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正>洛杉矶"中国留学生酷刑绑架案"在当地华人社会引起剧烈反响。华人对该案件的态度也反映出中国家长在权利意识、校园霸凌、法律、教育等问题上与美国主流社会的不同。洛杉矶当地时间2015年6月18日,3名中国留学生因校园霸凌被控酷刑折磨罪、绑架罪等6项刑事重罪。涉案学生多达12人,大部分是高中学生,其中最小的只有14岁,最大的刚满21岁。警方已逮捕  相似文献   

2.
《科学大观园》2006,(15):66-67
说起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很多人都会追溯到1776年成立的美国,实际上,就在美国独立的同一时期,华人曾在世界第三大岛——东南亚的加里曼丹岛西部建立了一个兰芳共和国。作为亚洲第一个现代共和国家,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现代共和制国家之一,兰芳共和国携手当地土著居民,抵抗西方殖民者的入侵长达107年,直到19世纪末才由于国小力弱被荷兰殖民者所灭。清除婆罗洲土匪海盗,华人建立兰芳共和国明清之际,受到国内战乱的影响,中国东南沿海地区的很多人被迫前往海外谋生或躲避战乱。他们中的很多人来到了南洋的婆罗洲(今印度尼西亚的加里曼丹岛)从…  相似文献   

3.
开放式创新     
正10年前,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哈斯商学院的教授亨利·切萨布鲁夫提出"开放式创新"。这股开放的浪潮在美国生根、发芽并结出亮丽果实。而当时的中国企业在这股浪潮中大多数还是旁观者。然而,2013年,中国企业已经从开放式创新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  相似文献   

4.
华人姓名外语译法应规范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中国的文字改革 ,对汉语“书同文、语同音”起了积极作用 ,但对华人姓名的外文译法却带来了不良影响。下面仅就汉语拼写华人姓名对国际交流带来的不良影响 ,和对华人姓名译为外文的建议发表点个人管见 ,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汉语拼音拼写华人姓名给国际交流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规定 :“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 ,姓氏和名字分写。名字如为双音 ,应连写”。按此规定 ,国际著名菌物 [真菌 ]学家 ,我国菌物学奠基人戴芳澜应拼写为 :DaiFanglan ,简写为DaiF .或F .Dai(以下均以此名为例进行讨论 )。…  相似文献   

5.
<正>异族通婚在美国已非常普遍。数据表明全美每12对夫妇中就有一对为异族婚姻。洛杉矶一家名为"中国媳妇美国郎"的民间组织中全是中美异族通婚夫妻,从20多岁的80后小夫妻到80多岁"执子之手与子偕老"的银发夫妇,每一对都有奇妙的故事。Julia在芝加哥读完MBA后,这位80后的中国留学生来到了南加工作。初来乍到社交圈很窄,年近30和高学历让她成为难找对象的"优质剩女"。她不得不求助婚恋网站match。尽管英语流利,语言不是她找老美男友的障碍,但她坦言华人仍是首选。她先后结识十多名华人男子,但约会几次后都没成。她说,华人通常很  相似文献   

6.
2008年1月5—6日,首届科学与文化学术研讨会暨江天骥先生科学哲学思想学术研讨会在广州南华工商学院召开。会议由南华工商学院、武汉大学哲学学院、武汉大学中西比较哲学研究中心、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科学基础与信息网络专业委员会共同举办。来自国内15所著名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和香港公开大学的专家、教授、研究人员及江天骥先生的各届弟子30余人,齐聚一堂,就现代科学哲学、现代语言哲学、现代文化哲学、西方逻辑史、现代归纳逻辑和江天骥先生的科学哲学思想等主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交流。  相似文献   

7.
中国是世界第一产煤大国,这是众人所知晓的了.但中国煤矿安全事故居世界首位却更是有据可查.2004年下半年以来,中国煤矿特别是国有煤矿特大事故频发,其中去年10月、11月和今年2月发生在河南郑州大平煤矿、陕西铜川陈家山煤矿和辽宁阜新孙家湾煤矿的三起特大瓦斯爆炸事故,分别造成148人、166人和214人死亡.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数据显示,2004年全年我国共发生煤矿死亡事故3639起,造成6027人死亡.一项统计显示:近几年,我国煤矿因公死亡人数均在6000人左右,煤矿事故死亡人数是世界其他主要采煤国家死亡总人数的四倍,百万吨煤死亡率为美国的100倍、印度的10倍.  相似文献   

8.
本人有幸在台湾看到了《科技术语研究》2000年第1期有关中文姓名英译的讨论,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以为汉语拼音如果只是一套拼音工具,则根本不应该与名字中的英文习惯之大小写混在一起。也就是说拼音只是就每一个汉字有其拼法,这与该字是用在什么场合无关。至于写英文名字是为了外人看,就应该用外人之习惯。如一段文字内牵涉到一批外人和中国人,譬如“This committee consists of Bill Clinton and Guang-Qi Xu(徐光启)”,如果我们把中国人名写做另一套,成了“This committee consists of Bill Clinton and Xu,Guang-Qi” 或者“This committee consists of Bill Clinton and Guang-Qi XU”,前者容易让人误为三人,后者似乎不必把中文名字之写法特殊化,否则一串人名中如果有美国人、中国人、俄国人和日本人,是不是要每个名字都要按他本国的写法?更不要忘了,如果这位Guang-Qi Xu是一位美国人,他为什么要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写法,那岂不是订了一个自绝于中国以外华人的制度?又譬如,许多华人现在都有英文名字,他们经常会将英文名字一起写出,这时更不能将姓放在前面。例如“This name is Thomas Guang-Qi Xu”,难道我们要写成Thomas Xu,Guang-Qi或是Xu,Thomas Guang-Qi。台湾的写法与国际上多数的写法一样,即名在前,姓在后。如果名是两个字,则有连写,也有分开写,例如Guang-Qi或Guang Qi。因为其实是一个名,并非如西方人是middle initial,如Bill M.Clinton。所以笔者认为连成一字较合理。英文名字是让西方人便于认识我们,定一个不方便他人的方法不妥,如果全世界100个国家都有各自一套英文姓名写法,混在一起写会是什么状况?有谁会完全看懂。  相似文献   

9.
赖晨 《科学大观园》2012,(13):68-69
从1917年到1922年,在苏俄至少有20万在俄华人劳工,组成各种各样的部队(中国志愿军、中国军团、中国营),参加了保卫列宁、保卫苏维埃、保卫十月革命的战争。由于战争年代史料的遗失,现在已经很难完整地再现当时华人参加苏俄红军的全貌了,但从已找到的大量而零碎的史料中,我们仍然可以大概看出中国国际主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文字改革,对汉语“书同文、语同音”起了积极作用,但对华人姓名的外文译法却带来了不良影响。下面仅就汉语拼写华人姓名对国际交流带来的不良影响,和对华人姓名译为外文的建议发表点个人管见,供有关方面参考。一、汉语拼音拼写华人姓名给国际交流带来的不良影响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规定:“汉语姓名分姓氏和名字两部分,姓氏和名字分写。名字如为双音,应连写”。按此规定,国际著名菌物[真菌]学家,我国菌物学奠基人戴芳澜应拼写为:Dai Fanglan,简写为Dai F.或F.Dai(以下均以此名为例进行讨论)。但是,在1949年以前,戴教授在国内外用英文发表的许多学术论文,其署名都用的是英语拼法:Fan-Lan Tai,或F.L.Tai(或Tai,F.L.)。如此一来,汉语拼音给汉名英译(其他外语也类同)造成了一些混乱,大大影响了国际交流。经常出现的问题举例如下:(1)Dai Fanglan(汉语拼音)与Tai,Fan-Lan或Fan-Lan Tai(英语拼音)可能被认为是两个人,造成同人异名现象。(2)姓与名颠倒使用:汉语姓名习惯用法是姓在前名在后(Dai Fanglan),而英语则恰相反,是名在前姓在后(Fan-Lan Tai),因此说英语时,常会将Fanglan误认为是姓,从而造成了姓名颠倒的混乱现象(同人异姓)。(3)缩写时造成的混乱:Dai Fanglan缩写为Dai F.;Fan-Lan Tai(=Tai,Fan-Lan)则缩写为F.L.Tai(=Tai,F.L.)。前者减少了一个汉字信息,造成了大量的重名现象。如按这种汉语拼音姓名的缩写办法,不管是单名或双名,都只缩成一个拼音字母,总共也只能有26个名字(从A-Z),全国戴姓何止26人。已知全国李姓人口逾亿,也只能缩写成26个名字,岂不是大笑话吗?!1982年,我们创办中国《真菌学报》(Acta Mycologica Sinica)(此刊可用汉语和英语两种文字发表论文)时,便意识到汉语拼音将对其汉名英译拼写带来麻烦,当时便采取了下列措施:①姓的字母全大写,②双名两音之间加一短横,如戴芳澜拼写为TAI Fan-lan。后来有人嫌姓氏字母全部大写在文中太突出、欠美观,又改为两种不同的大写:。1994年,科学出版社整顿期刊、统一规格,强制执行汉语拼音原则,将双名两音之间的“短横”去掉,姓也不大写,戴芳澜被拼写为Dai Fanglan。1997年后,《菌物系统》上华人作者的署名曾出现了下列多种情况:TAI Fanlan,TAI Fan-Lan,TAI Fan-lan,Tai Fan-Lan,Tai Fan-lan和Tai Fanlan等;造成这种杂乱无章、令人头疼的现象,主要是由于华人姓名汉语拼音的缺陷所致。大家虽已感到这种拼写法不合理或有缺点,但又无所适从或统一规范,只好按自己的认识、想法和经验来拼写,因而出现了上述那种繁杂局面,大大影响了作者和论著的分类、引证检索和统计问题等。所以,华人姓名的英译问题是当今亟待统一和规范化的重要问题。特此再次呼吁,请有关管理部门切实在调研的基础上,拿出可行的、较科学的、规范化的意见,不要再让这种杂乱状态继续下去了。二、对华人姓名译为外文的建议1.制定《姓名法》:(1)中国的《姓名法》应包括汉族和其他民族的姓名,都必须规范化。(2)汉族的姓氏有单姓和复姓(如司马、欧阳、诸葛)之分,其名字也有单名和双名之别,有的双名的第一个字(少数为第二个字)是代表该族的“行派”。所以用双名,不仅可减少“异人同名”问题,还可以获悉该人在其族氏中“辈份”的信息。如汉族中的孔、孟两姓,自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由孔丘和孟轲分别给自己族氏所定的“行派”,迄今仍统一遵循,“同名异人”的现象可能不太严重。据说北京市就有120多个余永年,沈阳市有2500多个刘淑珍。再扩大到全国就会更多。如缩写成单名,就更是惊人,所以不应提倡用单名。(3)在《姓名法》中,可以用附录的形式为华人姓名译成各种外文(如英、法、德、意、西班牙、葡萄牙等)制定统一的原则和规定。2.华文姓名译为外文的原则:(1)如欲将汉名译为某种语种,必须遵循该语种的语法结构和习惯用法。(2)切忌将中国人的习惯和汉语的传统用法强加给其他语种。(3)在各种国际会议上,应以该会议所规定的会议语言为准,进行华人姓名的拼写,以利学术交流和国际接轨。3.对华人姓名英译的建议:(1)姓氏首字大写,放在名字之后;如要将姓放在名字之前,姓后应加逗号。(2)双名中两个字的首字母大写,两字之间加一短横分开(见(1));名字缩写时,双名中各保留其大写的首字母,其后各加一缩写点。(3)拼音和音标应统一:如“沈”姓,英语和汉语均拼为Shen,但有的广东人则将其拼为Shum或Sham。又如“何”姓,我就见到有三种拼法:Hou、Ho、He。用国际音标,还是韦氏音标,或其他什么音标都应统一。以上汉名英译和简写的形式,与当今在美国、英国、朝鲜、韩国、越南、新加坡以及台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使用汉字姓名英译的拼法和形式基本一致,有利于整个华人圈使用英译名的统一。为了从速将华人姓名英译规范化,更好地与国际接轨,本人不揣冒昧,提出管见,仅供参考。  相似文献   

11.
《科学大观园》2006,(5):64-65
初进“黄金谷”我1974年出生在北京怀柔。22岁那年本科毕业后,以优异的成绩到美国著名的斯坦福大学攻读计算机硕士学位。学校地处硅谷,步出校门不远就能看到英特尔、IBM、苹果等世界著名公司的办公楼。拿到硕士学位证书后,我义无反顾地闯入硅谷,成了P·W电脑公司的一名程序员。成为“黄金谷”的一名职员后,我才吃惊地发现,那些清华、复旦的顶尖电脑人才大都集中在这里。一位中国同事告诉我:“在硅谷的近8000家电子、通讯及软件公司中,约有3000家由中国或印度工程师执掌业务要津,而华人员工的总数已达25万人之多。”据说,当时已经有18%的华…  相似文献   

12.
我受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委派,赴香港参加“第三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会期一周(1990年6月24-30日)。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发起人是美国旧金山的罗号,加州大学的王振中,耶鲁大学的郑永其。“第一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86年在美国召开的,我国只有中科院生化所李载平先生一人参加;“第二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88年在美国旧金山召开的,我国有祁国荣等40-50人参加会议;“第三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是由香港中文大学及美州华人生物科学会联合主办的,会议在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会议厅举行;“第四届美州华人生物学研讨会”预计1992年在新加坡召开。会议的主要经费来源是公司或大使馆资助。任教于贝勒学院的美州华人生物科学会主席胡流清教授讲:该学会设立之目的是推动国际间,特别是华裔科学家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学会于五年前成立,是目前在美州最大规模的华裔学会,成员以华裔科学家为主。香港筹委会主席兼中大生物学系主任李卓予讲:这次参加会议的科学家共700余名,除香港外,其余的大部份是来自美州,中国大陆及台湾。整个学术会议为期五天,涉及之题材包括:癌症、肝炎、艾滋病、遗传学、生物科技、中医、中药学及动物学,植物学等。大会发言有继杨振宁、李政道及丁肇中之后的第四位华裔诺贝尔奖金获得者,现任教于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的李远哲教授,主讲“分子束约学”,是以光子和分子的相互作用,去研究分子的分解,这对于工业生产,例如改进内燃机和制造大型集成电路,有很大的实用价值。而另一名亦曾获得诺贝尔奖的巴德望教授,主讲“免疫球蛋白重组酶”。中科院生化所李载平教授的“肝炎、病毒表面抗源表达与调控”得奖。杨振宁教授来晚了,只赶上大会闭幕式,并在闭幕式上讲了话。大会期间,会议报告安排得很紧凑。通过会议报告和会下与中科院生化所所长林其谁个别交谈,总的感觉学术水平较高。大陆条件、设备虽然较好,研究面也广,但有的地方却比不上台湾。另外一个缺点是我们注重基础研究多,而基因工程少。会议期间我有幸结识了一些新朋友,趁机向他们宣传交流一下名词工作。吴瑞先生是台湾分子物理所所长,与他谈起我们的名词工作,他非常感兴趣,希望以后多加强名词交流工作。台大医学院教授兼细菌学科主任及微生物学研究所所长、英国伦敦大学博士陈振阳教授、台湾郑鸿钧,叶开温教授及美国北卡罗莱纳大学医学院内科、微生物与免疫学系、癌症研究中心病毒科教授也表示希望在名词工作上经常联系,互相交流。新加坡大学陈志雄先生讲,他争取来一次北京参观一下我们的名词工作。很遗憾因为带去名词书很少,只给了台湾国立彰化师范大学生物系教授兼系主任、高雄医学院药理科兼任教授、辅仁大学教授、教育部科学教育辅导中心辅导教授蔡长添博士。由于这是第一次参加国际会议,没经验,有些好的交流机会没能及时抓住。另外由于会议时间短安排又紧,本想走访一下学校及有关单位也未实现。通过这次会议,我有一个想法,提出来供委员会参考:我这次所接触到的美洲华人科学家及港、澳、台专家对名词工作都很感兴趣,而且积极主动,没有什么障碍阻拦我们互相沟通。我建议今后可适当吸收他们中一些人为我们名词审定委员会委员,这样对名词统一工作会大有好处。  相似文献   

13.
乡村音乐算是美国特有的音乐财产,也是美国人引以为傲的一种声音。老鹰乐队正是立足乡村音乐放眼全美最后翱翔全世界的一支乐队。老鹰乐队在2011年春天终于飞抵大中国地区,这显然是2006年滚石乐队后,华人世界再一次迎来世界级的超级乐队。老鹰乐队把北京和上海列为其2010-2011年度"远离伊甸园世界巡回演唱会"中的两站,其中上海站将于2011年3月9日在上海奔驰文化中心举行。虽然最高2580元、最低350元的票价再一次刷新了演出场地奔驰文化中心的票价纪录,但以老鹰乐队在世界流行  相似文献   

14.
《中国基础科学》2001,(9):37-42
香山科学会议于2001年6月26-29日在北京召开了以"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研究"为主题的第166次学术讨论会.来自中国科学院、军事医学科学院、第三军医大学、中国医学科学院以及北京、上海、广州、西安、西藏、青海、浙江、湖北、海南、台湾、香港等地的科研院所和美国的华人学者共40多位科学家围绕如何在中国深入开展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研究这一主题畅所欲言,进行了热烈的讨论,探讨了低氧生理学与高原医学的若干前沿和研究热点,提出了许多具有指导性的科学问题、研究方法及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15.
正不久前,在香港发生幼孩当街便溺事件引发广泛关注,法国人怎么看待这个事件,如何处理类似的小孩便溺问题,巴黎街头的公共厕所现状如何?两岁小孩在香港当街便溺,被路人指责并被拍照录像,导致身为父母的中国内地游客与人争执甚至发生肢体冲突。这则不久  相似文献   

16.
<正>最近,麻省理工零录取中国学生的新闻在网络刷屏。根据MIT去年12月中旬公布的提前录取榜单,在来自全球的9600位申请者中,被提前录取的707名学生中,没有一人来自中国内地高中。这则消息不够精确。麻省理工平均每年招收约2000名学生,提  相似文献   

17.
中国龙文化上下8000年,源远而流长。龙的形象深入到了社会的各个角落,龙的影响波及了文化的各个层面。龙已渗透了中国社会的方方面面,除了在中华大地上传播承继外,还被远渡海外的华人带到了世界各地,在世界各国的华人居住区或中国城内,最多和最引入注目的饰物仍然是龙。  相似文献   

18.
《中国人名汉语拼音字母拼写法》的公布,对规范、统一中国人汉语拼音姓名的书写格式无疑起到了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人的汉语拼音姓名已被越来越多的国际组织和机构承认和接受,已成为国际的通用做法。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拼音拼写中国人名、地名不仅是中国人名英译的统一标准,也是国际通用标准,全世界都遵守这一行文准则,中国译员更应带头遵照执行,以维护国家与民族尊严。应该注意的是中国人名、地名复杂,有很多特殊的称呼,因各种原因而产生不同的译法,如专名、通名、单名、简称和历史沿用名,还有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和各种例外,翻译时都值得注意。为了进一步规范华人姓名译名,消除长期混淆不清的状况,澄清中国人名英译理据是非常重要的。自20世纪70年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以来,美国及世界的绝大部分新闻媒体就一直使用中国大陆的汉语拼音法,更不用说港、澳、新加坡等华人区。普林斯顿大学东亚文化研究所教授林克说:“书写语言的方式体现了人的精神和行为,包括政治行为,这深深根置于中国文化之中。”(美国《洛杉矶报》2000-02-09)可见中华文化和汉语言所具有的广泛的民族凝聚力。历史上,英语中还未产生任何如此规范的、并广泛使用的中国人名、地名的拼写系统。(还可参见“中华姓氏音读表”“专有名词拼音对照表”《远东汉英大词典》梁实秋,1995:1655-1722)1.鉴于华人姓氏英(外)译状况长期混乱,要规范华人姓、名拼写的目标任重而道远。一般来说,中国人名的拼法是姓在前,名在后。姓与名分写或用连字符连接。姓与名开头都大写。但华人的姓与名与西方姓与名的顺序排列有冲突,如金惠康在国内办理护照时用规范的现代汉语拼音拼写姓名是Jin(-)Huikang,但在美国申请社会保险号时和在美国银行申请银行账号时,就得写成Huikang Jin。出了论文、专著被别人引用时,按英文引用惯例就被写成了Jin,Huikang。现在国内刊物又要求写成JIN Huikang。在买(国内、外)机票时还被写成Jin/Huikang。笔者有一次去做名片,取的时候打字员告诉我,我的英文名译得不地道,应该像香港人那样做,她已给改成了Jin Hu i-Kang。我当时快气昏了头,我教英语20年,还不知道怎样正确地拼写我本人的英文姓名!我的名字就被动地有了以上几种拼法,可见中国姓名外译之混乱,有时也是身不由己的。如许多留学人员回国后,因其留学期间所获的文凭及学术论文署名等原因,也只好沿用美(英)式拼法,明知故犯。如北大英文教授申丹的英文名就写成Dan Sheng。1963年我进中学,我的英文老师就将我的名字按威妥玛式(Wade system)拼写成Qin Hui-Kang。因为在这个粗劣,带有殖民色彩的系统中,金、秦、晋都拼成Qin。有位香港教授还给我说“代、戴”姓,在Wade system中应写成Die,其意乃大忌,因而香港人要加上一个不发音的辅音h,写成了Dieh以避邪。这成了香港姓名英译的一大特色。另外,过去香港居民出生时一般都要取汉、英双名或是英译姓氏,并正式在户籍上登记。大陆目前没有类似《姓名法》的法律条款,没有要求中国居民在户籍上注册登记英文姓、名。但凡在国际发行的刊物上发表文章都要同时使用英译名,以便国际文献检索。中国人名的汉语拼音拼写按西方文献惯例缩写时,也很容易造成混淆。如Jin Huikang缩写成Jin,H.,就整整少了一个汉字的信息,这会造成大量的重名现象。因为只有26个字母(从A到Z,而实际上汉语拼音没有V,也没有I、U打头的汉字,只能缩写成23个字母而已),全国有多少姓金的人呢?现已知中国李姓人氏已逾亿,也只能缩写成23个字母符号,岂不笑话?这便是中文人名英译在国内、国际背景中的实际运作情况。笔者提议由我国有关部门出面来建议国际社会使用汉语姓名拼音全称作为索引,这样在检索中国人所写的文章时,可以避免人为的、不必要的混淆和混乱。2.汉语是声调语言,汉语每一音节读音有四声调,每一声调又有同音、异(同)意、异(同)形的字,因而华人名、姓回译就很令译者困惑不已。如Wang姓,回译成汉语就不知是“王”还是“汪”。还有汉语的同形、同义、异读字。如山东的单县,拼为Danxian County;古代中华匈奴君主单于又读成Chan Yu;但现名单长翱读成Shan Chang'ao。不仅同一字的姓的拼写不同,容易混读的双名之间也采用了隔音符号,以避免误读,这又是汉语拼音的一大特色。由于在英语中不标注汉语拼音词的声调,汉语拼音借词书写时也不使用声调符号、连字符以及省字符,所造成的混淆也有待进一步澄清和解决。还有汉语的同音、同义、异写的姓名。如“哲、喆”之类,回译时更是令人头疼不已,更不用说其他历史上遗留下来的无数的不规范的拼法了。如中国历史人物的姓名,孔子—Confucius,孙中山—Sun Yat-sen 等都沿用旧拼写。还有少数民族人名、地名的特殊拼法,如中华蒙古族英才成吉思汗—Genghis Khan。中国有55个少数民族,他们独有的姓、名也需要用英语来表达和介绍给外界。由于各民族的人文历史不同,他们有自己的语言,历史上很多名人的姓名早已进入英语,所以要仔细,不能马虎或是想当然地翻译。由于很多华人遵循“生不改姓”的原则,如老一代的海外及港、澳、台地区华人的英文名,还继续沿用 Wade system 拼法的英文名,有些还是采用粤语等方言发音拼写。加上我国实行一国两制,港、台、澳地区还部分地沿用旧的Wade system。因历史上的这些原因,在华人中仍存在很多不规范的姓名英文拼写。虽然情况有所改观,看来这种姓名拼写的混乱情况还会延续一段时间。综上所述,国家有关部门有必要制定类似《姓名法》的强制性标准来进一步规范统一中国人名拼写,以解决上面所谈的那些问题。中国人姓名不仅有汉语拼音,也有特殊的少数民族姓名拼写;不仅有单名,也有双名,还有单、复姓之别;姓名读音也有异读和方言发音所引起的混乱,在立法时都应加以考虑,这样才能进一步规范中国人名拼写、以维护中华民族尊严和祖国统一的千秋大业。  相似文献   

19.
<正>当中国人尝试从月球背面走出来,并且进入西方人的传统势力范围,势必迎来激烈的对抗。近日,一个由英国华人组织的乐队"月球背面"在伦敦有名的"水鼠"酒吧演出。巧合的是,英国媒体注意到,几天后中国将发射"嫦娥四号"月球探测器,着陆点就在月球背面。《独立报》网站称,这是前无古人的壮举。目前人类对于月球背面环境了解不多,嫦娥四号的这趟  相似文献   

20.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对外交往也越来越多。但华人姓名的外译(主要是英、法、西等文种的翻译)非常混乱,同一个名字可以出现多种译法。有的采用威妥玛式(Wade system)拼法;有的采用广东或福建等地方言的拼法;有的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有的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在后;有的按照西方国家的习惯,名在前,姓在后(如边彦耀为Yanyao Bian)。关于姓的译法,为了避免姓和名混淆,特别是在单名情况下,有的在姓后面加一个逗号,然后才是名(如Bian,Yanyao;边远译为Bian,Yuan);有的把姓的每个字母都大写(如BIAN Yanyao; BIAN,Yanyao或Yanyao BIAN和BIAN Yuan; BIAN,Yuan或Yuan BIAN)。关于名的译法,一般情况下和姓分开,名字连写,第一个字母大写(如Bian Yanyao)。其他译法中有的在名字中间加一个“-”(如Bian Yan-yao);有的分开写,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Bian Yan Yao);有的中间加一个“-”,每个音节的第一个字母大写(如Bian Yan-Yao);姓名的缩写(文件索引和运动员服装等)也是五花八门。这种混乱的情况常常造成很多误解和查阅上的困难,有时甚至使当事人处于非常尴尬的境地。因此,华人姓名的翻译规范化势在必行。中央文献(主要是党和国家领导人的著作、讲话以及人代会、党代会的文件等)的翻译也不可避免地要碰到华人姓名翻译的问题。下面谈谈我们在翻译中对华人姓名翻译的处理情况,以及对华人姓名翻译规范化的几点意见。从时间上讲,我们对华人姓名翻译的处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1978年以前(包括1978年)为第一阶段,1978年以后为第二阶段。第一阶段中使用威妥玛式,主要的文件有《毛泽东选集》一至五卷、党代会和人代会文件以及中央其他文件。在这些文件中,华人姓名的翻译按威妥玛式拼写,姓和名分开,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朱德为Chu Te、高岗为Kao Kang)。复名则中间加“-”,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周恩来为Chou En-lai、邓小平为Teng Siao-ping、张学良为Chang Süe-liang、蒋介石为Jiang Kai-shek)。需要指出的是,这期间毛泽东的译法有变化:《毛泽东选集》五卷以前均译为Mao Tse-tung,自五卷开始译为Mao Tsetung,去掉了中间的“-”。有些知名人士姓名的译法按其习惯译法,名字分开来写,第一个字母大写(如宋庆龄为Soong Ching Ling)。一些人姓名威妥玛式的拼写和现代汉语拼音的拼写是一样的,如陈云为Chen Yun、王恩茂为Wang En-mao。少数民族人士的姓名基本上按照其发音或习惯用法来拼写,如才旦卓玛(藏族)为Tsaidan Choma、赛福鼎(维吾尔族)为Saifudin、乌兰夫(蒙族)为Ulanfu、阿沛·阿旺晋美(藏族)为Ngapo Ngawang-Jigme、朴春子(朝鲜族)为Pak Chun Za、克尤木·买提尼牙孜(维吾尔族)为Keyum Matniyaz等。在第二阶段,也就是从1979年至今,基本上废弃了威妥玛式,而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实际翻译中姓在前,名在后,姓和名分开,第一个字母均大写(如朱德译为Zhu De)。如果为复名,则连写,第一个字母大写(如毛泽东为Mao Zedong、邓小平为Deng Xiaoping、张学良为Zhang Xueliang、蒋介石为Jiang Jieshi)。但孙中山和宋庆龄的姓名,仍按过去的译法,译为Sun Yat-sen和Soong Ching Ling。少数民族人士的姓名仍按照其习惯用法拼写。但有一些少数民族人的姓名按现代汉语拼音来拼写,如回族(白寿彝为Bai Shouyi)、壮族(韦国清为Wei Guoqing)、彝族(李桂兰为Li Guilan)、侗族(杨初桂为Yang Chugui)、白族(张子斋为Zhang Zizhai)等。港、澳、台人士以及外籍华人姓名的译法,按照其习惯用法拼写(有的为威妥玛式,有的则还带有外国名字),如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董建华的姓名为Tung Kee-hwa、澳门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何厚铧的姓名为Edmund Ho Haw Wah、美籍华人陈香梅的姓名为Anna Chennault、泰国正大集团董事长谢国民的姓名为Dhanin Chearavanont、美籍华裔学者李政道的姓名为Tsung-Dao Lee、马来西亚郭氏兄弟集团董事长郭鹤年的姓名为Kuok Hock Nien等。如果没有特殊的拼写或者在无法查询其姓名拼写的情况下,则采用现代汉语拼音,如台湾教授陈鼓应的姓名就译为Chen Guying。鉴于华人姓名翻译的混乱状况,规范华人姓名的翻译势在必行。就此谈几点个人的看法:一、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从目前的情况来看,这是最易懂也最容易被接受的方法。威妥玛式在大陆基本上已经被废弃了,现在的年轻人根本就不会拼写。在国际上,很多国家及国际组织对华人姓名的拼写也采用现代汉语拼音系统。这些年来,中央文献翻译中采用这一系统,效果很好。一是翻译再也用不着为翻译人名东查西找(当然,一些少数民族人士以及港、澳、台人士和外籍华人的姓名除外)。二是自从我们采用此种办法以来,也没有听到外国读者和国内读者有什么不好的反应。二、按照中国人的习惯,姓在前,名在后。在这方面不必迁就外国人的习惯。最初接触中国的外国读者可能会把姓和名弄颠倒,但时间长了自然就会明白,而且他们还可借此机会了解中国人的风俗习惯。有的同志认为,既然译成外文,应该照顾外国人的习惯,其实这大可不必。从外文翻译成中文的时候,译者们也没有照顾中国人的习惯,把外国人的姓名颠倒过来,把姓置前,名置后,我们在中译外时又何必多此一举呢?三、关于姓的译法,我们认为只第一个字母大写,不必所有字母都大写,也不必在姓的后面加逗号。关于复名的译法,连起来写,中间不用“-”,第一个字母大写。这是很好的方法,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采用。但此种办法不足之处是缩写时不好办,会损失信息。如Bian Yanyao缩写时只能写成B.Y.或Bian Y.。如果复名恢复过去的做法,中间用“-”,缩写时就不至于失去信息,如Bian Yan-yao缩写可为B.Y-y或Bian Y-y。这一点还需有关方面进一步研究、讨论。四、少数知名人士、少数民族人士、港澳台人士和外籍华人姓名的译法,可考虑仍按其习惯译法。五、希望有关权威部门召集各方人士商讨此事,制定出华人姓名外译规范化的规定,并加以大力宣传,在国内外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