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正> 我们知道,高等植物的再生能力是普遍存在的。例如柳树、葡萄可以用枝条扦插育苗,海棠、柠檬的叶子可以生根长芽,红薯用插蔓繁殖,收割后的穗茬可以长出再生穗等,都是再生现象。所以只要满足一定的条件,植物的器官和组织都可以在人工条件下  相似文献   

2.
为获得兔眼蓝莓高效快繁的技术体系,以杰兔幼嫩茎段为试验材料,对增殖培养基、叶片再生体系、生根培养基、炼苗基质等组培苗生产的几个关键因素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WPM(改良)+1.0mg/LZT增殖培养基能使新梢增殖率达6倍以上,丛生苗生长速度快,而且株型健壮.在无菌苗叶片离叶尖1/3处,沿垂直叶片主脉方向将叶片切成二部分,叶片背面朝下接种于WPM(改良)+1.7mg/LZT培养基中,先暗培养20 d后光照培养,结果叶尖端和叶柄端的再生率分别达到93.8%和79.5%;1/4 WPM(改良)+1g/L活性碳+0.1 mg/L IBA生根培养基能使试管苗生根率达95%;以水苔藓为炼苗基质可使幼苗成活率高达100%.因此,本研究从叶片再生、增殖培养、生根培养到炼苗这一系列环节进行了优化,建立了一种可高效、快速、稳定获得优良的兔眼组培种苗的技术.  相似文献   

3.
<正> 播前用 r 射线辐照种子,在幼苗期观察植株高度的降低、初生叶片的变小和初生叶面斑点的增加,从这三个方面测定其辐射损伤作用。从植物叶片上产生的斑点,可以区别植物对辐射的抵抗性和敏感性的剂量效应规律。对生长的抑制,同样也可以区分上述类似的情况。虽然,上述三种方法之间有相互关连,但是叶片斑点法是最好的测定辐射损伤的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 1.育苗。何首乌属块茎植物,块茎基部萌芽再生能力强。秋末初冬块茎膨大成熟时,可采挖野生块茎连藤,切取药用部分,将块茎头连藤10—15厘米长留作繁殖种。先在苗床密植育苗,苗床畦宽3米左右,畦沟宽25厘米,深15厘米,要求整地细碎、松软,施一些土杂肥作基肥,株行距15×15厘米,栽深8厘米左右。  相似文献   

5.
<正> 用植物的部分营养器官插入土壤或某种基质(包括水)中,在适宜环境条件下使其生根,然后培育成苗的技术叫扦插育苗。 扦插育苗能保持种性,取材容易,发根快,开花结果早,在蔬菜生产、种性保持及加速繁殖等方面都有广泛的应用价值。如大白菜、甘蓝等腋芽扦插繁殖,佛手瓜侧芽、番茄和无籽西瓜侧枝扦插快速成苗已应用于生产。  相似文献   

6.
美国进行植物单性生殖研究杂交种子是在实验室培育的,但这些种子可以长成植物却不能繁殖。美国科学家正在对不同的植物繁殖进行研究,这就是单性生殖。单性生殖是通过植物种子繁殖同类植物的一种方法。这种种子由雌性植物内部的细胞发育而成并不需要雄性植物花粉受精。单...  相似文献   

7.
叶色的秘密     
<正> 生活中人们也常用“绿色海洋”来形容地球植物繁茂的景象,描绘大地的一片生机。那么,植物叶色是怎么回事呢?原来,叶色的秘密藏在植物叶肉细胞的色素里,其中在人们视野里起主要作用的色素有三类:一类是叶绿素,一类是类胡萝卜素,另一类是花青素。叶绿素是植物的绿色色素,科学家们现已发现至少9种,普遍存在于植物叶片及藻类、某些细菌的体内;类胡萝卜素分为胡萝卜素和叶黄素两类,也普遍存在于植物叶片内,其稀溶液呈浅黄色、橙黄色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无籽西瓜的种胚为材料,探索用离体培养技术繁殖无籽西瓜。种胚的丛生芽诱导需要细胞分裂素与生长素。从31个不同激素配比的培养基中选出三个丛芽诱导率较高的培养基。高浓度的细胞分裂素容易引起幼苗黄化。生根培养基为1/4MS附加IBA.试管苗的前期生长较实生苗快,叶片的光合速率和叶绿素含量均较高。试管苗的第一批雌花出现的节位低。试管苗西瓜的含糖量和维生素C的含量均较高。  相似文献   

9.
丽格海棠的组织培养与快速繁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丽格海棠的叶片为外植体,对离体再生培养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最佳诱导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1mg/L,诱导率为95%;增殖培养基为MS+BA1.0mg/L+NAA0.05mg/L,增殖系数为4.8;适宜的生根培养基为MS,生根率为100%.  相似文献   

10.
对150种野生种子植物基于微卫星分子标记的遗传参数进行统计,旨在分析植物的生活史性状和取样策略对各遗传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微卫星标记数与种群遗传分化系数(FST和RST)呈显著正相关,与多样性指数(HO和HE)呈显著负相关;取样距离加大显著提高种群间分化指数FST和RST;种群间分化指数与多样性指数呈显著负相关;异交繁殖、长寿多年生的植物总体上保持着更高的种群内遗传多样性,而自交繁殖的一年生植物具有更高的种群间遗传分化水平;在种群水平上,裸子植物的遗传多样性比被子植物高.  相似文献   

11.
基于边缘和纹理结构实现叶片识别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野外实习教学系统的主要功能是通过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对叶片边缘与纹理结构进行分析,自动提取叶片信息,确定叶片相关的理论知识.从图像预处理、叶片区域定位分割和叶片识别三方面实现植物野外实习教学系统的叶片识别模块,采用边缘和纹理结构实现叶片的定位分割与识别.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地识别出叶片并归类.  相似文献   

12.
张璐  李君  陈随清  王静 《河南科技》2007,(23):40-41
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用于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目前,报道的大多从是植物叶片中提取DNA且方法众多,技术较为成熟,但这些方法多采用幼嫩的植物叶片进行总DNA的提取,而适用于成熟果实或市售干品中药材基因组DNA提取方法比较少.  相似文献   

13.
<正> 由遗传工程学推动的又一次绿色革命似乎已经来到。分子生物学家长期集中在医学和药物上的注意力正转向植物。大西洋里奇菲尔德和厄普约翰公司已经购买了若干种子公司,这些种子公司是农业遗传新成果的主要分配者。通过掌握植物细胞的遗传组织并在试管里再生,科学家们很快制造出植物新种。这些植物新种靠传统杂交技术大概要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菖蒲属Acorus一新变种。该变种被命名为金边菖蒲A·tatarinowii schott var。fBlavo—marginatus K.M.Liu,对其分别用拉丁文和中文进行了描述。该植物以其叶片具有金黄色的边缘为最显著特征,因此,可作为一种很好的观赏植物加以利用。  相似文献   

15.
<正> 任意不规则膜片面积的测量是工农业生产和科研工作中经常遇到的一个问题。尤其是农、林业生产中研究光合作用与植物生长、农林作物的产量之间的关系以及环境污染、病虫害等因素对作物叶片损害程度等实际问题均遇到面积测量问题。目前国内除少数中央、省级科研单位引进国外面积测试仪测量外(测量误差在1%左右),还有相当多的农村科技工作者仍用经验系数估算法、秤重法、方格纸数数法等来测量叶片面积。鉴于  相似文献   

16.
<正> 京2B是中国农业科学院气象研究室利用物理方法调节微气象防治植物病虫害的新技术。京2B喷于植物体表形成透光疏水薄膜,具有一定隔离作用,可以控制植株表面的微气象条件,使气象状况的改变不利于病菌的萌发繁殖,而又不影响植株的正常生长,从而达到保护植物的目的。京2B应用范围较广,可以用于植物防病、果品贮藏保鲜及防治某些虫害。京2B使用方法,先用少量水将2B乳剂调匀,然后稀释1:30—1:90倍,用喷雾器喷施,即可形成喷膜,喷膜有效期为7—10天。京2B防治黄瓜白粉病、小麦白粉病、小麦条锈  相似文献   

17.
植物原生质体培养与融合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原生质体的分离、培养、融合及植株再生方面进行了简要的论述.并根据对有关文献的分析,讨论了原生质体研究中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趋势,指出植物原生质体的游离、培养和融合技术在近20多年来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今后在进一步加强原生质体培养基础理论研究的同时,重点放在利用原生质体融合技术进行遗传性状的改良,以获得优良性状的个体并通过无性途径固定下来.  相似文献   

18.
<正>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如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随机扩增多态性DNA(PAPD),扩增片段长度多态性(AFLP)等;分子标记技术已经用于植物种质资源和系统发育的研究。目前,报道的大多从是植物叶片中提取DNA且方法众多,技术较为成熟,但这  相似文献   

19.
提起海带,人们都会想到甲状腺肿大的病人,凡缺碘的患者都可用海带这种海藻植物作饮食疗法。最近日本医疗公司成功地从海带中提取出一种称为岩藻多糖的物质,它对治疗肝硬化。肝功能衰竭有显著的疗效。进一步研究还发现,海带内含有一种蛋白质,可治疗心脏病和糖尿病。 海带除了可供作食品、饲料、肥料及药品原料之外,其最大的价值在于它可以解决未来的能源危机。目前人类用作燃料的天然气、石油和煤,已被开采了数百年,它们不能再生,终有一天会枯竭。人们早就设想用能再生的植物来制作燃气,方法是将植物物质发酵。不过,地球上可供种…  相似文献   

20.
研究了培养基成分、培养方式和培养时间对台湾根霉(Rhizopusformosaensis)、糙皮侧耳(Pleurotusostreatus)、草菇(Volvarielavolvacea)和银丝菇(V.bombycina)原生质体分离再生的影响.分离原生质体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银丝菇以CYM培养基,糙皮侧耳以20%平菇子实体浸出液配制的PQA培养基为好.原生质体再生培养基,草菇以PDA+稻草浸出液,糙皮侧耳以BM培养基为好.不同培养方式对不同菌种原生质体再生率的影响是不同的.台湾根霉的原生质体在液体再生培养基上的再生率为45%,而在固体培养基上再生率为0.09%;草菇的原生质体以固体和液体两种培养方式再生无明显差异.试验过的所有丝状真菌,夹层固体再生较单层固再生率高.菌龄影响原生质体的分离和再生.不同真菌分离原生质体的菌龄不同,台湾根霉的菌龄以14~16h(32℃)、草菇以48h、银丝菇以72h(30℃)为最适培养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