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Li/Li(100)体系的吸附与表面扩散的对势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泽新 《科学通报》1991,36(22):1715-1715
原子、分子同固体表面的相互作用是多相催化,气体腐蚀,分离以及晶体生长等领域研究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从分子水平上进行理论研究,不仅有助于认识吸附质和表面相互作用机理,而且可以获得吸附、表面扩散等动力学信息。尤其是台阶缺陷表面对吸附、扩散扰动的研究,使我们对气固吸附本质有进一步的认识。  相似文献   

2.
杜有如 《科学通报》1989,34(16):1233-1233
用高分辨核磁共振研究被吸附在固体表面的分子表明其共振频率与自由分子不同。这种变化表示在吸附过程中,分子中电子分布受到干扰,特别是当分子对固体表面有优先取向的情况下,各种关能团中核磁共振的频率变化更明显。对被吸附在各种孔结构活性炭中的汽油和烃口的NMR研究揭示出被吸附分子以两种状态存在。根据被吸附的链状烷烃中化学环  相似文献   

3.
刘承烈 《科学通报》1957,2(8):249-249
国外的磨削研究工作者对砂轮表面磨粒的形状变化已经进行过某些观察。苏联的曾使用显微立体照相测量方法绘制砂轮表面磨粒的等高线图。这个方法比较复杂,也不能简易地获得磨粒侧形的直观图像。德国的 Pahlitsch 用低转速圆柱形试件向砂轮送进,并使试件旋转不超过一周以避免切痕重叠,然后量出试件的表面粗糙度并称之为砂轮的有效粗糙度。这方法虽然能间接地反映砂轮表面状态,但是不能说明磨粒的实际形状。  相似文献   

4.
壁虎的脚掌上具有脚爪和刚毛两种附着器官,两种器官具有不同的附着机制,二者协同作用使壁虎具有在任意粗糙度的竖直墙面和天花板上自如运动与附着的能力.将壁虎脚掌上的脚爪去除后,放置在14种不同粗糙度的竖直的砂纸表面,以研究壁虎仅依靠刚毛时的附着能力.研究结果表明,仅仅依靠刚毛附着时,壁虎在各类砂纸表面的滑移速度、内收速度等存在差异性.滑移速度随着砂纸表面上颗粒直径与间距比值增大而减小,表面粗糙度并不是影响黏附性能的直接原因,其黏附性能由刚毛尖端末梢与砂纸表面的接触面积决定.研究壁虎脚掌刚毛在不同粗糙度的竖直表面的黏附性能,可以为设计基于仿壁虎刚毛黏附的爬壁机器人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应力腐蚀促进局部塑性变形的原子力显微镜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梁松  乔利杰  褚武扬 《科学通报》2002,47(3):178-181
用金相显微镜和 原子力显微镜原位观察了抛光的黄铜恒位移试样在氨水中应力腐蚀时表面滑移带的变化。结果表明,预蠕变达稳态后抛光的试样在应力腐蚀过程中缺口前端会出现新的滑移带。卸载后检查,在表面和体内均没有发现应力腐蚀裂纹形核,这就表明应力腐蚀过程本身能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应力腐蚀前加载产生多滑移,滑移带的平均高度和宽度分别为29.9nm和0.74μm。应力腐蚀引起的生变形是单滑移,滑移带的高度和宽度分别为8.01nm和2.79μm。  相似文献   

6.
含时谐振子系统的精确波函数和压缩态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许晶波 《科学通报》1995,40(19):1751-1751
谐振子在量子场论、量子光学等许多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近几年来,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谐振子系统的研究逐渐引起了人们的兴趣.原子、分子在固体表面吸附问题,以及Fabry-Perot空腔中的量子化电磁场等问题的研究都与质量随时间变化的谐振子系统的研究密切相关.本文用一种新的方法研究这类系统,即通过含时么正变换寻找任意两个时刻均对易的哈密顿量,从而求出系统的波函数和压缩态.  相似文献   

7.
张大煜 《科学通报》1957,2(8):239-239
多孔质固体的表面在吸附质临界点以下的温度吸附气体时,由等温吸附线可说明蒸气在固体表面上的吸附状态,最初是单分子层、多分子层,当孔隙中有一定分子层厚度时,发生毛细管凝缩作用,最后表面上所有的孔隙都为液体所充满。我们用五种表面孔隙  相似文献   

8.
朱定一  乔卫  王连登 《科学通报》2010,55(16):1595-1599
根据液滴在有限液固界面上接触角恒增大原理,提出仿荷叶微凹凸表面提高疏水性是众多小尺寸有限液固界面所集成的结果.建立了液滴在类荷叶结构表面的稳定性数学方程,推导出微凹凸表面空隙的理论临界半径与固体、液体性质之间的关系,阐述了实现疏水性的3个条件.计算结果表明,当微凹凸表面空隙半径小于理论临界半径rc时,液滴在固体表面均可呈现接触角大于90°的稳定状态,而液固界面面积的最小化以及低的固体表面能是实现疏水性的重要因素.提出用有效黏附功W′a作为衡量固体表面疏水能力的判据.  相似文献   

9.
磨削参数对工件表面加工质量有重要影响.杯形砂轮大切深缓进给端面磨削方法是一种高效、高精度硬脆材料加工方法.本文研究了利用此加工方法加工氮化硅陶瓷材料时,磨削深度参数与加工表面形貌之间的关系.利用一种非接触式白光干涉仪对工件表面形貌进行了测量和分析,发现随着磨削深度的增大,表面粗糙度无明显变化,而表面波纹度则受到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0.
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的实验室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毕只初  俞稼镛 《科学通报》2000,45(16):1721-1726
利用改进的Washburn方程测量固体粉末的润湿性,研究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SDBS)水溶液在硅胶及高岭土两种固体粉末表面上引起的润湿性变化,用荧光猝灭法测定了SDBS在水溶液里的胶束平均聚集数。探讨了十二烷基苯磺酸钠水溶液在固体粉开表面的润湿性,表面活性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与表面含油粉末脱油率的关系,对在非超低界面张力条件下,通过改变固/液界面润湿性提高原油采收率作了实验探讨。  相似文献   

11.
汪连山 《科学通报》1994,39(14):1271-1271
反射电子显微术是利用固体表面的反射电子直接观察表面的实验技术,在最近十几年来得到了较大的发展.将此技术应用到晶体表面微观结构的直接观察上,能以较高的分辨率揭示表面结构的细节,如单原子高度台阶、位错等,并可进行表面结构变化的动态观察,从而使反射电子显微术成为表面科学研究的有力工具.它的发展研究无疑会对表面科学产生重要的影响.本文报道了用JEM-200CX电子显微镜对GaAs(110)解理面观察结果.  相似文献   

12.
由电导的变化提供固体表面和它们表面吸附分子之间电子传递的信息,已成为人们进行催化研究的“电子化学探针”之一.在多相催化和光催化的研究中,人们使用这种“电子化学探针”进行固体催化剂表面相结构的分析,研究气体在催化剂表面的化学吸附,讨论催化反应机理,揭示金属和载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或影响催化反应的电子因素,等等.  相似文献   

13.
平板上低表面能涂层的水筒减阻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田军  薛群基 《科学通报》1996,41(18):1667-1669
在金属表面上涂覆特种涂层,可降低其航行阻力和噪声。人造海豚皮(厚2.5mm)的非各向同性柔性壁有利于层流边界层的转捩延迟,因而在一定的速度范围内有明显的减阻作用。水溶性线型高分子涂层:一是由于涂层表面溶解出来的线型高分子抑制初始剪切涡,吸收压力脉动能量;二是溶胀涂层的柔性效应抑制和吸收压力脉动,减小航行体阻力。而边界层中微气泡可使平板表面摩擦阻力降低60%左右。本文给出具有低表面能的涂层平板模型阻力测量结果。描述了低表面能涂层的厚度、疏水性和表面粗糙度等特征,考察了涂层表面湍流边界层和层流边界层延迟转捩减阻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4.
蔡政亭 《科学通报》1991,36(9):678-678
分子与固体表面的碰撞解离反应是异相催化研究的重要基元过程之一,文献报道的有关理论研究大多采用经典力学方法,不能揭示出能量共振、隧道贯穿等量子效应。Rettner等曾建议了一个计算表面解离几率的隧道模型方法,Lo和Ebrlich用以计算了CH_4在W(110)面上的解离,得到了比较好的结果。H_2-石墨表面体系在催化机理研究及能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椭圆偏振技术对电分析化学中氧化还原反应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1,他引:6  
黄宗卿 《科学通报》1992,37(9):800-800
椭圆法利用椭圆偏振光在固体表面薄膜上反射后偏振状态的改变以测定膜厚和光学常数,早已用于半导体物理、腐蚀与表面学科以及电化学等领域。应用这一技术的困难是需要提出代表真实体系的模型。作者等针对这一困难,曾提出代表真实体系光学参量△和ψ的总变  相似文献   

16.
硅片空蚀实验中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几何形貌变化和沉积Au和DLC超薄膜改变硅片的表面粗糙度和润湿性, 利用自制的振动空蚀实验装置对硅片在去离子水中的材料微观破坏情况进行研究. 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表面形貌仪用来对实验前后的硅片表面形貌进行检测; 采用接触角测量系统对试样表面润湿性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 振动空蚀实验后硅片表面会产生由于脆性断裂引起的微小蚀坑和裂纹, 随实验时间增加, 蚀坑和裂纹的数量增加且尺寸增大, 造成材料剥落; 几何形貌引起的粗糙度增加和表面沉积Au和DLC超薄膜引起的表面接触角增大, 都使得硅片的空化更易于发生, 从而加重了空蚀破坏程度.  相似文献   

17.
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褚武扬  乔利杰  高克玮 《科学通报》2000,45(24):2581-2588
对阳极溶解型应力腐蚀进行了评述:(1)区分应力腐蚀类型(阳极溶解还是氢致开裂)的方法;(2)氢在阳极溶解应力腐蚀中的作用;(3)腐蚀促进局部塑性变形并使之局部化,这是应力腐蚀新机理的基础;(4)评述了现有的各种应力腐蚀机理;(5)应力腐蚀新机理。  相似文献   

18.
文章分析了机械制图国家标准GB/T131--1993对表面粗糙度标注的要求,从表面粗糙度符号的绘制、标注位置、方向以及表面粗糙度数值的注写,提出了一种在Auto CAD中标注表面粗糙度方便可行的方法。  相似文献   

19.
周立幸 《科学通报》1984,29(15):917-917
当固体表面发生了吸附现象后,该吸附体系的热力学性质将有所改变。热容是一个重要的热力学函数。精确测定吸附体系在不同温度时不同吸附量的热容,可以研究固体表面与吸附质之间的相互作用、表征吸附质的形态及推断吸附层的结构。有关这方面工作的文献报道  相似文献   

20.
罗正明 《科学通报》1992,37(14):1272-1272
一、引言 讨论低能轻离子在固体表面的反射现象,对于聚变研究、表面分析及离子束注入技术等有重要的意义。能量低于20keV时,入射轻离子与靶原子的多次碰撞过程变得重要。以前计算这一能区内轻离子的反射系数主要有两种方法:一是基于标准输运理论的近似计算,如RADELI程序;二是用Monte-Carlo方法进行模拟,常用的有MARLOWE程序和TRIM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