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于煤矿安全生产来说,电网系统故障严重影响着矿井的发展,而实施电网监测监控系统,就能有效保证供电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并能实现井下供电系统的超限报警、事故预测、远程监测监控等功能,能有效保证矿井的安全生产。而且对井下电网系统故障进行实时监测,还能实现智能微机保护。由于电网监控系统的实用性强,性能完善并且可靠性高。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技术保障,并且也产生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
煤矿安全是煤炭工业持续、稳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建立健全的安全监测监控系统可以有效、实时地采集井下各采掘工作面、重要硐室、主要巷道等重点区域的环境参数,预防煤矿各类安全事故的发生,保证煤矿安全生产。蒋庄煤矿通过建设完善KJ90NB煤矿监测监控系统,实时观测井下甲烷、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氧气等气体的浓度和井下温度、矿井压力、粉尘浓度等参数,及时处理矿井不安全生产因素,保障了蒋庄煤矿的生产效益。  相似文献   

3.
程磊  田丰 《河南科技》2005,(10):61-61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大多数矿井都安装了瓦斯监控制系统。但是,由于监控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有限和安装位置的相对固定,很难对井下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如果与人工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互相补充,互相校验的作用,更好的监测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情况,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神火集团葛店煤矿自安装自动监控系统以来,下力气在人工检测和自动监测上做文章,取得了很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4.
以麻黄梁煤矿为例,采用KJ110N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系统,介绍了煤矿安全生产监测监控设计的全过程,其设计的各个环节对于煤矿企业具有普遍性,对于其它工业企业及工业建筑群的监测监控设计都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5.
孙涛 《河南科技》2013,(6):186-187
在国民经济增长预期的积极推动下,我国煤矿企业的产量在不断的增加,以此相对应,煤矿安全生产的难度也越来越大,这对煤矿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和科学决策信息的制定将产生极为负面的后果,使煤矿企业的快速发展势头得到一定程度的遏制。为此,需要构建符合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的体制,从信息化的角度出发,提高其参与市场竞争的能力。基于此,本文对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首先阐述了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的总体结构,然后讨论了其功能的实现,最后,从多个不同的层面,给出了煤矿安全生产综合信息系统构建的若干建议。  相似文献   

6.
近些年来,我国的煤矿安全引起了公众的广泛重视,做好煤矿的安全工作也是各级监管机关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文围绕在地方煤矿中如何使用矿井的安全监测系统展开论述,指出了目前煤矿安全监测系统中存在的问题,并且对相关工作的重要性进行了阐述,也针对日后工作的开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与意见。  相似文献   

7.
在煤矿运行过程中,矿井水文地质工作的效果会直接影响到煤矿的安全,尤其在某些特定的区域,矿井水文地质信息量巨大,对水文的处理过程十分复杂,因此,有必要对原始的数据进行高效的整理与二次开发分析,构建狂进水文监测系统,实现对矿井生产与矿井灾害的防治的功效。文章以此为视角,从智能化的角度,对矿井水文监测系统的设计与实现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促进煤矿安全运行效果的提升。  相似文献   

8.
针对平煤股份八矿现有煤矿通信系统的不同和难以融合的问题,采用了SIP服务器融合该矿所有通信系统。该系统基于数字程控调度平台为基础,通过SIP服务平台将现有调度通信系统、无线通信系统、广播通信系统等系统进行融合,实现原有通信系统的各功能,同时实现了各系统终端的互连互通,实现在程控调度台的统一调度指挥,为煤矿安全生产调度和应急通讯提供保障。  相似文献   

9.
在综采工作面应用KJ2000N煤矿安全监控系统,实现瓦斯电闭锁、甲烷超限声光报警和断电/复位控制,实现安全零事故,取得全国同类条件矿井中原煤工效名列前茅的佳绩。为同行业煤矿矿井综采工作面的开采和安全监测工作提供了可参考依据,达到领先水平,具有推广意义。  相似文献   

10.
近年来,随着国家对煤矿安全生产要求的提高,大多数矿井都安装了瓦斯监控制系统.但是,由于监控系统中传感器的数量有限和安装位置的相对固定,很难对井下各个生产环节进行检测.如果与人工检测有机结合起来,能起到互相补充,互相校验的作用,更好的监测井下各地点的瓦斯情况,更好的服务于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1.
<正>一直以来,我国的安全生产形势严峻,其中煤矿安全生产事故较为突出,社会影响十分恶劣。笔者所在的千秋煤矿,在2011年11月3日,发生了冲击地压矿难,造成10人死亡,因此,做好事故应急措施,在事故发生后积极营救被困人员,是煤矿安全生产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本文,笔者就永久避难硐室在千秋煤矿的应用进行了可行性分析,为煤矿安全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一、永久避难硐室概述1.永久避难硐室概念及特点。永久避难硐室是煤矿采掘到  相似文献   

12.
<正>现如今,随着煤矿生产的发展,人们对煤矿安全生产的认识也逐步提高。然而,我国很多煤矿安全隐患突出,限制了煤矿的扩大再生产。如瓦斯涌出量增多、煤尘危害以及矿井自然发火等,如何对这些矿井安全隐患进行有效的治理,是煤矿生产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决定着矿井的安全健康。一、矿井现有安全问题分析1.煤尘。煤矿作业中,煤尘的强爆炸性使其成为矿井安全的  相似文献   

13.
利用北斗地基增强系统作为基准服务,选择有代表性的典型滑坡和地面沉降区作为示范区,建立滑坡和地面沉降实时监测系统,提高对重点地区地质灾害的监测效率和预警能力,使得地质灾害监测预警更加实时和高效。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国煤矿安全生产存在的安全隐患随着我国煤矿事业的发展,煤矿安全事故时有发生,煤矿工作人员的人身安全受到很大威胁。我国煤矿安全生产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我国大多数的煤矿地质条件都比较复杂,开采难度大,很容易带来安全隐患.2.煤矿安全管理手段落后,对于冲击地压、瓦斯等危险事故缺乏有效的防范措施,3.煤矿现有的安全生产监控设备落后,安全管理科技停滞不前,无法提供有效的安全保障。  相似文献   

15.
<正>一、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的组成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系统是一个由烟尘监测子系统、气态污染物监测子系统、烟气排放参数测试子系统、系统控制及数据采集处理子系统、信号输送通信系统等组成的整体监测体系,其功能对于火电厂来说是非常合适的,烟气排放连续监测的主要功能如图1所示。这个监测系统在测试烟气中污染物浓度的同时还能够对烟气温度、烟气压力、烟气流量、烟气湿度、氧量等参数进行测试,并且将数据与国家标准进行对比,实现污染物排放监测的在线性、连续性、准确性及数据处理和输出打印的完整性。  相似文献   

16.
郑刚 《河南科技》2012,(7):53-54
<正>一、瓦斯远程监控系统随着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微电子技术的不断发展,科技工作者在煤矿瓦斯灾害的治理上进行了大量和细致的工作,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到煤矿现场,对预防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河南神火集团有限公司为了加强对下辖各矿的安全生产管理,建立了监测联网系统,  相似文献   

17.
煤矿机电设备的管理与维护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正>随着世界经济一体化的发展,现代矿山企业管理的探索出现了新课题,大家知道,机电管理是煤矿生产的重头戏,质量达标是安全生产的保障。近年来,煤炭行业接连发生多起重特大恶性事故,给煤矿安全生产带来了严峻的考验,对煤矿安全生产提出了  相似文献   

18.
煤矿安全生产是煤矿产业发展的关键和保障,而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生产中有着重要的作用。煤矿地质测量是安全生产的眼睛,是安全生产的基础和前提,只有做好煤矿地质测量工作,才能顺利进行煤矿安全生产活动。本文主要介绍煤矿地质测量在煤矿安全生产中的重要作用,并且针对煤矿地质测量在实际煤矿安全生产中的应用提出几点建议,希望能帮助相关工作人员提升工作质量,实现煤矿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19.
孙晖 《河南科技》2013,(6):10-11
与传统的有线网络相比,无线网络的优势是十分明显的,它不但能够实现物理意义上的便捷性,还能够就此完成特定空间区域内的通讯和信息关联。近年来,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多种不同类型的无线网络技术都已经完成了是现实应用。尤其在我国的煤矿行业,无线网络能够较好的突破煤矿分布广、矿点多的限制,体现出明显的优势。基于此,本文就无线网络技术在煤矿安全监测系统设计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研究,旨在通过本文的工作为我国煤矿的安全生产工作提供必要的技术信息。  相似文献   

20.
大气环境监测系统主要用于监测环境污染状况及其发展趋势,实现大气环境信息的获取、分析和管理。基于此,综述我国在该领域的研究成果并展望其发展方向。20世纪70年代末,是我国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初始阶段,主要是形成大气监测系统的基本理论与方法;80年代到90年代初,是我国的大气环境监测系统的规范化系统化形成时期,这个期间明确大气环境监测的功能和结构,同时是我国大气监测环境信息系统与信息系统技术开始融合的阶段;90年代至今,是我国环境信息系统的迅猛发展阶段,信息技术行业的迅猛发展为其开发提供了丰富的方法和手段,基于3S技术和物联网技术的大气监测系统占据了主流地位。随着信息技术的进一步普遍应用,我国的环境信息系统必将走向网络化和智能化,同时将会更加贴合实际,成为我国大气环境管理的重要支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