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近代科学的草创时期,弗朗西斯·培根提出了“控制自然”的思想和“知识就是力量”的口号,企望科学能成为普利众生的万能手段,从海水淡化到人工降雨,从仿鸟飞行到机器人,欲“使一切理想的实现成为可能。”从18世纪末开始,科学逐渐成为一种普及于全社会的专门职业,以极为丰富的成果和出类拔萃的人才为人类历史增添了无限光彩。  相似文献   

2.
1.数学界从来没有统一于“向量”。我是属于数学界的。实际上,数学界内部也有“矢量”和“向量”之争。搞几何的有人用“矢量”,也有人用“向量”;搞代数的,则多半用“向量”。我本人一贯用“矢量”;在数学界,我目前还属于少数派。所以,不存在数学界因为对物理界表示“谦让”而改用“向量”问题。2.从“科学性”看这两个词。我以为,早先物理界把vector叫做“向量”是很自然的;因为物质世界中最早为人所认识的vector,如力,如速度,就都是有向的量。但后来vector这个概念扩大了:例如一组有序的数都可以构成vector,vector甚至可以是无穷维的。这样的vector,本身既不需要具备大小,也不需要具备方向;不过人们可以赋予它们以大小和方向。但是,人们总可以而且乐于用“矢”(一个有长度的箭头)作为任何vector的图像,而这样作还可以得到直观的助力。所以,我们数学界前辈采用“矢量”这个词来表述vector这个概念,是经过深思熟虑之后的创造。3.从文字运用的角度看,“矢量”的优越性是很明显的。这方面人们已谈得不少,如:1)“矢”字不如“向”字那么常见(如向××靠拢,社会主义方向,向往,……),也不怪僻。2)“矢量”可以简化为“矢”,“向量”不能简化。这在复合词中更为显明,人们已经举了不少例子。看了朱照宣和樊静两同志的文章[大会文件(十),(十一)]之后,很有感触,故也参加一下“争鸣”。  相似文献   

3.
也谈“碳”与“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碳”与“炭”及其组合词中的用法怎样区分 ,除了习惯用法外 ,人们对“碳”与“炭”两字的原意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 ,甚至还有误解 ,还受外文不同表述和不同的译者有不同的译名的影响。本文通过讨论“碳”“炭”用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 ,提出了用所表述的物质是可燃烧和非燃烧物质来区分用“碳”还是“炭” ;同时 ,也提出了首先应规范工具书用语等解决规范化的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4.
"马力"探源     
功率单位“马力”这个概念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中期,这个词的出现差不多也是在这个时期。它应该是英语horsepower的仿译。大约过了三四十年,“马力”在汉语中已经基本定型,不但在科学著述中使用,在普通文献中也经常能见到。后来“马力”还传到了日本。  相似文献   

5.
由于我社出版图书领域的特点 ,我在长期做书稿的终审、终签工作中发现 ,各位责任编辑对“症”、“证”、“征”三个字的用法普遍存在很不一致的问题。当然 ,有些字在古代是通用的 ,语法上称为“通假” ,后来才有了差别和分工。然而 ,因为没有统一的规范致使产生混乱 ,带来许多麻烦。例如 :①在已出版的医学书籍中 ,这三个字的用法很不统一 ,甚至在一本书中前后用法都不一致 ;②编辑在审读加工中 ,对此也“拿不准” ,经常来询问“用哪个好” ;③有些作者、读者和医药广告公司也常有来信问这三个字应该怎样用。为了保证出书质量 ,在国家对此没…  相似文献   

6.
艳琳 《科学大观园》2013,(20):75-76
高速成长的创业企业,经常不过几年时间,就从三五条枪扩张到几十、几百人甚至更大的队伍。其间的项目尝试和取舍,用一句玩笑话形容颇为恰切,“像UFO一样,不知道什么时候来,也不知道什么时候走”。这是创业成长型企业的常态,也要求研发团队具有能力柔性,  相似文献   

7.
在讨论了“碳”“炭”与“煤炭”的来历与原义后,认为“碳”与“炭”的用法可从不同角度来处理元素C的中文名为碳;从含碳的物质(或材料)的用途区分,在一般条件下能燃烧的就用炭,不能燃烧的就用碳,对于与可燃烧物质有成因联系或衍生物也使用“炭”;对基本无争议的与“碳”“炭”有关的词,就约定俗成,继续使用;对有争议的碳与炭的用法,根据简单易用,易区别,能科学地表示其本质涵义,并易为大家所接受为原则,先根据行业专家提出建议,在行业内统一,后由全国科学技术名词审定委员会提出,在全国范围内的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
如果能下象棋的智能机器在1770年就已面世,会在当时引发怎样的冲击?在18世纪“人机类同论”和技术乐观思维影响下,仿人自动机乃至“人造智能”从精密机械技术中演变出来。1770年的“象棋土耳其人”被誉为“世纪发明”,作为人的机械拟态和镜像它者在社会上引发了惊喜奇观与恐惑不安的撕裂效应。这种“人造智能”虽是骗局,但它是仿人智能的典型代表,直接催生了霍夫曼和比尔斯等作家早期机器人叙事中对人性的实验、解构与重新认识,通过叙事再现了现当代人在面对自我异化仿制时的危机体验和不安情绪。  相似文献   

9.
对多媒体技术用语定名时 ,第一个要定名的术语就是“媒体 (medium ,media)”。因为一旦“媒体”这词的名字与内涵确定无误之后 ,“多媒体”就自然好理解了 ,从而多媒体技术、多媒体系统、多媒体通信、多媒体计算机、多媒体数据库、多媒体广播等术语的涵义也就迎刃而解 ,不必过多作解释与说明了。确实 ,越基本的术语越难定名 ,就拿medium(复数形式为media或mediums)一词来说 ,《英华大词典》上有如下的解释 :(1)媒介物 ;传导体 ;媒质 ,基质 ,介质 ,介体 ;中间物 ;环境 ,生活情形。 (2 )手段 ,方法 ;媒介 ;(pl…  相似文献   

10.
<正>近年来,多种学科知识、先进科技手段与考古研究实践深度融合,为建设有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考古学提供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科技手段就像可靠的“放大镜”“显微镜”,使研究者能够从同样的文物上捕捉到更多痕迹,提取出以前难以获得的海量信息。  相似文献   

11.
汉语接受外来词的研究一直以音译和传统意义上的意译为主,对意译的另一种类型——仿译则重视不够。本文指出仿译具有以下四个特点:弥补了音译和意译的不足;为双语词典提供等值词,丰富了汉语词汇和汉语的表现力;满足了语言使用者求新、求简、求异的语言心理;具有“可还原性”,体现了词的理据,便于学术和文化交流。在信息传播讲求快节奏、高效率的今天,仿译将会被越来越多地用来为外来新词确定译名。  相似文献   

12.
为了准备“五四”七十周年纪念,在1988年初,我讲了两句话:“要提高社会各界从领导到群众的文化意识”;“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普遍重视运用文化手段”。科学是文化的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把范围略为缩小一些,上面两句话就可以改为“要提高社会各界从领导到群众的科学意识”;“在各项社会主义事业中要普遍重视运用科学手段”。在这两句话中,我强调了提高科学意识这件事的普遍  相似文献   

13.
“光电子器件已有较大突破,价格也不制约光纤入户了,以前1000元人民币的光收发模块,现在只要200元。光纤也降到每米0.11元左右,比铜线还便宜。这就为光纤入户创造了条件”。中国工程院院士、光通信专家赵梓森在武汉开幕的“中国光谷光通信技术论坛”上这样说。光纤入户在10多年前就提出了,因价格的原因,专家们用“最后一千米”来形象地概述其与现实生活的距离。而这一次,国内外专家说,光纤入户,只剩最后100米了。光纤入户意味着家庭可以拥有100兆甚至1000兆的带宽,也就是说用户下载一部电影最快只需要0.1秒左右的时间。邬贺铨院士说,光传输…  相似文献   

14.
一提起如何激励下属,不少经理人特别是中层经理人经常抱怨说:“我一没有给下属提职晋升的权,二没有给下属加薪发赏的钱,你让我怎么激励下属?光耍嘴皮子怎么行?”就住一些经理人仍然抱着传统激励手段不放的时候,也有一些有作为的经理人却在实践中,创造性地总结了不少行之有效的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的软性激励方法。  相似文献   

15.
台湾的导弹绝大部分是从美国进口的,少部分来自法国或以色列,而且台湾拥有的导弹仅限于战术导弹,主要为地空导弹、空空导弹、反舰导弹、反坦克导弹以及少量的地地导弹。一、台军弹道导弹台军从2003年开始招募自愿役士兵,其中优先招募“天弓”导弹营的导弹发射兵。据报道,未来10至15年内,台湾可能发展成功射程为1000公里的弹道导弹,并可能设法取得中程、甚至中长程导弹技术,作为台军“攻势仿御”的重要一环。有台军事专家指出,台湾至少发展过两种射程至少超过100公里的弹道导弹,一是“青蜂”,一是“天马”。“青蜂”是单节、液态燃料的战术短…  相似文献   

16.
科学的组织问题和自治问题 用两个题目就可以概括现代对科学所进行的讨论:一是(在特定的期望成就意义上的)科学的组织问题;一是科学的自治问题。尽管在这方面不乏疑义,但在这两种情况之下,似乎科学已作为一种社会行为系统立于我们面前,且我们应该更好地组织这个系统或使其自治。人们无论如何都难以把“组织”和“自治”这些概念同“方法”和“理论”——科学论的两个古老题目——直接联系起来。当把科学看成是一种社会系统时,它究竟是什么含义人们还不清楚,甚至连此系统的界限范围和信息加工的实际过程这些问题也在探索之中。当人们把科学分析为一种社会系统时,更为详细地考虑  相似文献   

17.
“碳”与“炭”及其组合词中的用法怎样区分,除了习惯用法外,人们对“碳”与“炭”两字的原意有不同的定义和理解,甚至还有误解,还受外不同表述和不同的译有不同的译名的影响,本通过讨论“碳”“炭”用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提出了用所表述的物质是可燃烧和非燃烧物质来区别用“碳”还是“炭”,同时,也提出了首先应规范工具书用语等解决规范化的措施和方法的建议。  相似文献   

18.
中国现代唯逻辑主义思潮是指中国现代时期(1919—1949)的一种文化现象,是西学东渐的产物,在文化启蒙与救亡的特殊背号下,使得“五四”以来知识分子一开始把目光投向逻辑的外部价值,把逻辑作为科学的重要内誊甚至作为科学,其价值在于成为解决政治、观念、转变学术研究等问题的手段或方法,而不是以逻辑自身的研究和发展为目的(当然也有逻辑学家进行深入的研究)。这样,逻辑就变成了解决社会危机、文化危机、学术转型的手段了。其特点是重视手段而不重目的、重宣传普及而不重研究、重其工具价值而忽视其本体研究。  相似文献   

19.
"公众评议"之于科学研究的功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公众对于科学研究领域所存在的不良现象的评议越来越多;作为一种新的评议方式,“公众评议”不仅有利于监督科学研究的“价值”;也有助于澄清科学研究的“事实”;“公众评议”还有益于改进科学研究的“治理机制”。“公众评议”并不具有最终的裁决权,甚至会带来一定的负面效应;但是,总体上看,它对于促进转型期科学研究中的“同行评议”等科研评审机制的完善以及增强科学研究领域的“自主性”等都能起到积极的功能。  相似文献   

20.
《科学大观园》2013,(20):40-41
当女人足之大小不仅取决于男人的好恶,甚至攸关文化兴衰和国家命运,缠足与放足就不再是一项个人权利。主流观点把缠足看作一种病态或变态行为,认为缠足折射出的是一种“变态的文化现象,畸形的审美观念,畸形的心理”,甚至相当长时期里的古代社会也因此而被认为是一个“变态的社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