利用、开发海洋资源,将是21世纪人类最重要的发展目标.水下铁路,是陆地通向海洋的道路,它是未来的新型交通方式.  相似文献   

6.
21世纪是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的世纪.深海海域作为人类最后一片知之甚少的未开发区域,由于蕴藏了丰富的资源,已成为世界各国争取海洋权益、发展高新技术、开展外交合作及展示自身实力的重要场所,有人直截了当地说这是一场"蓝色圈地"的争夺.  相似文献   

7.
21世纪是海洋力量主宰的世纪,海上执法在保卫国家安全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方面将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各国海上执法部门不断装备高科技设备,对各自的海域实行全方位、立体式监控.  相似文献   

8.
<正>海孕育了生命,也汇通着世界,更是一片蕴藏"宝藏"的深蓝。在这颗21世纪的蓝色星球上,人类正不遗余力地探索、开发以及争夺着海洋资源。而当前中国的经济已发展成为高度依赖海洋的外向型经济,我们对这片深蓝有着无比的渴求。2012年12月,中共十八大提出了"海洋强国"战略:我们要提高海洋资源开发能力,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建设海洋强国。而在这一战略提出的前一年,我们启动了"南海深部计划"。  相似文献   

9.
地球生命在宇宙中是孤独的吗?随着越来越多的地外海洋的发现,科学家相信外星生命是可能存在的,因为海洋是生命之源.所谓"地外海洋",是指地球之外其他星球上的海洋.海洋中的液态分子可以溶蚀和改造岩石,从而为外星生命的起源和演化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  相似文献   

10.
<正>由中国科学院学部主办,中国科学院学部学术与出版工作委员会承办,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科学》杂志社协办的第39次中国科学院学部科学与技术前沿论坛暨海洋科技发展战略研讨会于2014年8月10~11日在青岛召开.21世纪是海洋的世纪,海洋在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次海洋科技战略发展研讨会发出了组建中国未来海洋联盟的倡议,得到了与会专家的热烈响应.大家认为,在目前海洋研究的形势下,海洋研究跨学科交叉还不足,面对重大科学问题时,科研力量还较分散.为了我国未来海洋科学的发展,尽快缩短与世界海洋强国的差距,非常迫切需要组织一个可以汇聚各方面优势资源,整合各方面优势力量,协同各方面优势人才的学术组织.  相似文献   

11.
深海资源开发利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莫杰 《科学》2013,65(1):31-35,4
正21世纪是开发海洋的世纪,目前海洋权益纷争不断的根源之一就是因为辽阔的海洋、深邃的海底蕴藏着丰富而巨量的资源。2012年以来,中国与周边国家关于海洋权益的争端越来越突出,在东海、南海海域都面临着与邻国海洋权益的争议问题,其中南海问题尤为突出,成为国际关系中的一个焦点与热点。海洋权益纷争不断,根源之一就是因为辽阔的海洋、深邃的海底蕴藏着丰富的资源。特别是进入21世纪后,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对海洋资源及其环境的认  相似文献   

12.
Vadus  JR 李廷桓 《世界科学》1991,13(4):50-52,35
美国政府、工业界和科学界的个人及团体在研究和开发海洋技术方面进行了大量的工作.本文将讨论一部分有关将来开发和利用海洋及其资源的重要技术议题. 海洋科学与工程研究,合成技术和系统将为迅速增长的人口提供食品、能源和居住环境等基本需求,卓有成效地保持和改善21世纪人类生活的质量.  相似文献   

13.
御医堂专题     
生命的健康是人类永恒、终极的追求;个人健康是社会生产力,是国家财富,是整个社会发展和繁荣的根本源泉。生命的健康是21世纪的人类自我意识的重新崛起,是人类自觉召唤生存本质的呼声。生命健康的科学也因此成为了这个时代的最新主题。伴随着这一主题,一群社会的有识之士持着这个对人类最根本、也是人类最高的科学事业的关心,建立起了推动21世纪现代人类健康伟大而又神圣的事业——御医堂,一个呼吁全社会关爱人类,关爱社会,关爱自身的全新医疗保健护理产业机构就此应运而生。  相似文献   

14.
20世纪曾有人预言,21世纪将是一个信息化世纪.果然,时光轮转到2008年的今天,我国的手机用户已经超过6亿,网民超过2.5亿,双双高居世界首位.人们已深陷信息海洋之中,其速度之快,流量之巨让人目不暇接,百忙不迭.面对这种信息爆炸的局面,美国微软研究实验室的戈登·贝尔却忙而不乱,而且信誓旦旦地放话.  相似文献   

15.
由于北极海冰的缩小,一种依赖海冰寻找食物的象牙鸥正在从格陵兰周围的海洋中消失. 象牙鸥遍布整个北极,生活在遥远北方的浮冰上.但科学家最近发现:加拿大的象牙鸥种群数急剧减少,21世纪初的数量比20世纪80年代时降低了大约80%.  相似文献   

16.
全球平均温度在21世纪将怎样变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钱维宏  陆波  祝从文 《科学通报》2010,55(16):1532-1537
采用HadCRUT3全球平均温度距平序列和北太平洋海温年代际涛动(PDO)指数及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温距平序列,探讨了全球温度变化中的长期趋势和多时间尺度周期性波动.研究发现,过去159年(1850~2008年)的增暖速率是每100年0.44℃,其间叠加了1910年前后和1950~1970年前后的两次冷期,以及19世纪70年代、20世纪40年代和1998年以来的3次10年际暖期.器测的全球温度变化中存在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并受百年尺度波动的影响.最近的10年际暖期是这3个周期性波动正位相叠加的结果,形成了器测温度以来的首次叠加现象.3个周期性波动叠加的最大增温是0.26℃,时间发生在2004年.准21a和准65a的周期性波动反映了太阳辐射和海洋变化的影响.根据这一长期趋势和3个周期性波动,能够预测21世纪30年代会出现一个冷期,而在21世纪60年代出现一个暖期.21世纪的最大增暖幅度在0.6℃附近,远小于IPCC报告的预估.  相似文献   

17.
江淮梅雨和赤道太平洋区域海温变化的关系   总被引:18,自引:0,他引:18  
江淮梅雨由江南梅雨和淮河梅雨两个部分组成. 江南梅雨集中在6月下旬, 淮河梅雨出现在7月上中旬. 1998年以来, 江南梅雨、赤道太平洋的表层和次表层海温异常都经历了重大的年代际调整. 进入21世纪以来, 江南梅雨量与淮河梅雨量之间出现了完全相反的趋势变化和准两年振荡. 1999~2000年的强La Niña之前, 海洋增暖在赤道东太平洋. 进入21世纪以来, 赤道太平洋次表层海温距平信号集中在日界线附近露头, 是赤道中太平洋表层海温增暖的早期信号. 2003, 2005和2007年是淮河流域的多降水年, 也是前期冬春赤道中太平洋海温正距平的年份. 一个关系表明, 冬春赤道东(中)太平洋的增暖事件对应江南地区(淮河流域)梅雨量偏多.  相似文献   

18.
进入21世纪,伴随着人类开发海洋、利用海洋和保护海洋进程的加快。作为人类探索未知深海和争夺国际海底资源的重要手段,水下机器人这一高新技术受到世界发达沿海国家的普遍重视,并得以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正人类作为陆生动物,海洋不是他的栖居地。"石沉大海","泥牛入海",海洋历来被认为是万事万物的终点。尤其是没有光线的深海,曾经长期被认为是一个没有生命、没有运动的死亡世界。现在变了:19世纪发现深海动物,20世纪发现深海海水和地壳的运动。近三十多年来发现的深海热液和冷泉,揭示出海底有来自地球内部的物质和能量;"黑暗食物链"和"深部生物圈"  相似文献   

20.
虽然长期的努力尚未发现地球之外存在生命,但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地球不可能是宇宙中唯一孕育生命的星球.在太阳系中,火星仍是发现地外生命最有希望的天体.火星探测和火星陨石研究都证明,它在早期历史上有过一个湿润的环境,其表面曾经有过河流、湖泊、甚至海洋,完全可以孕育和支撑生命活动.直至现在,火星的次表层等局部区域仍有地下水的活动.木卫二和其他外行星的卫星很可能存在冰下海洋,也是未来探测地外生命的重要目标.开普勒太空望远镜发现了大量的系外行星,其中一部分落在宜居带,并具有岩石表面,验证了宜居行星在宇宙中存在的普遍性.原始的球粒陨石、碳质小行星、彗星、星际尘埃等存在有大量复杂的有机分子,为构建生命体提供了关键的物质基础,是联系无机-有机-生命演化链条的重要环节.生命起源与地外生命的存在与否,不仅是最基本的自然科学问题,也是深空探测的重大科学目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