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一、主要技术内容 我国农村小型化变电站规定采用高压熔断器和负荷开关作保护,但长期以来,国内外均没有此类设备,造成变电站建设方案复杂,设备投资高,存在无法实现自动操作等缺陷.采用隔离开关,不能投切正常负荷和变压器,影响正常供电;同时,隔离开关的误操作如带负荷拉合,往往导致重大事故的发生.随着农网无人值班变电站的建设,要求三遥、四遥操作,35kV高压负荷隔离开关成为当前我国十分迫切需要开发的产品.GFW-35型高压隔离负荷开关在技术上弥补了上述隔离开关的不足,填补了国内空白,在技术指标和可靠性方面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  相似文献   

2.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配电装置采用了微机数字化线路保护装置,可以完成配电保护、电机保护等多层次保护,并且有三相多次自动合闸记录、工作自动测量、断路器跳闸接点试验、故障录波及就地和远程控制等功能.其高性能真空断路器VPR-10不仅超小体积,而且具有高可靠性;结构设计合理,中置式布置,保证了整个配电装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断路器手车的"工作位置-试验位置”及接地开关完全由电动机驱动全自动操作,整个系统由微机控制,保证开断和关合可靠性.五防联锁方面采用了可编程控制器(PLC),实现了自动化联锁功能,通过可编程操作设计联锁顺序,完全避免了误操作.  相似文献   

3.
城市配电网是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结构复杂、用电量大、负荷密集程度高、电能质量和供电可靠性要求较高等特点。为了适应配电网的发展,全面实现配电自动化和用电管理自动化,国内外都在发展适合自身特点的配电自动化系统。配电自动化系统是利用现代电子技术、通信技术、计算机技术及网络技术,将配电网在线数据、离线数据、配电网数据和用户数据、电网结构和地理图形进行信息集成,构成完整的自动化系统,实现配电系统正常运行及事故情况下的检测、保护、控制、用电和配电管理的现代化。配电自动化系统一般由主站、通信网络、二级主站、配电自动化远方终端DA-BTU(线路FTU、自动读表终端)4个层次组成。包括地理信息GIS、配网调度自动化、10KV馈线自动化、开闭所和小区配电所自动化、配电变压器和电容器组等的检测自动化等。  相似文献   

4.
本文介绍的方法是针对220kV变电站双母带旁路且有专用母联开关、旁路开关的接线方式,实现旁路保护装置更换时,不停电接入的试验方法。本方法充分分析了旁路保护改造前后,旁路保护与220kV线路主二保护的二次回路联接关系,有效的防止了旁路保护更换过程中可能造成的对侧线路保护误动;充分考旁路保护更换过程中,旁路保护与失灵保护的二次回路联接关系,有效的防止了失灵保护误动。本法的目的在于减少220kV间隔设备的停电次数,提高供电可靠性有极为重要的意义。本方法可为相220kV旁路保护更换工作的相关设计、调试、维护人员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线损理论计算软件包括数据输入、元件损耗计算、电网单线图绘制、结果上报与分析4个部分。均方根电流法作为所有元件损耗计算的基础,对于35kV及以上电网,本软件还提供了潮流法计算其损耗;对于10kV配电网,采用等值容量法解决小电源接入问题。采用AutoCAD的二次开发与VBA编程技术,在实现35kV及以上电网和10kV配电网的单线图绘制,并实现了10kV配电网的图形与数据的双向转换功能;实现了计算结果的层层上报和分析报告的自动生成。该软件已在广东电网公司年度线损理论计算中广泛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在分析城市工业园区配电网络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我国城市工业园区配电网络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相似文献   

7.
蔡文红 《中国科技成果》2009,10(3):38-39,42
随着电力系统的改革,供电系统将面临如何进一步提高供电可靠性,降低运营成本以及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等许多新的压力。为使电力系统配电网络更进一步适应市场环境,采用技术先进、功能实用的配网自动化是一项迫不及待的任务。本文针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要求,提出了配电网的合理规划要求,对电力系统配网自动化的技术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一些问题和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8.
IEC61850标准为变电站提供了统一的通信网络和系统,使得系统具有良好的互操作性,简化了工程实施。浙江500kV芝堰变是目前应用IE061850标准程度较深的数字化变电站,本文介绍了基于IEC61850标准的500kV芝堰变的系统解决方案,重点阐述了该系统解决方案的变电站工程配置、系统结构、组网方式及保护配置的工程实现。基于这种系统解决方案的数字化变电站经济效益和技术优势显著,变电站运行的安全性和效率也得到很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中国科技成果》1999,(14):32-33
一、主要技术内容 该箱式变电站是一次受电电压10kV,二次输出电压为0.23kV的单相箱式变电站,由高压柜、低压柜、变压器三部分组成.高压柜用GZG-10B型小型真空负荷开关,体积小,符合设计要求;变压器采用D9-MJ型全绝缘I/I-6接线油浸式变压器,容量为100kVA,配线简单,无电压偏移问题;低压配出柜由计量、有载自动调压系统、配出负荷三部分组成.  相似文献   

10.
文中介绍了泰钢950mm热连轧过程计算机控制级与基础自动化级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组成结构和数据通信的实现机制.整个系统柔软性好、适应性强,系统在运行过程中提高了数据通信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11.
邓昆英 《中国科技成果》2012,13(8):58-59,62
随着电网容量的扩大和用电负荷的增加,用户对供电安全性的要求日益提高,备自投装置在电网中的应用愈趋普遍。本文结合地区电网的实际情况,分析了常规站端备自投装置的缺陷,剖析了区域远方备自投系统的动作机理及应用实例,解决了110kV变电站在正常运行方式下的全站失压问题,大大提高了地区110kV电网的供电可靠性。  相似文献   

12.
《中国科技成果》2011,(22):30-31
该项目以低成本高灵敏GPS接收机和网络RTK设施为基础,开发具有高精度实时定位功能的原型系统,同时实现在困难环境下,提高定位的连续性、可靠性和定位精度。在保持定位精度的前提下通过降低硬件投资成本,促进大规模基于位置的增值市场形成。  相似文献   

13.
本文通过研究集中器的主要通信功能和电能计量功能,根据(DL/T448—2000)《电能计量装置技术管理规程》的要求,提出了采用集中器进行电能计量和数据采集、交流采样以及线损统计应用。通过芜湖供电公司电力用户用电信息采集系统建设现场施工和调试,确定了采用集中器取代配电TTU、关口电能表,实现公用配电变压器全覆盖和全采集的方案。本文提出的基于集中器的实时采集方案具有全国范围推广的价值和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发酵池底部建立了以PPR通气管道和一定间距的通气螺钉为基础的高压通气有氧发酵系统和自动化监控系统。以牛粪为堆肥原料,掺入适量的秸秆、羊粪调制原料湿度,增加堆体通气性,促进高压空气从堆肥底部向上扩散。根据发酵需氧量理论计算,研制出了防阻塞螺钉式通气装置,确定了螺钉中央通气孔径、安装间距和通气压力范围,实现了高压通气有氧发酵关键技术的突破和创新。研制了自动调控技术,实现了规模化有氧发酵自动化远距离监控。  相似文献   

15.
本文讨论如何在配网GIS和配电管理系统建设的基础上,开发一套可以将两个系统结合起来,并且能够带到野外进行现场定位和巡检的手持系统,从而实现基础信息的共享、野外采集、自动录入等功能,提高配网运行管理的效率。  相似文献   

16.
张睿 《中国科技成果》2012,(6):46-48,56
大容量冲击性负荷接入系统容易对电网稳定运行造成不利影响,本文针对宁煤集团太西热动力站的负荷性质,根据接入系统电压等级的不同,分别以11OkV、35kV和6kV与系统相连接的情况作为三种接入系统方案,并从短路电流水平,对电网及电气设备的影响等方面对三种方案进行了详细的对比分析,给出了本工程接入系统的合理方案。  相似文献   

17.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11-11
以无线和光纤链接为核心的无线和有线通信网络正越来越紧密地融入到社会的方方面面,导致信息容量呈爆炸式增长。当前光网络的容量需求增长非常快,10年后预计是目前的1000倍,原来由分立光学器件构建的网络基础结构已难以承受网络的发展速度,系统的能源消耗急剧增加,可靠性也不断减低。就像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分立晶体管无法满足计算容量增长需求时进行了一场基于IC的技术革命一样,光网络也需要一次系统性的大变革。期望光波技术能够在未来担负起和电子计算类似的重任,必须依赖与IC类似的大规模光子集成技术(Photonic Integration Circuit,PIC)。PIC芯片是解决未来网络爆炸性增长问题的关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科技成果》2014,(16):23-23
目前常用的水下钢结构修复技术主要有机械连接器、湿式焊接、高压干式电弧焊接和摩擦焊接。对于钢结构而言,机械连接器的准确就位和安装本身就是很困难的问题,同时其水下应用的长期可靠性问题一直没有消除;湿式焊接受困于较差的连接质量,通常只应用于浅水、结构非重要部位或者非严重裂纹的修复;高压电弧焊接可以获得高质量的接头,但是当水深达到300m时电弧难以稳定,而且一般需要用一系列组装的高压焊接舱包围带焊结构,整套系统非常复杂,安装费时、费用极高,致使业界一直力图回避这种维修方法。摩擦叠焊与高压焊接等传统的水下焊接方法相比的突出优点如下:焊接参数不受水深影响,不需要根据水深重新评定焊接参数,浅水参数可以直接用于深水;作业在水中直接实施,不需要营造高压环境等特殊空间;可以与ROV配套,实现全套作业完全自动化,突破饱和潜水深度限制,从而率先有可能真正促使水下连接技术走向深水。  相似文献   

19.
基于负荷动态监测技术的配网故障智能定位系统突破传统模拟式故障指示器的技术,实现数字化监测,采用量化的短路故障检测模型方法,监测线路各点的负荷电流、短路故障电流和线路对地绝缘,大大提高短路和接地故障检测的准确性。系统监测前端、监测子站和后台系统采用最新的自组无线网络,安装或拆卸不需停电,在线路上的任意点均可安装,有柱上开关配合的安装点可实现“三遥”功能,后台系统融合故障模型分析方法和监测数据库系统,实时在线监测线路故障及负荷、电压等相关数据,快速得出被测线路故障地点和类型,结合短信息平台,可在第一时间直接通知一线维护人员,为提高供电可靠性提供了科学的技术手段。  相似文献   

20.
双重化继电保护要求220kV及以上任何设备或线路应配备两套完全独立的保护装置.但按照系统稳定性要求,对需要的设备进行保护双重化时,仍有一些问题需要探讨.本文从双套同一问题、线路保护问题、失灵保护问题、变压器保护问题、旁路开关保护问题和保护的检验问题等方面对双重化继电保护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