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介绍杭州市灵隐路-梅岭北路地下通道工程明挖段深基坑边坡防护处理技术,根据揭露的地质资料,结合现场施工经验,提出先支再挖、边挖边支、多向结合的综合原则,论述了竖向钢管抗滑桩+工字钢板桩、水平钢管深层注浆+土钉墙支护,以及工字钢框架+网喷混凝土护壁等措施及其工艺要求.  相似文献   

2.
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亮马河站南端主体结构为例,重点研究地下三层三跨中跨盖挖顺作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同时针对该工法施工期间存在钢管混凝土柱、中跨盖板上方土体及新改移热力管线的稳定性不好保证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控制钢管混凝土柱柱顶侧移和减小钢管混凝土柱长细比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3.
人工挖孔桩在铁路营业线施工防护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综合河南龙成集团铁路专用线项目对既有宁西铁路K311+580的1m-32m后张法预应力混凝土桥梁进行防护的施工过程,分析人工挖孔防护桩施工的可行性,提出了铁路营业线施工采用人工挖孔桩进行防护的经济陛和优越性。  相似文献   

4.
文章结合沙甸河特大桥跨高速48m钢-混结合梁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跨高速钢-混结合梁支架方案比选,支架的布置与施工,支架、立杆地基承载力、工字钢、方木挠度计算以及支架预压等施工方法,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5.
文章通过对人工挖孔桩的工程实践,结合国道314线上的成功施工经验,总结人工挖孔桩的优缺点和施工方法以及在遇到淤泥、流砂或地下水位丰富时的处理办法,以使挖孔桩施工更加合理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6.
文章以北京地铁十号线一期工程亮马河站南端主体结构为例,重点研究地下三层三跨中跨盖挖顺作法设计与施工技术,同时针对该工法施工期间存在钢管混凝土柱、中跨盖板上方土体及新改移热力管线的稳定性不好保证的难点和重点,提出了控制钢管混凝土柱柱顶侧移和减小钢管混凝土柱长细比以增加其整体稳定性的解决措施.  相似文献   

7.
上跨既有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越来越普遍,其中,钢管立柱与工字钢梁组合门洞支架法运用于现浇桥梁上跨既有道路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其施工工艺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在建平阳高速太原枢纽互通中BK0+563.5跨线桥上跨原太高速公路即采用该法进行现浇梁施工。文章以该次上跨为例,详细介绍了门洞支架在保证通车的条件下搭设、拆除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8.
上跨既有高速公路桥梁施工越来越普遍,其中,钢管立柱与工字钢梁组合门洞支架法运用于现浇桥梁上跨既有道路已是相当成熟的技术,其施工工艺简单、受力明确、操作方便,在建平阳高速太原枢纽互通中BKO+563.5跨线桥上跨原太高速公路即采用该法进行现浇梁施工.文章以该次上跨为例,详细介绍了门洞支架在保证通车的条件下搭设、拆除的施工工艺.  相似文献   

9.
文章结合工程实例,对钢管混凝土结构施工中,钢管混凝土柱的制作、安装及钢管混凝土顶升浇注施工方法进行了分析总结.  相似文献   

10.
文章结合沙甸河特大桥跨高速48 m钢-混结合梁工程实例,详细介绍了跨高速钢-混结合梁支架方案比选,支架的布置与施工,支架、立杆地基承载力、工字钢、方木挠度计算以及支架顸压等施工方法,为以后同类工程施工提供可借鉴经验.  相似文献   

11.
隧道是修建在山岭、河道、海峡及城市地面以下,供车辆、行人、流水、管线通过,或用作采掘矿藏、军事设施、人防设施等的地下通道和构筑物。它能穿越地表的障碍,并有缩短线路、防空袭、容易调温和不占地面空间等优点。隧道工程的检测是一项技术要求高,而且相对危险的工作内容,探地雷达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仪器,现已被广泛应用于隧道工程检测中,其具有操作安全、获取数据准确、真实、便于携带等特点。本文就探地雷达在隧道工程检测中的应用进行简要的分析。  相似文献   

12.
查传捷  李琦 《自然杂志》2012,34(6):318-326
科学界有一种不成文的法则:物理是具体模式,其原始术语摘自于真实世界的对象与关系。数学则是理想模式,其原始术语来自于对猜想的演绎。一般说来,物理学以观察、测量与实验为现象辩护。数学则是以推理演绎为物本身辩护。前者是对物理现象的诠释,后者是阐述事物隐含的本质。显而易见,这两种知识有本质上的差异,亦各有先天的盲点与缺陷。因此在入门的瞬间,彼此不一致的裂痕业已出现,并延续下来。这就是千百年来科学知识疑窦丛生的肇因。这篇论文秉持真理,根据宇宙时空结构转换所遵循的自然律为立足点,更为数学打开了通往物理公设化(axiomatisation)的门扉,进而令数学与物理学一致,以破解千百年来科学界“悬而未解”的种种问题,从根本上彻底消弭了自古以来令数学与物理陷于严重困扰的基础危机。  相似文献   

13.
在现代工程建设中,水泥作为重要的建筑材料之一,是任何工程项目建设都离不开的,并且用量与应用范围也是相对较大的。目前,国内现有的水泥生产企业很多,生产出的水泥也是各有差异。如果单从外表来看,是难以判定水泥的性能与强度等基本属性。水泥试验是对水泥细度、稠度、安定性、强度等进行综合检测的一项现代检验方式,只有通过检验的、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水泥才能被应用于工程建设中,这对于保证工程项目建设质量与建筑物强度尤为重要。在水泥试验中,往往容易遇到一些问题,主要集中于检验方法、技术措施、结果分析等多方面。  相似文献   

14.
通过应用流体力学原理同时结合煤矿井下的特殊环境,对局部阻力成因进行分析,对巷道突然扩大、突然缩小、逐渐扩大、转弯、风流分叉与交汇等进行分析计算、论证、总结,得出解决井下通风过程中带来的风流损失及安全隐患。  相似文献   

15.
文章从科技馆的性质、职能及科技馆的重要作用、建设科技馆的基本保证(如:领导、资金、人才等)、科技馆建设的关键问题——自身建设(如:人才培养、管理体制、服务观念等)以及科技馆建设管理方面的创新理念(如:建设创新、管理创新)等诸方面论述了建设科技馆对促进当地社会、经济、文化等所起到的积极作用和建设科技馆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相似文献   

16.
以青藏高原为中心的冰川群是中国乃至整个高亚洲冰川的核心,由于全球变暖,青藏高原冰川自20 世纪90年代以来呈全面、加速退缩趋势。作为全球最主要的高海拔冻土区,青藏高原近几十年气候变暖是冻土退化的基础因素,人为活动在局部加速了冻土退化,推测未来几十年内冻土退化仍会保持或加速。过去50 年,青藏高原积雪面积总体呈减少趋势。由于气温升高,青藏高原处于降雪和积雪临界状态的区域大大增加,导致青藏高原积雪期开始时间的推迟和结束时间的提前。冰川加速消融退缩,融水在逐年增加,冰川变化引发的水资源时空分布和水循环过程的变化,无疑将给青藏高原社会经济发展带来深刻影响。冻土及其孕育的高寒沼泽湿地和高寒草甸生态系统具有显著的水源涵养功能,是稳定江河源区水循环与河川径流的重要因素。青藏高原江河源区近几十年来生态退化和河流、湖泊、沼泽、湿地等水文环境的显著变化就与冻土退化密切相关。过去十年来由于冻胀和融沉破坏,青藏公路已经进行了多次全线性大规模的整修。在未来几十年内多年冻土的主要退化形式为地下冰的消融和低温冻土向高温冻土转化,这一过程将引起热融滑塌、热融沉陷等冻土热融灾害。为应对气候变化对青藏高原冰冻圈影响,应加强冰川融水对地表水和冰川融水补给河流的水文过程与预测研究,针对未来可能出现的各种灾害,要在科学预测和普查的基础上评价灾害风险。  相似文献   

17.
搅拌站混凝土施工工艺控制浅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混凝土的生产和施工的过程直接影响整个工程质量。混凝土生产应在材料的储备、设备的完好程度、技术人员素质和技能、天气的变化、交通状态的影响、现场施工部位和施工条件等方面综合考虑,合理地指挥和调动机械与人力,以满足工程项目的需要。文章就如何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对混凝土施工工艺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静电纺丝作为一种广泛采用的纳米纤维制备技术,影响其纤维形貌的主要因素包括材料参数、工艺参数和环境因素等.采用聚氧化乙烯(PEO)溶液,通过研究溶液属性(分子量、质量分数、电导率)和工艺参数(工艺电压、电极间距、喷嘴内径等)对纤维形貌的影响,得出相关参数对纤维直径和形貌的作用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当PEO质量分数由4%到8%时,图案形貌经历了球状颗粒-珠丝共存-纤维的演变过程;分子量由40万到60万时,纤维由珠丝结构变成均匀光滑的丝,进一步增大分子量,纤维开始变得粗细不均并出现锯齿结构;当电导率由151到355 s/cm时,纤维直径变粗5倍;工艺电压(25~30 kV)增加,纤维直径先增加后减小,梭形颗粒先增多后减少;电极间距(15~25 cm)的增加使PEO纤维的直径减小,梭形颗粒先增加后减少;喷嘴内径由160 m增大到600 m时,纤维先是变得均匀光滑,后出现黏并结构.这些研究结果能够更好地指导静电纺丝技术在生物医用、纳米装置及纳米制造等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无损检测是在不损坏被检测件的结构和适用性能的情况下,利用声、光、电、磁和射线等方法,来揭示其内部或表面存在的缺陷,以提高被检测件的内在质量和使用时的可靠性,无损检测技术广泛应用于材料和产品的静态动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笔者简要的提出几种无损检测技术在混凝土质量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0.
林泉  李磊  方中华  徐建华 《自然杂志》2017,39(2):131-136
全景摄像机已经发展到高清、网络化。目前多见的是如下4种:鱼眼全景、多镜头拼接全景、反射式全景、双鱼眼全景。四种全景摄像机的发展与技术各有特点:鱼眼全景,最早出现,技术最成熟简单;多镜头拼接全景,可以实现超高像数图像,但是图像边缘融合、整体白平衡等有待改善;反射式全景,采用反射式光学,弥补了鱼眼全景四周图像解析度不高的缺点;双鱼眼全景,鱼眼和多镜头技术的结合,可实现水平垂直360度图像拍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